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妹,你听说了不曾?南边灾情控制住了,但是又开始闹匪患了,你可知那些匪徒长什么模样?”
卢氏等着她接话呢,不知她为何突然间要扯这八竿子打不着的事,摇了摇头。
“我就说弟妹不知道,否则怎会有脸坐在这里,弟妹若是想知道匪徒长什么模样,且自回屋照照镜子吧。”
“刘妈妈,送客。”
王氏晾下她就径直转圜回后边去了,大早上的就陪卢氏唱了一出戏,实在是累得慌。
王氏都走了好一会儿,卢氏才慢半拍的反应过来,方才王氏是在骂她土匪!
卢氏愤愤拂袖离去,等兰欣生了皇子,看王氏该怎么猖狂!
五月十八是个吉日。
宫里的马车辰时初就到了,朱兰欣换好吉服后由朱书林背出阁。
显国公府的大小主子都到在大门外相送,朱兰欣的姨娘哭得梨花带雨,扑倒在二老爷朱重安的怀中。
石榴进府快一年了,大房以外的主子们,她只见过卢氏和陈婷,其他的还不曾有机会见过,今日倒是能全都过个眼了。
老国公武将出身,虽身材高大,但旁眉白发、精神短缺,尤显老意,想来是大病了一场身子还未将补过来,两个老姨娘扶着他站在最前面。
二老爷朱重安比朱重德矮了一个头,膀大腰圆,穿着一身文人墨客最爱的襕衫,一把精致的一字胡,就差在脑门上印“我是读书人”五个字了。
二房的宝贝蛋子朱书林确实长得不错,标准的奶油书生模样,唇红齿白,身姿修长,难怪能把迎娣迷得颠三倒四,怎么劝都要给他当小妾。
至于二房的一长串姨娘和庶出的姑娘和小爷们,她脑容量不够,一下子记不全。
朱重德站在老国公身侧,面上看不出悲喜。
王氏领着女眷站一队,却眉头紧锁。
她心中有疑云未解。
昨日的宴会一切都太顺理成章,太过于刻意。
长公主十年不曾问世事,办这么个宴会,表面上是要重新融入京都,暗地里却只是为了给皇上选新人牵桥搭线?
这着实让人费解。
皇上若是想纳新人,大可以正儿八经的选秀,何必要在长公主的宴会上选人,名不正言不顺的,无论是对被选上的几家姑娘还是长公主,传出去名声都不好听。
这两日已经有些言语出来了,想送闺女进宫的都去走起长公主的门路了。
知菊为此不胜烦忧。
她与长公主一同长大,最知公主性情如何,长公主自来就不爱理会这些事。
自鞑靼回来后主仆二人清净了十年,这一遭门庭若市,可苦了她了。
虽不知道长公主与皇上到底在谋何大事,但能让自家公主出山的,必不是一般的事。
小宫娥们见知菊姑姑一脸菜色的进来,立时收了嬉笑,规规矩矩的站在一旁。
寿贞用黑布条蒙着眼睛,正到处抓人,听到有脚步声,急忙扑住,“我抓到啦,抓到啦。”
被她抓住的人既不出声也不反抗,寿贞觉得奇怪,黑布条就被人扯开了。
知菊一脸严肃的看着她。
小宫娥们脚底抹油一齐溜了,出去时还体贴的关上了门。
寿贞大囧,她以为外面那些人能多歪缠知菊一会儿呢,没想到这么快便回来了,又被抓个正着。
寿贞立即站直了身子,理了理鬓边散乱的发丝,换上那幅得体的笑面,
仪态万千又端庄大气的寿贞长公主又回来了,仿佛刚才在玩摸瞎子不是同一个人。
知菊头疼道:“我的主啊,您是四十不是十四,什么时候才能长大,若叫外人看到金尊玉贵的长公主殿下是这般无状,皇家的脸面要往哪搁?”
“作为长公主,您该……”
寿贞破功,捂住耳朵道:“停停停,知菊,奶娘念了我四十年,往后四十年还要再听你念,本宫要不要活了。”
知菊无奈道:“好,奴婢不念了,前两日宴会上您不是装得极好,往后出门交际的日子只多不少,您可得端好架子了。”
知菊明明比长公主还要小上两岁,这几年脸上皱纹愈发猖狂,抹了两层粉都盖不住。
知菊想,这定是操劳太多的缘故,公主虽是小孩心性,可她极聪明,又样样都会,大事上稳当。
除了情爱上……
罢了,少操些心吧。
寿贞装模作样的给自己酙了一盏茶,时不时偷眼去看知菊,见她眉头松泛了些,才眼巴巴的捧茶去与她喝,主仆二人又好得跟一人似的。
府里的事一散,石榴便跟王氏告假了,今天石大器要去曹家拜师,明日开始正式进曹家族学读书。
石榴回到家时,石大器已经拜完回来了,同他一起回来的还有那三个书生。
几人现在是同窗,又一起经历过那件事,已然结下深厚的情谊。
石大器兴奋道:“五姐姐,你怎的家来了!”
