忒修斯

忒修斯

作者:安德烈·纪德 状态:完本 日期:09-03

我一生的经历,本来是希望讲给我儿子希波吕托斯听的,以便让他长些见识;不料他去世了,我还是要照样讲述。如果他在世,我就不敢像现在这样,叙述那几次艳遇:他特别害羞,在他面前我不敢谈论我的恋情。再说,那些恋情的重要性,仅仅表现在我的前半生,不过也至少教会了我认识自己,同我降伏的各种怪物没什么两样。因为,首先要弄明白自己是什么人,我对希波吕托斯说道,然后才好从思想上接受并实际掌握遗产。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你同我当初一样,是个王子。这是事实,根本无法改变,也就必须承担义务。然而,希波吕托斯不大在乎,比我在他这年龄时还不在乎,他也像我当年那样,优哉游哉,用不着了解那么多。我在天真烂漫中度过的少年的时光啊!…

最新更新第十二节
作者的其他小说
  • 作者:安德烈·纪德
    我接着说道:《帕吕德》主要是讲一个不能旅行的人的故事……在维吉尔的作品中,他叫蒂提尔;《帕吕德》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人拥有蒂提尔的那片土地,非但不设法脱离,反而安之若素,就是这样……我来叙述:头一天,他看到自己挺满意,想一想该干点儿什么呢?第二天,他望见一条帆船驶过,早晨打了四只海番鸭或者野鸭,傍晚点着不太旺的荆柴火,煮了两只吃掉。第三天,他找点儿营生干,用高大的芦苇盖了一间茅屋。第四天,他吃了剩下的两只海番鸭。第五天,他折掉茅屋,巧思构想一间更为精致的房子。第六天……
  • 作者:安德烈·纪德
    纪德的日记从一八八七年他十四岁写起,直到一九五○年他逝世前为止,在二十世纪所有的作家艺术家当中都堪称绝无仅有。从他的日记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他道德观的形成、他的海量的阅读,他的著作的起源和经历,他的同性恋癖好甚至他数次猎艳的详细经过,这些内容都是他最少雕饰的自传,使他成为一位真正的艺术家和思想家,成为另一位蒙田。少女时代的桑塔格在某一天的凌晨看完纪德的日记后,这样写道:我本该看得慢点的,而且我得一遍又一遍地看——我和纪德获得了极其完美的智性交流,对他产生的每个想法,我都体验到那种相应的产前阵痛!因此,我想的不是:多么不可思议地清晰易懂啊!——而是:停下!我无法这么快地思考!或者确切地说,我长起来没有这么快!因为,我不只是在看这本书,我自己还在创造它,这种独特而巨大的体验清空了这可怕的几个月来充斥在我脑子里的许许多多的混乱与贫乏——她从纪德身上找到了真正的志同道合,从此致力于反抗庸俗与愚蠢的艺术崇拜。
  • 作者:安德烈·纪德
    纪德是个真正做到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作家,《刚果之行》和《乍得归来》是其游记的代表作品,纪德在这两部游记中严厉地批评了法国的殖民政策,揭示出殖民制度不可避免的恶果;同样引起轩然大波的还有《访苏归来》及其补正,面对当时西方左派知识分子奉为理想的苏联,纪德不盲从、不盲信,坚持真理和人道主义精神,表达了对苏联现实的失望。纪德的游记创作既有个人情怀的抒写,又富有饱满的政治热情和诚笃的人道主义精神,在其整个创作生涯中占据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纪德游记》除上述代表作之外,还收入《放弃旅行》、《漫游土耳其》和《布列塔尼游记》三部作品,纪德一生的游记作品精华尽收其中。
  • 作者:安德烈·纪德
    《如果种子不死》是纪德的自传,一部坦率得令人震惊的著作,讲述其至二十六岁结婚前夕的生活,记录了他争取自由、逃离家庭的缓慢而艰巨的历程。是作者关于童年和青年的珍贵回忆。对了解纪德拒绝任何教条的一生,理解其变化多端、充满矛盾的作品,非常重要。
  • 作者:安德烈·纪德
