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一章 报纸

火车,马上就要通火车了。石小凡也在期待,他期待着能从南窑坐上这列蒸汽火车回到东京城。

火车进京,绝对能引起巨大的轰动。这些都不重要,石小凡想让这个时代的百姓民智能够开化,世界,其实是另外一个样子的。

三日后才能试车,正好闲着无事,可以去看看南窑其他的工厂。钢铁厂、砖窑厂、火药作坊、印刷厂、烟花厂等等。

驸马爷来南窑视察,几个老友一起陪同。薛昆,军器监使,现在整个南窑都由他负责,还有毕昇,如今更是升任为了副监使,协助薛昆管理南窑。

“毕昇,咱们先到印刷厂看看,看你这活字印刷搞得怎么样了?”

很久没来南窑了,石小凡有些好奇。

毕昇笑了笑:“驸马爷,现在我们已经鸟枪换炮了,印刷的活字不再是泥培,换成了铅字印刷。速度快,效率高的很。这些还都得感谢国子监的学士们,是驸马爷您教授的好。”

铅活字印刷机是利用铅、锑、锡三种金属按比例配比熔合而成的铅活字排成完整版面进行印刷工作的旧式印刷机,由约翰内斯·谷登堡发明。在中国印刷术弘扬几百年之后,铅活字印刷机的发明,使世界范围内印刷术的发展有了一次质的飞跃。

石小凡吃了一惊,吃惊的不是毕昇他们研制出来的铅字印刷。这些理论他教授过自己的学生,石小凡奇怪的是毕昇居然用了鸟枪换炮这个词。

鸟枪换炮,词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6回:“那个气好比烟袋换吹筒,吹筒换鸟枪,鸟枪换炮,越吹越壮了。”,一个清朝才发明的名词,毕昇怎么会说的。

“鸟枪换炮?”石小凡愣了一下。

旁边薛昆笑了笑:“哦,这话是毕昇常说的。他说自己的铅字印刷好比烟袋换吹筒,吹筒换鸟枪,鸟枪换炮,越吹越壮了。”

这石小凡震惊的看着毕昇,这厮不会是从大清朝穿越过来的吧?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毕昇这话居然一模一样。

到了印刷厂,更让石小凡吃惊的还在后面。铅字印刷效率极快,而且字体排版也更简洁好看。

让他吃惊的是在印刷厂居然还有台铸排机,世界上第一部「风箱式」自动行式铸排机。系使用键盘能像打字一样使检排作业进入完全的自动化,不再藉用手工。

这种铸排机是在一个主控台上有90个字键,分别与90个不同的铜模箱相接,总共能装1,500-1,800个铜模,当打入文句时,适当的铜模便正确依序顺着轨道掉在架上并排列整齐,再将整行一次铸成铅字条,之后铜模又会自动归到各模原来的箱内,这是工业用全自动一行一行铸字排版的实用机器,用这种自动铸排机,每小时能检排5,000-7,000个字母或符号,五倍于手工检排。

铸排机1952年在上海试制过一台,陈列在这里的这台铸排机虽然和石小凡见过的迥异,但是原理相同。

这种铸排机是一个大转盘式的,只需在这个大圆盘上敲打字体,通过机械原理,下面的铅字就会顺着轨道掉落在模板上并列竖排。只有着铸排机上没有的偏僻生字,才会需要人工挑选然后放入模板上。

“这、这是谁做的?”石小凡震惊的问道。

毕昇有些讪讪:“这个嘛,是我做出来的排字机。效率比人工排版要快得多,只是还有待改进。”

“厉害,毕昇,看不出你还有这一手。”石小凡由衷的赞叹起来,突然他有一个大胆的想法:“有了这些铅字排字机,咱们就可以印制报纸了。这报纸咱们虽说是做不到一日一印,每周印一份总还是可以的。”

毕昇和薛昆互相对望一眼,报纸?这又是什么东西。每周又是几天。

狗腿子们在后面也是听的一脸懵逼,于是有人问他们中间的智多星来福:“来福,你听小公爷说了没,什么叫报纸?”

“报纸嘛,就是可以抱着的纸。”来福自作主张的道。

旺财啐了一口:“放你的蒸汽火车刹车系统有点问题屁!”

来福:“旺财疯了。”

“这个,何谓报纸?”薛昆吃惊的问道。

“报纸,就是咱们每日把东京城发生的一些喜闻乐见的事,或者朝廷的一些布告文献,每周、这个、就是每隔七日咱么一份份的给印出来。然后沿街叫卖,一个铜板一张,岂不发财了。”

主意倒是不错,可毕昇又道:“这个,除却搜集信息,印刷排版,还得雇人叫卖,成本怕也是不小。一文钱一张,是不是便宜了点?”

“那就五文钱一张,咱们还可以在上面做广告。比如城南李记果子,城东张家布衣、还有御街北的樊楼,咱们报纸上可以印制他们店铺的广告,这得收钱的。你们若是想干,就一起入股如何?”

广告,自古有之。宋代社会繁荣,经济富裕,百姓安定,广告的发展也进入一个高峰。

画家张择端的在《清明上河图》中,汴梁城中街头,并茂,有的以诗句对联推销商品,这些广告类似于今天的平面广告。

石小凡的这个报纸听起来大有搞头,毕昇和薛昆大喜:“我们入股!”

败家子投资的生意,那都是垄断行业,利润就跟西游记里高老庄的高翠兰一样高,薛昆和毕昇岂有不投资之理。

而石小凡有自己的打算,每次他想投资个生意,赵祯都会虎视眈眈。

这次他学了个乖,让薛昆和毕昇入股,赵祯问起来他就说报纸是这俩人开办的,臣只是入了点股而已。

这样一来,赵祯就没有办法抢自己的饭碗了。

“只是这报纸叫个什么名字?”毕昇问道。

石小凡想了一下:“既然咱们是每周一报,就叫它‘东京周报’吧。什么鸡毛蒜皮、奇闻异事、凡是有人喜欢看,能引起众人兴趣的,咱们都给他登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