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 吴县

“至于这次让黄继袭击主公一事,也是他们提供过来的信息,让黄继他们具体操作。“

听到这,刘枫心头无名之火腾地一下冒了起来,原来一切的事情,都是这些地方上的豪强在作祟!

看来,也是时候管管这些人了。

“奉孝,你怎么看?”虽然已经打定了主意,不过刘枫还是向郭嘉问了一句。

“主公,既然我们都已经把部队拉出来了,如果只是为了打几个盗贼,那也未免有点小题大作了吧?”郭嘉阴阴一笑,“现在这么好的机会,若是就这么放过了,岂不可惜?”

刘枫与他对视一眼,尔后俩人都嘿嘿地笑了起来,那笑声,令得刚刚投诚的段虎有种毛骨悚然的感觉。

吴县吴城,西郊。

这里是一片平原,从县城到震泽这间,数十里的位置上,被开垦成了一大片一大片的田地,这些田地,原本是震泽的一部分,由于时代的变迁,震泽水面消退后,露出的湖底淤泥肥力十足,自两汉以来,这里就是粮食的丰产区。

平原的南面,有一座小山。虽说是山,到不如说是一个较大的土丘更为贴切。山脚下有一座庄园,庄园面积极广,里面建筑如林,来往的庄夫、食客来往如梭。

这座庄园的主人,正是许家,而庄园前面那一大片的粮田,也都是许家的产业,帮助他家耕种的佃户,已然超过了五百户,不管从人力,还是财力来说,在吴县这片地方,他俨然成为一方土皇帝,就连官府想办点什么事情,也得看他们的脸色。

两年前,黄巾贼攻破打郡城,许家从暗中运作,令得吴城被贼军所破,太守、郡尉等一干人等尽数死于非命。后将黄巾贼击退后,趁着新的太守上任,手上无可用之人之际,许家利用许靖跟太守盛宪有些交情,便把许贡推了出去,由他来出任郡尉一职。

只不过,自从许贡上任以后,凭借着家中众多的食客相助,众多的山贼水寇都被他收服,归到了他的麾下,使得他的实力大增,之后更是开始插手郡内政务,在衙门内大肆安插人手,而太守盛宪也基本上被他架空,成了一个无所事事的看客。

至些,整个吴郡,俨然成了许家的一个小朝廷。

“家主,刚才接到震泽那些的线报,有一支水军,把芦苇荡的管承给赶跑了,占据了芦苇荡中的葫芦岛。”许氏庄园的后厅,一名管家模样的人,正在向一位老者汇报着。

“水军?哪来的水军,这吴郡之内,还有比管承更大的水军存在?我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过?”老者名叫许政,是许家的现任家主,现在的郡尉许贡,是他的二儿子。

“先前我也未曾听说过,好像是突然间出现的,之前一点消息也没有传出。”管家如实的回答道。

“凭空出现的?”许政的眉头紧紧的皱了起来,别的地方不好说,可在吴城这一片地方,居然还有许家没有掌握到的军队,这怎么可能?

“二少爷知道了吗?他那边怎么说?”苦思无果后,许政便向管家问道。

“已经派人通知二少爷了,只是现在还没有消息传回来。”二少爷许贡是吴郡的郡尉,现在郡治下突然出现了一支不明来历的军队,自然是要在第一时间告诉他的了。所以,管家在一得到消息,在向家主汇报的同时,便派人去城里通知许贡了。

“通知下去,派人密切监视这支水军,一量有任何风吹草动,即刻来报!”既然现在还不知道对方是敌是友,那便先监视再说,毕竟,那支部队的实力能够轻松地将管承打跑,实力肯定不会太弱的,以止前庄上的力量,还没有把握将他们吃下去。可若是要动用郡里面的兵力,就得要先知道对方是敌是友,虽说许家能在吴郡内呼风唤雨,可若要说到只手遮天的地步,却是还差得远了些。

吴城南市。一个年轻的公子哥,带着一个青涩的书僮,正在街上面闲逛着,在他们的后面,还跟着两个护卫,一个虎背熊腰,满脸的络腮胡子显得粗犷至极;另一个面色冷俊,给人一副生人勿近的神态。

这一行人,一看起来就知道,肯定是哪家的公子哥出来游玩来了。

如今已是十二月底了,马上就是年关了,所以街上出来采买的人还是不少的。

公子哥一行人穿梭与一家家店铺前,这边瞧瞧,那家问问,买的东西到是极少,惹得那些店员伙计一个个一脸嫌弃地看着他们。

“奉孝,看来这吴城之中,百姓过得并算不上好啊!”一间茶楼,逛累了的四人正坐在一间包间内喝着茶,吃着点心。

这一行人,自然就是乔装过后的刘枫等人了。书僮由郭嘉来扮,而两个护卫,除了典韦和史阿,还能有谁?

“公子说得是!”郭嘉回应道,因为刘枫现在所装扮的,就是一个出门游历的公子哥,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对他便以公子相称。

“今年的年景不错,各地的粮食产量也都略有上升,部分地区还算得上是一个丰年。在柴桑,升米也才十文钱,可这里却要三十文,足足三倍的差价,这也太过离谱了些。”这哪是什么过得算不上好,简直就是生存维艰才对。

经过前几年的干旱,后面又有黄巾贼的侵袭。粮田被毁坏无数。田都被毁了,粮食的产量也自然就低了。而最近这两年,或许是老天爷也觉得自己前面做得有点过了,所以像是为了给这世上苟活着的人们一些补偿,连着两年的风调雨顺,这粮食的产量自然也就上去了。

可现在虽然粮食的产量上去了,普通的低层百姓的生活却并未有丝这叫的改变,这种情况,在刘枫的治下是维以置信的。

“是啊,这粮食既然已经丰收了,为何这治下的百姓生活却未有任何改善?”

纵横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