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中国事变 日本反对英国、观望美国

1938年3月31日

在现在的情况下,对我们这些身在使馆的人来说,生活就好似摆着一排排跨栏的煤渣跑道。每跳过一栏,都有一阵快感,但是我们没有自欺欺人,认为已经跳完了最后一栏。新栏正在不断出现。要是在以前,还要难跳得多,如今稍好一点。但这只是因为日本政府目前亟须避免同我国政府和人民发生不必要的摩擦。它明白自己要应付的困难已经够多了,而且以后也许还会如此。它不想在军部给它带来的麻烦之外再去惹是生非。由于日本政府希望日美关系保持平稳,所以眼下我们才在外交谈判中有了一点力量。

日本政府抱持这种态度,绝对不是在感情用事。有此意愿,纯粹出于政治常识。他们知道,日本必然会和英国发生持久的、日益激烈的对抗。虽未明说,他们打仗的目的之一其实就是想要取代英国在中国的势力,步骤或许是渐进的,但终究还是一定要取而代之。而他们目前最不想干的事就是过分刺激美国,使其一怒而转与英国合作,以至于在远东建成有力的联合阵线。他们向来认为美国是不会这样做的,因为他们相信美国和平主义和孤立主义的情绪实在太强烈了,不允许政府这样做。然而,除军部逼着要干的以外,他们(日本政府)还是不敢冒险。我觉得,日美间的纠纷之所以大都能够很快得到解决,就是因为存在这种形势。今后很可能还会是这个局面。所以在目前情况下,我的职务虽然无论怎样异想天开也不能说是轻松的,但如果不能如刚才说的那样因势利导,那就会更难办许多。我们的外交成果——如果还能称其为成果的话——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取得的,我们政府处理各种问题时态度都很开明,这也是一个原因。

日本国内,政局很不太平。政府在国会受到各政党的猛烈诘难,颇有法西斯管制意味的《国家总动员法案》和《电力管理法案》都引起很多人的反对。不过,在国会里,最后仍将是政府如愿以偿,就跟以往一样。在政府内部,在对华战争的战略问题上看来也意见不一:一派主张直捣汉口,纯粹靠武力来结束战争;一派则不赞成使用过激手段,认为最好还是先巩固已占之地,靠时间和经济财政压力迫使中国屈服。说也奇怪,倒是首相和广田领导的众所周知的文官派更倾向前一种方法,陆军头目反而赞成后者,理由是兵力不够,不足以征服和守住更大的地区。

3月底还没有向汉口进兵的迹象。日军正在山东和山西进行“扫荡”,据外国新闻广播,他们的“扫荡”并不顺利。实际上,最近还有消息说中国人打了一些胜仗。日军受挫,这里的报刊当然是只字不提。不过,看到报上说日本人已占领某一城镇,过几个星期又看到还是那个城镇被占领,那就不难得出结论了。陆军武官办公室墙上的地图插着各种颜色的针,战局近况如何,一清二楚。

在此期间,我们目睹了德奥合并,捷克斯洛伐克有被侵之忧,佛朗哥在西班牙内战中取得显著优势,英国和意大利会谈,张伯伦抱骑墙态度。也许正是他的政策解除了眼前的战争危险,但是,从远处望大局,我便看不出有什么理由可以对前途表示乐观。各国,特别是英德两国,都不过是又在为“那一天”做准备。至于德奥合并,我们这些热爱过那古老的“舒适的维也纳”的人,一想到那座可爱的城市和昔日风光明媚的乐土即将纳粹化,不禁感慨系之。在纳粹制度下,谁能得到真正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