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耶稣与基督教

当奥古斯都·恺撒作为罗马的首任皇帝统治罗马时,基督教的救世主耶稣在犹太城诞生了。于是,罗马兴起了以耶稣基督之名命名的宗教,即基督教。后来,基督教日益繁盛,最终成为全罗马的国教。

从整体上来看,将历史与神学分开来研究要更加方便。大多数基督教徒都相信,耶稣就是当初犹太人承认的那位“世界之神”的化身。但如果从历史学家的立场判断的话,就无法接受也无法否认这种观点。在从物质上而言,耶稣曾经以人的肉身出现过,而历史学家应该将他看作一个人来探究。

耶稣首次出现在众人的面前,是以先知的身份出现的,当时的犹太城正处于提比略·恺撒统治之下。耶稣当时大约30岁,他遵循传统的犹太先知的传教方式进行传教。但是,有关他之前的生活,我们一无所知。

想要了解耶稣的生平和传道事迹,唯一现成的途径就只有四部《福音书》了。通过这四部书,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清晰的人物形象。如果人们翻阅过《福音书》,他就一定会说:“原来耶稣不是杜撰出来的,他真的存在过。”

然而,耶稣坚忍和清瘦的形象在后世遭到了很大程度的歪曲,就像佛陀乔达摩的形象被后世塑造的安然盘坐的镀金佛像给歪曲和掩盖一样。在现代基督教的艺术里,因为受到风俗礼教和讹传的影响,人们对耶稣的崇拜太高,所以,耶稣的形象严重失真。事实上,耶稣只是一个穷困的传道士,终日奔波在炎热的尘土飞扬的犹太城,靠偶尔的施舍为生。然而,在画像中,他总是被画成这样一个人:头发整齐、皮肤光洁、衣服整洁、身材挺拔,他周围的所有东西都是静止不动,好像只有他在空中飘然而过。仅凭这些画像,很多人不相信耶稣真实存在,因为他们觉得,后世对耶稣的顶礼膜拜进行的粉饰是盲目的,仅从不高明的添油加醋中是不能识别故事的真义的。

假如我们可以把这些加诸耶稣身上的粉饰和莫名其妙的添加去掉,那么,我们所看到的将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热情而真诚的人,一位偶尔也会发发脾气的人。耶稣所宣传的教义简单而深刻,他告诉人们:上帝是仁慈的博爱的父亲,“天国”即将降临人间。用现在流行的话说,他就是一位拥有强大人格魅力的人,众多信徒深深为他所吸引。

他的出现,让信徒们的内心充满了爱和勇气,让一切劳苦大众及弱者获得了重新生活的勇气。但是,他的身体应该十分羸弱,因为他在被钉在十字架后不久就死去了。有一个传说,按照惯例,他必须自己将十字架背负到刑场执行,而他在背负十字架前往刑场的途中曾一度昏厥过去。据说,他在犹太国游历了三年,四处传教,最后来到了耶路撒冷。结果,他却受到了指控,称其欲在犹太建立一个异教王国。于是,他受到了审判。随后,他和两个小偷一起被执行死刑,同样都被钉在十字架上,两个小偷却在其死后许久才咽了气,而他已早早结束其在人世间的苦难。

耶稣所倡导的“天国”教义,是一种能改变人类思想、激发人类智慧的革命性教义。当初,人们还无法充分了解其真正意义,或者是当人们刚刚一知半解地了解到这种教义是对传统习俗和旧制度的大胆挑战时,便立即畏惧退缩了。其实,这一点也不奇怪,因为耶稣所传播的“天国”教义宣扬的就是无所畏惧的、永不妥协的精神,要求人类抛却争斗的欲望,对自己的生活进行一番从里到外的改变和净化。如果读者想要更全面地了解耶稣的教义,可以去翻阅《福音书》,我们在此只谈论其对传统观念的影响。

犹太人坚信,正义之神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的真神。此外,他们也相信,正义之神是一位懂得世俗交易的神,他曾与犹太民族的先人亚伯拉罕订下了契约,承诺让犹太民族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对于犹太人而言,这是一个对犹太民族极为有利的、宝贵的契约,但耶稣却要解除这一珍贵的承诺。为此,犹太教徒感到异常失望,又十分愤怒。耶稣却教导众人说:“上帝不是买卖约定者,他没有跟人类做过任何交易,天国里既不存在上帝的宠儿,也没有被上帝选中的民族。上帝是一位仁慈的天父,就像太阳把阳光洒在时间的每一个角落一样,上帝也是平等对待万物生灵的。在他眼中,一切人类皆是兄弟,所有人都是罪人,所有人都是他的爱子。”

在《福音书》行善人的寓言中,耶稣对那种只愿意称颂本族人而鄙薄其他民族或支持其他教派的人,表示了深切的怜悯。在劳动人民的寓言中,耶稣对犹太人一向自诩是上帝所宠爱的民族的主张,给予了批判。耶稣告诉信徒说,不管是谁,只要其被上帝接入天国,那他就会受到平等的无差别对待,因为上帝的恩泽是无限的、不可衡量的。此外,耶稣用了许多寓言倡导人们尽力行善,如埋藏银子的寓言、寡妇捐款的寓言等等。耶稣向人们所说的“天国”,是一个没有特权、不打折扣、没有借口的“天国”。

