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回家

“信任”是一个很重要的东西,皇帝信任谢岩,所以有了“卫岗乡”、有了“皇家学堂”,更有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变化。

同样出于信任,王福来将自家最有希望的侄子送进学堂,那是因为他相信冯宝。

今天,他特意寻了个机会从宫里出来,为的就是和王禧见一面,好弄清楚他进学以后的情况。

王福来的小宅院里,有一间不大的书房,那是原先王禧读书的场所,现在虽然无人使用,却依然干净整洁,可见平日当有人常来打扫。

王福来坐在案几后,手拿王禧的“成绩单”仔细地看着……

当看到名次那一栏填写着“第一”时候,王福来不自觉地笑了,连连点头,显得非常满意。然而,当他看到分数一栏时,却发现王禧的算学、文和格物三项的分数依次为六十八、七十一和六十四时,王福来脸色又难看了起来。

旁人多半不知道这分数的含义,可王福来知道啊,王伏胜向皇帝禀报同谢岩聊天的结果时,他也在旁边,知道学堂的考试,每一项的满分为一百,得九十分者为优秀、得七十五分者为优良、而六十分者仅为合格,换一句话说就是,王禧的第一名,其实也不过仅合格而已。

“禧儿,为何分数不高?”王福来开口问道。

“回伯父话,文章一项,禧儿自问写的很好,唯有一个典故的运用在先生看来有些值得商榷,故而得分不高;至于算学和格物两项……”王禧停顿了一下,才道:“着实太难了!”说完还补充了一句:“冯校尉也有看过考卷,说有一些他也不会。”

听到冯宝有些也不会,王福来这才脸色好看一些,在他的心目中,能比冯宝强的人,那是少之又少,王禧仅仅进学一年,若说能够强过冯宝,王福来那是打死也不会相信的。

“如此说来,禧儿进学还是收获不小啊,好好用心,莫要辜负才是。”王福来勉励了一句,接着又道:“既然放假了,那就好好玩吧,若是缺钱,去找禄儿拿,尽管多拿些,当是伯父对你的奖励了。”

“禧儿谢过伯父。”王禧先是行礼谢道,而后又说:“禧儿得第一,冯校尉已经奖励过了,况且禧儿进学期间,几乎没有花费,伯父给的钱财,大半都在,足够用了。”

“进学一年没有花费?”王福来感觉不可思议地问道。

“正是,禧儿进学期间,吃住都在学堂,学堂饭食很好,收费也比外面低很多,尽管每七天有一次休沐之日,那也多在学堂之内,或者偶尔外出买些东西,伯父有所不知,在‘卫岗乡’内,凡是着学堂校服外出的,酒馆、马场、歌舞坊等处,一律不让进,听说是谢县男下过严令,谁敢接受学生进,罚款千贯!”

“那要是去‘洛阳’呢?”王福来好奇地问道。

“去城里自然无事,可是禧儿听同窗说过,整个‘洛阳’的商贾,大多和谢县男以及冯校尉交好,他们也多半在‘卫岗乡’置有产业,所以不愿意得罪谢县男,同窗有试过,去城里酒馆之类的地方倒是无事,但是青楼、赌坊一类场所,只要想进,就必须得换身衣服才行。”王禧将自己知道的事都说了出来。

王福来听得心里一惊,青楼、赌坊,那背后可都是世家大族啊,连他们也都对谢岩和冯宝有顾忌,这也太不可想象了。

实际上,那是王福来想岔了,并不是谢岩和冯宝有多大势力,而是利益关系决定的。

考虑到学堂的学生当中,寒门子弟占了绝大多数,加上谢岩有心在学堂里面营造一个“人人平等”的氛围,所以通过黄守义和洛克然以及当时在任的高长史,告诉各家不得接待身穿校服的学生,否则“卫岗乡”将中止与其的合作。

