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丰收

“回王爷的话。”

彭贵很是熟稔道:

“一共入库粮食一万八千四百三十九石,都已经入库。”

“将近两万石粮食?”

“好,好!”

北辰萧终于不再忍耐自己的情绪,轻轻拍着桌子,哈哈大笑。

屯上越多的粮食,百姓们越是安心。

但北辰萧并不想让他们把粮食屯着。

因为他很清楚,这些粮食若是屯着,就跟大量银子铜钱被放在地窖里屯着一样。

不在市面上流通,对于整体经济的发展是不利的。

他必须要让这些粮食流动起来,变成腾云城这个经济体系的一部分。

他有的是办法。

“对了。”

北辰萧忽然问道:

“收粮食的过程中,有没有荼毒百姓等事情?”

“请王爷放心,绝对没有这等事!”

彭贵断然道:

“王爷您当初提过的,属下等人也是很注意这等事,是以收租税的时候,属下等人都是分别去四处盯着。”

“只要是发现有这等事,便当场严惩,只不过让咱们比较满意的是,并无此等事出现。”

“嗯。”

北辰萧满意的点点头,道:

“如此甚好,现在不能有,以后更不能有,此等事,务必杜绝,明白么?”

“是,属下明白!”

彭贵应是。

“嗯。”

北辰萧满意的点点头:“还有一个砖窑的事情呢?”

“当初说好的,等到本王回来的时候,每个月要出二十万砖,而且还是大砖,这个如何了?”

“回王爷的话,超额完成任务了。”

“哦?”

北辰萧心下一喜,问道:

“一个月能出多少?”

“当初王爷您说的是要出大砖,确实,咱们腾云城现在百废待兴,四处都要建造。”

“而且以后城内城外,百姓富裕了之后,少不得要建房建宅子,确实是更需要大砖的。”

“只不过,寻常的砖,也是需要的。是以属下冒昧,命令他们也烧了些寻常尺寸的砖,大致是十万块大砖,两万块寻常尺寸的砖。”

北辰萧点点头:

“想得倒也周全,而且你差事做的不错,大致算是功过相抵,本王便也不赏不罚了。”

彭贵笑了笑:

“是,属下明白。”

他这一番自作主张的行为虽然是很有道理的。

但终归是自作主张,北辰萧绝对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太多次,也不会鼓励这种行为。

若是所有人都这么干,那么北辰萧的命令还有什么作用?

所以是个不赏不罚之结局。

其实彭贵一直搞不明白,北辰萧为什么需要那么多大砖。

固然,腾云城附近需要建造的东西非常多,但这些大砖,似乎也用不完。

这也太多了一些。

也没人买,也没处卖去,也没用出多少去,都积压在窑厂附近。

幸亏在建新兵大营,耗去了极多的砖瓦,不然挤压的会更多。

“对了。”

北辰萧问道:“现下窑厂有多少人了?”

“属下正想说这个事来着。”

彭贵道:“这些时日以来,每每来一批流民,属下就从中遴选曾经在窑厂做过事的人进来。”

“实在是找不到的话,就招些身强力转,身体强健的过来干活,现下窑厂有一百五十多人了。”

北辰萧点点头,这个人数和砖的产量的比例,倒也还在他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北辰萧看了眼杨楷,道:“军中之事,乃是重中之重,咱们待会儿再说。”

他看向李鼎:“李鼎,先说你那一摊子事情。”

“是,王爷。”

李鼎点点头,轻咳一声,道:

“现下属下管的这一块,铁匠有二百七十人,木匠有二百人,泥瓦匠有八十七人。”

“那边制造攻城器械的匠人,则是达到了三十人,这个比较少,因为这等匠人,着实是比较难招。”

北辰萧满意的点点头:“能做到这个程度,算是不错了。”

“不过,这个还不是重点。”

北辰萧盯着他,缓缓道:

“火铳,要打造一百支,如何了?”

李鼎嘴角露出一抹笑意,沉声道:

“回王爷的话,超额完成,已经打造了一百二十支。”

“好!”

北辰萧拍了拍桌子,笑道:

“今日都是好消息,你们都很给本王争气!没有让本王失望。”

“多谢王爷夸奖。”

“还有。”

李鼎继续道:

“王爷您吩咐要在城内建的五十座要作为封赏的宅院,现下建好了十座。”

“行,先就这些吧,十座,也差不多了。”

北辰萧道。

“到你了。”

北辰萧冲着杨楷道。

“是。”

杨楷明显沉稳了许多,眉宇间多了些凝练之气,这会儿的他,已经是很成熟老练的一个官了。

“新兵大营已经建好了,足以容纳五千新兵同时训练,里面有……”

杨楷还未说完,北辰萧忽然打断了他,道:

“杨楷,你的新兵大营,本王还没去过,但是效果,本王已经看见了。”

“现下这上百个新兵,都是从你的新兵大营里出来的,对吧?”

“是。”

杨楷应道。

“想来,你这个差事干的不坏。”

北辰萧道:“这新兵大营,你就别跟我说了,我自己去看,回头再说。”

“是。”

杨楷没有多说,点头应是。

只是神色间也是多了几分喜色,北辰萧亲自去看,自然便代表了格外的重视。

他这儿说完,便是说完了。

新兵大营以及军中的事情,北辰萧会跟杨楷另说。

北辰萧忽然开口道:“有个事,得跟所有人说说。”

众人都把目光投向他。

北辰萧道:

“大齐数百年,素来都是皇权不下县,朝廷法令,到县这一层,便算是到了头了。”

“县乡老在维持,没有官府在直接管着。”

“这样有好处么?有!朝廷要少养许多官员胥吏,可以少发许多俸禄,节省国库开支。”

“但是弊端呢也是极大!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因着县!”

“动员能力?”

所有人听了这个词,都有些发懵,搞不懂什么意思。

“本王知道,这个词你们不明白,不过没关系,待会儿咱们再说。”

北辰萧接着道:“本王在这打个比方,朝廷政令到了县那一级,县里要再往下传,要让所有人都知道,该怎么传呢?”

“无非是要靠着衙役胥吏们去通过他们告诉所有人,多麻烦?多慢?”

“这还只是传达政令而已,若是要打仗,要征兵,要加征赋税,加征徭役,怎么办?还是只能这么办!”

“这么办的话,想要把事做成,就得给那些乡老们施加压力,或者是派衙役下乡催逼。”

“这都不是什么好法子,速度慢,效率低,而且效果还不好。”

“往往折腾出不少事情来,结果最后却是没把正事给做成。”

“本王再举一个最常见的例子,你们原先也都种地,是不是会发现,许多当年挖掘的沟渠,灌渠,后来都慢慢淤塞了?”

“是,没错。”

所有人纷纷应是,这个他们是有切身体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