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熟人

第55章:熟人

老汉一愣正,然后弯腰抓起蛇皮袋子,拎起小马札,退出了这节车厢。

老汉走后,周围的乘客纷纷看向李卷土。

“这还真是个贼啊?”

“看着挺老实的,像个老农,不像贼啊?”

“小哥儿,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李卷土没有回答众人的问题,看向了吴巧云,说道:

“你来说说看。”

吴巧云没有急着回答,她沉思了一下,说道:

“他的目标好像是我,他有马札,带着行李,不应该为了放一个行李,挤到列车中间这么远,在门口就有休息的地方,那个破蛇皮袋子,完全可以当座椅坐,没必要又搬出来马札,事出反常必有妖……哦,对了,我想起来了,我刚才好像在哪节车厢见过他,他没有现在这么老,是化了妆的……”

李卷土说:“不算太笨,还有吗?”

吴巧云想了想,说道:“他一直在试探我,观察我有没有同伙,然后你就直接站出来,把他给吓跑了。”

李卷土:“还有吗?”

吴巧云:“还有么?”

李卷土:“你注意他的手了吗?”

吴巧云:“手?一个老农,我看他手干嘛?不对,他不是老农!你注意了?”

李卷土:“以后多留心观察细节。能骗过你,他不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小贼,这算是一个老贼了。他手指修长细嫩,不粗糙,没有老茧,食指和中指平齐,且粗壮有力,明显受过特殊训练。”

吴巧云:“捡过**?夹过**?”

李卷土瞪了她一眼,又看看周围竖着耳朵抻着脖子听的一帮乘客,说道:

“大半夜的,都歇着吧,看好自己的东西,别被人顺走了,你过年,贼也要过年。”

这年头,冬天的火车,暖气严重不足,尤其是这种硬座绿皮车,夜里尤其寒冷,车窗上一层白霜,两节车厢的连接处,还冒着凉风,水滴落下去,瞬间成冰。

吴巧云夜里去了一趟卫生间,车上人多,即便是夜里,上厕所还要排队。她回来就冻得瑟瑟发抖,卫生间里,更是四处冒凉风,蹲了几分钟,全身就凉透了。

回到座位,她仍然感觉浑身发冷,尤其是后背和后屁股,总感觉凉飕飕的。

李卷土:“感觉冷吧?”

吴巧云:“嗯。”

李卷土:“你衣服被人割了。”

吴巧云:“嗯?……”

她摸了摸身上的大衣,背后腰部,有一个“十”字形大口子,再摸一下裤子,后屁股也是一个“十”字形大口子!

吴巧云恼羞成怒!

终日打雁,想不到今天让雁签了眼。

她起身就要去捉贼,李卷土一把把她按了下来:“露**呢,满车跑,你羞不羞?”

吴巧云下意识地用手捂住屁股,小脸涨得通红,不知道是冻得,气得,还是臊的。

“你帮我把箱子拿下来,我去换身衣服。”

李卷土起身把她的皮箱从行李架上取下来,又从他的大书包里扯出一件外套,递给吴巧云。

“你这是风衣?这么轻?这么软?什么布料?”

李卷土呵呵一笑,没回她。

吴巧云披上风衣,赶紧奔火车厕所换衣服去了。

半个多小时之后,吴巧云拎着破洞的衣裤,气冲冲地回来了。

“气死我了,这帮混蛋已经下车了。”

李卷土淡淡地说:“火车已经出了京城,当然换上另一拨了。”

整个后半夜,吴巧云一直在生闷气,李卷土则一直眯瞪到天亮。

李卷土对火车上的餐饮实在不感兴趣,从书包里摸出两个大苹果,就当早餐了。吴巧云生了半宿闷气,也抢过一个苹果,吭哧吭哧地啃。

整整一个白天,绿皮车都在冀省和豫省的大地上走走停停,终于在傍晚的时候,抵达了豫省省城。

到了这里,就是吴巧云的“主场”了,她轻车熟路地找到了自己的“小伙伴”,在车站附近找了一家旅馆,开了两间房住下,并吩咐小伙伴:“让钱串子快点过来汇合。”

晚餐是在一家小酒馆吃的,这小酒馆也是吴巧云的小伙伴打理的,给两个人整了四凉四热八个菜,还温了一壶老酒。

火车上基本没吃啥,吴巧云风卷残云,一通胡吃海喝,李卷土也觉得这豫菜师傅手艺还可以,尤其是自酿的老酒,味道还不错,不是那种掺水的。

两人快吃完的时候,吴巧云的小伙伴把“钱串子”带来了。

李卷土抬头一看,这个五短身材的矮胖中年男子,怎么这么眼熟?

