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严肃穆的气氛中,千百人瞩目之下,宣表官汤时典,字正腔圆的宣读封授诏书。
“尊太师讳青儿为太上王;封杨氏彤为大明王后;封黄长子杨应平为黄世子,遥领雍州牧;封王次子杨应龙为陇西郡王,遥领冀州牧;封王妹周冰倩为洛宁郡主;封王长女杨蕊为汴京郡主;”其他子女等成年之后在封。
“设七等爵位十二等。分为国公,郡公,县侯,乡侯,一等伯,二等伯,一等子,二等子,一等男,二等男,龙禁尉,骁骑尉。爵号带开国者,世袭罔替。”
“公候伯子男为贵爵。公爵一品,侯爵二品,伯爵三品,子爵四品,男爵五品。龙禁尉六品,骁骑尉七品,俱为勋爵。”
“国公正一品,食邑万户,年俸银一万两;郡公从一品,食邑八千户,年俸禄八千两;县侯正二品,食邑六千户,年俸银六千两;县侯从二品,食邑四千户,年俸银四千两。”
“一等伯正三品,食邑两千五百户,年俸两千五百两;二等伯从三品,食邑两千户,年俸两千两;一等子正四品,食邑一千二百户,年俸一千二百两;二等子从四品,食邑一千户,年俸一千两。”
“一等男正五品,食邑八百户,年俸八百两;二等男食邑六百户,年俸六百两;龙禁尉正六品,年俸六百两;骁骑尉正七品,年俸五百两。”
“封杨延昭为庐陵县侯;封张翔为清水乡侯;封占金国为蔚山乡侯;封段志贤墨源乡侯,程世杰为云驿乡侯。”
“封马犟,刘智亮,殷明德,杨靖,项大年,樊龙,呼延赤金,高虎,曹俊,史连城十人为一等伯。”
“封李旭,周大勇,张岩,韩金信,杨桂华,关山,呼延必显,刘俊,王海,杨德政,杨贵,杨琪,石平,杜金娥,王明成,行方……二十人为二等伯。”
“封曹虎,敏中,万春,天佑,邓义,王贵……二十八人为一等子;封张大牛,高立功,王开,孟虎……三十二人为二等子……”
随着汤时典念出一个个名字,很多人都激动无比。
自己封爵了!很多人祖宗八辈都是种田的农夫,何曾做过一官半职?可是跟了杨鹏几年,就封了爵位!
什么是光宗耀祖?这就是了。公侯伯子男五等贵爵,总共封了一百十五个;而作为勋爵的骁骑尉和龙禁尉,也封了一百多个。
加起来近三百人。瀛洲难民时代最早跟随杨鹏的元从,哪怕当年是个普通乡勇,大多数也捞了一个骁骑尉的世爵。
别看最低的骁骑尉只是七品,可难的是的是“开国骁骑尉”,世袭罔替,和大明国祚相始终啊。
杨鹏这次一共拿出了二十万户的赋税封授爵位,接近大明国辖下户口的百分之三。在杨鹏和韩冰的设定中,将来所有开国爵位的食邑,不能超过国家总户口的百分之三,加上宗室的食邑,不能超过百分之五。而且包括宗室在内都要缴纳赋税。
只有一种人可以免税二十年,那就是为国捐躯的烈士家属,还必须是配偶和直系家属。这样,国家养勋贵宗室的负担,就能控制在一个很低的范围。不会犯明朝的错误。近三百个获封爵位的人,绝大多数来自军中,其次就是锦衣卫和密卫,再其次才是文官和工匠。
皆大欢喜!就是杨延昭这样对个人利禄不太热衷的人,听到自己封了自己家乡的县侯,也很激动。
要不是礼仪规定不能喧哗,很多人肯定已经欢呼起来了。
但这还没完,被封了二等爵的汤时典继续宣读道:
“……以爵授田。国公授予爵田一万两千亩,每降一等,递减一千亩。故,骁骑尉授田一千亩……”
杨鹏计划拿出了百分之一的土地,用来封授勋贵和宗室。但勋贵的田亩同样需要交纳赋税,一视同仁。
除此之外,杨鹏还打算将对外征战获得的奴隶,按照功劳大小分给勋贵。
