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北岸。
刘承宗站在夜幕下的土山,观望渭河南岸的临洮旅在明军防线上横冲直撞。
其实元帅军的战地作业已经不能叫土山了,它既没有土、也没有山,完全是靠战车和木板临时搭成的指挥高台。
站在这座高台上,让刘狮子非常想念谢二虎的蒙古营。
别看蒙古营打硬仗不行,不是在冲锋中溃散,就是在溃散中冲锋,但长久从征,早就练就了一手极俊的土工手艺。
堆土山、掘壕沟那是又快又好。
哪儿像虎贲营这帮莽夫,一个个纸上谈兵天下
土山、壕沟、营垒这些东西,虎贲营在设计规划上很是有一套,可真让他们动手去造,离了战车、板车这些预制工具,指望上手土工作业,一个比一个手生。
好在元帅军的战车多,拿这玩意儿搭建临时工事也不心疼,只不过这还是让刘狮子意识到己方短板:会战。
真到会战的时候,他这种木架高台指挥大军阵不够醒目,军旗战鼓都上不去。
抛开对尚未发生情况的担忧,张献忠在渭河南岸的突袭,对刘承宗来说打得很精采。
他早就看见罗汝才的表演了,不过离得太远,那帮人举火不够显眼,人数又太少,打来打去,刘狮子都弄不明白是谁跟谁在打。
倒是张献忠这边,毕竟是一万人马,就算再想隐蔽行迹,滇兵防线上的火把、火堆也明晃晃地,更别说都架上大炮了,一时间炮声阵阵、火光冲天,很容易就能看出战线局势。
张献忠的三个营以包抄手段,在东西向的滇兵阵线上层层突破,看上去进展迅速。
在刘承宗眼中,这是负责渭南防线的滇兵战力较弱的表现,毕竟自家人知自家事,师襄麾下的临洮旅旗军,原本就不是啥强兵劲卒。
但实际上,前线的战斗远比他看见的战线争夺要惨烈得多。
在精神上,两支军队都有非凡的战意。
滇兵进援四千里,只求一战;临洮旅旗军也吃饱喝足,渴求功勋;杨国栋的骑兵营更渴望在大元帅面前露个脸。
而客观上,战场太过狭长,双方几乎没有侧翼可言,包抄策略之下,双方犬牙交错,逃跑都没个方向。
因此两支军队几乎都铆足了力气,拿出看家本事,三营交战的厮杀场上,每时每刻都有小队甚至大队被击退、重整、再度进击。
临洮旅的仨参将,李祖德在师襄的命令下,应付最开始向东布防的一千滇兵,他们借助突袭手段与二倍兵力,直接踩着铁蒺藜硬顶着弩矢,迫近敌阵拉开鹿角木栅、跨过壕沟近身格斗。
另一个参将张云起,则在师襄的命令下率两千旗军包抄越过防线,直击后方向北防御的滇兵侧翼。
但他们攻势才走到一半,龙在田那边的指挥调度就已经传达到位,四五个五百营都增援过来,眼看冲上去肉搏也捡不到便宜,张云起便兵分五哨,凭火枪小炮打起了进退连环。
营下两千旗军分出前后左中右五哨,各哨再以五十人小队为单位,绝大多数军兵都以长兵、弓箭防备敌军突击到脸上。
全凭队内十几二十杆三眼铳、鸟铳,分作五批,三四杆铳听管队命令齐射,打出去能进,
敌军冲到面前,就由刀手弓手将其逼退。
冲不到面前,则兵分五哨三面包夹,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火枪进连环打放。
这俩营都打得谈不上精彩,只能说很稳,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张云起和李祖德这俩跟着师襄一块投降刘承宗的参将,在实战经验方面非常匮乏。
后方坐镇观战的张献忠,看见这俩军阵就摇头。
他扬着马鞭指向战场,对师襄骂骂咧咧道:“师旅帅,看那俩参将,是打娘胎里出来就没打过仗吧?”
“也就大帅把兵喂得挺好,操练得当,让个管队到前线指挥也就打成这样了!”
师襄看张献忠这个打一仗就不知道自己是谁的德行,都懒得搭理他。
何止那两位没打过仗啊,我师襄
你张献忠神机妙算,猜猜那仗咋输的?
