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4
65k二合一章节,情节不好拆分就不分章了,直接发!
------------------------------
“我想知道,这是贵领事个人的意见还是贵国公使的意见?”陈敬云一手拿着茶杯,另外一手的手指则是有节奏的在椅子的扶手上敲击。
在陈敬云对面,英国驻上海领事法磊爵士同样面部保持着微笑,喝了口陈敬云府上的好茶后才道:“这是朱尔典阁下的意见,同样也是我个人的期望!”说到这里,他略微停顿了会,又是喝了口茶后才继续道:“贵军和北洋军在苏南地区的交战已经严重影响到无辜人们的生活,战事导致的津浦线不能正常运转,长江航运更大受大极大的影响,这些除了影响到贵国人民的正常生活外,同样也影响到了我国以及其他国家的商人们的正常商贸活动。”
“战事爆发两个月以来,我已经接到了众多商人的来信,向我反映他们正常商贸活动受到战事影而导致出现呢重大损失,据不完全统计,仅仅是我国商人这两个月来就已经损失高达上百万英镑。身为帝国驻华外交人员,我不能无视他们的请求。”
陈敬云对此不以为然,战争嘛,肯定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商业活动,这一点不但对各国商人在华商业活动有所影响,更对本国商人的正常商贸活动影响更大,不过这并不能成为外国干涉中国内战的借口。事实上,苏南战事虽然一定程度上对商业活动有所影响,但是绝大部分都是对国内商人,对于外国商人而言,这种影响是有限的,不管是国民军还是北洋军都是保持相当谨慎的,在战火纷飞的时刻里,除了南京战事最紧张的那几天外,实际上长江的航运一直都没有停止,各国商人的轮船依旧能够正常通过长江流域,甚至津浦线一定程度上还保持了正常的旅客运载。
影响虽然有,但是绝对不大,远远达不到需要到各国政府出来干涉的局面,各国政府的政治干涉也不是什么便宜货色,可以随便就拿出来用的。能够让朱尔典为之侧目并让法磊爵士出来找陈敬云的,没有一定分量可不行。
事实上,陈敬云自己也能够猜测地出来朱尔典的心思,无非就是想要支持袁世凯,压制国民军的势力扩大,尤其是在击败北洋军沿着津浦线北上掌控中国政权而已。目前而言,英国方面的远东政策在朱尔典的倡导下已经定下了大体的基调,那就是支持袁世凯这个中国最有实力的军阀来维持中国的统一,避免中国陷入动乱从而影响到英国在华利益,更不想因为中国的动乱而影响到英国的整个远东政策。但这种对袁世凯的支持并不是绝对的,更和朱尔典和袁世凯的私人亲密关系无关,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尤其是英国这种议会民主国家的政策很难会因为一个人的因素而改变,而朱尔典身为一个标准的英国官僚主义者,脑子里装的都是日不落帝国,不会因为他和袁世凯的私交而影响到他的正常判断,英国之所以目前支持袁世凯很简单,因为他有能力维持中国的统一而已。假如换一个人,比如陈敬云,在陈敬云不反英,承认英国在华利益,并且有足够的威望和能力维持中国统一,那么英国方面也会毫不犹豫的支持袁世凯。在国家利益面前,任何选择都是从残酷而现实的。
然而很不辛,现在袁世凯依旧是中国唯一有能力统一并维持中国统一的人,他在个人威望上放眼国内,其他人是拍马也赶不上,孙文不行,其他的黄兴,宋教仁之流也不行,而新兴势力的闽浙陈敬云和云贵唐继尧更是差的很远。对比袁世凯,他们都有很大的局限性,比如孙文等人,他们大多只限于革命党内部的支持,工商阶层尤其是传统的士绅阶层对他们还是比较反感的。而陈敬云则是由于崛起时间太短,加上个人的年轻导致政治威望基本只限于国民军控制区内,而对于内国其他民众而言,陈敬云这个人还太过陌生,太过稚嫩。尤其是北方的士绅工商阶层根本就无法相信也无法想象把中国的未来交给一年仅二十五岁的毛头小子,哪怕这个年轻人已经手握十万大军,掌控数省地盘也不行。至于其他南方军阀,就更不行了,之前能够在南方和陈敬云相提并论的蔡锷自动下台北上,继任的唐继尧在威望上无法和蔡锷相比,同样也无法和陈敬云相比。
