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陛下,诞下皇子,可喜可贺!”
谨身殿里,晋王朱棡前来拜见道贺。
“等孩子满月之后,抱出来让三叔看看,到时候您这个做三爷的总不能空着手吧?”朱允熥打趣道。
“呵呵呵,陛下放心,臣一定奉上薄礼,以示恭贺!”
朱允熥心情大好,摇头笑道:“薄礼可不行,等孩子长大了看见你所送的礼,肯定以为三叔吝啬,你也不想给孙子辈留下这么个印象吧?怎么说也得一份厚礼呀!”
“好好好!”
晋王朱棡笑道:“你把话都说到这个份上,我就是砸锅卖铁也得送上厚礼啊。”
“三叔太谦虚了,您堂堂一位亲王,手指头漏一点缝就够了……”
说说笑笑一阵子,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
聊完了家事,朱棡从怀里掏出一份奏章道:“陛下,这是微臣参考大明律法,所制定的皇族家法,请陛下过目。”
朱允熥抬了抬手,王忠赶紧把殿中的宫女太监打发了出去,并且从朱棡手中接过奏章呈上去。
朱允熥客气的道:“三叔身体有恙,其实不用这么着急的,应该以修养为主,这等事放一放也无妨。”
“是,多谢陛下体恤。”
朱允熥打开奏章观看,只见上面一桩桩一条条,写明皇族子弟若是触犯大明律法、欺压百姓,为非作歹所该有的惩罚。
之前朱允熥就曾经和朱棡谈过,无论皇族宗室有什么过错,都不能沾上人命!
哪怕是十恶不赦,哪怕是谋反叛乱,也不能杀人,可以将之终身圈禁起来,也可以将之投到大狱里面,可唯独不能皇族相残!
亲亲相隐是这个时代百姓朴素的价值观念,家族中有人犯错,即便不把他藏起来,不刻意袒护,也不会告官揭发,
毕竟古人宗族观念很强,整个宗族都是靠着亲情维系的,没有主动把亲人交出去的道理。
朱允熥之所以提出皇族不能相残,一是因为皇家乃是天下百姓的榜样和标杆,所有的百姓都会注视着皇族,看他们如何对待亲人,如何兄恭弟谦、父慈子孝。
所以一旦皇族出现什么丑闻,那对天下百姓来说,将是一个非常大的震动!
百姓会从景仰转为鄙夷,因为你高高在上的皇族,所行所作还不如一个普通人家,还不如自己的家风,他们如何会尊重?
所以皇族相残,无论理由多么充分,无论多么有理有据,有法可依,都会失去民心!
第二,则是因为气运的问题。
有些东西很玄妙,可以不信,但不能不敬。
在明朝历史上,从朱棣有了个不好的头开始,接着就是朱瞻基杀赵王朱高煦,再有大明留学生杀自己的亲弟弟朱祁钰,
再到后来几位皇帝死得不明不白,正德皇帝朱厚照,红丸皇帝明光宗朱常洛,木匠皇帝朱由校,死得都是疑点丛生,
再加除了七十多岁的的朱元璋之外,明朝皇帝普遍短寿,十六帝平均年龄四十二岁。
朱允熥当然也不信命,可气运这个东西有时候真的很难说,他不想给后世子孙留下一个坏榜样。
所以于情于理,皇族家法排除杀人害命,都是最合适的。
再晋王朱棡所呈上来的奏章中,写明了皇族子弟该有的惩罚,惩罚力度有罚俸、杖责、削护卫、削爵、除爵、圈禁几种。
“三叔,这皇族家法是否有些严厉了?”朱允熥满脸疑惑的问道。
晋王朱棡行礼道:“陛下,与大明律法相比,微臣所制定的家法已经够宽容的了,这也都是念着同为朱氏子孙,所以才留下余地,顾到家族亲情。”
朱允熥点了点头,又试探的问道:“三叔,你觉得是否还可以外宽松一些,毕竟都是一家人嘛……”
朱棡哪里不懂他的意思,只是这个恶人既然由自己当了,那就只能当到底,不能推诿,
于是大义凛然的说道:“陛下一片仁爱之心,对皇族子弟的拳拳爱护之情,微臣心中明白,可微臣觉得皇族宗法绝不能再宽松了!”
