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8章 皇子主动揭发,不想夺嫡

卫王这么说后,张密仔细思索了起来,然后对卫王言道:

“殿下这样想倒也可以,毕竟无论如何,只要朝廷强盛,我们这些藩国就不必担心弱民会导致国弱进而被灭的问题。”

说着,张密就笑道:“倒是臣糊涂了,习惯性用在执政学堂学习到的治政思想来规劝殿下如何治理藩国,现在看来,这也是不合实际的。”

“无妨!”

“长史只要认可孤现在的想法就行。”

“孤现在是不求本藩能够强盛的,只求能护住我卫藩在这里的宗庙基业,可以传于万世,只要能传于万世,没有强大的兵备也无妨,甚至把防范外敌的事交给朝廷的王师也行,本藩都可以为之出军费。”

卫王这时笑着说了起来。

而他的意思很明白,就是只想让自己王府垄断整个卫国的农业和商业、工业利益,反而不怎么想拥有这里的兵权。

张密点了点头:“殿下用心深远,臣不及也!”

接着,张密就又道:“既如此,以愚臣之见,不如恢复在本藩恢复徭役,这样尽可能地减少藩国的财帑支出。”

“另外,也明确告知本地人,之所以用旧制,皆是因为教化区和国内不一样,需要先经历一段旧礼的治理,还不能一下子就同中土一样。”

“甚好!”

卫王点了点头,对张密的提议很是赞同,且道:“但是,汉人和本藩士绅的徭役当免,毕竟贵贱有别,何况,要是把汉人和本藩士绅都得罪了,就没人来替孤牧民了。”

张密拱手称是。

于是,卫国接下来几乎就完全恢复了大明国初的制度,设立路引,编造各类户籍,百姓不得随意离开自己所居地,读书只能读四书五经,科举也只考四书五经和程朱之学,所有普通倭人还要服徭役,另外就是设立海禁,不准私人船只出海。

只是与大明国初不一样的是,卫国没有商籍,因为卫王府要垄断卫国的所有商利。

毕竟卫国不大,所以卫王是能垄断卫国商利的,何况,他作为大明皇族子弟,又天然垄断了来自大明中央帝国的商货。

而倭人平民们现在只求有一个太平世界,不像以前一样,几乎天天都在遭受战乱的折磨,也就都愿意被卫王这样统治。

谁让现在的卫国田多人少呢?

所以,他们这些倭人都会被分得田地,只要勤勤恳恳,交了税服了役,保证不饿死是没问题的,即便遇到荒年和灾年,他们也可以通过去当矿工勉强度日,或者投奔到汉人和或者汉化倭人士绅家里为奴,或者投奔到王府为官奴,而被王府卖到中土。

不过,只有最好看或者身体最好的年轻倭人才会被王府买走进而出售到中土,因为去中土当奴可比在教化区当奴婢都要好过的多。

总之,在卫国的倭人无论是活得下去的,还是活不下去的,大部分都在为卫王府创造财富。

卫王府因此非常富足,每年都有大量粮食和商利获得。

而封在海外的藩王基本上都和卫国一样。

他们勾结汉人和倭人士绅,几乎完全复制了大明肇建之初的那套制度,即尽可能地把百姓锁在土地上,替自己种粮服役。

同时,他们也会给普通倭人一点点跨越阶层的希望,只是,普通倭人要想跨越阶层成功就得先在“存天理、灭人欲”的学问上有很深刻的认识,深刻到只知因循守旧的地步。

这样的统治模式对于现在的大明帝国而言是落后的模式,但对于此时的海外地区而言,却是很先进的模式,是很适合他们进行农业发展的模式。

因为这套模式毕竟是大明中土几千年农耕文明发展后所出现的制度,在农耕文明里属于很成熟很先进的制度,所以在被移植到这些农业地区后完全没有水土不服的情况,甚至很利于当地恢复生产力,就如同这套制度在大明国初也很利于恢复生产力一样。

