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塔萌生了死意。
但他并不打算立刻去死。
他在这个世界仍有一点留恋,也可以算作执念,那就是他苦苦研究了数年,为此不惜抛弃研究所的工作,哪怕在防空洞内昼夜颠倒,不停地往嘴里塞着压缩饼干,演算到魔怔发疯,也要做出来的实验模型。
如果他在现在死去,那这个只缺少一点关键的、不同寻常的能量,便能宣告彻底成功的实验模型,就只有风化毁灭这一个结局。
贝塔不太在乎自己的存活或死亡,但却不想他的心血与成果迎来这样一个毫无价值的结局。
更何况,他还有许多许多的疑惑未解。
他的实验模型最终彻底成功的话,也许就有机会解开他的这些疑惑,一举两得。
为此,已经年过七十的贝塔再次踏上了旅行,在这颗孤独无比的星球上。
他从一些废墟内弄来了官方的保密资料和有迹可循的部分民间传说,根据它们,他来到阿尔法星上一处又一处的神秘之地,挖掘其中可能隐藏的超出人类科学理解的某种能量。
这本书将结尾关于贝塔探寻神秘的这一部分,描写得既像随性又趣味盎然的游记,又像惊险又令人不可思议的冒险传奇。
最北的海峡冰层坚实的时候,贝塔佝偻着身子,穿过汪洋的边缘,走过中心岛屿,抵达另一片死寂的广袤大陆,在风雪中捕捉极地的奇异闪电。
战火后逐渐复苏的古老丛林下方,地缝开裂,无数藤蔓如蟒钻出,巨石宫殿与倒悬的金字塔露出一角,贝塔裹上一身先进的肌体增强设备,身手敏捷,跃入众神喋血的冥河。
秋日的黄昏里,他进入至高的宗教圣地,从一座座曾经璀璨瑰丽,此时落寞颓败的教堂宫殿内掠过,拾起隐藏着未解奥秘的文明遗物,开启神山顶峰的天国之门。
疯狂追逐过外星文明的秘密基地内,他将这个时代文明燃烧到极致的成果修复,攫取下来,想要获得哪怕一星半点的指引。
极地,深海,沙漠,草原。
雪山之巅,陆地深处。
神学最极致的绚烂之所,科学最顶点的终极之地。
贝塔几乎都一一到访过。
文明的烈火曾在这些轨迹上熊熊燃烧,辉煌灿烂,但最终留下的,却只有断壁残垣,荒芜野草。
“生命与文明,一定要分出高下的话,谁更珍贵?”
当贝塔作为这颗星球上的最后一个人类,站在一片文明的废墟之上时,不禁陷入了茫然的思索中。
而这思索,又进一步引发了一些不足为外人道的反省——故事的结尾点了一句,却没有再详写。
贝塔死在他九十九岁的这一年。
直到他临死时,他的实验模型也依旧没有寻找到合适的能量,成功从模型转化为可供正常使用的实物。
同样的,他其它种种愿望,也都因各种各样的问题,未能实现,比如再造出一些类似人类,但绝不是人类的新生命,又比如逆转曾经的末日,还原祥和的阿尔法星,让时间为一切退步。
“也许那真的是只有神明才能做到的事。”
他自言自语。
没错,他必须要保持自己与自己对话这一优良的习惯,否则很快他就会像以前某个时间段的自己一样,丢失时间的概念,丢失语言的能力,最后连思考的意识与自我的感知,都会丢失。
如果是那样,他就已完全迷失在了世界的污染中、命运的摆布里。
拥有一个准确而毫不动摇的锚点是非常重要的,不论这个锚点定住的究竟是什么。
贝塔撑着最后一口气,来到了一片粉紫色的花海。
这颗星球的生命力远比人类旺盛太多太多。
它走出毁灭,从狼藉的不毛之地,到重新开出鲜花,天蓝海清,只花费了数十年。可人类,大多数穷尽一生,也无法走出绝望,拥抱新生。
当这颗星球焕发生机时,与它一同走过灾难的人类,却已经来到了生命的尽头。
贝塔抱着他巴掌大的实验模型,愉悦而放松地躺进了花海里。
这是他为自己选择的最浪漫的棺椁,天覆地举,鲜花簇拥。
闻着无数新鲜生命的芬芳,他微笑着,永远闭上了眼睛。
……
薄薄的书籍到了末尾,带着哀伤绝望,而又浪漫鲜活的色彩。
圆滚滚的小机器人缩在被窝里,打着小手电筒看了很久很久,才把头钻到枕头上,合上书,抱着它,怅然若失地进入了迟到的酣眠中。
对当年的小机器人来说,这本《最后一个人类》只是一本内容有趣,想象力丰富,悲伤又不完美,还有些深奥难懂的普通故事书。
他只看过那一次,便因想起这个故事就会产生的酸涩无力感,再不想将它打开,去阅读第二遍。
于是,它便被束之高阁,再没有拿出来过。
后来随着年纪的增长,越来越多的、更加有趣新奇的书籍和娱乐产品充斥了黎渐川的生活,他就更想不起这本对比之下稍显平淡的单薄故事书了。
即使高中时期,313曾好奇地提过它,黎渐川也没有从书柜深处把它艰难挖出来的想法。