嘿,你师爷爷带头投降。
懂不懂什么叫他妈的反败为胜啊!
谁都可以嘲笑他的战斗力,尤其是战斗力比较强的张献忠,有这个资格。
但师襄绝不认可,张献忠有嘲笑他的胆识眼力的资格。
人类之间,‘瞧不起’这种情绪通常是相互的。
张献忠觉得师襄不会打仗,没本事;师襄也觉得张献忠不会做人,小垃圾。
师襄心说,比眼力论胆识,我早在大帅还只有几千人马的时候就慧眼识真龙,不惜以兰州相赠,富贵险中求,方得今日旅帅之尊位。
你张献忠什么东西,带着军队被堵在庄浪卫城不敢露头,叫冯世林那个小东西拿一封牛头马面的委任状给迫降了。
要眼力没眼力,要胆量没胆量,你算他妈老几?
你才是我大元帅府凭同乡恩义,博取上位的幸进佞臣!
想到这儿,师襄皮笑肉不笑地拱手道:“部堂有何高见?”
张献忠一看他的表情就乐了:“哟,师旅帅这是不服气?你看看你麾下骁将杨国栋,那才是会打仗的样子。”
师襄闻言看向穿插敌后的杨国栋部,杨国栋部骑兵多,冲突进去也没有下马步战,同样兵分五哨,此时正拉扯着七八个五百人的滇兵营撵打。
哦不,准确地说,很快就要被撵打了。
因为骑兵在同样的战斗宽度下,兵力比步兵少太多了,导致每个正面都在挨揍,看一眼就落马四五骑。
师襄以为张献忠是在说反话,摇头道:“妈的,我也没想到这杨国栋这么不能打。”
“嗯……非也非也。”
张献忠摇着头,拢着自己颌下的浓重胡须,说起怪话口气像个酸书生:“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师旅帅听说过?三国演义里的。”
师襄听着这话,是一个头两个大,这人说话一张嘴就突出一个没文化,还在自己这正经世袭军官面前显摆上了。
他道:“张旅帅,这话出自孙子。”
嗯?
张献忠皱起眉头看向师襄,本能就寻思这孙子在诳我。
但咱老张文化程度本就十分有限,属于茶馆听书肄业水平,他自己心里也不太确定,兵无常势这话究竟是出自三国还是水浒。
因此张献忠干脆就不跟他计较太多,接着说道:“别管哪个孙子说的,这话什么意思?兵因敌而制胜,对付啥样的孙子,拿出啥样的本事。”
“那俩参将打得很稳,但眼下是夜战野战,你看这地形,稳中求胜,能将之击溃?他们就算把敌军打死一半,剩下那一半人也溃不了,往他妈哪儿溃啊?”
就凭张云起那几百杆铳,打出攻势吓人的进连环,确实能压住敌军,但每轮只能打死打伤几个人,在夜间条件下,几乎没震慑力。
这本身没有问题。
张献忠觉得有问题,就因为他不信临洮旅能一直保持良好的士气和纪律:“敌军立于不败之地,我军进连环目前能拦住他们,可万一阵前有个闪失,几杆铳烧坏炸了,打过来他们能不能挡,能挡又能挡多久?”
“所以前线将领在此时更该选择激进战术,尽快将敌军击溃,而非稳住战线。”
要僵持,比的就是谁不出问题。
没有哪支军队敢夸下这样的海口,就能保证在作战中不出问题。
因此张献忠更欣赏杨国栋选择的战术,只是师襄看不明白。
就在二人对话的这段时间,战场上局势又发生了微小的变化,随着杨国栋部骑兵的一次次突击,越来越多的滇兵在龙在田的调派下投入战线。
整个自东向西的滇兵战线变得非常单薄,一个又一个滇兵营被部署到东边面对临洮旅的阵线上,一时间杨国栋部两千余骑要面对超过四千步兵的进攻,两军格斗趋于白热化。
双方在夜幕下你进我退,我进你退,交锋冲突十余回合,终于在某个瞬间,就好像杨国栋部承受的伤亡超过了士兵的心理承受能力,突然间战线崩溃,各个大队小队通通向后溃退。
一时间滇兵将校纷纷吹响喇叭奏乐助威,土目军兵呐喊鼓舞,各营乘胜蜂拥追击。
时刻都在观察战场的师襄面色发白,攥紧双拳哀叹道:“啊,杨国栋败了!”
