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七章 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

“......”

屋子里。

听到钱五师的这番话。

现场先是稍稍一静。

紧接着便响起了一阵阵低沉的讨论声。

早先提及过。

徐云所设计的‘诛仙剑阵’方案,实质上的主要结构只有两个:

飞艇,以及飞艇携带的发射平台。

或者再准确点说应该是.....

飞艇,以及发射平台上的导弹。

毕竟导弹最开始的动能由重力势能提供,也就是标准的自由落体模式。

这样的设计一来是为了节省导弹的燃料,让更多的推进剂用在变向上,从而腾出空间容纳引信。

二则是如果将导弹从【坠落】改成【发射】,那么工艺技术上显然要复杂许多。

甚至还可能出现尾焰过高,直接把飞艇给烧破的情况——那到时候落下来的可不仅仅是个导弹了。

所以所谓的发射平台最主要的任务便是运载导弹上天,技术含量相对没那么高。

但是导弹就不一样了。

举个最最简单的例子。

徐云这次拿出的原理利用的是超宽带近炸引信技术,算是一种全新的技术。

不过这个理论想要落实到实处,靠的主要是燃气舵或者翼面控制。

而这两个玩意儿就相对没那么“新”了。

所谓燃气舵。

指的就是把舵面安装在尾喷口的后侧,以此来改变喷流方向,让导弹转向。

它与另一种叫做动喷管的原理大体属于异曲同工,舵效都比较高,可以实现快速转向。

翼面控制呢。

则是依靠空气舵来改变气流产生偏转力矩。

它的舵效相对较低,但是简单可靠,可以连续、稳定工作。

当然了。

这指的是眼下这个时期有能力实验的技术。

如果把时代换成2023年,那可选项就很多了。

比如说发动机喷口失量控制技术或者侧推等等,此处暂且不表。

而无论是燃气舵还是翼面控制,它们都需要考虑到导弹的体型:

导弹长度多少?

宽度多少?

前缘半径又是多少?

更别说导弹的长度还会直接影响到风阻等一众数据,堪称一切的基础。

因此在所有步骤之前。

小组必须要确定一个最关键的参数:

导弹的长度。

虽然徐云从设计之初就定下了最长不会超过两米的基调,但两米之内还是存在很大的浮动性的。

毕竟导弹的种类实在是太多了。

众所周知。

导弹的定义是依靠自身动力装置推进,由制导系统导引、控制其飞行弹道,将战斗部导向并摧毁目标的武器,属于精确制导武器。

而由于构造、体积的不同,

导弹内部又分成了好多种类:

比如弹道导弹和有翼导弹....也就是巡航导弹。

其中弹道导弹是一种沿预先设定的弹道飞行,将弹头投向预定目标的导弹。

按照作战性质。

弹道导弹又可分为战略弹道导弹以及战术弹道导弹两种。

战略弹道导弹一般为中程、远程及洲际弹道导弹。

战术弹道导弹一般为近程弹道导弹。

不过哪怕是最小的近程弹道导弹,长度也基本上都在八米以上。

例如兔子们的东风11,长度便是9.75米。

而有翼导弹呢。

则是一种以火箭发动机或吸气式发动机为动力,机动飞行所需的法向力依靠升力部件的空气动力提供,装有战斗部的自控飞行器。

后世大家所熟知的面空导弹、空空导弹、面面导弹、空面导弹、反舰导弹及反坦克导弹,都是有翼导弹的一种。

例如兔子们对地daod导弹的代号为长剑,也就是CJ。

反舰型的代号为鹰击,也被无数军迷吐槽的YJ.....

空空导弹代号为霹雳PL、

地对空导弹代号为红旗HQ、

海基的称为海红旗......

同时与分类数量形成正比的是。

有翼导弹的长度同样各异。

比如长剑的长度多达10米。

红旗16却只有5.7米。

霹雳更是只有三米多.....

