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机阵完全的融入天地间,充满了神秘和莫测。
元清道人自知没有把握闯过这座大阵,而且他此来本就是有求于人,自然也不会莽撞的硬闯天机阵。
喊话之后,元清道人就站在天机阵前,观摩阵纹,领悟其中奥妙。
片刻。
元清道人的身前不远处,喷涌出来一片白光,白光璀璨夺目,向着两边分开,露出一条青石小路。
“好巧妙的天机阵,我站在这里都没有感觉到前方的阵光,这天机阵已经完全的融入了天地,巧夺天工。”
元清道人轻轻赞叹,真心实意。
望着前方出现的一条单行道,抬步走了进去。
元清道人踏上了青石小路之后,每走一步,身后的白光就会重新汇聚在一起,掩盖了青石小路。
朝后看,直接看到的是山下,却看不到走过的青石小路。
朝前看,一条青石小路的尽头也是白茫茫一片,隐藏在白光中,难以知路之尽头在何方。
元清道人脚下符光流转,神行道符发出圈圈光晕,光晕如轮,四下蔓延,每走一步,就有光轮荡漾。
“道友,请!”
前方白光散开,路到尽头,一位白发白须,满脸红润,手持一杆拂尘,身穿一件纯白道袍的老者,双眸生辉,神采奕奕。
看到元清道人的身形之后,微微躬身,稽首行礼出声。
元清道人踏出青石小路,一晃眼,就到了白发道人的面前,稽首回礼。
身后的青石小路消失不见。
“道友的修为更见精湛,凝聚大道金丹指日可待,真是令人羡慕。”
天机老人笑了笑,微微摇头,“金丹天仙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离三灾九劫,周流三界功。
长生久视,逍遥自在。
需悟出一条完整的道。
须经风、火、雷三重磨练成就天仙之肉体,随后再经心魔劫成就天仙之道心,尽皆度过,方才算是逍遥自在的天仙。
想要成就大道金丹何等艰难,如今世间唯有武周女帝武行空领悟出来至尊帝皇道,才凝聚了大道金丹。
贫道苦修千年,至今逗留元神,还没有领悟出来一条属于自己的道,难以五气朝元,凝聚大道金丹。”
每一个修行者,都渴望凝聚大道金丹,到了这一步,修行者才算是真正的脱离了普通生灵的范畴,成就金丹天仙,逍遥自在。
可是近千年来,唯一凝聚了大道金丹的只有武周女帝武行空。
“道友已是元神巅峰,只差临门一脚,随时都会突破。”
元清道人笑着,但是他也知道,很多元神高人都到了巅峰,在这临门一脚前停止,众生难以踏入大道金丹的境界。
就算是他自己,也摸索了不知道多少年,静室静坐,苦思冥想,也是不得。
想要凝聚大道金丹,需要大勇气,大智慧,大毅力,大气运,四者缺一不可。
天机门的门主都自称天机老人,乃是一脉通传的名号。
无论是年轻,还是年来,一旦继承了天机门,成为天机门主,道号就是天机老人。
天机老人、元清道人两人沿着山中小路,一路向着天机门走去,元清道人仔细打量着四周,山中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都蕴含着造化,有着神秘纹路生出。
山之巅。
有着三间普通的木屋,上面衰草铺成,古朴而自然,看似平常,却是有着道韵蒸腾,符光通天。
“这天机房,所用的木材、衰草等等,都是天生道纹,在其中修行,不用担心心魔来袭,爱能够静心凝神,真是了不起。”
元清道人也是有些羡慕,很多修行者,都需要长时间的做关来淬炼法力,打磨肉身、神魂。
可是长时间的做关,会让修行者的心生浮躁,走火入魔。
因而做关一段时间之后,就要出关和外界交流,抚平糟乱的心。
而在天机门显然不用考虑这些,只要在这天机房中一坐,心绪平静,如水无痕,可以一直在其中坐下去,直到天荒地老。
“几间茅屋,比不得符箓派的玄符阁。
玄符阁中有着许多上古神符,符光照耀,有着种种不可思议的奥妙,比起我这几间茅屋可要强上许多。”
越过茅屋,到了一处飞瀑前,天机老人在一块青石上坐了下来,元清道人也坐在旁边。
“道友前来所问的事情,我也推演不出来。
那人的天机混沌一片,仿若早已经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奇怪的很。
要知道就算是纯阳真仙这样的存在,也没有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可是和盗窃符箓派种种资源的人,按照卦象显示,早已经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而且我从中看到,符箓派的气运也开始下降,应该就是因为符箓派和此人结下了因果。
这样的大能,我们天机门是不敢继续测算的,还请道友见谅。”
随意测算一位大能,会被大能轻易的感应到,惹怒了这样的存在,天机门随时都会遭受灭门之灾。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世上真有这样的存在?
怎么可能,在我们符箓派的古老典籍的记载中,都从来没有听说过这样的存在?
这样的存在是何等的伟大,只要一个念头,就能够轻而易举的灭了符箓派,何须这么麻烦?
再说这样的存在,又怎么会放下身段,来盗取符箓派的资源?
这、这、这不太可能吧?”
元清道人心中一阵惊悸,感觉不可思议,要是真的得罪了这样的存在,符箓派的未来会在哪里?
纵使底蕴齐出,也挡不住人家一个眼神的威力。
“我在一些古籍看到,修行者会在红尘中悟道,于世俗中超脱,一些强者,到了瓶颈的时候,会选择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游戏红尘。
也许这位强者,封印了自己的修为,准备重走修行路,再次领悟一番修行也说不准。
总之,符箓派得罪了这样的一个存在,我觉得还是尽快反省自身,不然的话,一旦大祸临头,悔之晚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