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 辩论

“哇塞,那不是咱们哈佛才女吗?”

“她不是高丽人吗?怎么跟华夏中医在一块?”

“对,表演一个让我们看看!”

……

这丫头的口哨声,引来了现场学生们的注视。

也不可否认,她的哈佛才女身份,更让现场的气氛瞬间火热了起来。

毕竟,这里汇集的是世界各地的优秀年轻人。

这些学生并不关注明星八卦,因为他们的人生比明星光环更加耀眼。

唯一让他们崇拜的,便是超过他们的能力!

同样这丫头的“起哄”,尤其是一句秦叔,让华夏众人都对她充满了好感。

她是哈佛才女吗?

不!

她是自己人。

“梦怡,把我的银针拿上来!”

秦风也从开始的紧张,逐渐进入了状态。

接着道:“哪位同学能上来配合一下,不会对身体造成任何伤害!”

“我来感受中医的神奇。”

最前排的男生主动走到了主席台上。

秦风接过银针放在了桌上,看了看对方之后。

道:“谁有能蒙住眼睛的手绢之类,可以借给我用一下!”

这话也表明,他并没有提前准备演示这项技能。

用现场的物品,也更能让现场心服口服!

立马有个女生送上一条围巾。

针织毛线的厚度足以将视线遮挡的严严实实。

秦风蒙在眼上,随手捻起一根银针。

“老师,这……会不会很痛苦?”

学生看到七八公分的银针,心里不免有些打怵!

不止是他,哪怕现场都是学医的。

可想到这么长的一根针扎在头里,都不禁莫名恐惧!

这与医生不敢给自己动手术,是同样的道理。

“不会,尽管放心。”

秦风摸了摸他的头顶,银针随即刺入了本御穴!

接着第二针,第三针……

学生是背对着他,看不到他的操作。

只能感觉到他双手在头上,不断的操作忙碌。

毕竟不是治疗,只是给众人演示,所以秦风的速度明显快了很多。

十几分钟后,学生头上便扎了二十多根银针。

哗!

现场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更有很多的学生,将这一幕拍摄了下来。

而头顶银针的同学则是一脸懵逼,还不知道自己脑袋像“刺猬”一样!

“好了,你自己看一下!”

秦风摘下围巾,将手机拍照功能打开,微笑着递给他道。

当同学看到满头的银针,同样惊讶的目瞪口呆。

说实话,他们听说过针灸的神奇。

可当现场看到这么多银针扎在头上,而对方居然没有丝毫疼痛的反应时。

还是让所有人震撼无比。

更主要的是,秦风还是蒙着眼睛……

“很不好意思,我打断一下!”

就在掌声逐渐降低时,有个六十多岁的老外站起身来道。

“这位是约翰博士,哈佛大学医学院医师,曾针对心血管与糖尿病发表过十几篇论文,得到了医学界的认可。”

伊莎微笑着介绍。

“嗯!”

叶浩点了点头。

他知道,对方的介绍虽十分简单,但只是人家低调含蓄的性格。

不像咱们动不动的“轰动,震撼”的描述。

同样,对方为什么要刻意介绍?

无非是想让他,劝说苏锦儿回到哈佛,毕竟这里的资源无疑更加优越先进!

现场很快安静了下来,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了约翰身上。

他开口道:“我很佩服这位医生的手法,却并不认可这便是有效的治疗方式!”

“众所周知,人的身体有痛觉跟麻痹神经,在我个人看来,针刺中的位置,恰恰是痛觉神经最脆弱的部位。”

“所以病人感觉不到疼痛,却并不代表这对病症有什么样的治疗效果!”

哗!

现场再次响起一片掌声。

“这都是什么学生?一点立场都没有,纯粹是巴结这个老外!”

华夏代表团有人悻悻道。

不止是他,几乎所有人都是一样的想法。

这TM都是墙头草啊,给谁都鼓掌?到底谁对谁错?

毕竟,刚刚认可了秦风的水平。

接着又为这老外的质疑而拍着巴掌,纯粹是两面讨好人!

唯一的解释,便是这老外是他们的“老师”!

“呵呵,请大家别误会!”

伊莎微笑着解释。

继续道:“在哈佛来说,质疑同样会受到欢迎与鼓励,因为他的观点,需要对方拿出更加有说服力的水平才行!”

“无论任何事物的发展,就是在不断的推翻质疑,才会快速的了解最后的真相!”

她这话对于一直遵循答案的人来说,会感到很不适应。

就像一加一等于二,连几岁的小孩都脱口而出!

可谁曾经想过,为什么非要等于二呢?又为什么不是三呢?

如果有人推算出等于三。

或许以后的子孙后代,都会以等于三作为教材!

只有质疑,才会想办法去打破!

“对中医来说,人体的各大穴位对身体神经器官,有着不同的作用相辅相成!”

作为三大中医沈秋鹏的得意门生。

秦风自然不是浪得虚名。

解释道:“没有痛觉恰恰是因为下针的准确性,找准了穴位的关键,通过相互对身体的平衡达到治疗的效果!”

“如何平衡?下针的深度是多少?力道是多少?如果偏离一毫米,少一分力,会有哪些不正常反应?这些有没有具体的数据来表达呢?”

“每个医生能不能统一这种数据,达到最好的治疗?”

约翰一连串的反问。

让整个会场安静的落针可闻!

却又不可否认,他的所有问题都是赤果果的现实!

“这些……需要针对病人不同的脉象,也就是病人病症与程度来决定!”

秦风明显有点慌乱。

并不是他没考虑过这些问题。

而是本身这些问题根本就没有具体的答案,他又该如何回答?

接着道:“中医是华夏五千年的传承,是依据各种病症,一点点的总结出来一套治疗方案!”

这话也没错。

就像华夏的谚语,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从不敢吃,到吃的人越来越多,哪些部位能吃?也有了各种各样的做法。

这就是所谓的经验与总结!

难道还需要,说出他的成分与构造吗?

古人又没有仪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