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新春·开学
除夕。
今天杨春花不再出摊了。
辛苦一年了,好好过个年。
杨豆豆小孩换上了一身新衣裳。
手里拿着一串冰糖葫芦,一边啃,一边满院子疯跑。
院子里支了两口灶台。
一口锅里炖着猪蹄。
一口锅里炖着鸡。
还有一个煤球炉子,杨春花正在炒菜。
吴巧云在旁边打下手。
晚饭在下午三点就开始了,这餐就是年夜饭了。
夜里还会有一餐,在北方,一般就是单独煮饺子吃了。
吃年夜饭之前,是要放鞭炮的。
这时候的京城,还没有禁放烟花爆竹。
太阳刚偏西,就有人家放鞭炮了。
声音此起彼伏,持续不断。
李卷土也放了一挂鞭炮,还放了几个麻雷子。
杨豆豆一点害怕的样子都没有,这边刚放完鞭炮,她就跑过去捡炮。
有那些没响的,小朋友就捡起来,放呲花玩。
放过鞭炮,就开始吃饭了。
祠堂祭祖焚香上供那一套,今天全部省略了。
主要是没法不省略。
四口人搭伙吃年夜饭,分了三户人家,怎么搞?
一户是房东,一户是房客,一户勉强算串门子的。
计较不来了。
四口人,八个菜,摆了一大桌子。
李卷土当然要喝点酒。
八二年的茅台。
这是真年份。
如果没有李卷土和吴巧云,就只有杨春花和杨豆豆两人过年,那是个什么情形?
杨春花眼圈发红,也端起了酒杯。
“谢谢卷土兄弟,谢谢巧云妹子,大家能一起过年……这杯酒,我敬你们!”
杨春花一饮而尽。
李卷土也干了。
“大过年的,高兴才是。这日子不是一年比一年好吗。”
吴巧云也干了。
“这天天大鱼大肉的,日子是越来越好了。我都羡慕你们,向往帝都的生活了。”
杨豆豆看着三个大人都有酒喝,就她没有,就要去抢她妈妈的杯子。
杨春花一筷子敲在她手上。
“这么多肉还不够你吃!”
吴巧云也逗她:“这酒啊,要长大了才能喝。你要多吃肉,长得就快,来,你啃这个猪蹄……”
杨豆豆可是一点不客气,抓起猪蹄就啃。
边吃边喝,这年夜饭,一直吃到天黑,总算有点夜的味道了。
吃完饭,大家坐在一起看电视。
电视是唯一的娱乐方式了。
煤球炉子烧得旺旺的,热水咕嘟着。
茶水沏着。
花生瓜子糖果摆起来。
点心水果摆起来。
吃喝继续。
春晚还不到点呢,杨豆豆独霸电视机,在看动画片。
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
大人们嗑了一阵瓜子,喝了一肚子茶水。
就开始和面剁馅包饺子。
饺子,新鲜的才好吃。
今天包的是芹菜猪肉馅的。
肉是五花肉,有肥有瘦才好吃。
芹菜和肉,都不必剁太碎,肉泥和馅并不好吃。
芹菜要焯水。
李卷土焯水的方式,是用一条新的白毛巾,把焯水的芹菜挤干净水分。
拌馅子的时候,加几个鲜鸡蛋,一起搅拌,就不用加味精了。
香油,豆油,酱油,蚝油,都加一些,调味。
五香粉十三香之类的,一样也没加。
搅拌均匀,备用。
面是杨春花和的。软面饺子硬面汤。
面和好了,要软软的。
不要直接用,还要醒一下,大约醒半小时。
吴巧云不会和面,也不会拌馅子,就只能擀面皮了。
包饺子的时候,杨春花拿出4个钢镚,2分钱的那种,不大不小,正合适。
钢镚包在饺子里,谁吃到谁有福气。
吴巧云问:“谁家包这么多钢镚的,人家都是三十晚上这餐包一个,初一早上包一个。”
杨春花:“咱们每人一个,新年都有福气。”
三人包好饺子,春晚已经开始了。
第四届电视春晚。
大家坐下来,一起看电视。
李卷土看着一个个熟悉又陌生的节目,感觉似曾相识,但又没什么印象了。
三十多年前的印象,有些模糊了。
两大一小三个女人,却看得津津有味,时不时乐得前仰后合。
在那些似曾相识的演员当中,李卷土终于发现一位气运非凡之人。
只是这位,不可说啊,不可说。说了就必定全网404的。
新年的钟声敲响,一年就算过去了。
没有等到钟声敲响,杨豆豆就睡觉去了。吃完接神的饺子,她就开始犯困了。
三个大人坚持看完了春晚。
没有等到《难忘今宵》。
今年的结束曲不是这个。
……
一夜安眠。
初一早晨起来,就是新的一年。
初一要放炮,叫开门炮。
放过了开门炮,才能生火做饭。
李卷土准备了几个大红包。
第一个当然被胖小孩杨豆豆拿到了。
红包没多大,就是一张大团结。
吴巧云和杨春花也收到了李卷土的红包。
一视同仁,里面装的也都是一张大团结。
吃过早饭,就是亲戚朋友左邻右舍相互串门拜年了。
初一这一天拜年,小朋友是绝对主力。
跟走马灯似的,东家来了串西家。
每家的主人,准备一些花生瓜子糖果,凡是来拜年的小朋友,都不能让人家空手走。
主人抓一把花生瓜子糖果,揣进小朋友的口袋里。
杨春花准备的花生光子糖果尤其多。
她尤其希望来家里拜年越多越好,孤儿寡母怕什么,怕没朋友啊!
