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死亡权杖开建

幻视现身,也意味着土球剩下的时间越来越紧。

虽然消息没有公开,但所有看到C国最近提交的怪兽“预言”名单的人,都感到心脏抽抽。

说起这份怪兽时间列表的分批提交,也经过慎重考虑,主要考量的是各国机构人员的心理压力,如果更早看到黑羊的名字,巨大压力的长时间积累恐怕会造成难以预料的人祸。

电光、黑羊的名称出现在接下来的清单里,甚至连UN现在每天都要开的会议都停摆了两天。

如果黑羊算是对迷信的人类最彻底的嘲讽,电光考验的是怪兽危机以来,各国到底有没有放在心上。

土球没有游戏里那样的科技实力,能对付二级怪兽的只有核弹,电光则可以说是导弹克星,反导弹能力远在姜格之上,而且本身还是个超音速单位。

怪兽危机之前的导弹,亚音速巡航导弹速度太慢、超音速巡航导弹射程太短只能正面上、弹道反舰导弹轨道修正幅度不够等、空投炸弹更不用想,本身的缺陷加上电光在一定范围内可以破坏一切电子设备的电磁场,届时不但考验反应速度,战斗也会变成碰运气。

那大家到底有没有新型导弹呢?

答案是,有。

C国的导弹之前提过,对防空导弹进行了大改,经过大半年的生产列装,有一半的防空导弹都是用来对付小怪兽的,随时可以搭载核弹头。

此外,C国也对弹道反舰导弹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进,用牺牲核弹头数量的方式,增强了末段变轨的推力总量,以打击更大的圆区域,勉强能做到两千公里内打击11马赫以内超音速目标的目的,当然命中率只能靠核弹的爆炸半径来保障。

该改进变的只有战斗部,发射装置、一级火箭等原封不动。

不过这套系统需要卫星观察来追踪目标,所以做不到全球支援。

另一个是R国的。

R国因为联盟体解体后一直被A国和西中洲以各种莫名其妙的理由制裁,自身还存在寡头遗留问题,经济就没好过。

不过也因为穷惯了,他们的改版导弹穷得比较有特色,是亚音速-超音速双模巡航导弹。

双模的原理,是通过更换外壳,变更巡航导弹特有的进气道及气动造型,达到跨音速的目的。跨音速并不难,但正常导弹并不能实现在两个速度下都高效利用自然空气和燃料,R国的新双模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

有投机取巧的嫌疑,导弹换外壳的工作也不能临时做,可至少让同一个导弹具备跨音速机动的选择,采购批量的提高有助于降低成本,比生产两个型号的导弹更便宜,后续的后勤管理也相对简化了。

R国地广人稀,除了东西两头,也没有人口密度高的城市,纵深够大,这帮大熊又舍得用氢弹,即使导弹型号没有多少创新,问题也不大。

西中洲……他们现在那个共同体的效率,真是没眼看,大半年了,勉强列装了一种新式的反舰反怪兽导弹,数量嘛,说是造了两百枚了,正要增加产能。

就算西中洲能赶上时间表,南中洲和中部中洲呢?

没戏!

除了Pak可以直接换装C国的新导弹,反正她本来也是有核国家,没人有意见。

可其他临海国家甚至连一个有研发能力的都没有。

In更是逗比中的战斗机。

会议里说了,愿意给In提供一定的武器支援,结果人家理都不理,找E国求救去了。

E国曾经是In的殖民者,In也以E国继承者的身份自傲,虽然前年的全球传染病,刚刚被E国和A国、Ca等挖了一波高端人才的墙角,In好像一点不在意,反正他们的思考方式一般人类是搞不太懂的。

E国代表当场惨笑一下,称会想办法。

这位也是有苦说不出。

现在土球还是有一些E联邦国家,虽然实际管辖权没有,E联邦成员理论上还是拥护E国女王,贸易、金融、海外军事行动也多多少少会看一眼宗主的眼色。In正是这个群体中经济体量最大的一个,如果公开抛弃In,其他联邦成员恐怕就等不到女王驾崩的那天了。

总之南边可以确认的支撑点只有一个Pak,中部中洲的Isr与A国也是共轭父子的关系,或许也能算半个支撑点吧,只是这货或许又会趁机扩张国土。

中洲东南区域,白眼狼太多,只能靠C国的岛礁基地顶住,不过C国还是出口了一批常规导弹,方便事发时能像刚刚过去的幻视事件一样直接运核弹头过去。

整体有四十亿人的世界岛,南边和中部的缺口比较大,西边的靠谱程度也不高,不过因为那里有众多A国军事基地,怪兽也不至于长驱直入。

情况还行,但是还想更好就难了,别说一两个月,就算给半年,也很难中洲中部和南部做出重大改进,那里的情况太过复杂。

至于其他大洲,就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实在是有心的产能、运力、人力都顾不过来,大部分人根本就不关心。