除了这种个人威望比较玄乎的条件外,北洋军的实力更是关键。北洋军的数十万大军放眼国内是暂无敌手,哪怕是现在的国民军也不行。别国民军在苏南地区和北洋军打了一仗,而且还是取得了不小的胜利,但是这种胜利是有着众多条件而形成的。首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北洋政府由于缺少足够的军费,导致不能支撑太多的部队上前线作战,苏南战事中满打满算也不过四个师一个旅,这还是逐次投入的结果。假如北洋军获取了足够的贷款,当军费不在困扰他的时候,北洋军全军南下,少说也是十个师,然后加上北洋军体系下的其他军队,比如定武军、安武军、毅军等等,这些军队虽然暂时还没有改编为北洋军中央陆军的编制,但是这些军队和北洋军的联系是千丝万缕,乃是同属于北洋这个体系之下。这些军队加起来数十万之数,一旦有了足够的军费用起来的话,那么就是横扫南方诸军阀的态势,到时候别说国民军独立支撑,哪怕就是和孙文联合起来都很难抵挡。
所以尽管北洋军有着诸多问题,但是就目前来说,北洋军依旧是唯一能够维持中国统一的势力。至于未来的事谁也说不清楚,谁也不知道过几年袁世凯会不会晕了头当皇帝,更不知道国民军会发展到那种地步,说不准以后能取代北洋军也不一定。
不过未来的事情还没有发生,而眼前的利益是需要保证的,这也是法磊爵士今天来的目标。
了解到英国方面的意向后,更从法磊爵士口中得知这次的和谈倡议不但英国方面提出,而且还是各国列国方面的意思,这就不得不让陈敬云慎重考虑了。
送走了法磊爵士后,陈敬云自己也是一个人呆在书房里陷入了沉思,考虑着目前的苏南战事,考虑整个国内局势,更考虑着国民军的未来,思虑半天后觉得这个和谈还是有必要谈的,至于怎么谈那里另外一回事,但是谈是要谈的,国民军在前期作战当中,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果,控制了长江以南地区,尤其是控制了南京这个战略要地,切断了北洋军大举渡江南下的通道,使得日后北洋军要南下的话困难大大增加,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进行下一步战事却依旧是个麻烦事。
是大举渡江一举夺取江北,然后沿着津浦线北上,来一次彻底的北伐?还是和北洋军保持现有态势下的军事对持?
然而这两个选择都不是什么好选择。
首先是北伐,北伐两个字不是说说就可以办到的,需要众多的条件相互配合。先不说国民军如果渡江北伐的话会遇到北洋军的顽强抵挡,更不提一路沿着津浦线上千公里的战线。单单是国民军内不所面临的困难也不允许国民军继续进行大规模的战事,甚至发动北伐战争。
国民军历尽苏南战事两个月,各方面的消耗都极其大,参战的数个师当中兵力都损失惨重,虽然前后补充了上万新兵和部分的武器装备,但是兵力和武器装备上都无法和战前相比较,现在各师都急需进行休整补充,尤其是还在扬州坚守的警卫师更是危机重重,继续打下去恐怕警卫师就得被完全打掉了。
除了人员和武器损耗外,国民军的后期供应也已经跟不上了,原本在南京战役发动之前国民军的弹药库存就已经到了很低的地步,期间早已经开始对各部队进行弹药限量供应,使得前线部队无法得到足够的弹药补给,南京战事一结束之后,后勤部干脆就大幅度降低长江南岸部队的供应,把主要的弹药供应都集中到了警卫师那边。然而尽管采取了限量供应,但是国民军的弹药库存也已经见底,根本无法凑够足够的弹药来进行一场大规模的渡江北伐作战。
为了解决弹药问题,国民军想了很多办法,除了让福州兵工厂下属的各个兵工厂赶班赶点外也扩建生产线,自产严重不足之下又进行大量的采购,包括向日`本和美国采购。不过日`本现在由于平衡中国局势的缘故已经停止对国民军的采购供货,只剩下一个美国方面的来源,外购弹药不仅价格昂贵,更重要的是无法及时到达中国,这么长时间过去了,从美国采购的应急弹药都还没有回来呢。
在国民军储备到足够的弹药之前,国民军已经没有能力在苏南发起一场大规模的战事,更不用说渡江北伐作战了。除了陆军弹药外,海军的弹药也已经宣告枯竭,目前海军方面已经把主力舰队停泊在江阴基地,只在南京江面上保持有限的几艘军舰而已,并且已经停止和北洋军方面的大规模炮击行动,这一切都是限制于弹药的紧缺,海军处已经上报陈敬云,称目前海军的剩余弹药已经严重不足,而为了保持对长江的封锁阻断北洋军可能进行的渡江作战,海军处已经决定让大部分舰艇停止作战,保留最后的弹药用于日后可能的作战,总不能让全部战舰把弹药打光了以后面对北洋军的可能渡江干瞪眼不是。
人员、武器装备、弹药的紧缺可以说已经让国民军失去了下一场大规模作战的可能性。除了这些硬条件限制外,国民军参谋部内对于北伐也没有任何一个可行的作战计划,甚至之前连想都没有想过。在苏南战事之前,国民军的全部作战计划和构想都是围绕着南京一带的苏南地区,当初想的如何在北洋军的进攻下保住南京,依靠长江天堑抵挡北洋军的南下,根本就没有考虑过反客为主主动渡江北伐作战。