他又不是救世主,怎么可能给予华夏之外的外族国民待遇?奴隶在全球范围内还要存在好几百年,他也无疑改变这点。
接下来,就是《定国是诏》,这是关系大明国体制的大事,所以张翔蔡怀水等人格外留意。
这些大事,杨鹏并没有和群臣商议,而是和韩冰琢磨后就“乾纲独断”了。政府一次来自宋代。以中书省为核心,三省合称政事堂,枢密院和中书省又并称二府,政事堂和二府就合称“政府”。但是,实际上唐宋的三省是徒有其名,大权全部在政事堂手中。三省的长官,都在政事堂办公,以堂阁之臣的身份参与政事。三省实际就是政事堂的办事机构。
“……敕曰,废除三省,朝廷以政事堂,军师阁为中枢,统筹军政大权。政事堂设置左,中,右三相为长,军师阁设置东南西北四阁太尉,俱称宰执……”
“政事堂,军师阁之外,另设御史台,总督监察之权,与堂阁并称三府。御史台设置御史大夫,位同宰执。”杨鹏将武官之首提到和文官之首一样的高度。政事大臣和军师大臣都是宰相,典型的群像制度。文武七个宰相,都对他负责。
同时又效仿秦汉,将御史大夫恢复到与宰相太尉同等的位置,方便形式监察大权。这既像明朝的内阁,又像清朝的军机处。两者结合,既方便他掌握大权,又能做到充分放权。“堂阁之下,增设三部,共九部。九部者,吏部、户部、刑部、工部、礼部、财部、兵部、商部、警部。兵部与警部,归属军师阁掌管。”
六部变成了九部,一下在增加了财部,商部,警部。因为户部的权力太大,所以杨鹏就将户部的财权剥夺出来,专门由财部负责度支和审计大权。而户部只管户口,田亩,农税,民政,农桑。
商部,当然是主管工商,征收商税,掌管官营产业以及盐铁专卖。警部专管治安,侦缉,审讯,以及辅助军队作战,所以也划归军师阁掌管。
以上就是大明国的“三府九部”。而三府九部的长官,统称三公九卿。三府九部之外,还有专司公诉的检察寺,以及专司审判的大理寺。掌管遍布地方的检堂和法院。
杨鹏又规定工部只管理工程建筑,将工匠和制造之权剥离出来,由新成立的匠造司掌管,并规定匠造司的官员,全部由技术工匠担任。
不光如此,大明国匠造司的品级远超唐宋,只比九部低一品。杨鹏还设置了专管海洋产业的海务司,负责海洋渔业,海盐,海航等事。还有专管矿产的矿业司。冗长的诏书中还说,国家的盐,铁,矿,茶,全部由朝廷专卖,任何私人不得插手。
至于锦衣卫,杨鹏始终没有把这个机构摆在明面上。不但辽廷不知道锦衣卫的存在,就是大明国官员,也有很多人不知道。
锦衣卫迟早要光明正大的出现,但不是现在。情报机构这玩意儿,无论是对外对内,都不易过早让人知道。其他诸如太常寺,翰林院,鸿胪寺,钦天监,市舶司等机构,一如唐宋。杨鹏暂时并没做出改变。总的来说,杨鹏的机构改制,并没有太大的改变,还是封建社会那一套。
至于后世的很多机构,他根本不打算设置,太不现实。今天的改制只是初步的,慢慢来,不要急。接着,又重新强调了国旗,国徽,国花等象征,要求全体大明国军民一体知晓。
此时,汤时典念的口干舌燥,但还要继续念下去:“……改省道为州。分江浙行省为浙州,扬州。改江西行省为赣州,改福建行省为闽州。州设州牧,州丞,州史。州之下设郡,郡设郡守,郡丞,司马。郡下设县,县下设乡,乡下设村,俱设乡村公所……”
这就是地方官制了。增加了乡村两级,将王权伸到基层。“……三府为一品。九部正二品;各司,各州牧为正三品……各郡正五品;各县正七品,乡正九品,村正十品。”
连品级都定好了。不过,杨鹏没有马上推出天京新城实行的三级学堂制度,因为在偌大的中原,现阶段根本无力推行,也不是当务之急。
接下来就是军制。