紧接着又解释道:“陛下,宗法是为了约束族人谨言慎行,不为非作歹祸害百姓,以便能够培养子孙仁德,如此才能够使皇族旺盛,绵延后世,
若是惩处的力度太小,难免会让人生出懈怠之心,那就失去了宗法的意义,所以臣恳请陛下暂收慈爱之心,为皇族子弟将来宜处!”
“朕就是觉得惩罚亲族,于心不忍啊……”
表情做完了,叹了一口气,话锋一转道:“不过既然三叔这样说了,那为了子孙后代计量,就照此办吧……”
“唉,但愿皇族后代子孙能够体会到三叔的一片善心,从此以后奋发向上,常怀进取之心,
若是能出一些文坛儒宗、丹青妙手、杏林高手、雄壮武将、镇守一方之贤王,那可就太好了!”
朱棡道:“陛下有此期盼,将来必能成真!”
“借三叔吉言!”
朱允熥道:“待会儿我把三叔的走张拿给皇爷爷瞧瞧,请他老人家看过之后再做定夺。”
“陛下与太上皇心意相通,所行必然呵护老爷子的心意。”
朱允熥笑了笑,又道:“对了,还得给四叔看看,他人虽然不在京城,可也是皇爷爷的嫡子,宗人府制定家法宗法,还是要知会他一声的……就是不知道他是否赞同……”
朱棡和燕王朱棣向来不对付,两个人还没有就藩的时候就经常闹矛盾,所以听到这话,立即说道:“陛下,告知他一下也无妨,不告知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既然陛下委任我为宗人府的宗正,那么宗人府做什么他有什么权利反对?再说了,我为兄他为弟,他还敢不赞同?我踹死他!”
“三叔,你……”
朱允熥哈哈笑了笑,也没有再说什么,他们亲兄弟之间的事让他们自己解决好了!
又聊了一会儿,朱棡告辞离去。
到了晌午该用饭的时候,朱允熥来到大善殿寻找朱元璋。
进入偏殿,就看到一位老人家手里拿着一只水晶研磨成的放大镜,正对着铺在桌案上的书籍观看,
瞧那副模样,真是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一丝不苟,连有人走到他身边都不知道!
“皇爷爷,瞧什么呢!”朱允熥突然道。
“吓咱一跳!做皇帝了也没个正形!”朱元璋埋怨道。
朱允熥陪笑道:“孙儿都站在您身后半天了,您愣是没发现!看什么呢这么认真?”
“还能是什么!你不是让咱给重孙子起名字吗,咱不得好好找找,看取个什么名字才好!”
朱允熥留意到他手中拿的放大镜,便道:“皇爷爷,这个用着不方便,还不如让着了。”
明代张自烈《正字通》称“叆叇,眼镜也。”
除了“叆叇”之外,古人还称呼眼镜为“僾睫”、“读书石”、“单照”、“眼环”等。
有人觉得眼镜是明朝后期由传教士传入,其实这是不对的。
最早出现戴眼镜看书籍的记载出现在北宋时期,北宋刘跂《暇日记》记载:“史沆断狱,取水精十数种以入,初不喻,既而知案牍故暗者,以水精承目照之,则见。”
南宋时期赵希鹄撰写的《洞天清录》中明确记载:“叆叇(àidài),老人不便细书,用黢谜掩目则明”,说得就是佩戴“叆叇”增进视力辅佐读书。
明代永历年间仇英的《南都繁会图景物图卷》中,有一个老大爷戴着戴黑边眼镜,其造型已与今天的相差无几。
而且也出土过东汉和东晋时期的老花镜,其实,早在先秦时期,已有相关光学知识,在墨子的书籍里就有关于光学的著作。
换句话说,那个已经有足够的理论基础了,照此去做,制作出眼镜根本就不是难事。
朱元璋满脸嫌弃地道:“那玩意儿架在鼻子上难受死了,咱才不稀罕呢!”
说着把手里的水晶放大镜往桌子上一扔,也不怕磕坏了,“咱就是这两天眼睛不适,才让人找了这破玩意儿用一下,怎么,你觉得咱老了?眼睛昏花了不成?”
“哪里哪里,孙儿哪敢啊!”