“我知你你明日去读书,我特特告了假回来,太太还赏了一套文房四宝与你。”
石榴背着一个小包袱,鼓鼓囊囊的,看着很重的样子,石大器上来替她接过。
三个书生跟石大器穿着同样的衣服,想来应该是曹家族学发的,三人先是像三只呆鹅一般,有些局促的看着姐弟俩寒暄。
待俩人话落后才齐齐朝石榴作了个揖,“石姑娘好。”
石榴回了个半福礼。
她本想同石大器多问几句,现在有外男在,只好告辞往灶房去。
灶房里,石阿嬷在烧火闷饭,石榴娘在剁鸡,乒乒乓乓的响。
两人看到她回来了,俱是一喜,家里来客,两人正愁着怎么招待呢。
石榴也不含糊,三人齐心,没一会儿便整治出了一桌饭食。
今天待客的主菜是小鸡炖蘑菇。
鸡是自家喂在院中的,正宗的土鸡,非常香。
剁好的鸡块不需要焯水,用冷水清洗干净后直接放油下锅煸炒,直至炒出焦黄的状态。
再放姜蒜辣椒炒香,加水加大料包炖煮。
石榴用的香菇是前年在集市一位老爷爷处买的,两筐都买下来了,买回家后风干晾晒,做菜时往里头添一点,香得紧。
可惜现在剩得不多,只得省着点用,回头要叫石阿嬷再去集市淘点才好。
鸡肉的香气混合香菇的香气勾得石大器肚子里的馋虫打得头破血流,五姐姐进府当差后,每吃一顿她做的饭食都是赚。
院子里的石榴花开得灿烂极了,石榴觉得比起长公主园子里精心呵护的那些也不差。
石大器嫌屋里闷,将饭桌摆到石榴树下,小鸡炖蘑菇端上桌,石榴还用三个书生上门做客带来的瓜果切了个漂亮的水果盘。
美食美景,知音在侧,三个书生还升起了作诗的兴头。
石大器生生忍着许久,后槽牙都快咬碎了才没失了礼数先动筷。
当真以为这三人读书读傻了,已经不为美食所动摇了,结果动起筷子来比谁都快。
其实三人也忍得可怜,石姑娘做的饭食着实太香。
但到底不能每次都这么失态,他们是书生,又不是饿死鬼投胎,也要让石家人看看,他们的满腹经纶。
原本还想着各自题一首词,最好是百八十字的那种,无奈抵不过口腹之欲,各自匆匆做了一首小短诗就作罢。
远在徐州的念娣此时也在看人家作诗。
王家老太太年轻时是个才女儿,现老来无事,最喜欢叫女孩们凑到跟前吟诗作赋,看着嫩芽一样的水灵水灵的小姑娘们,王家老太太觉着自己都年轻了不少。
梁妈妈自小也算在王老太太跟前养大的,头两日该拜的拜了,该送礼的也送礼了,索性窝在王老太太院子里,替远在京都的王氏尽孝。
可怜念娣不认识几个字,每日听天书一样,昏昏欲睡。
念娣到王家老宅已经三日了。
王家老宅古朴厚重,像一位威严的学者,让人不敢造次。
这次主事的是王氏的另一位心腹陪房梁妈妈。
这位梁妈妈是王氏的奶姐,算来比成日陪在王氏身侧的刘妈妈身份还要贵重几分,她在国公府主要帮王氏打理外头的嫁妆产业,捏的是王氏的钱袋子,可见得用。
王氏去年坐稳胎后就往老家来信了,王老太爷和王老太太没有大喜,反而担忧王氏的身子吃不吃得消,毕竟女儿有些岁数了。
随着念娣等人的到来,他们也知晓了结果,倒没有说多失望,两人都是一只脚迈进棺材里的了,反而看得开。
儿孙自有儿孙福。
这回打发人回老家,报喜是次要,主要是想来探望两位老人家以及接回秦嬷嬷。
不巧的是王老太爷在念娣他们到的前一日就约老友游山玩水去了,要几日才能回,秦嬷嬷也正从老家在往徐州府城赶,遂因此耽搁了几日。
时间拖得越久念娣心里越着急。
太太生的是女儿,还不知五妹妹会如何呢?
石榴送走客人后就到隔壁楼月家串门了,小姐俩关起门来说了好久的私房话。
从楼家出来时也不过才申时三刻,她觉得时间过得极其慢,又回房去准备睡个午觉,翻来覆去就是睡不进去,只好作罢。
为了熬时间,她顶着烈日和石阿嬷看傻子一样的眼神在伺候院子里种的一些瓜果蔬菜。
好不容易熬到了天黑,她早早就辞了家人回房关灯睡觉。
石榴将自己埋进黑暗中,一颗心七上八下的。
不知道那个戴面具的男人今晚找自己到底要干什么。
作者有话要说:谢谢大家的支持!
太爱你们啦~
我加油更~
ps:收藏我的都发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