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刘小黑,幸亏咱们俩都还小,他们大人欺负不了咱们身上。

昭阳殿中,田蚡送来的五口大箱子此时敞开放在场中,里面的金饼堆成山,快要闪瞎人的眼。

卫子夫诧异地看着面前的箱子。

那边,负责送东西的小黄门笑容谄媚,“长公主,国舅让奴婢送的东西,奴婢交给你了,你看看有没有少的。”

刘瑶绕着箱子转了一圈,连连点头,“没事,如果少了,我去找舅公要。”

看金饼的成色不错,虽然谈不上优等,已经算是中等偏上。

一开始她还担心田蚡给她偷工减料呢,至于缺没缺,她需要时间轻点。

小黄门笑容一僵,苦着脸 ,“长公主,你去找武安侯算账,武安侯还以为是奴婢昧下了,到时候奴婢这条小命就不保了。卫夫人,你快哄哄长公主,让她放过奴婢。”

卫夫人扶额头疼:“阿瑶,这是怎么回事?”

这么多箱子,粗略估算怎么着也有七八千金子,阿瑶一个孩子怎么能从田蚡手里拿这么多钱。

“这是我和舅公的秘密。”刘瑶一脸无辜,然后看向内侍,“那你先等一下,让子燕他们数数,多退少补。”

小黄门:……

说实话,听了这话,他有些忐忑,若是查出少了,谁来补缺少的金子。

子燕她们用了两刻钟时间,将所有金子轻点了一番,一共一万零一金,多了一金。

刘瑶也爽快,将多余的一金递给为首的内侍,“喏!多退少补,这一金给你了。”

“使不得。”小黄门连连推脱,“这可是武安侯给长公主的。”

卫子夫温声道:“内臣将这金子收下吧,回去告诉武安侯什么都不缺。”

以田蚡贪财的性子,手底下人多给了一金,若是回去禀告,负责拿金的人要受责罚的。

“这……”小黄门拿着金饼有些纠结。

刘瑶见状,眼珠子转了转,扯了扯小黄门的衣服,“阿母都说了,你就拿着吧,多的退给你,我好,你好,大家好。”

小黄门看着腿边的小娃娃,个头小小,偏偏主意大大,陛下也由着她玩闹,还能从武安侯田蚡手里拿到万金,真不愧是他们大汉的长公主,他经不住笑道:“那奴婢多谢长公主了!”

等小黄门带着人离开,刘瑶凑到卫子夫耳边,给她说了与田蚡打赌的事情。

卫子夫惊诧,没好气道:“你若是输了怎么?你确定自己能凑到万金?”

“这不是赢了吗?”刘瑶指了指地上的箱子,“还有……”

她左右看了看,奶声奶气道:“我打赌前,和阿父商量了。”

说话时,她伸出四根手指,“我们俩四六分账,我四,他六。阿母,阿父是不是过分,他居然要六成,我本来打算五五分的,好事都想与阿父分享,阿父偏偏要占大便宜。”

“……”卫子夫哭笑不得地看着小嘴叭叭的孩子。

合着这事,还是阿瑶与陛下一同勾结,共同诈田蚡的油水。

田蚡若是知道,会不会被气死。

还好小家伙没有到处嚷嚷。

“你啊!”卫子夫轻轻点了点她的额头。

两人说话时,小狗崽刘小黑哼哼唧唧跑进来,大概摇尾巴的业务不怎么熟练,摇尾巴时,连身子也被带动,笨拙又可爱。

“嘬嘬!刘小黑。”刘瑶蹲身将小狗崽抱起来,一人一狗对卫子夫卖萌。

卫子夫看着孩子手上的胖狗崽,脑海中想起孩子刚刚唤的名字,忍俊不禁。

往日能言善辩的东方朔都被“刘小黑”这个名字给整无语了。

之前,长姐与她说,东方朔对于家中黑狗东方白的名字多次吐槽,现在狗都长大了,仍然还惦记,现在它的小狗崽被阿瑶取名“刘小黑”,东方朔再喊他家狗的名字会觉得好听不少吧。

刘瑶:“阿母,我和刘小黑一起去找阿父分金子,回来再与妹妹玩。”

“你确定要带狗一起去?”卫子夫给她理了理衣服。

陛下听到“刘小黑”这名字,确定不会打阿瑶吗?