    本书是纪德力推陀思妥耶夫斯基为最伟大作家的各种文本的结集,是他文学评论的代表作。作为背德者,纪德引陀氏为知己,因为他不但质疑过上帝的存在,还借助魔鬼之力,以达揭露恶魔、丑恶、罪孽的目的。纪德甚至认定陀氏跟易卜生和尼采一般伟大,也许比他们更为重要。尽管陀氏从思想到行为都是自相矛盾的,他试图从伦理学、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以及文艺理论等角度直接阐明自己思想的努力全部失败了,但他揭示心灵秘密的挖掘比得上弗洛伊德对精神病人心理的研究,他的小说实现了一个奇迹。
  • 作者:安德烈·纪德
    《人间食粮》被称为不安的一代人的《圣经》,它是作者青春激情的宣泄,是追求快乐的宣言书;它充斥着一种原始的、本能的冲动,记录了本能追求快乐时那种冲动的原生状态。在《新食粮》中,作者甚至修正我思,故我在这一著名哲学命题,代之以我感知,因此我存在,将直接感受事物的人生姿态,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新食粮》再度弘扬 感性的力量,赞美如宗教般神圣的生命激情。作者写道:快乐对我来说,就不仅像过去那样是一种天生的需要,还成为一种道德的义务。我的幸福就在于增添别人的幸福,我有赖于所有人的幸福,才能实现个人幸福。
  • 作者:安德烈·纪德
    本书为纪德的道德三部曲或爱情三部曲第三部《田园交响曲》。《田园交响曲》是纪德的经典作品。1947年他凭《田园交响曲》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一名乡村牧师收养一个成为孤儿的盲女,不仅对她关心备至,还极力启发她的心智,使她脱离蒙昧状态,领略她看不见的美妙外界。牧师从悲悯之心出发,一步步堕入情网,给妻子造成极大痛苦,但是又不敢面对这个事实。盲女错把感激之情当成爱情,可是她治好了双眼才看清,她爱的是儿子雅克而不是父亲,她也看清这种爱无异于犯罪,给一家人带来不幸。在情与义之间承受着折磨的她只有一死,假借采花之机失足落水,香消玉殒……
  • 作者:安德烈·纪德
    《梵蒂冈的地窖》是纪德四部不同时期小说作品《帕吕德》《浪子归来》《梵蒂冈的地窖》《忒修斯》的合集。《帕吕德》是纪德追求改变,不安现状,希望改变自己也同时渴求唤醒身边人的一个故事。《浪子归来》是纪德的短篇小说,浪子回到父母身边,并非痛悔自己的所作所为,并且他还鼓励并帮助小弟离家出走,别有深意。《梵蒂冈的地窖》是一部讽刺性小说,一出傻剧。故事发生在一八九一年,围绕蜈蚣组织成员以营救罗马教皇之名行劫掠财富之实展开。《忒修斯》是纪德*后一部重要作品,讲述雅典城的创建者忒修斯的人生旅程。
  • 作者:安德烈·纪德
    本书是纪德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又是一部侦探小说、成长小说、伦理小说、冒险小说、心理小说。通过多线头、多线索的纠合来展现当时的社会全景。描述了几个误入歧途的孩子犯下使用假币的罪行,以及一群善于自欺又习惯于寻找理由自欺以及不自觉地安于自欺的人。以裴奈尔·普罗费当弟发现自己是私生子而离家出走开始,经历一连串事件,从青涩走向成熟,以回到他父亲的身边结束。记录当时年轻人的困惑、疑问与反抗,他们在道德沉沦、价值失落的社会里不断摸索,却又不断迷失。裴纳尔偶然间发现自己私生子的身份而离家出走,又在机缘巧合下成为了作家爱德华的秘书,而爱德华又正是他最好的朋友俄理维所爱恋着的叔叔……小说真实地记录下了年轻人的困惑、疑问与反抗,记录下他们如何在道德沉沦价值失落的社会里不断摸索,又不断迷失。伪币寓意丰富;追查伪币,也即揭露用话语及行为编织的各种谎言、伪装和虚假表象。
  • 作者:安德烈·纪德