但是,耶稣并不只是想单纯指责犹太人所抱持的浓厚狭隘的民族主义。毫无疑问,犹太民族是一个有着强烈的民族观念的民族。耶稣希望能用上帝伟大的博爱精神来感化犹太民族,使他们的爱不再是一种狭隘的、有限的家族之爱,而是一种大爱。

在耶稣眼中,“天国”是一个由所有信徒共同组成的大家庭。《圣经》上说:“当耶稣正同大家说话的时候,他的母亲和兄弟正站在外面并有话对他说。于是,有人就立即告诉他说:‘你的母亲和兄弟正在外面呢,他们有话跟你说呢。’耶稣却回答道:‘谁是我的母亲?谁又是我的兄弟?’接着,他伸手指着信徒们说 :‘看,在座的就是我的母亲,就是我的兄弟。凡是遵照上帝旨意行事的所有人,都是我的母亲,都是我的兄弟姐妹。’”(《马太福音》第12章,第46-50节)

耶稣对狭隘的爱国主义和片面的家族情感进行了有力的抨击,并以上帝的博爱和全人类皆兄弟的理念教导人们。耶稣还谴责了经济制度上的贫富等级以及一切个人财产和个人利益。他教导人们说:天下所有的人都属于“天国”,一切的私有财产也都属于“天国”,任何人都应该不遗余力地为上帝效劳。对于私有财产以及各种形式的个人生活,他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批评。

“在耶稣刚要起程上路的时候,跑来一个人,并跪在他的面前问道:‘完美的主啊,我怎么做才能永生不灭呢?’耶稣反问道:‘你不能说我是完美的啊!只有上帝是完美的。你该知道圣诫吧,不能杀人、不能偷盗、不能行骗、不能奸淫、不能作假证,应该孝敬父母。’那人回道:‘主啊,我从小就把这些谨记在心,从来没有违反过啊。’耶稣看着他,充满爱怜地说道:‘还有一件事你没做到,把你的一切财产都变卖掉,发给贫穷的人,那样你就会在天国拥有财产了。做完以后,拿上十字架跟我走。’那人听了这话,怏怏地走掉了,因为他拥有大量的私有财产。

“耶稣扫视了一下四周,对他的信徒说:‘恐怕那些富人进入天国的愿望很难达成啊!’他的信徒们都对他的这句话感到不解。耶稣继续说 :‘我的孩子们,那些财主们太依赖财富了,对他们而言,进入天国是很难的,骆驼穿过针眼都要比他们容易进到天国。’”(选自《马太福音》第10章,第17-25节)

此外,耶稣在宣扬“天国”中上帝将所有子民都聚集在一起的同时,还谴责了正统宗教中的那种交易式的正义。据一些记载资料显示,他的说教中有不少是抨击那种为了表示虔诚而恪守戒规的行为的。“法利赛人和文书问他:‘你的门徒怎么能违反古人遗训,用未清洁干净的俗手吃饭呢?’耶稣回答说:‘看来,以赛亚对你们的预言果然是真的,你们可真的是伪善的人。’”

“人们用嘴唇亲吻我,心却离我远去。”

“他们虽然对我顶礼膜拜,但却是徒劳无益的,因为他们所遵循的只是人定的戒规。”

“你们对上帝的训诫视而不见,却严格遵守人定的戒律,你们所做的许多事情,就犹如是刷锅洗杯之类的烦琐杂事,没有多大意义。”接着他又说道:“你们这是抛弃了上帝的教导,而坚持自己的传统。”(引自《马可福音》第7章,第1-9节)

耶稣教导人们的最终目的,绝不仅仅是在社会和道德层面上的变革,种种迹象表明,他的传教具有明显的政治倾向。他曾说过,“天国”不属于这个世界,也不在于帝王的宝座,它只存活于人们的心中。但同时,不管身在何处,在人们心里“天国”占据多大分量,外部世界的变革与革新也以同样的程度发生并持续。

耶稣在传道时,不论听众再怎么盲,再怎么失聪,再怎么漏听,他们也不可能听不出耶稣想要改变这个世界的决心。从那些反对他的理论要略以及他受审、受刑的情形来看,不难发现他为那个时代的人们提出了一整套用于改革、融合、拓展人类生活的方案。

耶稣所宣扬的教义十分明确,同时也被富人们视为洪水猛兽,富人们担心自己的世界一不小心就会被这洪流所吞没。耶稣也曾经试图说服大众,贡献出他们的社会劳动所得,将这些私有财产全部纳入普遍的宗教生活中。他就像是一位可怕的道德狩猎者,将人们从居住习惯了的舒适的洞穴中拉出来。他的“天国”光芒万丈,那里没有特权、没有私产、没有炫耀、没有优越感,除了爱再没有另外的动机和报酬了。对此,人们感到迷茫,不知如何是好,于是有些人开始反对他,就连他的门徒也感到不解。至于那些祭司,他们简直将耶稣当成了不共戴天的仇人,只能与他进行鱼死网破的较量,而别无他法。对于罗马士兵而言,面对这种难以理解又威胁其行为准则的教义,他们除了用狂笑来掩饰其吃惊的感受外,别无他法。他们将耶稣打扮成恺撒大帝的样子,给他戴上用荆棘编成的皇冠,披上紫色的袍服。他们认为,如果接纳耶稣的教义,那就说明他们将要过的生活是奇特且胆战心惊的,说明他们将要放弃原有的习俗,克制自己的冲动和本能,去探寻一种难以置信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