那时候的他很忙,忙于学习,忙于长大,忙于未来。
但眼下,已经六十岁退休的他,已经是个清闲的老机器人了。在他的芯片宣告报废之前,他有的是时间。
“我应该把它翻出来。”
黎渐川琢磨道。
到这个年纪,他以前曾经看过的许多书籍,无论有用的,还是没用的,无趣的,还是精彩的,在他的芯片中都已经变得模糊不清了。
连他自己都惊讶,他现在回想起那本《最后一个人类》,竟然还能清晰地描述出里面的大致内容,这简直有些不可思议。
或许里面真的有什么秘密,毕竟它让有秘密的313念叨过很多遍,也让同样有秘密的自己,至今难忘其中的故事内容。
想到便做。
黎渐川操纵着他有些生锈的高级货躯体,翻箱倒柜,耗费许久,找出了这本尘封已久的书籍。
书籍封面依旧血色覆盖,浮现着一双僵硬而空洞的,好似属于尸体的人类的眼睛,令观者微感悚然。
黎渐川躺在摇椅上,第二次翻开了这本书。
他认真而仔细地将它读完,在再次看到故事的结尾时,常年笼着的雾气忽然变得稀薄了一些,这让某一个片段得以从这些模糊的意识和记忆中浮出,落进黎渐川此时的芯片里。
所以,忽然之间,他便灵光乍现般,想起了他好似在某扇木门上看到过的一句话。
“……相信它的开篇,审视它的中间,质疑它的结尾。”
黎渐川有些费力地运转着芯片,思考着:“什么意思……我为什么会突然想起这样一句话?它是在说这本书吗……算是阅读须知,还是什么?又是真是假,值得相信吗……”
他翻看着这本书,试图从中得到什么。
这本书花费了他这个老机器人不知多少日子的精力。
黎渐川感觉自己也好像和书里的贝塔一样,陷入了某种疯狂而痴迷的癔症中。
直到某一天,来自机器人管理中心的一通简讯将他惊醒。
他们通知他,他该和他们同批次的工作人员一起,来参加这一年的退休仪式了。
这是许多称得上体面的工作都拥有的一点小小的仪式感,黎渐川对此并不热情,但也不打算做显眼的出头椽子,去拒绝。没必要在工作生涯的最末尾,还要与机器人们闹不痛快。
黎渐川暂时从《最后一个人类》带来的癔症中清醒,整理出一套整洁干净的西装,套在躯体上,前往参加退休仪式。
退休仪式上,黎渐川出乎意料地见到了曾经无比强烈地吸引着他的S001中的一具。
拥有着这具躯体的机器人坐着轮椅,等在家属席上,笑容满面地望着台上站成一排的优秀退休员工鼓掌。
下台后,与黎渐川交好的那位同事注意到他对那具躯体的关注,朝他小声嘀咕道:“你总看那边干什么……怎么着,当年没答应老领导,去娶他这位远房侄子,现在三十多年后,后悔啦?”
黎渐川有点惊讶,可潜意识里又觉得这是意料之中的事。
他想了想,还是问道:“你确定这就是老领导那位侄子?”
“当然。”
爱好八卦的同事眨动着他有些锈住的金属眼皮:“你不爱去行政办公室,所以没见过。老领导这位侄子,在刚毕业那段时间几乎是天天都来,老领导去交际,去应酬,也都爱带着他,总想着把他弄到管理中心来。”
“但最后也不知道怎么回事,门路没走通,应聘好像也没应聘上,据说是有点少爷脾气,都没认真准备面试,把面试官都给气够呛。”
“反正折腾半天,是没进来管理中心,也没去工作,自己开了个店,还是什么的。”
“这样的家庭条件,不管怎么说,都是吃喝不愁,富贵命。”
同事感叹了一句,又道:“不过他大概是真对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有什么特殊情结,除了拒绝相亲的你,管理中心的适龄机器人,不分男女,至少都被他相了一半。”
“后来嫁给了行政办公室那边一个,喏,就8779,也今天办退休仪式。”
黎渐川顺着同事的视线看去,正巧看到一个通体漆黑的机器人放下手里的花束,走到家属席,推起轮椅。
“我说424,你该不会真后悔了吧?都过去三十多年了!”同事惊疑不定。
黎渐川收回目光,瞥他一眼,淡淡道:“我没疯。而且我只是比较喜欢那具躯体,不是喜欢那个机器人。”
“吓死我了。”
同事揽着他的肩膀:“你也别怪我瞎想,主要是我认识你这么多年,从来就没见过你这种样子。你这双可以传递出芯片情绪的高级货眼睛,刚才真的写满了欲语还休的情思。虽然很短,但我真的看到了,恐怖得很呀。”
两个老机器人边说话,边慢悠悠地往外走着。
快要走出大楼时,黎渐川忽然注意到隔壁的会议厅好像也正在举行什么仪式,半掩的厅门前堆满了花篮。
“这次退休仪式分了两个厅办?”
