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张四维被架空,流放大臣去倭国

张四维被潘晟挤兑后,不由得涨红了脸,捏了捏拳头,最终还是不得不转移话题问:

“且不说仆,突然考成积压的那么多六科职事,公等忙得过来吗?”

“太师一不在,六科那些人会有多懒,仆是知道的,估计就全把两只眼睛盯在钻营上,不知道自己负责的查问民情与政务了!”

“只怕都拖了不少科抄、科参与注销之务,只顾着参人去了。”

“诸公别因要严格考成六科耽误了其他要事才好!”

张四维接着又补充了一句,且瞅向了申时行等人。

“元辅勿急!”

申时行则面色古井无波地道:“我们三个分了一下,我负责考成吏、刑二科,潘公负责考成户、兵二科,余公负责考成礼、工二科,然后再一起初步核定一下,再给元辅,如此也不算无序。”

“另外,六部和都察院几个堂官,我们都通了气,他们会先把六科还未科抄科参的政务先提前帮着整一下,我们这边直接按图索骥即可,倒也不会太费神。”

“我们也根据部院堂官估算积压的政务件数大略算了一下,不至于费太久,当能在年前考成完,关键是,不能将积压的政务拖到明年。”

“我们中枢拖一月,”

“没错,无非就是熬几个夜的事,多费几根蜡烛而已。”

潘晟跟着说道。

余有丁道:“实在不行就通宵!无论如何,都得把蠹虫从六科清除掉,毕竟六科的位置重要,六科不正,则部院就不正,部院不正,则地方各布政司就会不正,地方不正,天下就不正!”

明显已被架空的张四维越听越不是滋味。

不过,张四维被架空也是自己主动选择的,而不是他真的没有统合公卿的能力。

所以,张四维这时也没有多失态,反而问道:“真的要这么丁是丁,卯是卯?”

“为天下公道,为社稷苍生,宵衣旰食,刚正勤勉,这难得不是君子该行之事?”

余有丁直接问了一句。

潘晟则更为直接,质问张四维:“怎么,元辅的意思,就只准言官对我们公卿以公道人心为名丁是丁,卯是卯,难得我们公卿却不能也为天下公道丁是丁,卯是卯?”

“公卿有罪或不职,是当弹劾;但言官不职或有罪,那也不能包庇!甚至当更严,不然如何代天下而言?!”

“没错,元辅如果觉得太重,完全在最终核定时更改票拟,奏于陛下。”

余有丁跟着说道。

张四维自然不敢反对申时行、潘晟、余有丁商定的考成处理结果,因为他知道,这三人都是在按照圣意票拟。

于是,张四维虽然首辅但接下来却只能眼睁睁看着申时行、潘晟、余有丁做着名为阁臣实为宰相的事。

“吏科右给事中王士性积压吏部需科抄的政务达七十六件,且导致有九名庸官因未被其科参而被巡按发现,可谓玩忽职守,视国政如儿戏,廷杖一百,着即革职!”

“户科左给事中文善琏巡视陕西上党蝗灾而谎报未有,但经北直巡按奏报有山西上党流民且问之是因蝗灾肆虐,致使灾情未及时赈济,充军流放!”

“礼科左给事中严熙所奏十六件请表彰之事经礼部派人核查皆为虚报,虽风闻言事乃言官职权,但大坏朝廷名器,可谓不谨,革职为民,永不叙用!”

……

一时间,许多言官因为懒政或者不职而被申时行、潘晟、余有丁三阁臣处理。

张四维看见这些处理结果后,颇为震惊,不由得找到申时行和潘晟理论。

而这时,申时行则拿来一道奏本说:“元辅来的正好,锦衣卫北镇抚司上题本问如何处置那些在会极门为逆臣说情而被下诏狱的事,陛下责内阁票拟,我们商议了一下,拟为皆廷杖一百,不知公以为如何?”

张四维听后不由得一怔。

饶是张四维再想掩饰自己,也无法接受因为不让皇帝杀言官的上百大臣就要被处死的结果,也就寒着脸问申时行等:“公等何必如此严酷?!”

