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行为和表现,好像完全不是视财如命之人的所为啊?
可这事实确实是如此的,凡是没有通过人才初选的人,不论是什么原因,瘦小老人他们都会退钱给请托人。
从这种情况看,瘦小老人是有着长远想法的人。
他不愿意做那因噎废食之事,要的是长长久久的能将这个事情做下去的环境。
对于类似的事情,瘦小老人从一开始的主张就是,虽然请托他们办事的人,其子侄确实有着这样那样的属于自身的问题,导致最终他们的子侄没有顺利通过人才选拨的初选。
但不能否认的一个事实是,他们收人钱财为人办事,除了负责疏通环节,其中还附有教导人员的义务。
请托人自家的子侄没有通过人才初选,其中也是有着自己的团队在初选前,对其子侄的培训和提点不到位的原因在里面的。
既然是做有关人的“生意”,那就要承担里面会有不确定性而导致的所有后果。
无论如何,是不能把责任一股脑的推给请托办事的当事人的,己方也要承担相应责任的。
本着这样的原则,瘦小老人所组建的团队的口碑是越来越好,前来请托之人是络绎不绝的。
他们用来谈事收钱办事的地方,也就是瘦小老人的家,已经俨然成为雍氏正经八百负责选拔人才,进行培训的“竹林馆”之外的“竹林小馆”了。
不过或许是大家的约定俗成,也或是双方的刻意低调,知道这个“竹林小馆”人并不多,多限于雍氏内三门的族人,外五门的族人是不知晓其存在的。
所以这就使得,瘦小老人的家并不是门庭若市,热闹非凡的。
要是果真如此的话,估计瘦小老人他们所忙活的事情,也就忙到头了。
对于雍氏外五门的族人,瘦小老人天生带着一种优越感,是不屑于去挣他们的钱的。
可是你要就此以为瘦小老人的如此所为,仅是为了挣取钱财,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
他内心深处的愿望是,要让雍氏的公权渐渐归集到内三门的族人手中,而外五门的族人自是要世代被内三门的族人来管治的。
如果真要是在雍氏族中出现了瘦小老人朝思暮想的状况,那偌大的一个雍氏家族就会分崩离析了,从此成为一盘散沙,而任人宰割。
试想,一个连同宗同源的家人都不团结的家族,即便是庞大的家族,又有谁会惧怕呢?
反而会因为你的家族庞大,而为人所图谋,成为别人案板上的“肉”,被人想怎么切就怎么切,想怎么吃就怎么吃了。
在如此暗地操作了一年多的时间后,借道“竹林小馆”之捷径而视“竹林馆”之正途为无物的情况,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局面。
整个经瘦小老人他们之运作,顺利通过雍氏族内的人才初选,进入“竹林馆”培训,从而提档至“考正科”,授衔入职的人也有几十人之多了。
他们除了“宗正处”、“正本轩”和“典礼司”三部不能入职外,基本都散入到了雍氏各部之中。
至此时,瘦小老人觉得在族内初步有了一支被自己捏住了把柄的力量,从此他们就能够为自己所用,可以替自己说自己不能说的话,办自己想办的事了。
那他究竟想要做什么呢?
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瘦小老人已经让自己的心腹之人在暗中运作了。
估计很快就会有事情发生,而作为始作俑者的他,却是会藏在后面,并不会去出头的。
这样的做法很聪明,即便是出现状况,也不会波及到他。
只要不牵扯他,那些为他所蛊惑行事的人,心中就会有底气,即便是他们出面所提之事,在面对族里正朔的反对时,也不会因惊慌而失措。
那这个瘦小老人所要折腾的事,究竟是什么呢?
此事完全起由于瘦小老人的野心,他暗里策划的事情就是着人向族长提出有关立嗣的主张。
而他们此次专门提出拥立的将来要成为雍氏族长的人,则是雍铭的弟弟雍荣臻,其时年龄尚不足十二岁,比之其兄雍铭要小近四岁,完全是个不谙世事的小孩子。
乍闻听的族中几个辈分较高的族人当面向自己提起立嗣一事,雍铭的父亲是颇有些惊异的。
这雍氏的长房一支,历来是雍氏的族长一脉,拥有最高贵的血统,在族中拥有着绝对的权威。
长房立嗣于谁,从来都是长房一支的事情,其余各支是无权过问插手的。
除非是一种情况出现,就是长房长媳没有诞下男丁,而长房妾室育有儿子,即族长没有嫡出的儿子。
此时族长就需要召集族中的老人来商议,确定有关长房立嗣一事了,这是非常重要的确立现任族长非嫡出之子,将来接掌雍氏族长之位的环节,得到了宗族老人的认可,继位也就名正言顺了。
不如此做,非不能继位的。
可是现在的情况是,族长是有嫡子雍铭在的啊?
所以,根本不存在需要族里合议立嗣一事的,怎么突然会有几个族中辈分较高的人来专门谈起此事呢?
雍铭的父亲在耐心的听完他们所讲的意思后,询问是谁组织他们来提起立嗣之事的?又是谁教唆他们这样来说的?
这五个族人面面相觑之后,异口同声的否认自己是受人指使前来提起此事的,声称他们完全是为雍氏的未来着想,认为族长的二子容臻无论是资质,还是秉性,都是要强过族长的长子容铭的,将来当能继任族长之位的。
此时,雍铭尚年幼,所用之名还是带有字辈的全名。
只不过后来,在雍铭成年后,尤其是接位雍氏族长之位后,鉴于自己年纪轻,为了不让自己的高辈分令族中的老人在见到自己时称呼自己为叔祖或太叔祖,而有意的将名字的“容”字去掉,以在自己的族人面前弱化自己的辈分。
关于这个方面,其具体的情况和雍铭的想法,以及雍铭在族中老人和谢流云他们几人面前的状态,到被谢流云加以规劝的过程,可以回溯本书的前文,里面有着详细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