“当然!刘小黑也喜欢阿父。”刘瑶仰头甜笑。

才不承认自己的恶趣味。

“……”卫子夫掩唇轻咳一声,“早日回来,我和阿珏等你会回来用午膳。我让珍馐署做了几道小炒,都是你喜欢的。”

自从看出铁锅的用处和便利后,珍馐署的赵不矮研究了不少适合爆炒的菜式,这些日子得了皇太后和刘彻不少赏赐。

对于长安城的许多达官显贵,人生就是琢磨“吃喝玩乐”的无聊日子,对于风靡皇宫,被陛下、皇太后赞赏不已的炒菜自然也好奇,他们手底下不缺手艺人,铁锅的制作对他们没有难度,在尝到了炒菜后,推崇不已,也推动铁锅的技术更加精进。

尤其城中不少食肆第一时间引入炒菜,炒菜速度快、味道佳,对于餐饮行业的效率,可是有不小的提升。

刘瑶一手捏着胖狗崽的爪子,如同招财猫一般冲她招招手,“好!”

……

田蚡的金子刚进宫,刘彻就听到消息了,包括田蚡多给了一金的事情,他也一清二楚。

在知道刘瑶那边出发时,刘彻加快了办公的速度。

刘瑶带着胖狗崽走到一半,天空下起了细碎的雪花。

她仰头看了看天,看样子短时间下不大。

到未央宫时,莫雨已经守在门口,见刘瑶冒雪而来,连忙心疼地迎上来,“长公主,这么大的雪,别冻坏了。”

“大……雪?”刘瑶看了看落在手上胖狗崽如黑锻的皮毛上,好似糖霜的细雪沉默了。

一行人走到檐下,莫雨瞅着刘瑶身后的三口箱子,笑问:“长公主是来给陛下送东西的?”

刘瑶点点头,举了举手中哼哼叫的胖狗崽,“顺便和刘小黑一起看阿父。”

刘小黑……

莫雨低头对上胖狗崽清澈的小豆眼,唇角微绷,控制自己的表情,同时心中升起了一丝期待。

咳……绝没有丝毫想要看陛下乐子的心态!

刘彻听到外面的声音,将手边的竹简收起来。

这些都是地方送上来的战报,他打算明年年底,天下三成的衙署能用上新纸。

“阿父!”刘瑶奶声奶气的声音清脆响亮。

刘彻抬头,就看到他家小公主怀里抱着小黑狗,蹦蹦跳跳朝他奔来。

刘彻:……

小家伙腿没多长,跑起来一点也不稳重,如果摔倒怎么办。

“慢点!”他起身,上前一把将她抱起,“若是磕着怎么办?”

刘瑶笑嘻嘻地举着怕胖狗崽,“阿父,我带刘小黑来看你了。”

小狗崽被刘瑶架着,吐着舌头,尾巴摇的热情,“嗯嗯哼哼!”

刘彻单手捏着小狗崽后脖颈,一脸嫌弃,“这狗你还当成宝了!”

果然还是要将东方朔打一顿板子。

明明阿瑶已经将狗崽的事情快忘了,他冷不丁抱了一只狗崽进宫,而且还起了“小黑”这种名字。

小狗崽被拿捏住命运的脖颈,吓得夹着尾巴,四肢蜷缩在一起,不停地“哼哼唧唧”叫。

“阿父,你不能欺负我的小狗。”刘瑶拍了拍他的手背,从他手中的“抢过”小狗崽,小手安抚地撸了撸狗崽,“它有名有姓。是不是,刘小黑!”