“廷杖一百,还有命乎?”

“陛下亲政以来,为彰显仁德,有意宽刑慎罚,故还借皇长子出生事大赦,如今这样票拟,岂不有违圣意?!”

张四维问后还继续追问了起来,就忍不住地问道:“你们有没有把陛下放在眼里!”

“元辅,您又急!”

申时行看着张四维,不满地回了一句,就又道:“我们正因为考虑了要全陛下圣德,所以才决定这样票拟的!”

“为臣者要刚正不阿,嫉恶如仇,方能匡正朝纲;而为君者,自当宽严相济,乃至为政以仁为主,以威为辅;”

“所以,内阁票拟自当从严而拟,宁严勿纵!而使朝野知我等非尸位素餐辈,而在为陛下严格把关天下庶政!”

“同时这样也便于陛下施恩,陛下乃圣明之君,自可改立死为监候,也可改廷杖为流放,更可只罚俸,都行,此皆圣恩!”

“饶是陛下一时考虑不到当今慈恩,政事堂执政公卿也还能谏言提醒,不至于影响圣明仁德。”

“如此,可令天下对王法威严之怨,只归咎于辅臣;而将恩德归于陛下,如此方是成陛下之德,以利国家巩固。”

“且这也符合太师遗志,恩德归于主上,纲纪成于公卿,利于保陛下周全,就算天下有人不满,也只会对内阁不满!”

申时行说了起来。

而张四维听后半晌说不出话来,最后只喟叹一声,强笑道:“公说的有理,就这样上奏吧。”

朱翊钧不久后就收到了内阁关于考成六科的处理初本与对为逆臣求情文官的处置票拟。

朱翊钧这些处理结果都很满意。

他不得不承认,内阁终于又回到了以前那个能发挥中枢职能的内阁了,如此他又能通过内阁真的实现对朝政的掌控。

且这也意味着,他不再是一个人在对抗反对张居正改革的保守派地主官员们,张居正留下的改革派也总算强硬主动起来了。

朱翊钧也就来了侍御司,见了张四维、申时行、潘晟等,且道:“那些言官需要廷杖的皆免了!皆存其体面,毕竟国家宜全斯民尊严,只要他们是本朝子民,能不羞辱就不羞辱,能留其性命就留其性命,何况,朕并不好杀人,所以皆改为流放!流放到辽东、釜山与对马、东瀛诸地。”

“另外,那些在答复封还谏言的谕旨下达后还跟着杨兆一起跪谏的文臣,怎么能廷杖一百呢,如此廷杖还有人命吗?”

朱翊钧故作不满地问道。

申时行忙上前回道:“陛下说的是,此事宜从宽,毕竟他们虽说是答复封还谏言的谕旨下达后,还不遵旨,但明显也真的并不是同杨兆一样有意谋逆,而是不明忠奸,以为这样是全陛下圣德,同时也是被杨兆吓住了,不敢反对。”

正要说后的张四维见申时行先开了口,只得坐了回去,脸色一下子变成苦瓜脸。

朱翊钧点首:“既如此,就都改流放,也流放东瀛和东番两地,还有辽地,可以酌情安排其在这些流放地为官。”

朱翊钧说着就看向张四维:“元辅,他们再不明再怯懦,毕竟是汉人,是国家培养了多年的士子,要能挽救的救挽救,不要轻易羞辱,使天下以为本朝不知爱护子民,以后要注意!”

“这些人宁肯让他们去新教化地历练改一下,也比直接廷杖处死要好。”

“如果历练改造的好,自然还能放回来用,历练改造的不好,客死他乡也算是对其冥顽不灵的一种惩罚了!”

“毕竟,如今虽然本土不缺文士,但新得之疆土,乃至关外都还是很缺本族文士去教化当地夷民使其知礼的!”

张四维在被朱翊钧这么责备后,嗫嚅了一下,然后只拱手称是,也没有辩解什么,只抬眼瞅了申时行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