张献忠倒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像个过来人,拍拍师襄的肩膀,轻松道:“好好瞧着,张李二将不过泛泛之辈,只有收降的这个杨国栋才是你的福气,仗没打完,大将慌张个卵子。”
说是不慌。
可师襄看得分明,杨国栋部军兵在溃逃中将老贼习气展现得一览无余,蜂拥奔逃之下,有人连马匹都不要了,还有些人把马背上的财货口粮使劲儿往下扔,生怕携带重物耽误逃跑。
当然也有贪的,捡起别人的行李、牵起别人的战马,玩命往后跑。
“部堂大人还说什么风凉话,赶紧下令扭转败局啊,这会就得靠你啦!”
师襄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张献忠倒是一点儿都不着急,反倒怡然自得了起来,抱着胳膊笑道:“这就是咱老张要教师旅帅的
“夜战,只要战术在一开始定下来,不论战局成什么样,大将有中军,就把中军填上去,没中军,也不要再向前线将领下令了,因为夜里塘报不畅,传令过去不乱也乱。”
还真别说,张献忠虽然觉得师襄没本事,但并不反感他,毕竟师襄不是个很要面子的人。
而不会打仗是可以学的。
就凭张献忠站在师襄旁边,无时无刻都能感觉到自己的高明,他就判断,师襄以后在元帅府前途无量。
能让人感觉到高明,是个很厉害的特质。
尤其对元帅府来说。
毕竟元帅府不怕师襄的缺点,他指挥战斗的能力差,可指挥战斗不是元帅府的稀缺才能,是个人都会打仗。
这个人能增加团队凝聚力,这才是稀缺才能。
就在这时,张献忠抬手指向远处明火执仗的滇兵军阵,对师襄道:“看好,杨国栋要回头了,打倒番了。”
此时狭小的战场上,杨国栋部骑兵已经狼狈奔逃百十步,七八个滇兵小营的军兵也追了百十步。
当他们抢夺被丢下的马匹、争夺被丢下的甲胄与财货,杨国栋的骑兵在唿哨声中齐齐回头,以更凶猛的气势,回头冲撞。
奋勇追击的滇兵后知后觉,凭借父子兄弟、同乡为纽带的编制优势快速结阵,但仓促之下还是在各小营阵势之间留有缺口。
杨国栋马首所向之处,正是一处两个小营的结合部,中间仅有三四丈宽的狭窄缺口,而且还正在被铺开的滇兵快速填补。
一时间骑兵向缺口猛扑,步兵向缺口猛补,缺口快速缩小到两丈、一丈,最后仅有两步宽,杨国栋部
但对冲阵来说,一瞬间就已足够。
紧随其后,三五骑持长刀钩枪自缺口突入,左右步卒在四蹄践踏之下避向身旁,随后十余骑鱼贯而入,最后数百骑把这个缺口撕开,直将两个五百人编制的小营从中间扯开撞碎。
一个溃兵卷两个,两个卷四个,一时间上千溃兵四处乱跑,更有上千骑兵在背后拍马舞刀撵打追杀,呼号叫战之间,转眼战场上的滇兵溃势便不可阻挡。
就连东边正与张云起、李祖德两个营交战的六个滇兵营也被西边的溃势影响,在交战中落得下风,扎在阵脚的小队自发脱离奔逃。
瞬息万变,师襄都没反应过来,直愣愣地看看战场,又转头看看张献忠:“这,张部堂,你怎么知道他是打倒番?”
“嘿!”
张献忠笑笑不说话,只是用充满同情的目光看向师襄:“现在知道,大帅为何说你我对进攻意见相左,要以我为主了?”
说罢,他摇摇头,心说咱老张还是心善,不忍心告诉你,打仗是需要天赋的。
不过正当滇兵溃势被杨国栋一营马兵搅得愈演愈烈之时,战场西边砰砰几声号炮响起,一个巨大方营稳稳立在宝鸡城东的塬上。
军阵正面四个步兵大队组成两个风扬阵,一左一右张开,像螃蟹的两只大鳌,为出营马队让出通道。
艾万年被家丁用抬椅抬着,率延绥镇兵抵达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