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城外的大战,清军三边总督孟乔芳和宁夏总兵刘芳名很快从溃兵口中得到了消息。孟乔芳惊惧不已迅速的派出探马从固原和榆林等地调兵会援延安城,他怕陕北义军借着大捷的势头,乘机谋夺延安府城。而刘名芳倒是很干脆,直接把围攻振川城的人马往延川县城撤,只要把这几千人撤到县城就不会陷入多线作战的不利局面。
等李振新带着人马从山路绕回到振川城的时候,清军围城的人马已经撤了回去,并没有发生意料中的解围之战。等李振新的人马到了河谷地带,守城的肖正南已经带着人迎了出来。两人相见,肖正南激动不已,总算是没有辜负李振新的重托平安的守住了这份基业。
李振新其实内心很忐忑,他不知道如何向城里战死士兵的家属交代他们亲人的去向。这种生离死别的惨事,让他这个穿越客难以应付。
跟着李振新一起来的久通贺,倒是非常欣喜,他早就听说这两年兴起的振川城繁盛的很,可是一直没有亲眼见过,这次终于有机会见识一番了。在肖正南的带领下,进入振川城,他就被城里的景象给震撼住了,沿着道路两旁的是清一色的二三层砖瓦楼,成排连栋的矗立在城里,街面宽阔整齐时不时的有巨大的工坊出现,怪不得铁瓷兄弟能成气候和清军力战不怠,有这座雄城在手,估计再多的清军也能打退。
让士兵先回营房,把久通贺的人马安顿在几处已经停产的厂房里。李振新告诉管事委员会的人通知城里人,暂时结束战备警戒,等明天之后对于阵亡士兵家属进行正式抚恤安排,现在各级管事委员赶紧去安抚一下家属,让他们先稳定一下情绪。
在办公楼招呼了久通贺和几个部将,李振新再次对他的义举表示了感谢,同时安排人给他的部下送去了肉食让他们好生休整一下。
久通贺对于盛情款待感谢不已,同时也很有脸色的说第二天就会带着部下回自己的地盘,他也看出来李振新正在为部下的伤亡头痛。
等久通贺们吃饱喝足回去休息的时候,李振新把大管事委员会的成员都召集起来,开一个紧急战后安置会议。首先是对阵亡战士的抚恤标准定了一个调。那就是按原来确定的标准来,同时每位士兵家属还一次性发放十两的烧埋银子,给所有阵亡人员建立烈士公墓,安排专人定期祭拜,在烈士墓建好以后全城举行盛大的祭奠仪式。
除了阵亡士兵的抚恤事宜以外,伤兵的救治也刻不容缓,好在这回有吴先生这个专业人员参与,他的医院就成了目前的战时医院,害怕伤员太多医院的地方不够,李振新又让委员会想办法滕出了一栋三层楼来当医院的住院部。
久通贺的人马第二天就要走了,既然人家远道而来并且帮了不小的的忙,那就不能让人家空手而回,怎么着都得表示一下。和管事委员们商量的结果是给久通贺的人马每人送一把狗腿刀和一个搪瓷饭盒,同时再送久通贺两百套盔甲,一百杆火枪,六十具火箭弹,五门小钢炮,一百枚手榴弹。这对于久通贺来说绝对算是一份重礼。
第二天带着人马回返的老久同志笑的大牙都快掉到地下了。他没想到自己带着人马出来转了一圈,就鸟枪换炮了。这装备送的,都比现在的清军精良了。有了这些武器,自己在陕北都可以横着走了,完全可以在义军当中鹤立鸡群了。
领走的时候,李振新也让久通贺给其他义军带个话,等他们有时间就派人到振川城联络一下,只要是延安城外会盟的十八家人马都会有一份小礼相送。同时义军以后采购军需,都可以找到这儿来,绝对是价廉物美,保证满足各位的需求。
其实陕北的义军还是有些家底的,以往他们没渠道购买军需,现在这一战之后想必也见识到了振川城武器的威力了,说不定以后振川城又会增加一项军火买卖的拳头产业。从这个方面来说,这次对清作战倒是一次成功的军火展销会。
战后盘点,李振新发现尽管自最后赢了,但是损失惨重。整个战争下来,伤亡人数超过了八百,弹药武器的损失更是不计其数,不算以后的抚恤,战损折合成银两都超过两万两银子,这还是成本价,如果按市价算就会有五万两以上的净亏损,辛辛苦苦两三年,一战回到解放前。
战争的收获聊胜于无,除了一百来匹战马以外,其他的连个俘虏都没。战后士兵的缺口都没法填补,几乎所有的连对都缺员,有些连对的兵力甚至都不到一半。这仗打的真是亏了个底朝天,一点都不合算。然而这是完全没法避免的战争,是彻彻底底的求生之战。
要说清军也是损失不小,但人家兵源后勤充足,用不了几天就会补充完备,而自己即使赢了战争也精疲力竭不知道要用多长时间才能恢复。
整个城里并没有因为胜利而欢呼,大家都陷入了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中。好在他们并没有因此而怨恨李振新,而是对侵略自己的清军恨之入骨。以往仇恨清军还停留在某种民族感情上,而现在则直接成了切身体会。很多家庭即使痛失亲人,但依然让自己仅剩的亲人来参军。他们要让李振新带着自己,去报仇雪恨,把清军赶出自己的家园。用肖正南的话说,这就是民心可用,而李振新却觉得压在自己身上的责任越来越重。
义军围攻延安城的战事,倒是没有迅速结束,而是持续了十天多才收尾。等孟乔芳调来的援军陆续汇集到延安城下的时候,各路义军才一哄而散的跑回山里。清军不是不想追击,而是无从下手,四处都是逃散的乱军,根本没法判断到底哪股贼兵才是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