中止合作,那可是一件大事,“卫岗乡”出产的铁锭、香水和烧酒,那都是畅销品,谁也不愿意为了几个学生损失惨重,因此,这才是各家商号能够做到的根本原因。

王福来问得仔细,那是出于好奇心,毕竟很清楚,王禧本人年纪还小,却少年老成,也很懂事,即便“卫岗乡”没有那么多奇怪的规矩,王禧也不会如纨绔一般大手大脚地乱花钱。

可是对于房家来说,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房崇德领着“奉议郎”的散官头衔,经营着数家米铺、杂货铺以及关中良田数百倾,可谓家财丰厚,他对现状很满足,唯一闹心的就是那个独子房元昭。

当初在“长安”时,房元昭堪称极品纨绔,每日里饮酒作乐,夜宿青楼,那都是家常便饭,房崇德打也打过,骂也骂过,更数次想要断其钱财供应,无奈老母总是阻拦,最后不了了之。

因此,当房元昭说自己想要去“卫岗乡”进学的时候,房崇德差点以为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几乎没有考虑就答应了。

这一年当中,房崇德曾两次派人去“卫岗乡”,试图打听儿子的现状,可派去的人回来都说:“‘皇家学堂’是‘卫岗乡’禁地,进学期间,不得邀请不可进入,且只要踏足学堂范围,就会有人出来警告,根本就进不去。”

无奈之下,房崇德只好等待,前两日,有人告诉他,说是看见其子与一些少年同游,且有男有女,好不热闹。

房崇德闻言之后,不禁对天长叹,暗想:“自己究竟是造了多大的孽,生出如此一子,进学一年后,居然不回家,又跟人跑出去玩了。”

就在房崇德对儿子极度失望,不抱希望之际,有下人匆忙跑来禀道:“少郎君回来了,老夫人命小的请郎君回府。”

不管对房元昭有多么的失望,可那毕竟是房崇德唯一的儿子,他顾不上其它事了,马上道:“快快,打道回府。”

房府正厅,房元昭依礼拜见祖母与母亲。

在两位夫人眼里,房元昭还是孩子,过往些许玩闹也是寻常事,现在又大了一岁,举止言谈发生一些变化也是理所当然的,所以她们倒没有发觉出什么,除了问问进学、生活一些琐事外,别的都没过问。

直到房崇德回府,他第一眼看到儿子,就感觉出与过去有很大的不同,少了一些纨绔子弟常有的轻浮,多了一份稳重感。

“孩儿拜见父亲。”房元昭依礼拜道。

“起来吧!”房崇德等儿子站起来后,道:“进学一年,昭儿好像壮实了一些。”

“回父亲话,学堂除了授课之外,还有锻体及劳作课业,令孩儿收益良多。”房元昭说着,自怀中取出一张纸,递到房崇德面前,道:“这是一份成绩单,是孩儿进学一年,最后的考试结果,请父亲过目。”

不管房元昭考的怎么样?房崇德起码对儿子现在表现出来的知书达理,那已经是很满意了,哪怕考得很差,在房崇德看来也就那么回事,反正自己的这个儿子,当官是不可能的,只要能够守住家业,就对得起祖宗了。

仅仅看了一眼,房崇德“霍”地一下,站起来,冲着房元昭以不可置信的口吻问道:“你、你考了第二名?”

两位夫人听得也是一惊,同时看向房元昭,眼神里充满了不信之意。

“孩儿的确考了第二名,为此,师傅还奖励孩儿一辆新式马车。”房元昭回答道。

“昭儿拜师了?”房老的夫人问。

“奶奶,孙儿一直欲拜在冯宝校尉门下,这您是知道的,此番孙儿考了第二名,校尉终于答应收下孙儿了。”房元昭恭敬地回答道。

“好好好,昭儿如愿以偿,好事!崇德啊,拜师之礼,可不敢废,改日去一趟‘卫岗乡’,得好好谢谢冯校尉才是。”房老夫人后面那是对房崇德说的。

拜师,那可是件大事,房崇德当然知晓,马上应道:“母亲放心,孩儿不日启程。”