排除国民军的内部限制外,国内的其他军阀反应也必须注意,如果国民军大举北伐之际,国内南方军阀和陈敬云突然发难的话,那么国民军就得陷入绝境了,比如陆荣廷这人,袁世凯一直拉拢着他,而且还让陆荣廷当了广东都督,但是国民军现在控制了广东包括广州在内的东部地区,用脚趾头想都知道陆荣廷不会甘心当个有名无实的广东都督的,万一在国民军大举北伐之时桂军出兵广东的话,到时候面对两线作战的国民军不败都难。
除了陆荣廷外,就算是孙文和黄兴、柏文蔚这群革命党人的反应也不得不考虑,虽然说陈敬云以前也加入到了同盟会当中,现在陈敬云自己弄出来了一个国社党后,就和改组后的国民党矛盾重重,尤其是前段时间的浙江议会选举中,国民党摆在了国社党之下更让两党的冲突公开化,虽然现在两者都有着一个共同的敌人袁世凯而保持了克制。但是谁也不会知道国民军北伐之际,国民党的军队会不会从江西和安徽对国民军发动攻击。这个举动而且还是有着很开明的前进,国民党要是能够趁着国民军北伐之际攻占福建和浙江,那么孙文所领导的国民党势力就能够控制四省,届时就有了和北洋军一争高下的资本。
人心这个东西,是无法预料和控制的,尽管发生这些事情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必要的防范还是要的。这也是国民军在苏南战事中打的那么辛苦,但是始终没有抽调浙西金华的第六师、福建第五师、广州第三师到苏南参战的原因,甚至连新编的第八师和第九师都还待在福州呢,根本就没有外调的迹象。这些军队留在后方除了守备地方之外,更重要的自然是防范陆荣廷或者孙文的革命党人趁火打劫。而有了这些牵制后,以国民军目前的兵力,也只能在苏南地区集中五到六个师的兵力进行渡江北伐。而这样的兵力哪怕就算是再自大的国民军将领都不到胜利的希望。
北洋军现在在江北地区还剩下三个师一个旅,然后京畿和东北还有大量军队呢,主动派到南方来作战或许困难重重,但是防守作战有关系到整个北洋体系存亡的情况下,国民军要是能够一路顺利北上才见鬼了。
同时还得考虑外国的因素。
综合上述,国民军目前要渡江北伐的话是一件不可能也是不现实的事情,如果不主动北伐的话,那么就是继续在苏南地区和北洋军进行军事对抗了,比如现在扬州那里警卫师就还在和北洋军打着呢,虽然激烈程度已经不如当初的镇江之战和南京之战,但毕竟也是高强度的战争,打起来损耗也是不小,长期以往的话对国民军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对于国民军的未来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另外由于处于战争状态,国民军就不能抽调苏南地区的主力部队,而且还得让各部队随便保持高度战备状态,如此情况下负担更是严重。而且主力不能抽调出来的话,万一后方要是出现什么问题就难以收拾了。
而现在选择和谈的话,好处很明显,那就是至少和北洋军的战争结束了,部队能够获得休整和喘气时间,而国民军也能够利用这段时间进行扩军和囤积弹药,为下一场战争做准备。当然和谈也是必须保持现有状态下,如果说北洋军要求国民军撤出南京乃至整个苏南地区的话,那么国民军的前期作战效果就化之东流,陈敬云要是敢答应的话,整个国民军都得哗变。
和谈的好处是有了,但是坏处也不少,比如国民军获得喘息的同时,北洋军同样能够获得喘息休整时间,尤其是极为重要的善后大借款,据悉北洋政府在周学熙的主持下已经正在和五国财团进行了最后一轮的谈判,北洋军为了这批贷款付出了多大代价先不去说,但是可以预见的是,这批贷款将回来数个月内到位,大体时间也就是明年初左右。届时得到了资金支持的北洋军肯定是声势大震,再一次南下之际恐怕就不是只在津浦线出动三四个师那么简单,而是全面南下,到时候国民军就会陷入再一次的困局。
另外和谈的话,一定程度上会打击国民军的士气,国民军的基层军官乃至大多数中层军官都因为国民军在苏南地区的前期胜利而显示出了骄兵现象,而更多国社党党员的军官们更是天天鼓动着北伐,以求一战奠定国内统一,取得中国的统治权,最后在他们这些国社党员的领导下完成华夏复兴。甚至张口闭口就是引用陈敬云第一次公开演讲的话:“那些为国家和民族做出最有价值的斗争和牺牲的从来都是少数人,而不是多数人!”而这国社党员们就自豪的认定自己是那群少数人之一,而他们同样坚定并自豪的认为:“自己身为华夏民族中最优秀的少数人之一,可以自豪的宣称对国家和人民的领导权,人民也应该自觉的服从他们这些人的领导!”
