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重庆还是长安艰难的抉择

军阀会议开完不久,大家都各回各家。并没有等皇帝来,倒不是军阀们不愿意等,而是皇帝和朝廷不想见他们。

特别是夏国公,吴贞毓几次三番的过来撵人,让他带着人马赶紧回陕西。就是害怕好不容易脱离了孙可望的狼窝,再入了李某人的虎口。

“阁老、现在各部都走了就剩下我部人马!要不我留点人马、先帮你们撑一段时间再说?”夏国公本着帮人帮到底的精神,准备再帮一把老吴他们。

“不劳国公费心了,陛下的禁军已经来了一部分到陪都,吾这边也招了两千乡勇编成军卒,维持陪都安全够用!”吴贞毓是一点人马也敢让留,兴平军的战斗力太可怕。留多少,都能搞出事情来!

重庆府的事总算告一段落,一来一回耽误了一个多月时间,1652年又快结束。

“别山、朝廷的事咱们就先放一段时间,接下来还是要把精力放到恢复陕甘的民生上来。时不我待,我们的尽快为光复天下做好准备。”

“眼下兴修道路和水利的工作已经展开了,估计有两三年咱们的治下就会有焕然一新!到时候兴平军就可以纵横天下,匡扶社稷。吾这次也见识了一下别部兵马的实力,靠他们没啥希望!还是得按你的方略来,步步为营、稳扎实打才是正道!”

张同敞开始成熟,经过这两年的锤炼,已然褪去了文人不切实际的天真想法,明白长城不是一天建成的,中兴大明得一步步来缓缓图之。

回到西安,要做的事很多,修路、修水利设施、推广土豆等高产作物、为关中,甘肃等地找到适合发展的产业。这些工作都不简单,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够李国公和张总督等人折腾好长时间。

这一段时间,李振新搅和的事情,是震动天下的大手笔。全天下都被卷入进来。半年不到的时间,满清失去了西北西南半壁江山,两湖、两广、河南等中南部地区,岌岌可危,福建、浙江,在郑大木海上游击队的打击下,同样有不稳的趋势。

可以说整个江山危若累卵,顺治都生出了退回关外的想法。幸亏满达海等人在山西打了一场胜仗,暂时稳住了局面。

“额娘、当前江山有倾覆之危,朕当如何行事儿方能扭转局面?”大事不决问老娘,这是顺治一贯的风格。

“吾儿,如今我大清已无退路,只能一往无前!若是中原不保,退回辽东也未必能稳住局面!额娘这里有一封信,是一位故人在陷敌之前写的方略条陈,尽是谋国之策,你拿回去好好读一番,大有裨益!”

从老娘手中求了一份信,顺治回去后秉烛夜读,发现确实是安国妙计,说不准真能起到奇效。

“诸位朝臣,如今天下纷乱,西部贼军已连成一片,伪明永历在重庆设陪都,大有死灰复燃的迹象!朕苦思一番,想出了一个北守南攻的克敌方略你们合计一下!”

顺治的方略是,在河南以鳌拜等人为主将,分营驻扎五万八旗精锐骑兵,用以牵制兴平军主力!

兴平军虽然实力强大,但有两个弱点,兵力不太多,机动性不足。有五万骑兵,不与兴平军主力硬碰,尽力周旋,等战线一拉长,对手就会面临首尾不能相顾的困境。其推行的一体纳粮的政策,也很难获得当地士绅的支持,没多少人欢迎他们!所以靠着这个布置,能暂时维持住北方的局面。

南方虽然贼势盛大,可各部并不是一个整体,内部隐患众多,只要措施得当,还是有各个击破的机会。

经过满清贵族和朝廷的讨论,最后确定了这个方略!之前被免官的孟乔芳,这次得到了重用,任命其为湖广总督,兼理五省军务。

北京城在进行这一系列的布局调整,杭州城郊外的一处庄园里,也有一群人正在讨论着天下大势。

“如今吾皇已将重庆定为陪都,江山半壁被光复,我等是否要到西南,为江山社稷出份力?”

“这是自然,天下中兴指日可待,我等自不能袖手旁观,朝政多被武人把持,正需要正义之士,不惜生死为陛下夺回大权哪!”

“这朝中掌权的也是些幸进小人,咱们过去了要想办法恢复局面!现下江山中兴在即,应该恢复科举正途!不能再让小人们钻了空子。”

“牧公、我等准备即刻西行,你是做何打算?”

“吾之前有楸坪三局之谋,以安天下,今日已有一局落成,现下之事就在于荆楚、汴洛、江南的谋略能否实现。吾的意思是江南的局谋还得有人坐镇运筹,你们诸位先到陪都,帮着朝廷牵制住外镇让他们并力东进,我这边联络大木等人恢复江南。到时候不管是东虏还是其它外镇人马都尽在吾等的掌中!江南是天下财源,万不可落入李邦德等人的手中!”

“牧公之胆略,非我等所能及,此时就这么定了,不日我等启程西行,牧公坐镇江南,待两京光复,咱们一同庆功。”

众人从庄园出来,有两人故意落在后边,窃窃私语起来。

“钱牧斋所言,你意下如何?”

“这老匹夫是既不想担风险,又想坐收渔利!美其名曰在江南运筹,其实就是怕朝廷一旦守不住西南,牵连到他!”

“哪你我是否西行?此时事关系到身家性命,可不能草率!”

“眼下天下局势变了,清虏已经力竭。只要李邦德能守住陕西,西南就能安稳,东虏不可能全力南下,最坏也有个南宋的局面,我等需要在西边谋个身家。不过是去重庆还是长安,可要考虑好!”

“长安?李邦德那里对我等文人颇有微词,去了怕是落不得好!再说重庆可是陪都,毕竟坐控中枢,非外地藩镇所能比!”

“非也,朝廷政令出不了陪都。我等去了也落不上实差,反倒是长安那边地域广阔,能施展的地方也多!虽然那边不敬读书人,但你我也就是个举人出身,起码不用像朝廷那样被一帮进士压着难以进身!”

两人的身影渐渐隐入夜色,对于他们这样的读书人来说,去重庆还是长安,是一种两难的抉择。陕西现下的政策虽然取消了读书人的很多特权,但有一个好处,不管是举人、秀才还是进士都一视同仁,大家都会从一个起点出发。这为一些中低层读书人,拓宽了发展空间。

再说各家的老底子都在江南,即使取消特权也影响不了眼下的实际利益。到那边就是去挣工资,谋发展的,是否一体纳粮,有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