其他的事且不管,C国现在的重中之重,是把“死亡权杖”造出来,增加一分把握。

电磁轨道发射器在对外展示之后,又有了变化。

自一号发射器建成以来,C国各系统发力,四十天的时间里做了很多事。

公开展示之前,一种新火箭在刚建成的二号发射器测试,于近日定型,进入量产阶段以替代前面一段时间使用的火箭。

之前因为对电磁发射火箭的体系完全没有概念,一号发射井一直使用的是液体燃料,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液体火箭。

液体火箭的优点是运输可靠度、安全度高,点火后发动机推力可以随意调整,甚至能临时关闭。

缺点也不少,体积庞大,燃料推力比略小,加注燃料需要时间。重点是经过实际数据搜集,发现一半以上发射时爆炸的火箭,都是因为液态燃料不稳定造成的。

这种不稳定不是化学性质的,而是指电磁轨道不是纯直线,使得在发射中液态燃料内部形成了某些影响重心、燃料喷出均匀度等方面的异常。

所以改为固态火箭是条理所当然的路线,否则就要挖出一千多米深,还要带内部设施的巨井。

为了更大限度的利用电磁轨道的加速能力,在固态燃料的选择上破费了一番功夫,最后选择了一种有弱磁浮效应的燃料……就是能获得额外速度。

说起来就几句话,可实际上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搞两个型号,包括生产环节在内,两个型号的火箭涉及到的厂家超过六千家,至少有约三百万人参与到各个方面,研究人员的投入都超过了十万!

用一句可能略有夸大的话,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国家,连如此多部门、厂家的协调都做不到!

最后定型的固态火箭叫希望二号。

其实有人想叫希望一号乙的,但连燃料的固体液体形态都不同,都叫一号不好。

希望二号的长度,从希望一号的265米,缩短到仅有19米,由于固态燃料类金属的特质,总重量反而增加了一点。

直径335米,长度只有19米,导致二号看起来非常胖,更像潜射弹道导弹而不像运载火箭。

固态火箭和液态火箭最大的区别,是固然燃料一旦点燃,就没办法熄火了,而且推力会随着内部燃料的宏观结构变化越来越大。必须在液态火箭上采集到足够的数据,才能按图索骥弄出弹道相似的固态火箭,反过来是绝对不行的。

希望二号正式出现在发射场的那一刻,意味着地表做完了准备工作的最后一步。

未来空间站,则在七月中,迎来了一批新成员。

十二个人,其中有一半是植物学家……就是在太空里负责种菜的,尽可能把大家的代谢终产物利用起来,降低后勤压力,另外六个则是冶金方面的工程师,已经在地面完成了新型设备的理论学习。

七月二十日,完成基础功能搭建的零重力真空加工设备第一次试运转,对一批地表送来的原料粉末进行冶炼。

零重力环境下,材料结构不受重力影响,原料熔融后可以长时间维持液态而不出现分离,又因为真空本身是隔热的,补充热辐射损耗所需的能量有限,熔融球本体就可以作为一种储存状态。还有各种好处土球人早就略有了解,只是因为发射成本的关系,没想过在短时间内做工业化应用,所以危机有时候也的确是一种动力。

试运行将生产的,就是死亡权杖的主结构框架。

之前章鱼有说可以让他们试试组装,不过C国科学院在经过大量演算后,认为放在同步轨道的话,还是要一体化建造以提高其打击精度。

而以C国现有的运载能力,不足以把那么大的东西送去同步轨道,直接利用未来空间站的真空工厂制造主结构,并在轨道上完成后续的组装,或许是更好的选择。

有人就问了,为什么不找人借那种几千吨的火箭发射。

先不提借不借得到,前面重复了很多次火箭是个面多加水水多加面得过程,携带得燃料越多就需要越大越重的发动机,结果加到后面加的全是燃料、罐体、发动机重量,有效载荷的增加可以忽略不记。

八百吨火箭的近地运载能力能达到35吨,即使考虑环保无毒也能达到25吨,不顾成本砸钱砸出来的三千吨火箭也只能运100吨,并不会涨效率。

再说历史中A国这个三千吨的大家伙,一级的直径有十米,在生产线早已关闭四十多年的今天,用什么东西运输、组装都成问题,根本都是不需要考虑的事。

而现役土球上运载力最强的火箭(A国、传统发射),对同步轨道的运输能力是267吨,建设死亡权杖还差了点。

所以综合考虑打击精度、建设难度等等因素后,C国最终做出现在的决定。

死亡权杖相关的理论和地表实验已经大部分完成,不需要太空生产的元器件也已经做好模块化预装送去发射场,预计能赶在电光出现之前,进行至少一次在轨试射。

塔防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