正是国社党这些激进的宣扬口号,才让众多国社党员们坚定的认定国社党才是中国的未来,他们这些国社党员们才是中国的未来,所以他们才会义无反顾的投入到和北洋军以及国内其他军阀的作战当中,并把其他军阀都当成了阻碍华夏复兴的绊脚石。更是一次一次的鼓动北伐完成国社党对中国的统一,带领华夏的伟大复兴。
用着这些口号组织起来的国社党员们一旦听闻国民军和北洋军和谈,势必会出现不理解和反对的情况。他们并不是陈敬云、也不是钱翰朗、更不是国民军体系当中的一大群高层人士着眼于整体局势,他们有着他们的局限性,不到国民军的危机,更不会考虑国民军所面陆军的麻烦,这些热血的年轻人只希望国民军快速横扫中国,任何和敌人和谈都是延误华夏复兴的行为。
这些麻烦可能会影响到陈敬云的个人威望,同样会影响到国民军的内部稳定,进而威胁到国民军对控制区的统治。
要解决这些麻烦,就得大力依靠国民军的宣传部门了,当然国社党内部的宣传组织也必须进行相关的宣传,尽量把那些热血青年给安抚下来,别让他们做出带着配枪和军刀上街发动政变进行所谓的清君侧之类的事情。这种事情已经有很有例子了,尤其是后世里军国主义后的日本,那些少壮派军官们一个不习惯军部上层的作为立马就叫嚷着对这些卖国贼进行天诛了,刺杀而死的日`本军部高层可是不少。
而现在的国民军和国社党相配合,和后世里军国主义化的日军有点相似。
好处坏处都有,具体要怎么做陈敬云一时间也是拿不定注意,不过现在他也没有必要太过关注,现在的所谓和谈不过是法磊爵士的口头提议而已,甚至都没有一个完全的方案,也不知道北洋那边是不是要和谈。毕竟相对于国民军来说,北洋军要进行和谈的话困难更大,丢失了南京之后,北洋军压力大增,尤其是冯国璋更是面临着北洋军上下的众多指责,如果不是袁世凯在后面盯着的话,恐怕冯国璋都得因为面临如此大的政治压力而宣布下野了。这也是北洋军对扬州的警卫师紧追不舍的原因所在,现在的北洋军需要一个胜利来掩盖南京战役中的失利。
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和国民军进行和谈,军事上的影响不大,反正现在北洋军暂时也没有能力再一次渡江作战了,下一次的大规模战争至少也要等到善后大借款到位之后。现在嘛如果不和谈那就是保持现在的态势,和国民军隔江对持,至于扬州那边虽然打的轰轰烈烈,但是实际上意义并不大,冯国璋也知道警卫师有海军的掩护下,如果战事不顺利的话虽是都能够渡江难返,这样的情况下北洋军就算收复了扬州以及其他江北地区,但是就需要分出大量的兵力去防守,不然的话下一次战争爆发,国民军依旧能够在海军掩护下从扬州乃至南通大片地区任何一点进行登录。但是要防守整个江北地区的话,北洋军也是兵力不够用啊,更何况,江北的重点在于南京北岸,在于后面的津浦线,至于东面的大片江苏地区由于水遍布,实际上军事意义并不大,国民军要向北伐的话,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津浦线,其他方向的话单单是超长距离的路上补给线就得把国民军拖垮了,甚至都不用北洋军去打。
现代战争的后勤供应重要性是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所无法比较的,现代军队的后勤供应量极大,而且一旦被断了弹药补给后,这支军队不比一群农民能够强到那里去。
军事方面影响不大,但是政治方面的影响却是很严重的,不但会极大的打击袁世凯和冯国璋的个人威望,更重要的是会影响北洋这个体系的凝聚力,进一步甚至可能会引发连锁反应。
更新时间:202-2-04
65k二合一章节,情节不好拆分就不分章了,直接发!
