康熙皇帝没有履行诺言,他的理由相当充分:西藏初安,以稳定为重。
在清廷的安排下,喀尔喀王公策妄诺尔布、敦多卜多尔吉、阿拉善亲王阿宝、原拉藏汗大将隆布鼐、阿尔布巴和罗卜藏丹津一起组成了一个“临时政府”,处理西藏战后事宜。
虽然有些失望,但罗卜藏丹津认可了康熙帝的安排,安心在“临时政府”中任职。
岂料,康熙皇帝于1721年下诏改组西藏临时政府,命策妄诺尔布率军镇守西藏,废除藏王,封康济鼐、阿尔布巴为贝子,隆布鼐为辅国公,颇罗鼐为一等台吉,让他们共管西藏事务。而罗卜藏丹津等和硕特贵族全部回到青海,不得再滞留西藏。
这“藏人治藏”的方针彻底击碎了罗卜藏丹津的复国梦,被玩弄之后恼恨和沮丧迅速占据了他的心,在无奈之下,他只得返回了青海。
毕竟清朝太强大了,罗布藏丹津只能隐忍自己的不满,他还希望着皇帝能够回心转意兑现承诺。
1722年,大清圣祖康熙皇帝驾崩,雍正皇帝继位。罗卜藏丹津认为自己的希望来了,新皇帝也许会遵守诺言。
他再次失望了,而且比上次更为失望。
雍正皇帝标榜“以一人治天下”,对权力的把持比乃父更甚,自然更不可能去履行父亲曾经违背的诺言。非但如此,连青海的状况也要改变一下。
他要对青海和硕特“众建以分其势”。
1723年2月,雍正皇帝特意诏封察罕丹津为亲王,额尔德尼额尔克托克托奈为多罗郡王,同时,命罗卜藏丹津和察罕丹津共掌和硕特右翼,额尔德尼额尔克托克托奈掌管左翼。
察罕丹津、额尔德尼额尔克托克托奈两人的地位原本远低于罗卜藏丹津,如今一下子与其平起平坐,顿时骄横不可一世,屡屡与罗卜藏丹津相争,甚至上书清廷,状告罗卜藏丹津谋反。
雍正皇帝早就有心彻底归并青海,接到察罕丹津等人的告状后,便与陕甘总督年羹尧商议进军青海,但又不想在登基初年便大动干戈,决定第二年春出兵。
可察罕丹津却比主子还要着急,1723年8月初,竟自领兵攻打罗卜藏丹津。罗卜藏丹津正窝着一股火,立即组织兵力迎头痛击。察罕丹津及其属下不能抵挡,溃不成军,率妻子属下140余人逃入河州老鸦关,得到清军的保护。
这次作战,使罗卜藏丹津彻底放弃了一切幻想。西藏没了,连青海也都快保不住,祖父创下的基业眼看就要毁于一旦。自己一再隐忍,清廷仍要除之而后快,除了奋力一搏,他已经没有其他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