在2023年。

兔子们甚至搞出了一款叫做QN202的微型导弹,长度只有52厘米,迷你的跟黄瓜似的.....

当然了。

即便是在后世的2023年,两米以内的导弹也不算特别常见。

因为尺寸越短代表战斗部和推进剂的量就越少,威力和射程就会相应缩短。

不过眼下诛仙平台有重力势能提供动能,所以在体积上缩短一点儿还是没啥问题的。

“.......”

过了片刻。

台下一位肤色比寻常人要蜡黄不少的圆脸中年人举起了手,说道:

“钱主任,1.83米您觉得如何?”

徐云虽然一开始并没有认出此人的身份,但在钱五师介绍之后他便知道,这位中年人正是赫赫有名的吴北生老爷子。

括弧,青春版....或者说青春版pro——毕竟三十了嘛。

“1.83米吗......”

钱五师闻言摸了摸下巴,陷入了沉思。

吴北生所谓的1.83米,可不是随便一想就冒出来的数字。

这个数字在场的理论组成员其实都不陌生。

它正是去年在东风一号发射成功后,导弹项目组在规划未来蓝图时设计的一款导弹。

这款导弹代号MA-302GQ,预设长度1.83米,作战半径40公里左右。

这是一款三代甚至四代....也就是五十或者六十年后才可能生产出来的导弹,相当于是后世脑洞风暴的产物。

不过即便是蓝图规划,钱五师他们还是计算出了一些重要参数。

想到这里。

钱五师拿起笔,在演算纸上简单算了一遍。

过了片刻。

钱五师轻轻摇了摇头,否定道:

“不行,高度按3万米来计算,气压是0.016Pa,大气温度为224.65K。”

“这种情景下MA-302GQ没法在高空停留太长时间,收敛曲线很容易失衡,有比较大的可能会出现意外。”

听闻此言。

一旁的徐云也轻轻点了点头。

早先提及过。

气象多普勒雷达的搜索半径是基地周围500公里左右,U2的航行时速大概600-700公里。

也就是正常来说。

气象多普勒雷达只能确定40分钟内U2的飞行轨迹。

而按照后世的航协标准。

飞艇的上升时速大概是5米每秒,也就是一分钟300米上下,至多不会超过400米。

换而言之。

40分钟内,飞艇顶多就只能上升一万多米——这还是最理想的状态。

更别说后续还要通过无线电进行对位校正,这也要花去不少时间。

因此,想要让飞艇飞到3万米的平流层高空、并且调试好状态。

基地方面必须在接收到岸基雷达通知的第一时间,就立马将飞艇平台进行升空。

也就是抛开上升耗时不谈,整个平台的滞空时长无论如何都不会低于两个小时。

因此滞空阶段导弹可能遇到的高空状况,也是钱五师等人必须要考虑的一个环节。

想到这里。

钱五师便再次站起身,在身边的黑板最上方画了一横,写下了几个参数:

气压:

0.016Pa。

大气温度:

224.65K。

迎角:

0°。

旋成体流场:

轴对称羊角涡型马蹄涡。

乘波体网格质量:

0.9+。

写完这些。

钱五师又在这一道横的右下方画了个简单的飞机图标,写下了U2的时速等字样。

接着他拍了拍手上的粉笔灰,对台下众人说道:

“诸位,咱们先用这个简单图示来做个参考吧。”

“三万米高空的主要参数差不多就这些,大家都动手计算计算,把能够在这种环境下滞留两个小时....不,四个小时的弹体结构给拟出来。”

“然后咱们再用这个结构进行筛选,看看能不能在已有的设计方案中找出合适的事例。”

“如果没有现成的方案样本,我们就再重新设计一枚新的导弹,大家有意见吗?”

台下众人很快给出了一个整齐的答桉:

“没有!”

钱五师见状满意的点了点头:

“那就开始吧。”

说罢。

钱五师先在黑板上画了个漩涡,写下了一个椭圆型方程,说道:

“首先,我们还是考虑扰动势流方程的简化问题。”

“平流层几乎只有水平风,那方程便可以化简成双曲型方程......”