胡同里的小朋友结伴过来拜年的时候,杨春花不但热情接待了他们,还把杨豆豆也打发了出去。让她跟胡同的小朋友,一起去组团拜年。
杨春花给小朋友们的花生瓜子糖果也尤其多,恨不能把他们的口袋都装满了。
豆豆小孩有些大大咧咧的,一点都不怵,乐颠颠跟一帮小朋友组团拜年去了。
小朋友们的衣服口袋装满的时候,都会跑回自己家,把口袋清空,再继续出门。
豆豆一回来就抱怨:“妈妈,妈妈,我的衣服口袋太小了,去不了几家就装满了,我不要回来跑,我要跟他们玩……”
杨春花扯过来笨小孩,说道:“你个笨蛋,你不知道送给其他小朋友吗?拿回家来做啥?”
杨豆豆摸了摸脑袋,好像明白了,又转身跑了出去。
李卷土吴巧云杨春花三个大人,都没有出门。
中午的时候,陈大宝开着三蹦子来了。
他不是一个人来的,一起来的还有他妹妹二妮和她媳妇,她媳妇抱着孩子。
家里来客(qie)了,肯定要好好招待。
杨春花清楚,这家人主要是奔着李卷土来的。
如果没有李卷土在这里过年,最多是陈大宝一个人过来,也不会留下来吃饭,简单拜个年就走了。
有人来拜年,这才叫过年呢。
杨春花赶紧张罗做饭,大宝媳妇想要帮忙,杨春花没让,说有二妮和吴巧云就够了。
陈大宝一家上门,自然是带着礼物来的。
这年头送礼的标准是“四盒礼”。
四样东西,每样两盒,好事成双,四平八稳。
陈大宝送来的是两瓶酒,两盒点心,两包糖果,两兜苹果。
回礼就是给小孩子的压岁钱。
李卷土他们三个人,每人都给陈大宝的闺女包了一个大红包。
钱不算多,包了一张大团结。
但绝对不能说少,一张大团结,是一个学徒工大半个月的工资呢。
午饭很丰盛,比年夜饭还丰盛,整整做了十二道菜。
将近吃饭的时候,杨豆豆才疯玩回来。
豆豆小孩又收获了三个大红包,陈二妮,陈大宝和她媳妇都给了红包。
吃饭的时候,杨春花问大宝媳妇秦美玲:
“你们农贸市场的铺子,什么时候开门?”
秦美玲:“我打算过完初五再开张。放假了,人们都在家里吃了。该买的东西,年前早都备好了,开张也没啥生意。”
杨春花:“我本来想去赶庙会的,也能卖点煎饼馃子啥的,卷土说不去了,钱是赚不完的,过年休息几天。”
秦美玲:“是啊,初一到初五,京城好多个地方都有庙会,你们去不去玩?我不是抱着孩子不方便,我就去赶庙会了。”
杨春花:“我不去了,闹腾得慌,不如好好休息几天。”
陈二妮插话问:“李卷土,你去不去赶庙会?”
她对李卷土这位同班同学,向来是直呼其名。
李卷土:“闹得慌。”
陈二妮不搭理他了,看向吴巧云,说:“巧云姐,咱们一起去?”
吴巧云:“好!”
吃过饭,陈大宝和李卷土又聊起了豆芽菜的事情。
“咱们这豆芽菜,细长细长的,显得很瘦弱,还有根须,卖相不怎么好看啊。”
“好吃不?”
“非常好吃,有菜味,不像菜市场卖的那些,那些都是一股水味。”
“先试着卖吧,好东西会有识货的。”
“那我前期少做一些,试试看。”
……
初一一整天,李卷土都没有出门。
大年初二,李卷土去了一趟文化市场。
这里虽然不比庙会,但也有不少人来这里逛街。
闲着也是闲着,出来逛逛总比窝在家里强。
这年头不流行宅男宅女。
谁家房子也不宽裕,挤在家里大眼瞪小眼,有啥意思?
后世的宅男宅女,也许是房子多了闹的。
李卷土来到闰土银铺,给曾师傅和东子,都发了红包,新年利是。
街道上还残留着不少鞭炮的碎屑,红红的一地,都是各家店铺开门放的。
……
新年匆匆而过,转眼过了正月十五,开学的日子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