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条约

在老家安危未知的这种情况郭岳峰也不好强带杜英离开,搞不好现在还真是鄞县更安全一些。最终郭岳峰一个人踏上了返乡的路途。

“狗奴才总算是夹着狗尾巴回去了。”这话的攻击意味很强,不是姜陵说的,也不是杜英说的。开口的是曾家兄妹,就是姜陵新捡回家的两人。

曾这个姓氏总是让人闪现无数回忆,无巧不成书,这曾家兄妹正是曾鸿的儿女。

他们当时并没有葬身火海,而是在周密的安排下在故交好友的家中躲藏。

只不过这位被托以重任的故交好友死在了鄞县的连番动乱之中。在机缘巧合之下,姜陵捡到这对兄妹。

因为自己父女的遭遇,所以这对兄妹对燕廷的好感狂降到负数。他们比太平天国中的某些人更加反燕。

而郭岳峰则恰恰相反,他是个有志青年,一个过了三代,有了功名的并且心向燕廷的有志青年。他读过很多书,并且不像其他老夫子,对于舶来的东西视作毒药。他积极地吸纳并学习,寻找能救燕廷的灵丹妙药。

怎么说,在这种完全相反的思想引领下,每天郭岳峰来拜访的时候不被曾家兄妹打出去已经算是克制。他们还要放任这样一个份子在姜家晃,谁都得说一句好涵养。

就在郭岳峰走后不久,一个重磅消息席卷鄞县。

同光十一年,辛丑年,也是公元壹玖零壹,西太后派李中堂和靖王在京师和联军签订“和平友好条约”。

条约签订后,联军如约撤军,并且按照约定,在撤军的途中打击了反燕势力。

其中包括一些被打出爱国情怀的民团,抵抗外来侵略的组织,以及太平天国。

联军已经决定扶持燕廷作为在远东这块区域的代理人,一个和平安定好控制的政府、国家才是理想状态,不然一个战火纷飞的国家的民众又哪里有心思和闲钱买他们的商品呢?

联军的所作所为使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激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朴素的爱国热情,他们投身太平天国,以图对抗。

可惜太平天国让他们失望了,太平天国以他们难以想象的速度溃败,其中内外因素各占一半,一群仁人志士流亡海外。

与此同时,坚船利炮的轰鸣总算是叫醒了一半的燕政府。在生存危机下,西太后总算是同意了以靖王、李中堂为首组织的“师夷长技以制夷运动”。

在“中体西用”的思想方针指导下,一批新兴工业如雨后春笋出现在这片土地,为这片土地带来新生机。

并且改革教育,对外派遣留学生,在姜陵的支持下曾家兄妹和杜英结伴去法兰西留学了。

杜英的留学费用自己就能出,而曾家兄妹的留学费用则是向姜陵“借”,毕竟当时曾鸿做决定匆忙得很,只给了两个孩子生活的钱,留学却是不够的。这两个孩子被曾鸿教得很出色,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与尊严。其实他们三人走的都是私人留学的路子,他们因为背景等诸多原因没有选择公派留学。

姜陵曾经问过曾家兄妹要不要去不列颠,他们的哥哥在那里还有个照应,但是被两人拒绝。他们被条约所刺激,他们想要寻找一剂良方救国,这个方子绝不在腐朽的燕廷和妥协的不列颠政府那里,所以他们想要去砍掉国王脑袋的法兰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