黎渐川随口问。
同事拉长他的机械脖子,瞄了一眼,恍然道:“哦,不是退休仪式,是管理中心实验室那边新来的特聘教授101的欢迎仪式。”
“我昨天去打乒乓球还听谁说来着,实验室的S2系列不是都搞了四十多年了嘛,也没搞成功。然后咱们这边的管理中心听说对面,也就是第二板块大陆上,有一位大学教授,在人类生物学方面颇有建树,在咱们星球两块板块大陆都排得上号,就想方设法地请总中心调派,把人给弄过来了。”
“那边的管理中心可是不满得很,因为他们也在同步进行S2系列实验,也正打算特聘这位教授。”
“可没想到,被咱们管理中心抢先了一步。”
“听说申请书递交就差那么一秒……”
“每到这种时候,我就想说,总中心比绝大多数机器人都要机械死板这一点,也不全是坏事。”
黎渐川听着,心底不由也对这位抢手的教授产生了一丝好奇。
路过会议厅前时,他转过头,向里面张望了一眼,想看看这位101究竟是何方神圣。
可好巧不巧,就在他举目望去的这一刻,一名工作人员恰好起身,将半掩的厅门关上了。
黎渐川的好奇与心头一丝莫名的颤动,全都被拒之门外。
他被同事揽着肩膀继续向外走着,恍惚间升起一种不管不顾,推开厅门冲进去的冲动。
但这冲动只燃起了不到两秒,便熄灭了。
他已经不再年轻了,他年迈的躯体和芯片无法支撑他再去疯狂一把,多年来成熟稳重的处事经验,也不允许他抛下一切,去迎接旁人惊诧错愕的目光。
他是六十,不是十六。
迈动着缓慢僵硬的步子,黎渐川和同事离开了管理中心。
回到家后,他总感觉心底空荡荡的,好像缺了一块什么。
他熟练地控制着自己的情绪,没有过多在意,只继续研究着他带出来的实验资料,研究着他那本奇怪的书籍。
就这样枯燥平淡,而又深陷迷茫地,黎渐川度过了他的晚年生活。
在他六十八岁时,S2系列躯体宣告成功,正式投入生产,101教授的名字响彻大街小巷,被誉为S2系列之父。
黎渐川终于得见了他的模样,在全息屏上。
是位看起来非常普通的机器人。
圆头圆脑,浑身高级货,一双价值不菲的机械眼球漆黑漂亮,时时刻刻都能展现出不属于他这个苍老年纪的灵动情态。
“完蛋,我心动了。”
黎渐川给自己的同事兼好友打通讯说。
“我在提醒你一次,你没有心,那是S系列和S系列仿人类躯体才有的东西,”同事道,“还有,如果你今年还要继续在调查古人类这件事上花冤枉钱,并且也不打算借钱去更换你的芯片和躯体零件的话,在参加你的黄昏恋婚礼前,我先参加的肯定是你的葬礼。”
说完,同事顿了顿,又问:“老实说,你是不是已经芯片短路好几次了?”
黎渐川沉默着,没回答。
在这个大部分机器人寿命都相对较长的世界,黎渐川就算再吝啬于给自己花钱,也还是马马虎虎地活到了七十五岁。
七十五岁这一年,黎渐川终于见到了他六七十年来第一次心动的对象,享誉整个星球的101教授。
他们隔着一条马路。
黎渐川站在马路这边。
他刚从一家维修店出来,节俭地将自己的高级货双腿,换成了他的机器人父亲曾经用过的那类小轮子,这零件物美价廉,速度也快,只是不够灵便。
黎渐川庆幸它还没被市场淘汰,仔细找找,仍能买到。
载着101教授的悬浮车停在马路对面。
后排车窗放下,露出101教授那双漆黑漂亮的高级货眼睛。
他轻轻地眨了几下眼睛,像是疲倦至极般,靠着座椅,将其慢慢闭上了。
旁边,跟着他多年的男助手穿着一身优雅得体的裙装,正襟危坐着,边在面前的光屏上整理数据,边偏头朝101教授语速极快地说着什么。
红灯停,绿灯亮。
车窗升起,悬浮车离开了。
黎渐川从恍神中醒来,转动着他的小轮子,低着头,于夕阳余晖中,慢慢朝家的方向走去。
第二天一早,黎渐川看到新闻,101教授乘坐的那辆悬浮车系统失灵,出了车祸,车上所有机器人当场死亡,芯片被碾成碎渣。
这其中,也包括101教授。
也就在那一天的晚上,黎渐川清楚地感受到了自己脑袋里那枚芯片的退化与衰竭。
他抱着那本书,躺在摇椅上,身前的全息屏无声地播放着101教授的哀悼会。
巨大的照片,黄白双色的菊花,还有络绎不绝的,散发着悲伤信号的机器人们。
黎渐川静静地看了一阵,然后闭上眼,放任自己沉沉地睡去了。
这具残破的金属躯体内,一直散发着微弱荧光的芯片,也终于在进行过最后的挣扎后,黯然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