《定国是诏》明确规定,兵员招募以及退役,抚恤,武官升迁任免等权责在兵部。管的是军政。
而军令之权则在军师阁。军训和统兵权,当然在各级将领手中。
乍一看和宋朝很像。但其实不是那么回事。因为大明国的文官除了财政后勤,不得插手军队事宜。而兵部和军师阁的官员,也是由武将充任,不是大武士出身的武官,无权掌管军事。
第二个不同就是大明国军人警士的地位和待遇,要远超宋朝的“贼配军”和捕快。就连军人和警士犯罪,也是由宪兵司和军法堂负责制裁,其他机构无权插手。
“……大明军务编制,以营师旅团联队都什为序。分设十级军衔,三级武士;营等同九部,师等同各州,旅等同各郡,团同各县……”
随着大明军规模和战役规模的扩大,原本两万人的营,明显不适合再作为战略单位。于是杨鹏在营之下增加了师一级编制。
古代,营往往代指“军”,编制可以很大,和后世的营完全不用。杨鹏以一师辖三旅,设师督统之。全师加师督的中军,高达一万八千人。
营则辖三师,仍然以营督统之,一个营的兵力达到五六万人,足够作为战略单位,独当一面的担负方面军的作战任务。
关于军制,杨鹏没有在诏书中说的太多,算是一笔带过,就是告诉百姓,大明军大概是怎么回事。
最后,就是百姓最关心的税率和均田令了。杨鹏把这个作为压轴的重头戏,放在了开国大诏的最后。
“……自今日起,取消人丁税,永不加征口税。而田亩农税,商税,盐税,俱收货值二成,地方郡县,严禁加征……”“……有产既有税,遑论宗室,官员,勋爵,武士,百姓……除入祭忠武神宫之烈士家属,概莫能外……”这一招完全砍掉了特权阶级不用缴税的待遇。避免再犯明朝的错误。
二成征税低不低?
说实话,不算低了。但和宋朝乱七八糟的苛捐杂税一比,却好的太多太多。
相差几倍!虽说二成税率不算高,但不再有人包税了,没有“中间商吃差价”。那么大明国的财政不但得到保证,百姓的负担也减轻很多。
通过这个税收,专营专卖,和海贸制度,大明国的税收绝对少不了。宋朝的税收为何那么多?就是因为宋朝对盐务和海贸的管理极其严格,严格到在宋朝富得流油的大盐商,到了契丹朝个个成了肥羊,惨不忍睹。
契丹官人根本不让盐商赚钱,不但渠道控制的很死,税收也极重。可到了明朝,由于明朝的专营专卖和海贸制度形同虚设,导致大盐商们富甲一方,官商勾结,让明朝活活穷死。
只要制度合理公平,哪怕税率不高,照样能让国库丰裕。
最后,就是最重要的均田令了。均田令是北魏隋唐的土地分配基石,也是北魏隋唐强大的重要原因。趁着用武力从辽廷手中夺回了中原,杨鹏当然要推行均田令。
之前宋朝搞公田法,遭到大地主们反对,结果没搞成,他自己也被黑的不像话,还不得好死。
现在,中原的大地主们,大多被大明军镇压,他们兼并的大量土地,也成为杨鹏的王田。
大明国具备推行均田令的条件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下田,俱为王田公产,不得私自买卖。百姓授田,可永世耕种,不可须臾典卖也。官民人等所受田土,非获罪不得夺田…”
首先一个基点,天下所有的田地都是国有,不得私自买卖。
但是,也强调了使用权的稳定。百姓可以世代耕种,只是不许买卖。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本质上就是私田制。只是以公田的名义,从法律上禁绝了买卖,抑制了土地兼并的可能。