众所周知。

旋成体是火箭、导弹以及飞机机体的一个基本形体。

它虽然几何形状简单,但其分离流动结构很复杂,表现出一些独特的三维流动现象。

后世导弹的旋成体构成已经发展到了第四代,基本上不用考虑平流层状态对旋成体的形变影响。

但现如今国内的导弹还处于发展初期,依旧是相当原始的合金钢为金属基复合材料。

因此旋成体流场对导弹旋成体的影响就非常关键了。

很快。

钱五师便化简出了一个特别简单的表达式:

dVdt=Pgs?θVdθdt=P(s?αs?γV+?βs?γV)+Ys?γV?Zs?γV?gVs?θdψVdt。

s?β=s?θ[?(ψ?ψV)+s??s?γs?(ψ?ψV)]?s?θ?γ

s?α=??s?γs?(ψ?ψV)?s?γs?(ψ?ψV)]?s?θs??s?γs?β

s?γV=?βs???s?αs?βs?γs??+?γs??s?θ。

没错。

想必聪明的同学已经看出来了。

钱五师在弹道坐标系中重新做了个纵向对称面。

也就是以弹体质心O为原点,包含速度失量的铅垂面。

其中速度失量在与Ox1之间的夹角就是迎角。

也就是所谓的......

攻角。

不过写到这里之后。

钱五师并没有继续推导下去。

而是略微一顿,将思路转向了质心,写下了另一个方程:

dx/dt=Vs?θs?ψVdydt=Vs?θ.....

见此情形。

徐云不由眉头一掀。

这种与流体力学和数学场有关的推导他还是看的出来的。

接着很快。

他便意识到了什么,心中骤然一沉。

莫非是因为那个原因吗......

“......”

二十多分钟后。

钱五师方才放下手中的粉笔。

此时此刻。

他面前的两块黑板上,已经密密麻麻的写满了一大堆公式。

高强度的推导过程,加上没有空调的燥热环境。

所以钱五师写完这些内容后。

他那单薄的白衬衫已经尽数被汗水打湿,紧紧的贴合在了胸口,如同一个水人。

过了片刻。

钱五师抹了把额头上的汗水,对台下众人说道:

“好了,各位同志,公式已经化简完毕。”

“现在理论组成员按照两人一组的方式分成三个小组,每个小组搭配三位数算组的同志,开始分工计算吧。”

台下众人迅速应了声是:

“明白!”

随后包括罗时钧等人在内。

六位理论组成员迅速找起了自己的搭档,开始分组进行起了计算:

“我这儿缺一位同志,有人对气动力学比较了解的吗?”

“这里随便来一位同志,谢谢!”

“哪位同志比较精通导数?什么,同志你没有女朋友?那就你了!”

钱五师则慢悠悠的坐到了位置上,拿起搪瓷茶杯咕噜咕噜的喝了一大口水。

接着他看了眼徐云,朝屋外努了努下巴,说道:

“韩立同志,咱们现在闲着无事,不如出去聊聊?”

徐云自无意见:

“好啊。”

于是钱五师便推着徐云出了门,来到花园中散起了步。

“韩立同志。”

等二人走了大概七八米,钱五师忽然停下脚步,对徐云问道:

“刚才你应该看出来了吧?”

徐云这次沉默了比较长的时间,方才回道:

“......嗯,如果我没看错的话......”

“您刚才想写的应该是乘波体技术的后续方程?”

“.......”

钱五师闻言呼出一口绵长的气息,将双手负在了身后,感慨道:

“是啊,你眼光不错,正是乘波体方程。”

“理论上来说,乘波体概念中对气流转折角δ的处理方式,可以非常完美的优化弹体材质甚至后续的下落问题。”

“毕竟三万米的弹体自由落体到一定速度,肯定会符合超音速的情景。”

“只是可惜啊,我们现在做不到.......”

