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民族的宿命

从藩国征调数算学者进行跨国的学术研究,看起来似乎有些超前,可能面临极多的障碍。

但是在当今的中原王朝,这还真不是个什么问题。

因为泛儒家化圈里,都用的中原字。

比如小日子、高丽、交趾、占城、东辽、西辽、西夏、高丽、大理等等。

这些国家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且接受了汉化,科技和农业高度发达。

从这个角度上说,大宋是这个世界的明高地绝不为过,在大宋明的辐射区域内,周围国家要明显明发达,远超西方那些游牧、宗教国家。

一个大理、一个高丽这种小国,拿到西方,那也是武德充沛的中央集权国家,有庞大的人口和专业的集权军队。

这是西方那些公国公爵,城邦国王根本无法比拟的明优势。

针对这些明高度发,人口众多的藩国,赵桓的态度是,每个国家要向中原贡奉一百名数算学者。

而且不能滥竽充数,否则会被打回去重新挑选。

这方面高丽有丰富的经验,中原皇帝经常下令朝鲜地区贡献美女。

每当此时,朝鲜国王就得下令国内十四岁以上适龄处子,禁止结婚,以供挑选,进贡天子。

如今只是把适龄美女换成了学识丰厚的数算学者,操作起来其实更方便了。

这些学者学的就是汉字,研究的就是中原典籍,汲取来自中原的明,征召之后可以立即投入研究,完全没有任何障碍。

这就跟中原从地方州郡征调学者,是完全一样的效果。

可能沟通起来要比中原地方学者还要方便,因为中原的学者还可能说地方方言,但这些其他藩国学者必定用的大宋官方雅言。

除了这些汉家化圈的藩国之外,大宋在远方也有大量的藩国,尤其是在大食、东南亚方向,藩国林立。

这些国家虽然都有各自的语言,但也是认识汉字的。

任何国家都不缺来自中原的翻译着作,像在大食的国家图书馆里,东方的着作数以万计。

对这些异化国家以及一些游牧部落,赵桓打算差额征召。

国家极大的类似大食和三齐佛国,就征召一百名学者,小一些国家的征召几十名,而那些游牧部落,最多只征召几个人。

既是收割各民族的精英人杰,也是为了扩大中原明的影响力。

赵桓对苏黛说道:“从藩国里大概也能征召两千名左右的数算学者,能够缓解一下东京的科研压力。”

“但关键还是要推动学术发展啊,数算水平提高,解决工具改善,数学结构模型先进,能大幅减少人力紧张的局面。”

“靠藩国的学者,终究还只是治标之策。其能发挥的影响非常有限,与我大宋朝底蕴都相差甚远。”

赵桓的总结也是大宋在这个时代所面临的现实情况,那就是在明开拓方面,大宋是独行者。

所谓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

大宋已经站在了明的最前沿,放眼四海八荒,没有任何国度能稍微跟上大宋的步伐。

甚至所有的藩国绑在一起,人口总数、财富总额、学者数量、明成果等内容都不及大宋的两三成。

在明成果、学者数量这方面尤其明显。

大宋一家,就能拿出近七千名数算方面的专业学者。

其他各国帮一块,专门研究数算的学者也不知道有没有七百人。

此次向藩国征召的数算学者,很多人都势必是藩国本国的大学者,是精通经史、数算、天、科学等诸多方面的老先生。

苏黛对赵桓说道:“太学已经极为重视这方面的内容了,数算典籍充斥馆阁。官家还记得卢维那吗?”

“范思忠那个圣婚小未婚妻?”赵桓笑着说道,这位祆教圣女可是给所有人都留下了深刻印象。

她那套圣婚理论一说出来,母子圣婚差点把范思忠吓晕过去。

这要是他范思忠英年早逝,她的遗霜跟儿子,按照祆教教义,举办圣婚。

那范家的脸面可就丢尽了。

好在祆教在当初的修道迁佛政策中随着两座小祆庙的废弃而灭亡了。

赵桓说道:“朕记得祆教消亡后,朕曾经指点她去翻译数学典籍。”

苏黛笑着点头,说道:“没错,她这几年翻译了三十多本大食图书馆里的数算经典,在太学那里领了近三千贯钱。按照中原习俗,置办了十里红妆,风风光光的嫁给了范思忠。”

“我还参加了婚礼,代官家随了一份随礼。”

赵桓讶然,说道:“没想到她还挺有天赋,几年时间就翻译了三十多本数算着作。这翻译速度,即便专业学者也不过如此了啊。”

苏黛笑着说道:“官家您可是高看她了。她是有天赋,但不在这方面。她跟我闲谈时曾经说过,她自己翻译,开始的半年连一本书都没翻译出来。”

“恩?那她是怎么翻译了这么多?”

“官家应该记得她是粟特人。”

赵桓点了点头,记得她说过这个,祆教只在东京的粟特人中间传播,不向中原人传教。

苏黛笑着解释道:“粟特人的天赋哪里是学术啊,一直是经商。”

“她的头脑非常灵活,从我这里借了三百贯钱,就买了一批丝绸和瓷器回到了巴格达。她在当地卖掉这些货物,然后花钱雇佣一批巴格达的清教学者,把大食翻译成汉。”

“清教徒的百年翻译运动传承下来,民间有大量的百姓精通中原字,很快就帮她翻译出几十本数算典籍。”

“她把典籍拿回来到太学那里领奖,很轻松就积攒了一笔丰厚的嫁妆。”

赵桓莞尔,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宿命啊。

没想到那个咋咋呼呼的胡族少女,还是走上了先祖们的老路。

不过认真想想也不意外,她虽然咋咋呼呼,但其实察言观色的能力非常强,一众人中,她是第一个发现赵桓不食人间烟火特质的,第一个敏锐观察到朱旗银行管事面对赵桓的异样表现。

有这天赋,注定了她会是一个出色的商人。

只是苏黛笑着说道:“跟官家提她,可不仅仅因为她经商以及翻译着作,官家猜猜她现在在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