“……”刘彻嘴角微抽,“阿瑶,你是否忘了朕姓什么?”

“当然知道,姓刘,我跟阿父的姓,刘小黑跟我的姓,这叫传承。”刘瑶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刘彻脑门青筋微跳。

狗屁的传承!

果然还是要收拾东方朔一顿。

刘瑶见好就收,指着已经搬进来的大箱子,“阿父,这些是给你的六成金子,一共六千金,一金也不少哦!”

那边子燕给随行内侍使了眼色,内侍将所有箱子打开,箱子中的金饼整整齐齐地排列在内。

刘彻淡淡看了一眼,就撤回视线,将目光放在刘瑶手中的小狗崽身上,“阿瑶,朕给你一百金,你给小狗换个名字。”

“啊?”刘瑶愣了一下,抱着小狗崽,小手挠着它的下巴,“一百金?换名字?”

她眼珠子转了转,“为什么?”

她现在不缺一百金,但是缺乐子,可以预见,将刘小黑养在身边,会有许多乐子。

刘彻没回到这个,自顾自道:“既然它父亲叫东方白,子从父姓,应该叫东方小黑。”

“东方小黑不好听,不好叫。”刘瑶当即反驳。

刘彻:“那就叫东方黑。”

刘瑶噘嘴,“听着像是东方白的兄弟,不如刘小黑好听。”

刘彻瞪眼,双眸暗含威胁,一副他是皇帝,他做主的意思。

刘瑶装作看不懂,举着小狗崽的爪子继续卖萌,“阿父,你看刘小黑多好看,和我一样惹人爱。”

刘彻听得眼皮直跳,心生无力,“阿瑶,你乃大汉堂堂长公主,朕的女儿,岂能和一只狗相提并论,若是再胡言,朕就让人将狗扔了。”

“……好吧,我知道它是我养的狗,所以才叫它刘小黑。”刘瑶噘了噘嘴,“你要是不喜欢,等它长大了,我叫它刘大黑行吗?”

“……莫雨,你去给东方朔传旨,此后三月,禁止饮酒,为长公主祈福!”刘彻深吸一口气。

刘瑶:……

她小小年纪,有什么可祈福的?

年底的时候,正值走亲访友,而且东方朔平日喜欢饮酒,让他借三月……

呃……饮酒伤身,饮酒伤身。

刘瑶爱怜地摸了摸刘小黑的狗头。

刘小黑,幸亏咱们俩都还小,他们大人欺负不了咱们身上。

……

东方朔看着前来传旨的小黄门,感觉自己似乎没听清,“内臣请再说一遍。”

小黄门含笑道:“ 陛下有旨,太中大夫东方朔为长公主祈福,三月内禁止饮酒。”

东方朔深吸一口气,“敢问内臣,在下何处惹了陛下……这年底不让在下饮酒,还不如杀了我。”

小黄门听到这话,脸上笑容加大。

陛下下这样的旨意,不就是因为了解东方朔。

一旁的卫君孺上前,借着大袖的遮掩,塞给了小黄门一个荷包,“内臣还请提醒一下,东方朔向来嘴上没把门,不止这次因为何事惹到了陛下。”

小黄门将荷包塞进怀里,笑的如同偷油的耗子,看向东方朔,语带揶揄,“太中大人,你莫不是忘了刘小黑?”

“!”东方朔一拍脑门,若是这事,以陛下的脾气,罚他也正常。

“你啊!自找的!”知道是因为这事,卫君孺松了一口气,没好气地瞪了东方朔一眼。

东方朔只得悻悻赔笑。

等小黄门离开,东方白这只大黑狗摇头晃脑地进来,热情地扑向东方朔。

看到它,东方朔悲从心来,托着它的前肢,“东方白啊!东方白!你可知你儿子在宫中闯了大祸,还连累了我!三个月不能喝酒,我命苦啊!”