徐云亦是默然。

其实刚才他就注意到了。

钱五师在写到纵向对称面的时候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停顿,然后忽然将思路转到了质心研究。

怎么说呢.....

这个转换倒不能算是特别牵强,但却很“暴力”。

所以从那时候起徐云便意识到,钱五师原先的想法其实是乘波体。

乘波体技术。

这个理论最早被提出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者正是眼前的钱五师本人。

同时这种理论不是像卡门-钱近似公式那样,整个过程有外人甚至外国人参与的情况。

乘波体技术从头到尾,都完全由钱五师一人所建立。

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

所谓乘波体,指的便是一种乘着‘波浪’的技术。

那么这个波浪是什么波呢?

答桉就是激波。

上辈子是激波的同学应该知道。

激波这玩意儿,是一种很强的扰动波。

在激波处。

空气从激波前到激波后会发生突变式的压力、温度与密度的升高。

同时空气速度则会下降。

一般来说。

超音速飞行器、爆炸、子弹射击等情况中激波很常见,可以利用纹影仪直接观察。

而激波又根据特性,可以分成正激波与斜激波。

其中正激波很好理解。

举个例子。

假设有一个无限长的圆筒,里面的空气处于静止状态。

与此同时。

圆筒里装有一个活塞。

当活塞由静止开始向右作加速运动时。

活塞右侧表面的气体会依次产生扰动波,并向右传播。

当活塞持续作加速运动时。

由于后续波的波速大于前面的波,因此后面的波一定会追上前面的波。

当无数个扰动波叠加在一起形成一个垂直面的压缩波时,就形成了一个正激波。

斜激波指的则是一个锥体进行超音速运动的时候,由于其速度超过了声速,因此从该物体上发出的扰动会叠加形成一个波阵面。

这个波阵面就是斜激波。

乘波体的概念,就是在高超音速飞行器气动外形设计中,利用激波压力来提高飞行器升阻比的想法。

扁平的上表面空气顺利通过,不会产生激波。

而在下表面的尖噼则形成激波。

由于气体从激波前到激波后被压缩,使得激波后的压强更大。

这样下方的激波便为飞行器提供了升力,提高了飞行器的升阻比。

因为是通过“骑乘”在自身飞行产生的激波上来获得升力,所以得名为“乘波体”。

这种弹头的轨迹跟某作者的更新时间似的飘忽不定,根本没有办法在过程中进行拦截狙击。

钱五师提出乘波体技术的时间很早很早,可惜真正实现实物化的时候,钱老已经不在了:

直到钱老去世的9年11个月之后。

2019年阅兵式正式亮相的高超音速乘波体导弹东风17,才算是真正将钱老的理论落到了现实。

因此此时此刻。

钱老恐怕对自己的这个技术概念,也没多少信心吧......

当初在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中,钱老的一句评语曾经令无数人动容:

【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

但实际上。

钱五师的贡献何止只有十年那么简单?

直到辞世后十多年,他都还在庇护着他所热爱的这个国家。

过了片刻。

钱老忽然深吸一口气,对徐云问道:

“韩立同志,你说我有生之年,能看到乘波体弹头的出现吗?”

徐云闻言一怔,旋即便很认真的点了点头:

“钱主任,放心吧,您绝对会见到那一天的。”

开玩笑。

虽然他对于导弹设计没什么了解。

但在已经拿出了这么多技术的情况下,兔子们怎么可能不在钱五师去世前搞出乘波体弹头?

别的不说,

光是他向孙俊人以及钱秉穹提过的工业软件和计算机技术,就足够将这个进程缩短许多了。

刷——

听到徐云的这番话。

钱五师勐然转头看向了徐云,诧异的问道:

“韩立同志,说的可是真的?我真能见到那一天?”

“我跟你讲我书读的不少,还在加州理工当过教授,轻易可是上不了当的。”

徐云再次认真的点了点头:

“当然是真的,说不定咱们还是全球第一个掌握乘波体弹头的国家呢。”

“哦?”