朱允熥立即送上了彩虹屁:“皇爷爷您是老当益壮,越活越年轻,越活越精神!就您这身体去大漠和鞑靼、瓦剌追亡逐北都没问题!”
“哼!算你小子明白!”朱元璋脑袋一抬,捋着下巴上的胡须,满脸傲娇的模样。
朱允熥哪里不知道朱元璋这么用心,就是为了给自己的重孙子起名,当即道:“皇爷爷,孩子还没满月呢,名字不用起那么急,您慢慢想,慢慢考虑就行,有的是时间。”
眼前这位老人家,为了给子孙后代起名字,可是挖空了心思!
著名的化学元素周期表,就是根据他老人家给后世子孙排的字翻译成的!
来吧,感受一下这些奇葩的名字,朱公锡、朱慎镭、朱同铬、朱同铌、朱效钛、朱弥镉……
“你不急咱急!这是你第一个儿子,是皇长子,将来是要成为太子继承大统的,名字起不好那怎么能行!”
朱元璋又一脸不满道:“一句话就把这件事交给咱了,你倒好,自己做起了甩手掌柜,这是你儿子,自己都不上心!……”
面对老人家的牢骚,最佳的应对方法是什么?
答案:洗耳恭听!
见自己的孙儿恭恭敬敬,一句也不反驳,脑回路异于常人的朱元璋顿时道:“怎么,你觉得咱说的不对?”
“对对对,皇爷爷说的都对,孙儿这不都听着嘛。”
“咱看你是言不由衷,默默抵抗,还想给咱整一出此时无声胜有声?”
“皇爷爷,孙儿冤枉啊……”
朱允熥终于知道,应对别人的方法在朱元璋身上根本行不通!
两个人你来我往斗了一会儿嘴,这才停了下来。
“我们爷孙说话,你偷着乐什么!”
朱元璋对在一旁伺候的司礼监太监庆童训斥道。
庆童此时憋得满脸通红,他一边听着两个人斗嘴,一边努力忍住,竭尽全力不让自己乐出声来,可还是被朱元璋发现了。
“奴婢,奴婢见到太上皇您心情愉悦,这是替您高兴呢。”
“你哪只眼睛看见咱心情愉悦了!狗嘴里吐不出象牙!菜地长长草了你都没看见?去,上菜薅草去!”
“是是是,奴婢这就去……”说着就赶紧退了下去,脸上还挂着笑容。
看得出来,与朱允熥斗了一会儿嘴,朱元璋的心情确实高涨很多!
两个人又说了一会儿话,这才平复了心情,恢复祖慈孙孝,其乐融融的画面。
“皇爷爷,这是孙儿请三叔做的宗人府宗法,用来约束皇亲国戚,请皇爷爷过目。”
把奏章递到了朱元璋手中,可朱元璋随手就将它放到了一边的案几上,
招呼朱允熥坐了下来,道:“你的想法很好,咱们朱家现在也算是家大业大,人口众多,又衣食无忧,也没人敢招惹,
时间久了难免会得意忘形,成为纨绔子弟,坏法虐待百姓的事就会出现,没点儿宗族家法是不行的。”
“多谢皇爷爷理解……”
朱元璋伸手在奏章上敲了敲,道:“你吩咐晋王的他也告诉咱了,咱都知道,你心里想着皇族家人,想着为他们好,咱都明白,放心颁布吧,咱是一万个支持!”
朱允熥点点头,心里很是感动。
皇族宗法从长远来看确实对皇亲国戚有益处,可相应的,也有惩处的手段,因此免不了会被一些人诟病抵触。
毕竟作为特权阶级,不是每个人都目光长远,也不是每个人都愿意进取,这时候家法对他们就成了约束,他们自然不喜欢。
尤其是朱允熥的众多长辈……
朱元璋能站在自己这边,这就使得自己在大义上无亏,可以放心大胆的去做!
“这样吧,皇族宗法就以咱的名义颁布,这样你那些皇叔、长辈们就不敢说什么了!”朱元璋又道。
“这是孙儿提出来的,怎敢劳烦皇爷爷,皇爷爷您就放心吧,相信长辈们都是通情达理的……”
有了宗法,还怕他们不通情达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