    《背德者》是法国作家纪德的带有强烈自传色彩的小说,记述一名违背传统习俗、企图遵循他个人癖好的男子的故事。故事中主角米歇尔偕其妻玛丝琳娜前往北非旅游,不幸染上肺结核,玛丝琳娜照顾他时,发现他对她并没有爱情且具有同性恋倾向。返回法国后,米歇尔遇见超乎道德的梅纳尔克,后者劝他忘掉过去,尽情享受肉欲。不久玛丝琳娜染病而亡,完全自由的米歇尔决定放纵自己的欲望。小说宣扬了纪德所主张的一种背德主义,即小说主人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大胆藐视一切既定的道德观念,冲破宗教和家庭的桎梏,尽情地满足人的自然本性,追求个人主义的人生理想。在艺术上,小说打破了19世纪传统的小说模式,以法国古典文学的完美形式表现了现代人的复杂思想感情,为传统的小说模式重铸了新典范。1947年,纪德因《背德者》等作品以对真理的大无畏的热爱和敏锐的心理洞察力表现了人类的问题和处境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 作者:安德烈·纪德
    《窄门》是法国作家安德烈·保尔·吉约姆·纪德的作品,小说描写一个以悲剧结局的爱情故事。主人公杰罗姆自小爱着表姐阿莉莎,阿莉莎虽然对杰罗姆也怀有同样的感情,但她恪守清教徒的自我约束,把感情深深埋在心底,最后积忧成疾,不幸身亡。
猜你喜欢的小说
  • 作者:小红才
    一段唯美并没有结束技校情缘,当感情开始的时候也就意味结束。所谓的结束就是新的开始,新的开始始终留在了过去的记忆之中。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当你沉浸在爱的世界里面,你会发现其实爱的本身就是一个谎言不是吗?我本来以为我不会在去喜欢不会去爱,可当我在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候,我突然之间觉得自己真的很无能为力。爱最好的一种方式就是放手,可这所谓的放手确实真的很难。曾经所谓的爱所谓的誓言,这些都只有自己一个遵守,而这所谓的爱和誓言在别人的眼中已经结束后了。而我依旧没有走出曾经的誓言,我只能接受父母安排的相亲,我在相亲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我遇到了一样的女孩我也得到了不一样的感觉。爱的本身就是一种感觉,只不过我已经找不到属于曾经爱的感觉。我会努力的和这个所谓的传统思想观念宣战,我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我几乎和父母所有的亲人玩着相亲的游戏,我几乎对抗所有亲人对我的束缚。这简直就是现代观念和传统封建思想的对决,我不知道我可以坚持多久,至少有一天我可以确定。我不能够毁灭别人的幸福,我也不可以伤害到别人。我会努力的让自己变得优秀,我一定会找到结束这一切的女孩。因为在这个世界里面,一个懂得爱的人值得拥有爱拥有幸福。
  • 作者:洗衣粉
    谢槿苓死后,穿成一本校园纯爱文里的恶毒炮灰。文里的主角攻是学生会的会长,表面温柔沉稳,实际心机深沉。主角受是纪检部的部长,严谨自律,不近人情,是出了名的高岭之花。剧情里,他因特殊原因,在主角攻受高三那年转来学校。为期一学期。在一群穿着校服的学生里,谢槿苓身着苗疆服饰、留着半长发,脸上画着奇怪的彩绘,让人看不出真容。这样的谢槿苓,无疑是在纪检部部长——简弋的雷区上蹦跶。一进学校,他就成了纪检部的重点关注对象,被列上部长简弋的头号检查名单。和另一位重点关注对象林野并列。林野是文里的男二,学校的头号校霸,和主角攻是表兄弟关系与品学兼优的表哥不同。林野人如其名,性子硬路子野,打架厉害。经常逃课不说,又拽又傲慢。是整个学校里,简弋最不对盘的人。不过,自从谢槿苓转来之后,简弋最不对盘的人,就成了他谢槿苓对简弋这人没什么所谓。他的性格乖张,依旧是我行我素。只在被简弋管得有些烦的时候,说了一句:哥哥,苗疆人会下蛊,你这样管着我,是会喜欢我的。一开始,简弋对谢槿苓的话不以为意,渐渐的,他对谢槿苓的感情却变得不对劲起来。到后来,简弋偶然看到谢槿苓卸掉脸上的彩绘,眼神由清冷变得热烈,这才理解了那句话的真正含义。而谢槿苓,也意识到,主角受……真得对他动了心。不过,谢槿苓为期一学期的时间已经结束,离开时,他只与在学校里,还算处得来的小伙伴林野,写了张告别小纸条后,就高高兴兴回了苗疆。………两年后。正在家乡树上睡觉的谢槿苓,被四个外来人吵醒了。其中一人,谢槿苓有印象,但不熟,正是文里的主角攻陆淮昱。