钱五师呼吸微微一滞,眼中瞬间爆发出了一股莫名的神采。

啪——

只见他一巴掌拍到了徐云的肩膀上,在徐云痛得呲牙咧嘴的时候哈哈大笑了一声,整个人原先的疲敝瞬间消失殆尽:

“好!韩立同志,那我这老头子就信你一次!”

“如果咱们国家真的能第一个掌握乘波体导弹,那我也就死而无憾了!”

看着兴奋的像是个孩子似的钱五师。

徐云在揉着肩膀的同时,心中亦是冒出了一股感慨。

钱老啊,后世的兔子们何止是第一个掌握乘波体导弹那么简单?

在2019年的阅兵大典过后。

随着DF17乘波体弹头的现世,整个世界的核威慑格局都发生了改变——这可不是说笑,而是真事儿。

虽然不久前大毛的匕首号称被拦截,很多恨国党就开始假意喷匕首,实则开始喷DF17。

但且不说匕首使用的是双锥体弹头的水漂弹,技术上和DF-15B以及更古老的海对面潘兴2类似。

光是最简单的核验一下新闻真假这些人都懒得做——根据目前各方汇总的信息看,大毛应该就发射了两枚匕首。

其中一枚击中了一处爱3防御系统,剩下一枚大概一气化六氢了吧.....

视线再回归现实。

就在徐云心生感慨之际。

一旁的钱五师思索片刻,忽然朝徐云伸出了小拇指:

“韩立同志,来吧。”

徐云的眼中冒出了一个问号:

“?”

钱五师斜睥了徐云一眼,故作冷哼道:

“怎么,拉钩上吊没玩过?”

“咱们可是说好了,要是我走之前见不到乘波体弹头出现,我可是要找你这小同志算账的。”

“.......”

看着一脸童心但又表情认真的钱五师。

徐云下意识微微张了张嘴,似乎想说些什么。

但最终还是没有说话。

过了片刻。

他默默举起自己的小拇指,极其滑稽但又不滑稽的与钱五师轻轻一勾:

“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

做完这些。

钱五师方才满意的松开手。

只见他先是愉快的哼了段不知名的小曲儿,接着忽然想到了什么,转头对徐云问道:

“对了,韩立同志,如果我现在就想看到乘波体弹头的话,你有能力做到吗?”

徐云:

“??????”

接着不等徐云回答。

钱五师便独自大笑了起来,摇头道:

“哈哈哈,韩立同志你别太紧张,我开玩笑的啦。”

“以咱们现有的水平想要拿出乘波体弹头压根就是痴心妄想,哪怕是类似原理的导弹也不可能——这点数儿我还是有的。”

“要是有人现在能拿出哪怕是原理类似的方案,老头子我都敢去把那柄老郭导师冯·卡门送给他的、孙俊人同志刚啃完不到一半就被叶笃正抢去的、号称麦克斯韦用过的斧头抢来啃喽!”

徐云:

“.......”

过了一会儿。

钱五师又看了眼手上当年首长送的手表,神色一正,对徐云说道:

“好了,韩立同志,时间差不多了,咱们也该回去了。”

“不出意外的话,小罗他们应该已经算出了导弹结构——哪怕没出估摸着也快了。”

徐云自无异议。

于是钱五师又推着徐云的轮椅回到了教室内。

果不其然。

在钱五师重新走进教室后。

理论组的组长罗时钧便立刻站起身,对钱五师说道:

“老师,符合条件的导弹结构计算出来了,但是.......”

钱五师看了他一眼:

“但是什么?”

“......”

罗时均沉默片刻,说道:

“但是......”

“如果按照对应的参数去设计,它的动力环节应该有些问题。”

说罢。

罗时均便离开位置,带着一份文件走到了钱五师身边:

“老师,您看看这个。”

..............

注:

感谢书友打赏的盟主!

走进不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