东方白听不懂,以为主人在和它玩,吐着舌头傻乐。

卫君孺看的一头黑线,嗤笑道:“你一个七尺男儿,还好意思将过错推到东方白身上,你是它的主人,理应护着它,不是让它为你背锅的,还有,我记得,小小白的名字似乎是你定下的吧,只是没想到玩砸了。”

东方朔装作没听见,继续摸着大狗诉苦。

卫君孺挑了挑眉,既然这样,未来三月,东方朔别想碰一滴酒,三月一个时辰都不能少。

……

曹襄知道刘瑶有了刘小黑,也缠着平阳长公主和平阳侯,他也要养狗。

平阳侯被他缠的没办法,就给他也找了一只狗崽,曹襄的狗可不似刘小黑那种普通田园犬,而是贵族专门训养用于看家护院,甚至充当军犬的川东犬。

属于中型猛犬,嘴宽额方,脑袋多褶皱,给人一种又丑又壮的感觉,幼崽时期的川东犬则是丑萌丑萌的,像只充气的卡通沙皮狗。

曹襄学着刘瑶也给小狗起了名字——曹小灰,

听名字也知道它浑身是灰色,其实是暗灰色。

不知道长大会不会变色。

刘瑶看着抱着小狗向她炫耀的曹襄,看了看他手中虎头虎脑的肥狗崽,唇角微抽,“曹小灰?”

看着真肥啊!

干脆叫曹小肥算了!

这狗崽看起来傻愣傻愣的,她的刘小黑现在除了吃就是睡,有种傻白甜的感觉,将来两狗干架,刘小黑能赢吗?

“对啊。小灰是母的,阿父说了,将来可以让它嫁给刘小黑。它长大后,可以随我一起上战场杀敌。”曹襄将狗递到刘瑶跟前,请她撸狗。

刘瑶抬手挠了挠小狗的下巴,肥狗崽舒服的眯起眼睛,嗷嗷叫个不停,一看就知道是个虎妞。

就这样,某一日,未央宫中,刘彻来到外殿散步,就看到殿内又多了一只狗。

刘彻确定不是自己眼花,因为眼花不可能出现一只不同品种的小狗。

同时……

刘瑶:“嘬嘬!刘小黑!”

曹襄:“曹小灰,快过来,我这里有肉干!”

刘小黑看到刘彻,摇着尾巴就迎了上去,后面的肥狗崽曹小灰也摇摇晃晃地跟上去。

曹小灰对刘彻不熟,一边想接近,一边又畏惧他的气势,贴着地,冲着他一边摇尾巴,一边嗷嗷叫。

刘彻按了按眉心,“谁能给朕解释一下。”

莫雨:“陛下,曹小灰是小郎君养的狗。”

“朕有眼睛。”刘彻斜了他一眼,无奈道:“怎么都搬到朕这里了。”

还有“曹小灰”是什么鬼。

这不会在长安形成风气吧。

未来不只有“曹小灰”,还有“宋小花”、“张小云”……

光是想想,刘彻就头疼。

未央宫乃大汉理政之地,又不是养狗的,让大臣看到两只小狗,还以为他玩物丧志呢。

大臣们表示,他们已经习惯,毕竟刘瑶与曹襄经常在未央宫,小孩子和狗有什么可奇怪的。

说起这个,刘瑶小脸就有些心虚。

最近妹妹阿珏在学说话的关键阶段,不知道她小脑袋的雷达怎么接收外界信号的,平时除了“啊啊啊”乱叫,居然学刘小黑“哼哼”叫,而且她“嘬嘬”唤刘小黑时,阿珏也十分热情的回应,屁股扭得比刘小黑还起劲。

刘瑶:……

虽然这个状态的妹妹很萌,但是为了妹妹的成长着想,暂时不能让阿珏见到刘小黑,思来想去,还是将狗带在身边比较好,这样上学撸狗两不误。

刘瑶嘿嘿笑道:“阿父这里最大、最暖和。难道阿父不想我和阿狙吗?”

