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节的船顺江而下,几天后出海到达宁波港,早就得到消息的汤和也亲自前来迎接,说起来其它的公侯全都被朱元璋赶回老家了,唯独汤和却依然在外手握大权,由此也可以看出老朱对他的信任。
“京城那边怎么样了?”汤和把李节迎进水军的军营,随即就立刻问道,从李节进京到现在,京城发生了太多的事,汤和虽然听到一些风声,但肯定不如李节知道的详细。
“现在京城已经平静下来了,不过前段时间却是风声鹤唳,人人自危,我们家与吉安侯等人的事您老肯定都知道了,后来六公十侯归乡,引得其它勋贵也纷纷跑回老家躲避,连我舅舅都害怕的准备回凤阳老家,结果半路又被陛下召回去掌握铁册军了。”李节大概的解释了一下道。
“你祖父就是个老糊涂,当初那么多机会他都没有抓住,结果最后却落得如此下场!”汤和闻言也气恼的道。
不过说这些话时,汤和也露出心痛的神色,因为除了李善长外,吉安侯陆仲亨、延安侯唐胜宗、平凉侯费聚等人,全都是他的老兄弟,特别是陆仲亨,更是他的老部下,曾经随他征战多年,可现在这些人却全都死了。
“汤爷爷节哀!”李节也明白汤和的心情,当即也开口劝道。
不过话虽然是这么说,但李节并不认为陆仲亨等人是无辜的,事实上老朱杀这些人并不是没有理由,虽然这些人曾经战功赫赫,但在功成之后,这些人却腐化堕落了,不但在乡间横行不法,甚至还敢违抗皇令。
比如以陆仲亨为例,当年老朱召他入京,结果他竟然没有按照到达,这在军中根本就是死罪,不过老朱只是免了他的官职,仅仅一年后就恢复了原职,甚至后来胡惟庸死的时候,陆仲亨就牵扯其中,只是老朱看在当年的情面上?再次放过他一马。
然而陆仲亨并没有醒悟?在逃过一劫后依然我行我素,最终让老朱的容忍达到了极限?于是在胡惟庸死后十年?再次重启胡惟庸案,而这次陆仲亨也难逃一死。
其它人也几乎和陆仲亨大同小异?相比之下,李善长倒是其中最无辜的一个?但他却贪恋权势不肯放手?威胁到皇权而不自知,才终于落得如此下场。
其实以汤和的精明,当然知道陆仲亨这些人自有其取死之道,不过他年纪大了?眼睁睁的看着当年的老兄弟没死在战场上?却死在朱元璋这个老兄弟的手中,他心中依然十分难受,一双苍老的眼睛中也溢满了泪水。
“汤爷爷,人死不能复生,您一定要保重身体啊!”李节见状急忙上前扶着汤和坐下?老头年纪大了,大喜大悲最伤身体?别再因为这件事而气出什么病来。
汤和坐下来好一会儿这才平复了心情,最终长叹一声道:“命啊?这都是命,当初我早就劝过他们要收敛点?结果一个个都当老子的话是耳旁风?甚至还有人在背后笑老子胆小?现在都他娘的死球了!”
汤和最后越说越气,甚至连脏话都骂出来了,但凡这些人能听进他的一点建议,恐怕他们也不会落得尸首分离的下场。
李节这时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只得一个劲的劝老头消气,最后汤和也终于冷静下来,然后又询问了一下京城的详细情况,李节也一一做了回答,并且把自己此行的目的也讲了出来。
“陛下竟然舍得让你出海?”汤和闻言也露出惊讶的神色。
“有什么舍得不舍得的,这件事本来就因我而起,我也想亲眼看了看它的执行情况,另外我已经征得陛下的同意,此行还要去高丽一趟,说不定会有个大收获!”李节说到最后也再次一笑道,高丽也是此行的关键,除了他之外,别人还真不好把握。
“高丽现在国内不稳,虽然那个李成桂拼命与咱们大明交好,但他并不能彻底的掌握高丽,你此行的目的主要是倭国,现在又去招惹高丽,会不会节外生枝?”汤和闻言却有些担心的问道。
“汤爷爷放心吧,陛下和我早就商议好了,高丽也只是顺道去一趟,如果事不可行,我也会及时退走,到时绝不会耽误了正事!”李节再次笑道。
听李节这么说,汤和也不再多问,虽然李节没有过多解释,但他相信老朱和李节的判断。
“对了,九姓渔民那边怎么样了,邹普胜的安置没有出乱子吧?”李节这时再次问道。