------------------------------
“我想知道,这是贵领事个人的意见还是贵国公使的意见?”陈敬云一手拿着茶杯,另外一手的手指则是有节奏的在椅子的扶手上敲击。
在陈敬云对面,英国驻上海领事法磊爵士同样面部保持着微笑,喝了口陈敬云府上的好茶后才道:“这是朱尔典阁下的意见,同样也是我个人的期望!”说到这里,他略微停顿了会,又是喝了口茶后才继续道:“贵军和北洋军在苏南地区的交战已经严重影响到无辜人们的生活,战事导致的津浦线不能正常运转,长江航运更大受大极大的影响,这些除了影响到贵国人民的正常生活外,同样也影响到了我国以及其他国家的商人们的正常商贸活动。”
“战事爆发两个月以来,我已经接到了众多商人的来信,向我反映他们正常商贸活动受到战事影而导致出现呢重大损失,据不完全统计,仅仅是我国商人这两个月来就已经损失高达上百万英镑。身为帝国驻华外交人员,我不能无视他们的请求。”
陈敬云对此不以为然,战争嘛,肯定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商业活动,这一点不但对各国商人在华商业活动有所影响,更对本国商人的正常商贸活动影响更大,不过这并不能成为外国干涉中国内战的借口。事实上,苏南战事虽然一定程度上对商业活动有所影响,但是绝大部分都是对国内商人,对于外国商人而言,这种影响是有限的,不管是国民军还是北洋军都是保持相当谨慎的,在战火纷飞的时刻里,除了南京战事最紧张的那几天外,实际上长江的航运一直都没有停止,各国商人的轮船依旧能够正常通过长江流域,甚至津浦线一定程度上还保持了正常的旅客运载。
影响虽然有,但是绝对不大,远远达不到需要到各国政府出来干涉的局面,各国政府的政治干涉也不是什么便宜货色,可以随便就拿出来用的。能够让朱尔典为之侧目并让法磊爵士出来找陈敬云的,没有一定分量可不行。
事实上,陈敬云自己也能够猜测地出来朱尔典的心思,无非就是想要支持袁世凯,压制国民军的势力扩大,尤其是在击败北洋军沿着津浦线北上掌控中国政权而已。目前而言,英国方面的远东政策在朱尔典的倡导下已经定下了大体的基调,那就是支持袁世凯这个中国最有实力的军阀来维持中国的统一,避免中国陷入动乱从而影响到英国在华利益,更不想因为中国的动乱而影响到英国的整个远东政策。但这种对袁世凯的支持并不是绝对的,更和朱尔典和袁世凯的私人亲密关系无关,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尤其是英国这种议会民主国家的政策很难会因为一个人的因素而改变,而朱尔典身为一个标准的英国官僚主义者,脑子里装的都是日不落帝国,不会因为他和袁世凯的私交而影响到他的正常判断,英国之所以目前支持袁世凯很简单,因为他有能力维持中国的统一而已。假如换一个人,比如陈敬云,在陈敬云不反英,承认英国在华利益,并且有足够的威望和能力维持中国统一,那么英国方面也会毫不犹豫的支持袁世凯。在国家利益面前,任何选择都是从残酷而现实的。
然而很不辛,现在袁世凯依旧是中国唯一有能力统一并维持中国统一的人,他在个人威望上放眼国内,其他人是拍马也赶不上,孙文不行,其他的黄兴,宋教仁之流也不行,而新兴势力的闽浙陈敬云和云贵唐继尧更是差的很远。对比袁世凯,他们都有很大的局限性,比如孙文等人,他们大多只限于革命党内部的支持,工商阶层尤其是传统的士绅阶层对他们还是比较反感的。而陈敬云则是由于崛起时间太短,加上个人的年轻导致政治威望基本只限于国民军控制区内,而对于内国其他民众而言,陈敬云这个人还太过陌生,太过稚嫩。尤其是北方的士绅工商阶层根本就无法相信也无法想象把中国的未来交给一年仅二十五岁的毛头小子,哪怕这个年轻人已经手握十万大军,掌控数省地盘也不行。至于其他南方军阀,就更不行了,之前能够在南方和陈敬云相提并论的蔡锷自动下台北上,继任的唐继尧在威望上无法和蔡锷相比,同样也无法和陈敬云相比。
除了这种个人威望比较玄乎的条件外,北洋军的实力更是关键。北洋军的数十万大军放眼国内是暂无敌手,哪怕是现在的国民军也不行。别国民军在苏南地区和北洋军打了一仗,而且还是取得了不小的胜利,但是这种胜利是有着众多条件而形成的。首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北洋政府由于缺少足够的军费,导致不能支撑太多的部队上前线作战,苏南战事中满打满算也不过四个师一个旅,这还是逐次投入的结果。假如北洋军获取了足够的贷款,当军费不在困扰他的时候,北洋军全军南下,少说也是十个师,然后加上北洋军体系下的其他军队,比如定武军、安武军、毅军等等,这些军队虽然暂时还没有改编为北洋军中央陆军的编制,但是这些军队和北洋军的联系是千丝万缕,乃是同属于北洋这个体系之下。这些军队加起来数十万之数,一旦有了足够的军费用起来的话,那么就是横扫南方诸军阀的态势,到时候别说国民军独立支撑,哪怕就是和孙文联合起来都很难抵挡。