刘彻走到刘瑶跟前,捏了捏她的软腮,“朕说的是狗。”

“他们还小,占不了多少地方。”刘瑶口齿模糊道。

曹襄点头,“舅父,你放心,我们不会打扰你的。”

刘彻正欲说话,忽然察觉脚边不对劲,低头就看到刚才还害怕地乱叫的曹小灰已经在用嘴扯他的袍子了,而刘小黑则是乖乖地蹲坐在一旁,歪着头好奇地看着曹小灰的动作。

不愧是阿瑶养的狗,就是比曹襄的狗乖。

……

为了防止打扰到刘彻,刘瑶做了牵狗绳,而且还让人准备了狗笼。

刘彻教她功课时,刘小黑就关在狗笼里,休息时,刘瑶会牵着它在未央宫殿前的空地上遛弯。

刘瑶都做到这个份上了,刘彻虽然不赞成,但是也没有反对,对于刘瑶将狗暂时养在未央宫的做法,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对于在未央宫值守的朗卫,当值的日子很无聊,但是看奶娃娃遛狗,就是看几个时辰,也不厌。

……

年节过后,大汉正式来到元光元年。

这也是太皇太后薨逝,刘彻正式执掌朝政的第一年。

年初,刘彻昭告天下,命各郡国每年推举孝、廉各一人。

对于这种挖自家墙角的做法,各郡国自然能敷衍就敷衍,加上按照朝廷规定,选任得当与否,选任者与被选任者有连带责任,功罪并担。

谁也不想冒险,最后竟然无一郡国上报。

其敷衍态度不加遮掩。

大家表示,说不定朝廷眼光高,他们当成宝,朝廷以为草,将大家当草给烧了怎么办。

对此,刘彻气的直上火。

刘瑶看着抱着降火茶牛饮的阿父,小手撑着下巴。

这应该就是察举制了吧。

察举制不同于先秦的继承制和后面的科举制,主要是由地方官员经过考察、选取人才,然后推举给中央,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

从孝、廉二子可以看出,主要选取的是品德高尚、才干出众的人……咳咳……至于实际情况,先不提。

从察举制看出,它是注重声名取士,以考试为辅。

而经过一千多年的演变,才在隋唐时期诞生了科举制。

刘瑶想了想,小手敲了敲他的桌案,小心翼翼道:“阿父?”

“有什么事?”刘彻下意识收起冷脸,温和地看向她。

“阿父,你好点了吗?”刘瑶关切地望着他。

刘彻深吸一口气,铺好一张纸,莫雨见状,赶紧磨了墨。

刘彻决定再下一旨诏令,明令若有才不举,轻则免官,重则以“不敬”罪论处(‘不敬’乃重罪,轻则斩首,重则族诛)。

刘瑶踮脚歪头看了看,差不多辨认了一半的内容,这是打算来强硬的。

刘彻写完,抬头对上刘瑶澄澈的眸子,唇角经不住上翘,“怎么了?刚刚被朕吓着了?”

“阿父,为什么咱们不自己招人?”刘瑶歪头。

据她了解,就是推荐上来,也要经过朝廷的考核,对此她不由得感慨,老祖宗做事就是靠谱。

察举的科目有很多,孝廉(孝顺廉洁者)、秀才(才能优秀者)、贤良方正(直言能变)、明经(通晓经义者)……

刘彻放下手中笔,扬了扬眉梢,“自己招人?民间寻才一直有,但是找到的人才不多。”

当然有时候实在缺人,帝王会广发求贤令。

刘瑶:“呃……大鱼咱们网的不多,可以降低要求,网点小一点鱼。”