“没有,邹普胜好歹也是做过太师的人,掌控这么点人也是小菜一碟,当然这也多亏了朝廷送来的钱粮及时,只要有吃有喝,他们就会老老实实的在岛上呆着。”汤和当即回来道。
“那太好了,汤爷爷您应该见过他们操练的士卒吧,感觉怎么样,有没有把握打下对马岛?”李节再次追问道。
“如果倭人都和之前的那帮倭寇差不多,应该没什么问题,毕竟倭寇虽然凶残,但却没什么战法,基本就是一窝蜂的冲上去,彼此间也没有配合,说不客气的话,倭寇根本就是一群乌合之众,也只能欺负一下百姓。”汤和提到倭寇也十分轻蔑的道。
可惜汤和并不知道,就是倭寇这群乌合之众,却搅乱大明沿海上百年,甚至影响到大明国策的走向。
“倭寇的确是一群乌合之众,这些人本来就是一群流浪的武士,倭国军中也是以武士为主,士卒也都是临时征召起来的农民,武器更是十分落后,所以真正的倭军就算比倭寇强一些,但也强的有限!”李节很淡定的判断道。
虽然后世的倭国将自己的历史吹嘘的十分厉害,但其实只要研究一下他们的史料就会发现,倭国在军事方面相当落后,甚至连给士卒配备金属武器都做不到,许多士卒干脆以竹子为武器,马匹就更别提了,矮小的倭马连蒙古马都不如,也幸亏一场海难让东征的蒙古人全军覆没,否则真让蒙古人杀到倭国,恐怕倭国上下早就成为蒙古人的附庸了。
“那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不过倭寇凶残的名头倒是吓住了不少人,我听说张定边他们在宣布出征倭国后,他们手下也有一些人竟然害怕了,甚至已经开始交待自己的后事了。”汤和说到最后也再次轻蔑的一笑道。
对于汤和来说,九姓渔民这些人都只是他们大明的手下败将,如果不是大明不方便直接出兵的话,哪用得着这些手下败将出手?
李节闻言却是一皱眉,未战先怯可不是什么好兆头,看来自己得想个办法,帮着张定边他们鼓舞一下士气了。
说来也巧,就在这时,忽然有士卒前来禀报,张定边与邹普胜来了,估计他们也得到李节到来的消息,所以也亲自前来迎接,当然主要还是想打听一下朝廷出兵的安排。
李节当即亲自出门迎接,然后请两人进到客厅,不过张定边与汤和依然不怎么对付,两人见面后都是冷着一张脸,倒是邹普胜和汤和的关系不错,两人见面后也是谈笑风声,丝毫没有一点敌对的样子。
“沐讲大师,您是什么时候回来?”李节请张定边坐下,然后这才开口问道。
“我也刚回来没几天,听说这次李伴读你回来了,所以我们就立刻赶来,想问一下出海的细节。”张定边笑着回答道。
“出海的事倒不复杂,朝廷送给你们一批船,到时你们自己乘船,朝廷的水师在外围守卫,到时会一直将你们送到目的地,至于细节方面,还需要我与水军商谈,不过应该没什么大问题。”李节也笑着解释道。
邹普胜与李洪手下本就居于海外,操控船只对他们来说本就十分简单,甚至他们自己也有一批船,再加上那些商人捐赠的船只,足以将出征的队伍装上船了。
“那些船我也正想问李伴读,当初陛下似乎并没有答应要送我们船只吧?”张定边再次追问道,他回来后才发现,朝廷给他们得支援,比当初老朱答应时还要丰厚,这让他也感觉不对劲,这次找李节也是想问个清楚。
“这些船只其实不是朝廷支援你们的,而是一些商人赠送,另外包括你们吃的粮食,穿的布匹等,其中有一部分也是这些商人所出,不过他们也有要求……”
李节也趁这个机会,把当初答应顾学文等人的条件讲了一下,事实上顾学文等人早就来到宁波,就等着李节来到后,将他们介绍给张定边等人,毕竟他们也要跟随船队一同去倭国。
“没问题,条件我答应了!”张定边也没想到竟然还有商人参与其中,不过商人提的条件并不过分,无非就是想买他们手中的战利品,以及日后的优先交易权,反正他们和谁交易都一样,所以张定边几乎想也不想就答应了。
李节就知道张定边不会拒绝,这时也并不意外,随即他就想到刚才汤和提到的事,于是再次一笑道:“沐讲大师,我听说你们军中听说要出征倭国时,有些人心存畏惧?”
北冥老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