所以尽管北洋军有着诸多问题,但是就目前来说,北洋军依旧是唯一能够维持中国统一的势力。至于未来的事谁也说不清楚,谁也不知道过几年袁世凯会不会晕了头当皇帝,更不知道国民军会发展到那种地步,说不准以后能取代北洋军也不一定。
不过未来的事情还没有发生,而眼前的利益是需要保证的,这也是法磊爵士今天来的目标。
了解到英国方面的意向后,更从法磊爵士口中得知这次的和谈倡议不但英国方面提出,而且还是各国列国方面的意思,这就不得不让陈敬云慎重考虑了。
送走了法磊爵士后,陈敬云自己也是一个人呆在书房里陷入了沉思,考虑着目前的苏南战事,考虑整个国内局势,更考虑着国民军的未来,思虑半天后觉得这个和谈还是有必要谈的,至于怎么谈那里另外一回事,但是谈是要谈的,国民军在前期作战当中,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果,控制了长江以南地区,尤其是控制了南京这个战略要地,切断了北洋军大举渡江南下的通道,使得日后北洋军要南下的话困难大大增加,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进行下一步战事却依旧是个麻烦事。
是大举渡江一举夺取江北,然后沿着津浦线北上,来一次彻底的北伐?还是和北洋军保持现有态势下的军事对持?
然而这两个选择都不是什么好选择。
首先是北伐,北伐两个字不是说说就可以办到的,需要众多的条件相互配合。先不说国民军如果渡江北伐的话会遇到北洋军的顽强抵挡,更不提一路沿着津浦线上千公里的战线。单单是国民军内不所面临的困难也不允许国民军继续进行大规模的战事,甚至发动北伐战争。
国民军历尽苏南战事两个月,各方面的消耗都极其大,参战的数个师当中兵力都损失惨重,虽然前后补充了上万新兵和部分的武器装备,但是兵力和武器装备上都无法和战前相比较,现在各师都急需进行休整补充,尤其是还在扬州坚守的警卫师更是危机重重,继续打下去恐怕警卫师就得被完全打掉了。
除了人员和武器损耗外,国民军的后期供应也已经跟不上了,原本在南京战役发动之前国民军的弹药库存就已经到了很低的地步,期间早已经开始对各部队进行弹药限量供应,使得前线部队无法得到足够的弹药补给,南京战事一结束之后,后勤部干脆就大幅度降低长江南岸部队的供应,把主要的弹药供应都集中到了警卫师那边。然而尽管采取了限量供应,但是国民军的弹药库存也已经见底,根本无法凑够足够的弹药来进行一场大规模的渡江北伐作战。
为了解决弹药问题,国民军想了很多办法,除了让福州兵工厂下属的各个兵工厂赶班赶点外也扩建生产线,自产严重不足之下又进行大量的采购,包括向日`本和美国采购。不过日`本现在由于平衡中国局势的缘故已经停止对国民军的采购供货,只剩下一个美国方面的来源,外购弹药不仅价格昂贵,更重要的是无法及时到达中国,这么长时间过去了,从美国采购的应急弹药都还没有回来呢。
在国民军储备到足够的弹药之前,国民军已经没有能力在苏南发起一场大规模的战事,更不用说渡江北伐作战了。除了陆军弹药外,海军的弹药也已经宣告枯竭,目前海军方面已经把主力舰队停泊在江阴基地,只在南京江面上保持有限的几艘军舰而已,并且已经停止和北洋军方面的大规模炮击行动,这一切都是限制于弹药的紧缺,海军处已经上报陈敬云,称目前海军的剩余弹药已经严重不足,而为了保持对长江的封锁阻断北洋军可能进行的渡江作战,海军处已经决定让大部分舰艇停止作战,保留最后的弹药用于日后可能的作战,总不能让全部战舰把弹药打光了以后面对北洋军的可能渡江干瞪眼不是。
人员、武器装备、弹药的紧缺可以说已经让国民军失去了下一场大规模作战的可能性。除了这些硬条件限制外,国民军参谋部内对于北伐也没有任何一个可行的作战计划,甚至之前连想都没有想过。在苏南战事之前,国民军的全部作战计划和构想都是围绕着南京一带的苏南地区,当初想的如何在北洋军的进攻下保住南京,依靠长江天堑抵挡北洋军的南下,根本就没有考虑过反客为主主动渡江北伐作战。