钱串子首先开口:“是你?前不久,我们在火车上见过的,还有一位老教授和两个美女。”

李卷土:“你就是钱串子?”

钱串子:“那是道上的外号,我姓金,大号金*胖。”

李卷土微微一错愕,你这名字,真是的,若干年后那是鼎鼎大名啊。

吴巧云在旁边一愣:“你们早就认识?”

钱串子:“大小姐,我们认识的。这位老板也是古玩行里的,还有一套宋版的《说文解字》呢……”

李卷土抬手打断钱串子的唠叨,“这里不是讲话之所,去旅馆吧。”

三人出了酒馆,来到旅馆李卷土的房间。

钱串子说:“那个,李老板,您寻的那个物件,我前些天在粤省鹏城见过,是一个私人的地下拍卖会上,当时的拍品不少,有青铜器和金银器,有一幅玉围棋,有书画,陶器,瓷器,还有您要寻的那块玉牌,我当时是去卖……”

李卷土对钱串子的买卖不感兴趣,抬手打断:“玉牌被什么人拍去了?”

钱串子:“买家是个港岛人,好像是在鹏城和港岛两地跑运输生意的老板,具体信息我就不知道了,毕竟干这行,卖主和买主的信息都是保密的,尤其是卖主信息相当保密,我都打听不到是谁出手的玉牌。”

李卷土对买主和卖主都不感兴趣,他只是想找回曾经自己的东西。

李卷土问:“这个拍卖,组局的人,你熟吗?”

钱串子:“当然熟了,我们经常给他供货的,否则也可能知道那买主的消息。可惜他们只肯告诉我买主是做哪一行的,不肯透露姓名。”

古玩这一行,今天你是买主,明天可能就是卖主,想出手了,组局的人坑定会有买卖双方的联系方法。

当然,每一个局,卖主一般不会露面,只在暗处了解拍品的成交价格就可以了,有时候都未必到场。买主多数会亲自到场的,要眼见为实嘛。

李卷土的想法是,从组局的人入手,找到买主,再顺藤摸瓜,顺手牵羊。

然而这年头,没手机没微信没有GPS,找一个人是真的不容易。想找到组局的人,就必须带上这个钱串子。

李卷土:“赶紧买票吧,立刻出发去鹏城。”

钱串子:“咱这里,火车只能到羊城,然后坐汽车到鹏城。”

这个鹏城,就是那个最著名的小渔村,后世的国际大都市,现在铁路没修通。

吴巧云:“我来安排人去买票,尽量买个卧铺的。”

主场优势不是盖的,吴巧云的小伙伴真搞来了三张卧铺票,明天一早出发,还是一趟特快列车。当然,这年头的特快,平均时速也不到一百公里,但是总比站站停车的绿皮要快得多。

一夜无话。第二天一早,李卷土三人登上南下的特快列车。

特快的环境比绿皮车好了不少,车厢有暖气了,也有热水供应了。越往南开,气温越高,车到羊城的时候,气温已经升到零上十几度了,与北方零下二十几度的温度相比,差别太大了。

说是特快,也跑了一天一夜,二十多个小时,火车抵达羊城。

几人急着赶路,也没在羊城逗留,直接转乘客运汽车奔赴鹏城。

这时候的鹏城,被铁丝网分成两部分,铁丝网内称“关内”,铁丝网外称“关外”。

关内划分了四个区,关外划分了两个区,面积上,两个区比四个区大多了。现在还关外还没划区,统一称为“A县”,还是乡下,只有关内算是城里。

这年代的城里,也是小渔村刚升级来的,到处都是工地,只有市府所在的区还算繁华一点,临近港岛,有些人气和商业气息,另外三个区还在修路画图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