因为你兼并的土地再多,朝廷一句话就可以收回去啊。可以说,大明国大半的田土,都已经掌握在大明廷手里。这为均田令提供了条件。“以各县域公田,扣除职田之后,分授该县无田少田者,无论男女老幼,以口均分。田以肥瘠分为上田,中田,下田。一亩上田等同中田亩半,下田两亩。”
“一郡之内,各县人口田土有多寡之分。是以着各地郡守,以郡为域,迁移百姓,以多均寡。人多地狭之县,可迁移至地广人稀之县……”
杨鹏这个做法,就是打破国人重迁的习惯,让人口和土地资源均衡起来,将人均田亩少的地区人口,迁往人均田亩多的地区。不要出现一个县地少人多,而另一个县地广人稀的局面,最大限度的利用土地资源。
他计划先以县为单位,后以郡为单位,最后以州为单位,慢慢扩散人口迁移,缓解人口地区失衡的情况。“各以县域人口田亩为基,每人授田三到五亩。五口之家,以挟田二十亩为善,每三年,核准口数,重新划定田亩…”
杨鹏按照五口之家二十亩田为参考推行均田令,比隋唐时期的一户挟百亩看似小气多了,其实不然。因为此时的耕作技术早就不是隋唐时的粗放式耕种了,深耕细作之下,亩产大大增加,人均耕种数量也降低了。一家二十亩田,不勤快都种不完。加上东南田肥,人均几亩田足够完税之后略有盈余了。
只是今年一直打仗错过了农时,大规模的打粮起码也要等到明年夏季,这个过度期需要大量的赈济粮。好在大明国的粮食储备很多,基本上可以应对,避免了人大量人口饿死。
终于,冗长的《定国是诏》宣读完毕。
但,仍然没有结束,接下来,又是一份改革科举和重开科举的诏书。这是杨鹏送给东南寒士的大礼包。诏曰:“国家抡才大典,才学之重,社稷之本也。王以明道治天下,故以明道权衡天下英才…所谓明道者,明天道,明人道,明臣道,知廉耻,知民心,知善恶…”
“明道者,必知文史以为鉴,必知算术以知数,必习骑射以强身,必知稼穑以劝农……此即为明道也。”此言一出,一些文人出身的官员,都是有点愕然,但他们都是天京新城老人了,也没有腹诽。
自古以来,帝王都是以孝治天下。而燕王杨鹏,第一次提出“以明道治天下”,可谓首创。作为开国之君,他有这个资格,也有这个便利。
杨鹏的明道治天下,选拔的其实是综合素质强的人才。对经史子集的要求大大降低,但没有取消,而对于算术,农时,民生,君子六艺等要求有所提高。
说白了就是要求智育,德育,体育一体,缺一不可。“着各州印制科考教本,分发郡县,以为科考范畴……”
就是将考试资料发下去,让参加考试的学子先复习准备。考试的各科权重,和海东相同。目前,传统的经史子集仍然是分值最权重的科目。
“各郡录取者为秀才,赐予秀才功名;州考录取者为举人,赐予举人功名;举人可赴汴京参加会试……会试每两年一次,五考不中者,取消参考资格…”
杨鹏借鉴了明朝的科举制度,明确设定秀才,举人,进士三等文阶。但把每三年一考,改为每两年一考,还限制了考试次数,免得很多人一直考,浪费人力物力资源。
“定于明年二月初二,重开科举。五月十五州试。十月初十会试…”“秀才,可授予正十品;举人,可授予正九品;进士,可授予正八品。”就连秀才,都有乡村之官做。通过这种方式,将基层权力掌握在朝堂手中。三级文阶的不同,只在于授官品级的.as.不同,但往上都不限制,全部打通。哪怕你只是个秀才,但只要你真有本事,爬到三府九部也有可能。
这就是不拘一格降人才了,绝不以一场考试定终身。你是进士,起步就是正八品的县衙主簿。而我考试不行,只是个秀才,当了个小小的十品村正。
但是,要是我真有做实事的本事,又好好干,或许多年之后做了州牧,而你这个当年的进士,还只是个郡守。就像后世一样。博士硕士的起步肯定比本科生高,但未必都比本科生能干。将来混的也未必有本科生混得好,就是这个道理。