排除国民军的内部限制外,国内的其他军阀反应也必须注意,如果国民军大举北伐之际,国内南方军阀和陈敬云突然发难的话,那么国民军就得陷入绝境了,比如陆荣廷这人,袁世凯一直拉拢着他,而且还让陆荣廷当了广东都督,但是国民军现在控制了广东包括广州在内的东部地区,用脚趾头想都知道陆荣廷不会甘心当个有名无实的广东都督的,万一在国民军大举北伐之时桂军出兵广东的话,到时候面对两线作战的国民军不败都难。
除了陆荣廷外,就算是孙文和黄兴、柏文蔚这群革命党人的反应也不得不考虑,虽然说陈敬云以前也加入到了同盟会当中,现在陈敬云自己弄出来了一个国社党后,就和改组后的国民党矛盾重重,尤其是前段时间的浙江议会选举中,国民党摆在了国社党之下更让两党的冲突公开化,虽然现在两者都有着一个共同的敌人袁世凯而保持了克制。但是谁也不会知道国民军北伐之际,国民党的军队会不会从江西和安徽对国民军发动攻击。这个举动而且还是有着很开明的前进,国民党要是能够趁着国民军北伐之际攻占福建和浙江,那么孙文所领导的国民党势力就能够控制四省,届时就有了和北洋军一争高下的资本。
人心这个东西,是无法预料和控制的,尽管发生这些事情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必要的防范还是要的。这也是国民军在苏南战事中打的那么辛苦,但是始终没有抽调浙西金华的第六师、福建第五师、广州第三师到苏南参战的原因,甚至连新编的第八师和第九师都还待在福州呢,根本就没有外调的迹象。这些军队留在后方除了守备地方之外,更重要的自然是防范陆荣廷或者孙文的革命党人趁火打劫。而有了这些牵制后,以国民军目前的兵力,也只能在苏南地区集中五到六个师的兵力进行渡江北伐。而这样的兵力哪怕就算是再自大的国民军将领都不到胜利的希望。
北洋军现在在江北地区还剩下三个师一个旅,然后京畿和东北还有大量军队呢,主动派到南方来作战或许困难重重,但是防守作战有关系到整个北洋体系存亡的情况下,国民军要是能够一路顺利北上才见鬼了。
同时还得考虑外国的因素。
综合上述,国民军目前要渡江北伐的话是一件不可能也是不现实的事情,如果不主动北伐的话,那么就是继续在苏南地区和北洋军进行军事对抗了,比如现在扬州那里警卫师就还在和北洋军打着呢,虽然激烈程度已经不如当初的镇江之战和南京之战,但毕竟也是高强度的战争,打起来损耗也是不小,长期以往的话对国民军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对于国民军的未来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另外由于处于战争状态,国民军就不能抽调苏南地区的主力部队,而且还得让各部队随便保持高度战备状态,如此情况下负担更是严重。而且主力不能抽调出来的话,万一后方要是出现什么问题就难以收拾了。
而现在选择和谈的话,好处很明显,那就是至少和北洋军的战争结束了,部队能够获得休整和喘气时间,而国民军也能够利用这段时间进行扩军和囤积弹药,为下一场战争做准备。当然和谈也是必须保持现有状态下,如果说北洋军要求国民军撤出南京乃至整个苏南地区的话,那么国民军的前期作战效果就化之东流,陈敬云要是敢答应的话,整个国民军都得哗变。
和谈的好处是有了,但是坏处也不少,比如国民军获得喘息的同时,北洋军同样能够获得喘息休整时间,尤其是极为重要的善后大借款,据悉北洋政府在周学熙的主持下已经正在和五国财团进行了最后一轮的谈判,北洋军为了这批贷款付出了多大代价先不去说,但是可以预见的是,这批贷款将回来数个月内到位,大体时间也就是明年初左右。届时得到了资金支持的北洋军肯定是声势大震,再一次南下之际恐怕就不是只在津浦线出动三四个师那么简单,而是全面南下,到时候国民军就会陷入再一次的困局。
另外和谈的话,一定程度上会打击国民军的士气,国民军的基层军官乃至大多数中层军官都因为国民军在苏南地区的前期胜利而显示出了骄兵现象,而更多国社党党员的军官们更是天天鼓动着北伐,以求一战奠定国内统一,取得中国的统治权,最后在他们这些国社党员的领导下完成华夏复兴。甚至张口闭口就是引用陈敬云第一次公开演讲的话:“那些为国家和民族做出最有价值的斗争和牺牲的从来都是少数人,而不是多数人!”而这国社党员们就自豪的认定自己是那群少数人之一,而他们同样坚定并自豪的认为:“自己身为华夏民族中最优秀的少数人之一,可以自豪的宣称对国家和人民的领导权,人民也应该自觉的服从他们这些人的领导!”