毕竟制度本来就没有真正的好坏之分,只有合适和不合适之分。

要知道,原历史上,德川家康在统一倭国开始治理倭国后,也是用的推崇程朱理学一套,也是在完善农业制度,加强封闭管理。

……

京师。

又是一年一度的皇明博览会。

这次博览会上展览的商品更多,人也更多。

“张师傅,前面就别去了,看博览会的人一年比一年多,尤其是这玉带桥一带,往往人最多。”

“我们没必要去凑这个热闹,要看什么时鲜的商货,让您手下的人去看就行了。”

在博览会开幕之前,卫王长史张密就回了中土,且因为以前在京师时二皇子朱常汇老师的缘故,也就在开博览会的这一天,与二皇子一起来了这博览会。

而二皇子则因为厌弃来博览会的人多,尤其是玉带桥一带,也就没让张密去玉带桥一带,对张密如此说了起来。

张密听后点了点头,便跟着二皇子去了别的地方,且道:

“殿下还是尽快请旨去海外就藩吧,在自己的藩国,就不用跟这些小民一起看这博览会了,完全可以只开一个只有王公贵族能参加的博览会,现在卫王殿下和益王殿下他们在自己的藩国就是这样做的。”

“我也想!”

“但不是母后明年是整寿吗,也就想着明年后再请旨去。”

二皇子说后就问着张密:“不过师傅,海外真的有那么好吗?”

“别的我是不敢保证,但二皇子您的藩地肯定是好的地方。”

“因为按照朝廷预定的方略,陛下亲子就藩大部分都得在倭国京都一带,为的是在朝廷直辖教化区与别支宗藩的藩国之间设置一些与天子血缘近的藩国,这样真要是有远藩做大,有不臣之举,就能在教化区与远藩之间有个缓冲。”

“而殿下也不必担心一两百年内真有这种远藩叛乱的事,因为现在就藩的远藩都是守内虚外,没一个敢私强武备,都把护国基业寄托在了朝廷身上,当然也是怕朝廷真的对他们起警惕之心,而都只想着如何更好的敛财于民呢。”

张密说了起来。

二皇子听后点了点头:“我是看见了的,几位皇伯皇叔,出去后都阔绰了不少。”

接着,二皇子又看向张密:“听说,他们还都过得是真正帝王般的日子?生杀予夺皆在一念之间,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对土人确实是这样的,只要不对汉人这样即可。”

“不过,藩国的汉人也少。”

张密说道。

二皇子点头,然后说道:“这样也很令人期待了,的确比如今在中土强。”

“如今在中土,即便为天下之主,估计将来所做的事也有限,也没那么畅快地做这天下之主!”

“毕竟,中土自父皇开民智后,天下汉人中读书的太多了!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军户,几乎就没有不读书不识数的,以致于持不同主张的人太多,想拉拢天下人读书人支持自己,都不好拉拢所有读书人支持自己。”

二皇子说到这里就笑道:“所以,这民智大开而更难管的中土就交给大哥吧,他是嫡长子,没有谁比他更适合受这累的了。”

“而我自己,只想去就藩!”

“管理海外汉人少夷人多的藩国,这样无疑会更好管更省心还更舒坦,就算有不对付的,也能说杀就杀,这样解决不了问题,也能把产生问题的人解决掉。”

二皇子明显也有想安逸,不想太操心的心思,所以在这时如此说道。

张密听后没有说什么。

不只二皇子一人,三皇子这里也受眼下在国内当皇帝还没有在外面当实权藩王更好奴役治下之民的现状,而只想出去。

所以,这天,三皇子还主动把暗地里挑唆他参与夺嫡的几个士大夫的名字以及与他来往的罪证交给了皇帝。

“父皇,儿臣不想争国本,他们非劝儿臣争!”

“还说儿臣是嫡次子,很有希望,只要大哥没了,就只会是儿臣。”

“儿臣实在是气不过,就特来向父皇揭发,请父皇治他们的罪,然后也请父皇尽早让儿臣就藩为国守疆吧,儿臣实在是受不了这些唯恐我们兄弟太和睦的卑鄙之徒了,也就想着尽快就藩尽快为国尽忠!”

三皇子朱常沦向朱翊钧说后,就向朱翊钧作揖一拜:“请父皇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