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何公子

……

招个掌柜,其实就是会计,南业会数的人很多,但要找个品格过关,让他放心的,还挺有难度。

思来想去,李适把目标定在了应天书院上。

江南应天府,以应天为名的书院,在整个江南都位列第一,出过的文人雅士不计其数,出仕为官的堪称海量。

想要在应天书院就读,最低要求便是有童生功名在身,南业历来的状元、榜眼、探花几乎都出自这个应天书院。

大楚的科举制度分为三档。

乡试、会试、殿试。

乡试过了,就是秀才功名,往后举人、进士。

殿试第一就是状元。

乡试一般由各地方主持,统一考生到该省的布政司驻地考试,考场又称贡院,乡试也叫乡闱。

时间多定在秋天,所以也有称秋闱的。

科举考试一般两到三年一次,南业作为应天府的府城,也是整个江南的中心,南方的布政司驻地就在南业。

算算时间,今年的秋闱差不多还有小半个月左右。

正是学子们勤奋学习,临阵磨枪的时候。

一般秋闱定的时间都是八月九号、十二号、十五号这三天。

今年不知为何推迟了一些。

定在二十二、二十五、二十八这三天。

既然在南业的贡院考试,除了京城派下来的主考以外,还有一名主考,是府衙的教授,这是一个正七品职位。

主管教育事业,差不多类似于当地的教育局局长。

除了两个主考官,还有四位同考,一位提调,其他官员若干。

另有监察一职,专门盯考官用的,防止受贿,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

李适想买个秀才功名,就是贿赂这位教授。

同为主考官,哪怕京城下来的,大家也都心照不宣,你收好处我也收好处,大家一起收钱。

这点,监察也是知道的。

但人心嘛,总是贪婪的,分点好处就够了,咱也不说。

一起分蛋糕就行。

不过李适的社会地位不够,见不到正七品官员,只能靠同窗引见。

至于找掌柜的事,李适本来打算去应天书院找个寒门学子。

但又想起秋闱在即,别人估计都在苦读诗书,背经诵典,没啥兴趣兼职个算账的掌柜。

也就没动。

无所事事之下,依旧每天呆在炸鸡店,一边等铁匠铺那边把自己设计的搅拌机做好,另一方面也在平心静气,修心养性。

静待突破。

这种状态一直保持了三天。

八月十号这天,已经有外地赶来的书生进城了。

他们都是附近城镇、村里的读书人,率先赶来备考。

寒窗十年,为得就是有一朝一日能功成名就。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除了少数几个留给上面交差的名额,是真正给有学之士准备的以外。

其余位置几乎都被南业的大家大户包圆了。

他们缺的是当官的机会?又或者为了那秀才功名的朝廷月奉?都不是。

他们要的不过是一个虚荣罢了。

当然,买功名这件事真正的世家大户很少有人干,除非家里真出了纨绔,不学无术之辈,需要渡个金。

其余嫡系,都是真正有才干的人,不然也不会传承几十上百年。

干的多的,以暴发户和中低层三流世家为主。

就像李适想找的同窗,他家里就是专门给主考官介绍“生意”的,也是三流世家的一员。

考生进城是一件大事。

这几日,陆陆续续会不断进城。

而且再过五日,就是中秋,按照南业的惯例,会组织一场赏月诗会。

届时城里的年轻人,世家子弟都会去“秀”一手,提笔作诗,互相鉴赏一下。

不过,这跟他们这些没有功名在身的没啥关系,别人去装逼,他们去猜猜灯谜,游下河之类的。

纯粹冲个人气。

如果李适有秀才之身,也是有资格加入进去的,奈何没有,装逼都没有入场卷,徒呼奈何。

一想到这,他就有点无精打采,趴在柜台上无所事事。

其实,如果他能进去提个诗,以他的文抄公手艺,技惊四座是肯定的,水调歌头古今赏月之词首,无出其右者。

如果能有才名,考中秀才也显得更正常,不会惹人怀疑。

难啊……难……

“喂,掌柜的,你这店可是卖吃食的。”

“嗯?”

李适抬头看去,只见一身穿丝滑锦绣长衫,头戴纶巾,手持一把山河扇的英俊书生走了进来。

身后还跟着两个布衣仆从。

听口音不像本地人。

“卖,卖鸡的,客官您来点?”

“卖鸡的?什么鸡?”

“三黄鸡……炸的,嘿嘿,来这边坐,听公子口音不像本地人啊。”

“嗯,我从江东来的。”

江东,听名字就知道,这条江指的就是渭水,渭水以南称江南,以东就是江东了。

不过江东一带靠海,大楚万流入海,与江南毗邻,水运同样极为发达。

“赶考来的?”

“不错。”

“那祝公子功成名就,独占鳌头。”

“这种话听多了,把你们家特色菜都给我上一份,陪我聊聊。”

“好说好说。”

李适招招手,把铁柱叫来,吩咐上菜后,又给这位公子哥上了一壶清酒。

这几天虽然果汁饮料还没弄好,酒水还是置办齐全了的。

正好无聊得紧,有个人聊聊也不错。

“公子贵姓。”

“免贵姓何。”

“江东何家?”

李适绞尽脑汁想了想,都没能对上号的。

“你知道?”

何公子似笑非笑的看了过来。

“呃,似乎…好像…也许…听说过……”

“行了,别装了,何家发迹不久,江南这边不可能听说过。”

“好吧……”

李适讪讪点头,没再多说。

何公子却问了起来。

“掌柜的,这南业文坛,谁为首?”

“文坛?”

说起这个,李适还是做了功课的,江南文人众多,隐隐又以南业文人地位最高。

无外乎这里出过大儒,甚至当朝帝师,都曾是应天书院的院长。

“以名声论,当以帝师徐道年为首,不过真论真才实学,我觉得还是应天书院的祭酒,陈柏更胜一筹。”

“哦,为何这么觉得?”

“大家都这么说,我也就这么觉得。”

事实上,李适知道个屁,他也就听客人谈论了几嘴,也就顺着话茬接了。

“这样啊……”

何公子若有所思,又问道。

“那府衙的教授张同文,住哪,你可知?”

谈起这个,他可就来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