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科幻三巨头之一——阿瑟·克拉克

如果你是科幻小说读者,就很可能已经读过阿瑟·克拉克,因为他是世界科幻最具影响力的三巨头之一;即使你很少看科幻小说,你也可能会“认识”这位英国科学家,因为他是全球卫星通信理论的奠基人。当你使用手机或收看卫星电视时,应该对这位技术创想家心怀敬意。

作为当代最著名的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获得了三次雨果奖、三次星云奖,于1986年被美国科幻与奇幻作家协会(SFWA)授予了终生成就奖——大师奖。在世界科幻史中,只有罗伯特·海因莱因和艾萨克·阿西莫夫能与其比肩。1917年12月16日,克拉克出生在英国萨默塞特郡的迈因赫德镇。他从小就喜欢阅读美国科幻杂志,沉溺于对未来的神奇幻想之中。但是在中学毕业后,由于无法支付上大学的费用,他只好在伦敦教育委员会负责养老金的部门中担任审计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英国皇家空军服役,从事与雷达技术相关的工作。

在克拉克服役的最后一年,即 1945 年,他在《无线电世界》(Wireless World)杂志十月号上发表了一篇具有历史意义的关于卫星通信的科学设想论文:《地球外的中继——卫星能提供全球范围的无线电覆盖吗?》(Extra-Terrestrial Relays, Can RocketStations Give World-wide Radio Coverage?)。该论文详细论述了卫星通信的可行性,为日后全球卫星通信系统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战后,克拉克到伦敦的国王大学攻读物理学和数学,1948年获物理学学士学位。

1946年,克拉克在《惊奇科幻故事》(Astounding ScienceFiction)杂志上发表了第一篇科幻小说《援救队》(RescueParty)。在进行写作的同时,他还担任了《科学文摘》(ScienceAbstracts)杂志的助理编辑。1951年,克拉克出版了他两部科幻长篇《太空序曲》(Prelude to Space)和《火星之砂》(The Sand ofMars),成为一名全职作家。克拉克的早期小说深受英国早期科幻代表人物奥拉夫·斯特普尔顿的影响,充满了利用科学知识探索开发太阳系的乐观主义情绪。

1951年,克拉克为BBC(英国广播公司)创作了短篇小说《岗哨》(The Sentinel)。尽管该作品最后并没有被采用,但它却深刻地改变了克拉克的作家生涯。因为克拉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2001:太空漫游》(2001: A Space Odyssey, 1968)便是以《岗哨》为蓝本写成的,而且从此之后,克拉克的小说中开始出现神秘主义元素,并将背景放在宏大的宇宙之中,讲述的大都是技术高度发达却又充满偏见的人类在遭遇了更高级的外星智慧生物后的故事。在这类小说的代表作《童年的终结》(Childhood\'s End,1953)、《城市与群星》(The City and the Stars, 1956),以及“太空漫游系列”(2001Series)和“拉玛系列”(Rama Series)中,这种不同文明之间的遭遇最终促使人类“进化”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童年的终结》是克拉克第一部堪称经典的科幻小说。小说开始的场面,即外星人的太空飞船突然降临人类各大主要城市,曾先后被多部影视剧借鉴,比如著名的《独立日》。而在风靡世界的即时战略游戏《星际争霸》中,虫族(Zerg)也与小说中的外星人颇为相似:它们都拥有“母巢”(hive mind)式的集群意志,而虫族的宿主的名字“overlord”甚至就是直接照搬小说中外星人的称谓。在1988年《轨迹》(Locus)杂志读者投票奖中,《童年的终结》位列“永恒经典”(All-Time Best)排行榜第三位,其深远影响可见一斑。

《城市与群星》描绘了一座与外部世界完全隔绝的宇宙城市,亿万年的时光流逝,城市居民已经忘却了城市穹顶外灿烂的星光。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称其为“描写远未来最富想象力的作品”。