在此之前,两人对彼此的印象还停留在高中。谢槿苓觉得陆淮昱很装,外热内冷,虚伪得不行。陆淮昱觉得谢槿苓举止怪异,太特立独行,是个不好掌控的少年。这一次的偶然相遇。谢槿苓对陆淮昱的印象没变。而看到谢槿苓真容的陆淮昱,却在心里默默加了一条前缀———长相漂亮到极致。有些看呆了的同行室友问:昱…昱哥,你这高中同学是不是会下蛊?陆淮昱:……室友摸了摸剧烈跳动的心脏:不然为什么我会有一种被蛊惑到的感觉?!而且不是都说苗疆少年擅长蛊惑人心吗?!陆淮昱:……请相信科学。…………然而,陆淮昱万万没有想到是,一开始告诫室友要信奉唯物主义的他,最后却也觉得自己被下了蛊。不然为何会对这张扬妖冶的苗疆少年,百般念想,近乎偏执的、想让他永远待在自己身边。…………为了将心中的想法变成现实,陆淮昱立刻付之行动。却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了。一个是简弋,另一个,是……林野?——————简弋:我爱他。陆淮昱:我也爱他。谢槿苓:别爱我,没结果简弋/陆淮昱指着林野:那他呢?谢槿苓:他不一样林野:我不一样谢槿苓:他是我小伙伴林野:???神他吗的小伙伴ps1:主角万人迷,苗疆美人ps2:原书攻受都是单恋,cp是原男二ps3:男二在原书没感情戏,之所以是男二,是因出场多ps4:原书攻受之间不存在任何感情,是情敌关系ps5:前部分主校园,后部分主苗疆ps6:文中设定皆为剧情服务,不对等现实世界下本预开文【芳心窃取犯】
  • 作者:奔跑的胖萝卜
    缘起缘灭缘如水,花开花落花无悔……一块玉牌,一种缘分,一段宿命,一份因果!当这世上没有值得自己留恋的事物后,是堕落还是坚信?这是一本为了某人而写的小说!
  • 作者:西域刀客
    貔貅,以四面八方之财为食,吞万物而不泻,可招财聚宝,只进不出。十八岁生日那天,我遇到了一个让我神魂颠倒的女孩。但没想到,她竟然......
  • 作者:晗路
    夏曦穿越以后,恨不得老天爷来道雷再把她劈死过去。 丑就算了,竟然还成了孩子娘。 更让她崩溃的是,竟然嫁了个白眼狼。 夏曦怒了, 虐极品,踹渣渣,休了白眼狼。 小日子过得风生水起,却不小心招惹了一个大人物,自此一宠再宠,变成了最尊贵的人。 小剧场:一月黑风高夜,两千兵士手持火把,肩抬聘礼来到一农户前。 某人下马,上前敲门。 无人应。 夏娘子,我来求亲! 无人应。 我带来一千抬聘礼。 无人应。 某人鼓起勇气,提高声音,娘子,孩子是我的! 屋内默。 然后一道清亮的声音传出来,进来! 某人大喜,推门而进, 一把闪着寒光的砍刀迎面而来, 你去死!
  • 作者:孑与2
    这一次,不问成绩,只问本心,这一次只想好好写一回书,这一次写的是希望,写的是我心中最深的梦想,我真的好想认认真真的穿越一次,真真切切的在梦里活一次。我本平凡,庸碌,可是,我的梦却一点都不庸碌,每天睡着之前,我都会进入我的梦想的空间,在那个空间里一点一滴的活,一寸一寸的走,从光屁股开始,打造一个属于我,也属于所有人的...
  • 作者:血染神魔
    没有丹道解决不了的问题,如果有,那就融入丹道,干翻一切。沧澜丹帝为丹而生,为丹而疯狂,重活一世,只为踏足丹道的更高层次。没有什么是丹道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融入丹道中。器丹,符丹,阵丹,剑意丹,刀意丹,武魂丹,万法皆可融入丹道。丹破虚空,横扫一切,所有敌人困难在丹道面前,都是土鸡瓦狗。
  • 作者:阿加莎·克里斯蒂
    阿伦德尔小姐之死虽不使人惊奇,但另外一些事却令人震惊。她遗嘱中的条文引起人民情绪上的种种波动:惊异、喜悦、愤怒、绝望、气愤等等,有的严厉谴责,有的散布各种流言蜚语。这几个星期,甚至这几个月以来,在马克特-贝辛小乡镇里,人们什么也不谈,只议这事!每个人对这事都提出自己的看法,从开杂货铺的琼斯先生到邮局工作的兰富瑞夫人见解各异。琼斯先生认为:还是亲骨肉亲;兰富瑞夫人令人作呕地一再强调:这里有奥妙,其中必有缘故!你们记着我的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