这么做,就是抑制官僚队伍的僵化。同时分化文官,不让他们像明朝进士那样,一家独大,以共同的出身结成文官集团。
重开科举的诏命一下,文士阶层也被笼络了。
接下来一道诏命,则是废除诸色户籍,不再以划分禁锢官户,匠户,农户,猎户,渔户,商户,织户,娼户,乐户等诸色户籍,将他们从户籍的禁锢中解放出来。
如此一来,无论是文武官员,军队,百姓,还是士子,工匠等所有阶层,几乎都得到恩惠。
真的是大明之泽,普降众生。还有很多的法令在接下来会一一颁布,但称王大典上,有这些重磅利好就足够迅速稳定新生大明王国了。“宣表已毕,群臣舞蹈!”汤时典宣读完几份诏书后,礼官再次唱喝道。
乐曲大兴中,成千上百的官员一起举臂,张臂,拍掌,口中一起喝道:“哈!呼!”一声哈,一起抬腿。一声呼,一起踏脚。于是,千百人拍掌踏脚,袍袖翻举,说不上整齐划一,却很有气势。官员们的舞蹈也很认真。
这就是朝贺舞蹈,也就是所谓手舞足蹈。朝贺舞蹈也是千百年的规矩礼仪了。在杨延昭柴永琦等人看来,再正常不过。朝贺舞蹈来源于华夏部落时代,那时的先民,通过舞蹈向首领致敬,一直流传下来,非常古老。华夏原始宗教的傩教之舞,楚国的巫舞,都是以舞蹈致敬上天鬼神。
所以所谓舞蹈,在华夏传统中是礼,必须是卑下者跳给尊贵者看。
“哈!呼!”
新鲜出炉的皇后杨彤,努力绷住脸蛋,肚子忍的酸痛。
她很怕自己忍不住会笑出来。
皇后大人当然不会真的笑出来,可现场还是有人笑场了。
只听一个人嗤嗤的笑起来,虽然声音有些压抑,但还是听得清清楚楚。杨鹏忍不住眼睛一瞥,原来竟是来朝贺的辽国使团正使萧焱。
萧焱和辛苦作为庆贺使节,和大理的使者坐在侧面的贵宾席位上,并没有像大宋国官员那样在广场上舞蹈。萧焱说起来是辽国赵王,人也不是绣花枕头,此人能文能武,却毕竟年轻,有些轻浮了。不过,萧焱很快就憋住笑,身子微微颤抖。
杨鹏只当没有看到。而萧焱旁边的辛苦,则是狠狠瞪了他一眼。
“礼毕!”赞礼官唱喝道,“山呼!”
群臣止住舞蹈,再次下拜山呼道:“天佑皇帝!万福金安,与天同休!”
“兴!”
“山呼!”
“天佑皇帝!万福金安,与天同休!”
“兴!”
“再山呼!”
“天佑皇帝……”
杨鹏此时也站起来,站在高高的玉阶上,张开双臂,平放大袖,朗声道:“平身!开国之庆,寡人与卿等同之!”
赞礼官再次唱喝道:“皇帝有令,明日申时一刻,赐宴参加开国大典!”
由于凤凰山赵宋皇宫被契丹破坏太大,其实已经没有几座像样的宫殿了,以至于宫内大宴都没有地方。
杨鹏只好下令将湖边风光最秀美的庞太师园林“后乐园”改为“先忧园”,收为皇室室所有。
这座园林距离此处不过十几里,傍山临湖,富丽堂皇融于湖光山色,非常适合举办皇家大宴。
“谢皇上!”
最后,就是分发封爵者的印绶典册。在接到印绶的那一刻,他们就是真正的大明国勋贵了。
像都烈,乌图两人更是让别人羡慕,因为两人都是一门两爵位。父亲都是伯,儿子都是子爵。
当然,别人也不觉得奇怪。因为都知道都烈和乌图两家父子不但是大王元从,还是资格最老,效力最早的元从。
爵位最高的杨延昭,封了县侯,这也无人说什么。虽然杨延昭归大明不过三年,但他名望很高,军功也很大,尤其是杨延昭一入中原,寒门士子顷刻归明,轻而易举就替大明国收拢了中原士林之心,掌握了文教兴盛之地的舆论。
毕竟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