在1961年的《月海沉船》(A Fall of Moondust)中,克拉克的目光重新回到了太阳系,它讲述了月球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的一场灾难。一艘满载游客的游轮在由尘埃构成的月“海”中沉没,由于月尘有着独特的物理特性,加之月球没有大气,一场太阳系瞩目的救援行动一开始就困难重重。英国著名科幻作家约翰·温德姆说《月海沉船》是克拉克最好的一本书。笔者对此并不认同,笔者认为克拉克最好的五本书当数《天堂的喷泉》《与拉玛相会》《2001:太空漫游》《童年的终结》和《城市与群星》,但无法否认,《月海沉船》有其独特的魅力。

1968年,《2001:太空漫游》出版。这部史诗般的作品场面宏大、气势雄伟,展现出人类的过去、现在以及可能的未来,与另一位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1984》分享硬、软科幻最佳作品的宝座。这部作品首先是以电影的形式展现给观众的,由著名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执导。影片一经公映便引起巨大反响,使科幻电影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迅速提高。它吸引、激励、启发了整整一代人,而这部影片也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电影剧本、最佳艺术指导等多项提名,并赢得了最佳视觉效果奖。

凭《2001:太空漫游》名声大噪之后,克拉克经常以评论家的身份出现,讲评科学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1968年~1970年,克拉克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电视部主持了关于“阿波罗”11号、12号和15号的节目;1980年,克拉克开始写作并主持十三集国际电视系列片《阿瑟·C.克拉克的神秘世界》和《阿瑟·C.克拉克的奇异力量》,这两部电视系列片分别于 1981年和1984年在世界各国播出。

1972年,《与拉玛相会》(Rendezvous with Rama)出版,旋即将几乎所有的科幻奖项收入囊中,成为克拉克最受欢迎的小说。随后,它被扩展为一个独立的系列,与“太空漫游”系列并驾齐驱,成为克拉克晚年创作的核心。

1979年,克拉克创作了另一部代表作《天堂的喷泉》(TheFountains of Paradise)。在这部小说中,他构想出了一种新技术——“太空升降机”(space elevator)。克拉克预言,这一技术将来必定会取代航天飞机,从而超越他以前做出的关于地球同步卫星的设想,成为新的传奇。

1986年,克拉克出资创建了“阿瑟·C.克拉克奖”,每年评奖一次,以奖励前一年出版的最佳英国科幻小说。

从1956年起,克拉克便移居到斯里兰卡居住。1988年,克拉克不幸罹患后小儿麻痹症候群,从此只能靠轮椅生活,但他仍然笔耕不辍。进入21世纪之后,步入耄耋之年的克拉克又与英国新锐科幻领军人物斯蒂芬·巴克斯特合写了三部小说。

总的来说,克拉克的科幻小说以出色的科学预见、东方式的神秘情调以及海明威式的硬汉笔法而著称,光明的前景和成就往往同怀疑和自我反省并存,具有深刻的哲理性,能够引发读者深层次的思考。

除科幻小说外,克拉克在科学写作方面也硕果累累。196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表彰克拉克在科普方面的贡献,授予了他卡林加奖。1969年,克拉克荣获华盛顿美国科学发展协会科学作品奖。1994年,克拉克因其在1945年提出的有关全球卫星通信的贡献而被提名诺贝尔和平奖。2000年5月26日,克拉克在获得英国女王授予的爵士爵位两年之后,在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被授予“爵士奖”。克拉克的名字甚至被用于命名一颗小行星和一种在澳大利亚发现的角龙。此外,克拉克还是多个国家的科学和文学协会的会员,并被多所大学授予科学和文学博士学位。2008年3月25日,克拉克因呼吸衰竭在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家中去世,享年90岁。

克拉克在数十年的科幻创作和科技研究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以“定律”的形式加以总结,这就是所谓的“克拉克定律”。

定律一:一个德高望重的前辈科学家,如果他说某件事是可能的,那他几乎肯定是正确的;如果他说某件事是不可能的,那他非常可能是错误的。

定律二:只有一个方法能够弄清什么是可能的,什么是不可能的,那就是:稍稍突破两者的分界线,进入不可能的领域。

定律三:任何技术,只要足够高深,都无法与魔法区分开来。

这三条定律虽带有一定的诙谐成分,但也包含很强的真理成分,成为人们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时常参考的规范和准则。

纵观阿瑟·克拉克的一生,他当之无愧地是世界科幻史上最伟大的作家,而他的作品也将永远是所有科幻爱好者必读的绝对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