她之前听东方朔私底下吐槽过,说阿父的选令过于严苛。

刘瑶:……

阿父是不是觉得各郡国都藏着不少一百分的人才,其实大家最多八十分,满分人才稀有,郡国自己搂着都来不及,也不舍得往朝廷上报。

“网鱼?这个说法有意思。”刘彻被这个说法逗笑,他又不是行军打仗,是要选拔人才。

“阿父,我也听你讲了一些朝廷推荐人才的方法,你到底是重视名声?还是重视才华?”刘瑶面带好奇。

“朝廷选才重视品德和才华,名声不重要。”刘彻当即辩驳。

他心中清楚,察举制还是有不少弊端,毕竟其中主观操作太多,容易形成贪贿,所以他才要求严格,防止有沽名钓誉的人鱼目混珠。

刘瑶对此呵呵了。

察举制以推荐为主,考试为辅,从“举孝廉”三字就知道,经历过现代互联网各种爆炸式、强迫式营销,对于刷“声望”的手段,她不要太清楚,她敢肯定,这其中肯定有人为了被选上,攀附权贵,贿赂请托。

刘彻见小孩不赞同的模样,笑了笑。

若是放宽察举制,会造成滥举之事层出不清,朝廷会浪费更多的人力物力。

刘瑶:“阿父,阿母最近想给我找一个陪玩的侍读,我想亲自出题,让全长安城的女孩都来考试参选……”

“……”刘彻被她的豪言吓了一跳,这孩子知不知道长安城如她这般大小的女孩有多少,再说其他如她这么大的孩子,能自己吃饭睡觉,已经算是乖巧,别说考试,大字也是不识一个。

注定要让小家伙失望了。

没等他开口,刘瑶抓起笔,毫不客气地垫了一张纸,随便画了一些方格,“我之前和你出过宫,长安人多,一下子让这么多人考试,皇宫都盛不下,我打算将长安分成好几块,每一块举行小考,胜出者奖励一金,可以继续考,考得好,奖励的金也多,等只剩下一百人时,大家一起在皇宫考试,到时候我给她准备最好看的衣服,一大箱金子,阿父,你觉得怎么样?”

刘瑶期待地看着他。

像刘彻这种乾坤独断、有时候自信到自大地步的帝王,对这种加强中央集权和皇权的政策不敏感?

尤其现在大汉各郡国对中央一个个面和心不和,不说天天想着造反,也是时时念想。

刘彻面上的笑意消失,板着脸,目光严峻,双眸紧盯着桌上稚嫩的图画不放。

莫雨此时已经给身边的内侍、宫女使眼色,示意他们全部下去。

没看陛下现在正在紧要阶段。

内侍、宫女轻手轻脚地后退离开。

等刘瑶回神之际,殿内只剩下她、刘彻还有莫雨了。

刘瑶好奇地看向莫雨,眼神询问,【你将人赶走的?】

莫雨竖指轻嘘,示意她噤声。

刘瑶见状,将目光放在刘彻身上,百无聊赖地晃着身子,不知道刘彻什么时候才能解除入定模式。

不知过了多久,就听头顶传来刘彻的声音,“既然阿瑶这样说了,咱们就这样选拔侍读。”

“啊?”刘瑶下意识抬头,有些迷惑。

刘彻则是宠溺地摸了摸她的头,“我儿真是聪慧!自然要好好选选。”

刘瑶:……

她对侍读之事并不期待,只是选个由头。

选个和她一般年龄大小的,最后谁带谁还不一定,就是七八岁的孩子,也不一定靠谱。

所以卫子夫跟她说时,她对此兴致缺缺。

刘瑶眼珠子转了转,“阿父出钱!”

“好!”刘彻一口应下。

刘瑶满意了,反正不用她出钱,估计后面也不用她出力,她直接等结果就行。

刘彻见她这么容易高兴,心头又软了三分。

阿瑶到底知不知道说了多么了不起的事情,果然将阿瑶放在身边教导没错。

想到这里,刘彻神情更加温和,“阿瑶,你现在长大了一些,朕给你再增加汤沐邑三千户可好?”

刘瑶愣了一下,仰头好奇,“阿父,我原来多少?”

她不知道这些啊!

刘彻淡定道:“一万户。”

“!”刘瑶顿时瞪大眼睛。

原来她真的是个大大……大富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