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一章 晚朝

孔彦缙的这篇《讨明檄文》很快就传播出去,锦衣卫拿到这篇檄文之后,不敢有任何的耽搁,马上快马加鞭送到京城。

朱瞻基看到这篇檄文的时候已经是傍晚时分,尽管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看完之后依然是怒不可遏,也不管现在是什么时辰,马上命令小宦官敲响了集合大臣的景阳钟。

晚朝已经多少年没有举行过了,皇帝竟然要召集晚朝,皇帝拿到消息的时候,群臣还没有得到孔彦缙写《讨明檄文》的消息,不知道皇帝到底时为了什么事?

不管是所为何事,大臣们没人敢不应景阳钟的召唤,现在可不是崇祯十七年。

一个时辰之后,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奉天门前的广场已经是灯火通明。文武大臣们也陆陆续续的来到了奉天门外。

由于多年没有举行过晚朝,皇帝又临时决定的突然,小广场里一片混乱。纷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皇帝这是要干什么?

在纠风御史的指挥下,文武官员终于站好了位置,这时皇帝出现在奉天门的高台上,大太监范安尖声喊道:“皇上驾到!诸臣行礼!拜!”

朝臣大礼参拜完毕,宦官的声音再次响起:“皇帝陛下问诸臣加征赋税,可有把他这个皇帝放在眼里?”

矛头直指内阁与六部诸臣,众臣一听是加税的事都松了口气,他们早已准备好了说辞。

“陛下!首先这不是加税,是临时的摊派,只要平定了白莲妖人的叛乱,这摊派就自动取消,为了山东百姓不受战乱之苦,只能暂时让其他地方的百姓忍耐一下了。而且朝廷只加征了一分的摊派,对于百姓来说不是太大的负担!”主意是杨荣出的,杨荣只能率先出来解释。

“加一分!你们敢保证只加一分吗?你们加一分,到了地方上就能加五分、十分,你们这哪是解决问题,分明是想把天下的百姓都逼反呢!

是不是你们觉得我大明已经到了改朝换代的时候了,大明该亡了。

你们只要保证能只收一分,朕就准了你们这个加派,不过若是做不到呢?朕是不是应该砍了你们的脑袋?”

“陛下何出此言!臣等已经派了御史下到地方监督收税,若是有地方敢于多收,定然严惩不贷!”

“一个地方派出去一个御史,加上随从能有多少人,就算这些御史全部奉公守法,地方那么大能监督的过来吗?

朕就问你们一句,若是因为加派引起民变,你们谁来承担责任?”

皇帝的问话让广场里的文武鸦雀无声,谁也不敢保证这种加派会不会激起民变,这时候谁敢出头,到时候追责的时候一定跑不了。

“你们太让朕失望了,朝廷上下遇到财政问题不想着如何扩大税赋的征收范围,而是只想着盘剥已经赤贫的黔首百姓,你们是不是真的就觉得下民易虐?

可是你们也别忘了上天难欺,百姓逼急了眼是会造反的,造反之后首当其冲的又是谁?”

在场之人,能够站在这个广场里的人,有一个算一个都是精英里的精英,没有人看不出这其中的道理。

可是却没有一个人敢说,也没有一个人愿意说,无他,人性本贪!

这就是历代王朝大多活不过三百年的根本原因,不是不能改变,而是不愿改变,因为改朝换代还是要用他们当官,他们还是一样的能趴在百姓的身上吸血。

这才是士绅有恃无恐的真正原因,想要打破士绅对当官的垄断地位,就必须要有一种新的学说出来与儒学直接竞争。

不然无论怎么改革,到最后终究还是人亡政息,因为执行改革的本来就是他们这些得利的人。

“陛下!现在就算是收回政令也已经晚了,御史们已经分赴各地,路途近的已经到了地方。”杨士奇出班行礼道。

“虽然朕对你们的执政极其失望,大明朝大好的局面,就这么让你们走进了死胡同,但是有句话你们说的不错,这天下是我朱家的天下,天下崩塌你们都有退路,唯独我朱家没有退路。

朕不会让你们把朱家的天下整垮,朕不想做亡国之君,朕不妨告诉你们,你们派出去的御史,刚一出京城就被朕的人拿下,扣了起来。”

群臣大惊失色,皇帝将他们派出去的御史全部扣下,这就意味着皇帝对他们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

随即群臣又释然了,皇帝手中握着锦衣卫与东厂两大鹰犬,他们所做的这点事根本就难逃皇帝监控。

不过皇帝插手就意味着要接手他们的这个烂摊子,皇帝说的不错,这大明朝亡了,最倒霉的就是朱家人。

“陛下打算如何做?”

朱瞻基刚想把孔彦缙写的《讨明檄文》拿出来,就听的外面一阵骚动,一名红翎信使从午门外跑了进来,这种八百里加急奏疏的红翎信使任何人都不得阻拦。

众人的目光都看向了外面的信使,信使来到高台下双膝跪地手中高举着一个密封的竹筒。高呼道:“白莲妖人攻陷曲阜城,衍圣公孔彦缙投降叛贼!”

衍圣公孔彦缙投降叛贼的这个消息可比曲阜县城被白莲妖人攻陷更让人震惊。孔家的象征意义太大了,大的让文官们根本就无法接受孔彦缙投降的消息。

左都御史顾佐爆喝一声:“本官看你是失心疯了吧,衍圣公怎么可能会投降叛贼,当着陛下与满朝文武的面前,你可知道胡说八道会有怎样的后果?”

信使不过一个普通的驿卒,哪里见过这样的场面,当时就吓得磕头求饶道:“饶命啊!小人说的句句属实,不敢有半句谎言!”

“顾爱卿你吓唬他干什么,是不是真的打开信筒不就真相大白了。范安!去把奏疏取出来,给诸臣传阅!”

“是!”

范安走下高台接过信使手中的信筒吩咐小宦官引信使去偏殿休息,一会儿还会有问题要问他。

检查完信筒的火漆是否完好,范安打开信筒,从里面抽出奏疏内容,群臣眼睛不错神的盯着范安的动作,生怕范安将奏疏掉包一般。

范安看了一眼皇帝,皇帝示意他把奏疏交给内阁首辅杨士奇。

杨士奇接过奏疏,只是大略的扫了一眼,便直挺挺的晕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