说完之后,房崇德坐下对房元昭道:“为父听闻,‘卫岗乡’甚是繁华,昭儿在学堂进学,可莫要浪费光阴,以免将好不容易得来的进学成果荒废才是。”

房元昭知道父亲意思,那是生怕自己回到过去,于是赶紧道:“父亲请放心,孩儿如今一心求学,心无杂念,况且,乡里再繁华,也与吾等学生无关。”

“哦,此话怎讲?”房崇德闻。

房元昭先用手指了指自己身上的衣服,而后道:“此校服为‘皇家卫岗学堂’独有,凡身着此衣者,进不得赌坊、青楼和马场,真要进去了也会让人给撵出来的。”

“竟有此事?”房崇德实在是难以相信地问。

房元昭道:“此事千真万确,不光是乡里,‘洛阳’也是如此。”

房崇德知道,在这件事情上,儿子想说谎也不可能,他唯一想不通的就是,向来见钱眼开的赌坊、青楼,是如何甘愿放弃的?

“看来,‘卫岗学堂’还真是个好去处啊!”房夫人发出了一声感慨。

是啊,天下父母心都是一样,希望自家孩子成才,而不是成废柴!

“父亲,孩儿有个请求,还望允许。”房元昭看着其父言道。

“说吧,只要不过份,为父都答应。”房崇德今日心情大好,看儿子的眼神都和过去不一样了。

“孩儿日前回到‘长安’,与几位同窗,一直住在谢县男府中,孩儿如今回家,心中甚是不舍,想请父亲允许孩儿将他们接来小住些时日。”

房崇德很是震惊地看了一眼儿子,没有人比他更清楚自己儿子是个什么德性了,过去要么是不回家,要么就是偷偷的带帮狐朋狗友在自己院子里花天酒地,还以为自己不知道,如今,居然正式提出请求,可见其真的懂事了!

“同窗之谊,弥足珍贵,昭儿之请,为父准了,需要什么,尽管去账房支取。”房崇德那是头一次对儿子说出“尽管支取”的话来。

哪知道房元昭却道:“孩儿不缺钱财,进学一年,几乎没有花费,带去进学的钱财此次又带回来了,足够孩儿花用了,父亲能够允许,孩儿在此谢过父亲。”说着,行了一礼,接着道:“若没有其他事,孩儿想先去接同窗过来,不知可否?”

房崇德张大了嘴,都不知道怎么说了,这还是自己儿子吗?才一年多,变化却如此之大,简直就跟换了一个人似的。

两位夫人那却是笑逐颜开,喜上眉梢,她们可不管那么多,房元昭变好了,那就是天大的喜事,至于其它,那都不是事儿!

“去吧,昭儿记得早些回来,奶奶等你一起吃饭。”房老夫人直接就替房崇德作了主。

“孙儿谢过奶奶,孙儿告退。”房元昭分别向父母以及祖母行礼后,这才离去。

望着房元昭的背影,房崇德半晌才说了一句话:“昭儿,终于长大了。”

房家的一幕,同样发生在萧家和杜家,唯一不同之处在于,萧越和杜风在家族里面的地位不高,所以引起的反响自然也小了不少,但是,“皇家卫岗学堂”育人有方的传闻,却渐渐为人所知……

初始,仅在小范围之内,所知者不多,然而,随着皇帝的一道圣旨下来,许多人忽然意识到,“皇家卫岗学堂”恐怕真就是不简单,要不然,皇帝又怎会任命前“洛阳留守府长史”高远,领四品“正议大夫”衔,出任学堂“督查”呢?

于是乎,许多有心人开始调查了,这一调查,更多的人都知道了,房元昭、萧越和杜风这三个昔日“名满长安”的纨绔子弟,居然都去了“卫岗学堂”进学,而且变化很大,不仅改掉了过往陋习,更变得知书达理起来。

有些神通广大的人,甚至还弄到了考卷,通过考卷上的内容,所有人发现,在算学和格物两项上,还真没几个人敢说“吾都会”,可见,房元昭他们取得的成绩,并不是侥幸得来,那是有真才实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