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问事儿,铁定没好事儿,孙伏珈心里坚信这个定律,从李渊到李世民再到李明达大唐三代帝王那个找他问事儿都差不多。
心里不痛快,很不想答应,但是他的身体很诚实。
“陛下请问您想知道什么!”
内心里使劲的祈求:千万不是什么大事儿唉,不要挨着那个王工大臣啊!
看着孙伏珈的难为的样子,李明达表示很无奈,自己的问题一定让他很急的。
“朕的姑姑,平阳昭公主是怎么死的,喝了毒酒还是三尺白绫”
孙伏珈呆了,这个怎么突然问到平阳昭公主的事儿了,这可是皇家秘闻。
“臣不清楚”
_(:з」∠)_
李明达盯着孙伏珈的眼睛,孙伏珈低下头尽量的不让李明达看到他的面部表情。
“孙伏珈”
“臣在”
“朕想听你说说”
“臣,真不知道,臣当时还是大理寺一小吏根本不知道这种大事儿,陛下想知道宫内发生的事儿为什么不问问宫里的人”
孙伏珈的话给了李明达提示,然而李明达才不打算去问宫里什么事儿,当初自己姑姑李秀宁死讯突然从宫里穿出来,知道什么事儿的宫内的太监宫女低级一个也不会留下,高级的也不会说。
“朕问的是你”
“臣,当初听闻消息的时候平阳昭公主已经离世”
“那就把听闻告诉我”
“是”
孙伏珈很想给自己一巴掌,直接继续说不知道多好,干嘛多了一嘴。
平阳昭公主离世是大事儿,整个朝堂为之震动,李渊抗住了满朝文臣色压力给了李秀宁一个名号已经不该有的品级祭祀。
说到底就是亏欠,亏欠李秀宁太多太多了,还是心虚,李明达更倾向于后者。
孙伏珈也在低头会议当初的情况,那时候大唐差不多已经领彻底的清除了除了突厥以外的所有可以构成威胁的敌对势力,他在大理寺任职官职其实并不小,大理寺正。
当时正,从五品下。掌议狱,正科条。凡丞断罪不当,则以法正之。五品以上论者,莅决。巡幸则留总持寺事。
正五品下,看似等级并不高,但是位置还是不错滴,自己这个位置权利不小。
平日里孙伏珈都是小心翼翼与个路人笑脸相对,没有得罪什么人,虽然与职务有些不符合,但是他活的最舒服,该办的案子没有拖延过,可谓是一时快乐,也是当官最清闲的时候,从平阳昭公主去世以后一切都变了。
“臣,当时正在衙门内值守,突然听闻宫里钟声响起,随后就有公函报告平阳昭公主离世”
嗯
ヽ(○?)
“就这点东西?”
孙伏珈听出来李明达话语里极度不满的意思,他知道如果不能让李明达有一个还算满意的答案,他今天不会好过。
当时出于好奇,他也是稍微那么秘密的调查过一些,权衡一下利弊,孙伏珈朝着李明达拱手:“陛下,臣只是听闻平阳昭公主与先帝曾经有过争执,并且事后安排处理后事儿的宫女太监全部秘密处死了”
哦
这个消息还算有点用,有过争执,一怒之下杀死自己的女儿,事后追悔莫及,力排众议给自己闺女风光大葬貌似貌似帝王之道。
想想如果自己手握兵权与老李争执一番,或者是某些意见相左的话,没有一个人来缓和矛盾八成不是远走他乡裂土分疆域就是一杯毒酒下辈子再说吧,到时候老李也定会把自己风光大葬。
这很符合自己一家作风,估计是自己擦不多也就是这样了。
“嗯,这一点还有点阴谋的味道,老孙啊,听说你也是一带金科状元,才能不小呢,一步一步的从底层熬出来的知道官场和民建的事儿,再加上你本身在隋朝就已经是一方官吏了按理来说你的才能不应该只限于次,为什么刑部让你捯饬成那样了”
李明达这个问题让孙伏珈很尴尬,确实他早年就这隋朝当过官,任职法曹,应为形式风格惹过不少的麻烦也吃过不少的亏,同事也收获不少宝贵的经验教训,大唐立国征服私四方,他成功的登顶金科状元,并且从小吏一步一步的再次崛起,走到刑部主官一品官职。
这一切除了他的运气自然也是能力的一种表现,以前他是多么正直的一个人啊,如今…
李明达问起来,孙伏珈老脸一红告罪道:“臣,有愧,臣辜负了陛下的信任与期望”
嗯
“这个朕知道,不然也不会训斥你一顿,以后好好的工作,有学识经历过那么多风风雨雨的,朕不管你以前效忠与谁,只要你沒做什么丧心病狂的事儿,朕就不管你以前如何了,但现在朕是大唐皇帝未来也是,你要记住这一点,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生死轮回皆有朕做主“
眯眼瞧这被李明达这段话吓得瑟瑟发抖的孙伏珈,李明达将自己手里的茶壶塞到嘴里灌了两口,随后继续说到:“今日回去之后好好反省一下你最近等我工作态度,如果再这样糊里糊涂的渎职之罪你免不了,身为刑部主官执法犯法罪加一等,执法犯法再加一等,望你好之为之”
孙伏珈轨道在地不敢说话,李明达瞧了一眼程昱:“程昱以后主官大理寺,刑部那里继续兼职,铁手会进入刑部与你一起分担工作,孙伏珈希望今年年底的部门考校你能够过得了线”
孙伏珈叩首:“臣孙伏珈定不会再次辜负陛下的恩惠”
李明达摆摆手:“回去吧,一把年纪了跪来跪去的也是类,哦楼下内阁你去找找房玄龄他们,商讨一下刑部未来也好”
“臣,遵旨”
孙伏珈朝着李明达再次叩拜以后,缓缓的站起来,慢慢的退了出去。
出了屏风以后,孙伏珈的腿微微软了一下,猛吸两口气让自己紧张的心跳放缓下来。
感觉到自己的心跳逐渐的腿也不是那么的软了孙伏珈才缓缓的走下楼。
当他来到二楼的内阁,见到房玄龄以后,孙伏珈快步上前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