正是国社党这些激进的宣扬口号,才让众多国社党员们坚定的认定国社党才是中国的未来,他们这些国社党员们才是中国的未来,所以他们才会义无反顾的投入到和北洋军以及国内其他军阀的作战当中,并把其他军阀都当成了阻碍华夏复兴的绊脚石。更是一次一次的鼓动北伐完成国社党对中国的统一,带领华夏的伟大复兴。
用着这些口号组织起来的国社党员们一旦听闻国民军和北洋军和谈,势必会出现不理解和反对的情况。他们并不是陈敬云、也不是钱翰朗、更不是国民军体系当中的一大群高层人士着眼于整体局势,他们有着他们的局限性,不到国民军的危机,更不会考虑国民军所面陆军的麻烦,这些热血的年轻人只希望国民军快速横扫中国,任何和敌人和谈都是延误华夏复兴的行为。
这些麻烦可能会影响到陈敬云的个人威望,同样会影响到国民军的内部稳定,进而威胁到国民军对控制区的统治。
要解决这些麻烦,就得大力依靠国民军的宣传部门了,当然国社党内部的宣传组织也必须进行相关的宣传,尽量把那些热血青年给安抚下来,别让他们做出带着配枪和军刀上街发动政变进行所谓的清君侧之类的事情。这种事情已经有很有例子了,尤其是后世里军国主义后的日本,那些少壮派军官们一个不习惯军部上层的作为立马就叫嚷着对这些卖国贼进行天诛了,刺杀而死的日`本军部高层可是不少。
而现在的国民军和国社党相配合,和后世里军国主义化的日军有点相似。
好处坏处都有,具体要怎么做陈敬云一时间也是拿不定注意,不过现在他也没有必要太过关注,现在的所谓和谈不过是法磊爵士的口头提议而已,甚至都没有一个完全的方案,也不知道北洋那边是不是要和谈。毕竟相对于国民军来说,北洋军要进行和谈的话困难更大,丢失了南京之后,北洋军压力大增,尤其是冯国璋更是面临着北洋军上下的众多指责,如果不是袁世凯在后面盯着的话,恐怕冯国璋都得因为面临如此大的政治压力而宣布下野了。这也是北洋军对扬州的警卫师紧追不舍的原因所在,现在的北洋军需要一个胜利来掩盖南京战役中的失利。
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和国民军进行和谈,军事上的影响不大,反正现在北洋军暂时也没有能力再一次渡江作战了,下一次的大规模战争至少也要等到善后大借款到位之后。现在嘛如果不和谈那就是保持现在的态势,和国民军隔江对持,至于扬州那边虽然打的轰轰烈烈,但是实际上意义并不大,冯国璋也知道警卫师有海军的掩护下,如果战事不顺利的话虽是都能够渡江难返,这样的情况下北洋军就算收复了扬州以及其他江北地区,但是就需要分出大量的兵力去防守,不然的话下一次战争爆发,国民军依旧能够在海军掩护下从扬州乃至南通大片地区任何一点进行登录。但是要防守整个江北地区的话,北洋军也是兵力不够用啊,更何况,江北的重点在于南京北岸,在于后面的津浦线,至于东面的大片江苏地区由于水遍布,实际上军事意义并不大,国民军要向北伐的话,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津浦线,其他方向的话单单是超长距离的路上补给线就得把国民军拖垮了,甚至都不用北洋军去打。
现代战争的后勤供应重要性是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所无法比较的,现代军队的后勤供应量极大,而且一旦被断了弹药补给后,这支军队不比一群农民能够强到那里去。
军事方面影响不大,但是政治方面的影响却是很严重的,不但会极大的打击袁世凯和冯国璋的个人威望,更重要的是会影响北洋这个体系的凝聚力,进一步甚至可能会引发连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