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主簿顿了顿,狠狠的骂了一句:
“这些狗娘养的,明明知道此时大军围城,乃是最要紧的时刻,他们竟然还哄抬物价,囤积居奇!”
“多少两银子一石?”
北辰萧问道。
“八两!”
赵主簿比划了一下:
“我方才叫人去问了,那几家粮店,都是八两,理当是之前已经商量好了。”
“八两?这也太高了!”
北辰萧拧着眉头,右手把腰间挂着的骑兵刀接下来,在地上轻轻敲了两下,淡淡道:
“这些奸商,当真是不像话!”
腾云城是他一点一点打造出来的。
当初为了采买粮食,也很是关心过一段时间的物价,在他印象中,去年最贵的时候,粮价是四两银子一石。
其实这个价格就已经是极高了,正常来说,一两银子买一石粮食,这个价格应该差不多。
而在某些太平盛世之时,粮价更是低的吓人。
现在的粮价,自然是极不正常的。
四两银子一石已经是天价了,而现在,这里的粮商竟然更是把粮价提到了八两银子一石。
简直是丧心病狂。
北辰萧沉吟片刻,忽然一击掌,道:
“咱们就拿他们来下手!”
“拿他们下手?”
赵主簿看着北辰萧,沉声道:“有没有把握?”
“没问题。”
北辰萧沉声说道,他心里已经有了十足的把握。
这些粮商们囤积居奇,哄抬物价,按照朝廷律例,这种行为也是要受到官府打击的。
问题只是有没有人管而已。
其实北辰萧也知道赵主簿为什么来找自己,赵主簿现在是代理知县,他想打击粮商,也是能做到的。
而且以赵主簿的脾气,打击粮商这种事,他也绝对不会退让。
他和北辰萧两人心领神会,都明白对方的意思,既然现下北辰萧说了没问题,那他也就安心了。
“这事你就不要出面了,我来办吧!”
赵主簿笑道:“像是侯家那等大户,才值得你动手。现下咱们这,掌控粮店的是其他两家,我倒还是惹得起的。”
“不过还有个事得你帮忙才成。”
赵主簿道:
“我手下那些衙役,都是本乡本土的,我不怕得罪人,他们却畏手畏脚的,只怕到时候做起事来也不利索。”
北辰萧听明白了他的意思,道:
“要多少人?”
“十个就够了!”
“我多给你几个,也好壮壮声势。”
北辰萧通知江常带着他那一都的人来这边。
这几日没仗打,也没法子教训人,江常早就浑身痒痒,恨不能跟人赶紧打一架。
一接到通知,兴奋的差点儿跳起来。
北辰萧让他去,可见肯定又要收拾人了。
“嘿嘿,老子的拳头早就痒痒了!”
江常发出一声兴奋的吼叫,哈哈狂笑声中,带着人下了城墙,一路打马狂奔过来。
北辰萧吩咐了他几句,便是让跟着赵主簿一起去了。
大伙儿骑着马簇拥着赵主簿往粮店的方向而去,一边走,赵主簿一边跟江常嘱咐这一次行动需要注意的那些东西。
毕竟不是自己的下属,赵主簿都是用商量的语气来跟他说话。
江常大大咧咧笑道:“大人直接吩咐下来就成,咱们肯定照办。”
他这话说的爽快,赵主簿也就不矫情了,便把待会儿要做的事情给吩咐了一边。
江常听的连连点头,眼中冒着凶光嘿嘿一笑:
“您就放心,这个事情,我最拿手!”
说话间,便是到了一处粮店前头。
这处粮店位于县衙不远处,占了好大的一处店面。
看着只怕横宽足足有三四间店面那般大小,地段也是极好,很是显眼。
站在这条大街上一看,准能看见那悬挂的高高的大招牌:杨记粮铺。
这杨记粮铺,其东家自然是姓杨,也是县里一家大户。
虽然比不上侯家那般显赫,但也是有名的士绅,地方上的豪门望族。
杨家的大宅就在这街旁边,这杨记粮铺的店面,是直接开在了宅子的西墙上。
后面挺大的一个院子,便是存着粮食的仓库。
这杨记粮铺,是整个县城中最大的一处粮铺,规模最大,人最多。
存的粮食也最大,俨然有全城粮铺之首的样子。
在全城的所有粮铺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其它的一些小粮铺,几乎都是等着他家开门了,把今日粮价的牌子挂出来了,这才跟着开门。
这杨记粮铺里头的粮食卖多少钱,他们就跟着卖多少钱,俨然是价格之风向标。
同时,杨家也是澄城县数得着的大地主之一。
家中有田地三千余亩,每年打下来的粮食满囤满仓,使得粮铺里头打的粮食可以得到充分的供应。
要打就打最大的,如此才好威慑众人,这杨家粮铺,就是赵主簿要下手的对象。
此时的杨家粮铺,毫无疑问是整条街上最引人注目的所在。
贼军围城,人心惶惶,万业萧条。
那些平日里爱呼朋唤友一起喝酒的,这会儿都没兴致了。
那些爱眠花宿柳,整日价沉湎于花街柳巷的,这会儿也都老老实实的呆在家里。
所以酒楼妓寨之类的生意,变差了许多。
但惟独粮铺的生意,却是变得只好不差。
再怎么人心惶惶,也得吃粮食啊!
要不然贼军还没打进来,倒是自己把自己先给饿死了。
贼军围城,日子已经不算很短。
在这个年代,太平盛世时候的光景,城内百姓买粮食,一般是只买一两日吃的,再多些,顶多也不过就是日的口粮。
因为太平盛世之下,粮价稳定,不会有太大变化,老百姓也不用担心什么。
但到了这几十年,一切都不同了,粮价经常会变,而且降价的时候少,涨价的时候多。
老百姓的习惯也改了,以前最多买日的口粮,现在却是动辄买上半个月的。
倒不是他们不想买更多,而是人家粮铺不卖给那么多。
很多粮铺都多了一条规矩:一个人只能买一定量的粮食,多了不卖。
因为这些粮商也说不上什么时候涨价,若是涨价前卖出去的多了,岂不是就相当于亏本了?
到了这会儿,粮价飞涨到了一个几乎让人无法承受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