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不多时,刘定光便来到了誉王府。

刘定光跪拜道:“下官,拜见誉王殿下。”

赵凯脸色没有表情:“刘大人,起来吧。”

刘定光:“谢誉王殿下。”

赵凯:“联名弹劾的事情,刘大人准备的怎么样了?”

刘定光道:“下官已经联合了朝中五品及以上其中九九八十一名官员,联名弹劾的奏折已经准备妥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说着刘定光拿出了奏折,递给了赵凯。

赵凯打开一眼,果然,联名奏折上的内容,以及最后一排排猩红名字,几乎占了朝中大半的官员。

这么一封联名奏折,哪怕是父皇,也是头大如斗吧。

虽然身为天子,但半数大员的请求,可不能轻易无视掉。

刘定光这一次,办的不错,甚至值得赞赏,赵凯挑不出毛病。

将奏折还给刘定光,赵凯点了点头:“刘大人这次辛苦了,想必费了不少工夫。”

刘定光道:“一切都是为誉王殿下,不辛苦。只要殿下满意,就值得。”

赵凯点了点头:“看在这件事情的份上,我就不追究你丢掉北营的事情了。”

刘定光:“多谢殿下。”

赵凯点了点头,然后似乎想起来什么,十分随意的道:“我听说,前些日子,赵宇去过刘府一趟?”

定光神色没有丝毫变化,拱手道:“赵宇确实来过一次,他是以替陛下看望大臣的由头来的,而且不止是来过下官这里。”

刘定光心中一震,这件事情,果然还是发酵了。

这赵宇,的心思,十分明显。

就是离间。

赵凯有些好奇的道:“可是,我怎么听说,太子是特意乔装去的刘府,难道刘大人与太子之间,有什么不可告人的小秘密?”

刘定光神色坦然:“殿下多虑了,下官和太子,没什么秘密可言。至于他为什么要乔装来,这点,我认为不过是他的离间之计。”

“离间之计?”

“太子知道我和誉王殿下关系斐然,故而使出这种方法来引起您对我的猜疑。这等小伎俩,殿下不会没有识破吧?”

刘定光反将一军,这么低等的手法,难道你誉王看不出来吗?

而且刘定光说的也是实话。

刘定光继续说道:“而且,据说太子已经拜江小川为师,江小川这人诡计多端,誉王殿下您是知道的。所以赵宇这么做,很大的原因也是他跟江小川学的。”

赵凯恍然:“原来如此,倒是本王多虑了,刘大人勿怪。”

刘定光无所谓的摆了摆手:“殿下要成大事,谨小慎微是正常的,下官不会计较。”

赵凯道:“行,

这件事就不提了。弹劾的事情,等时机成熟,刘大人那边,可要多多配合。”

刘定光:“下官一旦听到风声,立马动身。”

赵凯满意的点了点头:“很好。行。如此一来本王就无什么事了,刘大人请回吧。”

刘定光再拜:“下官告辞。”

道别之后,刘定光就离开了誉王府。

赵凯生性多疑,自然不会因为刘定光两句话就丝毫不怀疑。

但现在他又不敢怀疑,如果无止境的猜疑下去,说不定就会中了赵宇的圈套。

但完全不猜忌赵凯也做不到,万一这两人真的好上了呢?

万一这刘定光真的转投,然后这两人已经在联合算计自己了呢?

恍惚间赵凯不由觉得,这赵宇,变厉害了,竟然让他有了顾虑。

小小计谋,竟然有这么多的效果。

这赵宇,成长了啊。

其实,赵宇和江小川联合,是赵凯最不想看到的事情。

当初江小川失踪那段时间,赵宇把手伸向了书院,按江小川的性格来说,是肯定无法原谅赵宇的。

但现在又收了赵宇为徒,想必赵宇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赵凯盘算着自己手底下的牌,但这些底牌和江小川相比,瞬间有种弱势不少的感觉。

如果自己能有江小川这种能力的人在手下,何愁大业?

但两人的间隙太大,不可能有合作的可能。

不过,江小川虽然算的上一匹黑马,但大势之下,一个人的能力十分有限。

无论江小川再努力,也改变不了什么。

……

春闱会试。

在科举中,会试是一门至关重要的考试。

但凡能过会试者,基本就算是端起了政府机关要员的饭碗了。

当初赵凯之所以没有把手伸进清北书院的原因,是因为赵凯手里有国子监。

清北书院再厉害,不过几位学子罢了。

但国子监每年都会生产出将近上百个举人,以及十个以上的贡士,和两三个进士。

会试的门槛,是举人身份。

只有举人才有资格参加会试,而过了会试的,便称之为贡士。

一个贡士,起步官职至少就是正七品。

唐弼混了几十年才混了个六品主事,但贡士一出来,基本就可以达到六品以上的水平。

而贡士再往上爬便是进士,进士的出来之后,至少都是六品。而头三甲,状元榜眼探花,出来之后,至少都是五品大员。

而大梁科考,基本一年一个轮次。

也就是说国子监一年能给誉王带来几个五品以上大员,和几十个六七品官职。

这几年,赵凯为了掌控国子监没少下血本。

国子监里面出来的人才,赵凯统

一安排,加上自身出面笼络。以至于现在整个大梁朝政府机构,有将近一小半都是赵凯的人。

赵宇光杆司令太子,拿什么跟他比?

他以为自己四处走动走动,就会有什么奇效吗?

赵凯来到国子监。

给即将参加考试的考生们打.打气。

誉王来鼓劲,这个是多么大的荣誉,即将参加考试的举人们都热血沸腾。

如今清北书院也已经正式开始运营。

但来这里的读书的,大多都是秀才和童生。

倒是有一些从国子监跳槽来的举人,但是只有二三十个。

但大部分去年才落榜过,所以不能连年参加。

加上岳风等人,这次清北书院参加会试的,只有八个人。

而国子监参加会试的,足足有三百人。

相当于有三百个举人来争取贡士的名额。

而且会试是全国性质的,全天下恐怕有不下大几千举人参加。

国子监每年都会生产出举人,这些举人又不是年年中贡士,所以堆积起来,人数就会越来越多。

不过大梁为了分流,一般当年未中贡士的举人,三年内不能再考,好多没中贡士的举人,等不起三年便去随便找个事情做了。

所以举人到贡士,有一道非常大的沟壑。

不然光是国子监一所书院,就会有上千举人参加会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