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3章 邙山武者鲜卑遗珠

高下立判,胜负已分。

灵真禅师宣告过比武结果,向英武军卫卒颔首示意。卫卒们才拿开长戟,放新罗国随从们上台,将口角溢血的金志文架起抬出。

虞知乐掸了掸身上灰土,左拾右捡,将依旧完好、或尚客修复的兵刃捡回,收拢进缯布包袱,掮在肩头。这才一脸淡然走下台来,似对方才胜局,并不放在心上。

接下来又是连续数场比武。

并非每一场较量都是半斤八两、势均力敌。其实大多是登台打擂,瞧起来简单、粗暴、而且无趣。武技强悍一方,往往三招两式过后、便将武功较弱一方打翻在地,乃至重创身死者,亦没什么稀奇。

输人又输阵者,常常连认输求饶声都来不及发出,便已扑倒在台面上。鲜血向暗红的火苗,从脑后、身子

更有甚者,甫一开战,便被对手一锤砸坍了脑壳,连痛呼都没有,便“咕咚”倒毙……或无语、或无奈、或残忍、或惨烈的一个个胜败之局,皆伴随着胜利者的神飞色动、以及败亡者的黯然落幕。便如烈阳下的树木,一半光鲜明艳、一半灰影沉沉。

这江湖有光既有影,有明便有暗,有除暴安良、便有龌龊勾当,有荣耀亦有消亡。同为江湖中人,人们宁可遵从成王败寇的规矩,却对网开一面的慈悲、往往嗤之以鼻……

杨朝夕连观数场比武,一时陷入沉思。身旁身后亦各有观感,然而幸灾乐祸者居多、感同身受却是寥寥。

承影剑便静静躺在乌木剑匣中,剑匣横于膝上,颇有些分量,却也压下了心头浮想。

便在这时,有人拍了拍他肩头,登时将他从沉思中叫醒。侧头一瞧,正是方七斗:“杨师弟,到你了!”

杨朝夕当即起身,将剑匣负在身后,抖掉满脑子的胡思乱想。左手攥了攥羽箭,徐徐行至英武军卫卒并香山寺武僧面前,照前例自报家门道:“在下邙山武者杨朝夕,道号冲灵子。现无挂单的宫观,只在洛阳各处游方。拳脚诸兵皆通,最擅使剑,不知几位官爷、禅师,还有何事须询问?”

这些英武军卫卒中,恰有一人随元仲武阻截过祆教圣女,自是认出了杨朝夕身份。当下指了指他背后剑匣,面色不善道:“这匣中所藏何物?先拿来看验一番,莫是什么机括暗匣才好!”

杨朝夕晓得搜检身体的规矩,也是不疑有他。当即将剑匣取下,交给这卫卒道:“不过装了柄好剑,并无其他夹带。”

卫卒接过剑匣刹那,双臂顿觉一沉,连忙发力拽紧,险些将腰也闪折了。另一个卫卒忙上前托住,与他一道打开剑匣,登时便瞧见一柄直挺挺、碧莹莹的青铜宝剑。

两卫卒自是眼馋,却也未寻到什么暗器机括,登时面面相觑。灵真禅师却已走上前来,目光早便青铜剑吸引,看了半晌才抬头道:

“杨少侠这剑,贫僧恰好认得,想必是自王宫使处得来。今日登台较量,自然无碍。只是‘神都武林大会’后,还望杨少侠能将此剑物归原主。”

不过数日前,杨朝夕为救柳晓暮脱困,确曾于神都苑明德宫外、与这灵真禅师等五僧二尼交手。是以灵真禅师见他不喜,也在意料之中。只是这等要求,却有些多管闲事了。

杨朝夕闻言瞳孔骤缩,微微抬眸道:“倘若在下不还,禅师便要如何?”

灵真禅师双眸一凛,很快便归于淡然:“贫僧只是提议罢!若杨少侠不肯,又有谁敢强求?”说罢看向英武军卫卒并香山寺武僧道,“杨少侠武功既强,又素来磊落,身子是不必搜检了,请他登台罢!”

杨朝夕这才拿回剑匣扣好,径直上了四方台。与此同时,一个细脸窄额、小眼钩鼻、肤色浅白的八尺汉子来到辕门下。右手拄着根丈二长槊,须髯稀疏,面色肃然,叫人凛然不可轻犯。

那长槊却与盛朝军中马槊相较,形制颇有不同。槊杆不足九尺,槊首却三尺有余,乃是故鲜卑步卒所使乌楯槊。演变至盛朝,形制锻法多已失传,料来这汉子手中这柄,应是其祖上传承得来。

果不其然,汉子将乌楯槊往地上一顿,交了羽箭,开口便道:“鄙人独孤岳,乃鲜卑孑民,一身武艺俱是先父所授。所擅者,惟此长槊而已。”

说罢,却是主动解了袍衫,叫英武军卫卒搜检。

灵真禅师见这独孤岳举止从容、不卑不亢,知是雷落之人,当即挥手止住英武军道:“独孤后人,传袭不易,又是惯用长兵,可不必搜检了。”

独孤岳见英武军卫卒与香山寺武僧悉数让开,便向灵真禅师合掌一礼,大歩上了栈桥。

群侠中,只有木兰卫众人见到此人后,无不交头接耳、激动难抑。有议论其样貌气概的、有猜测其身份传承的、亦有喟叹时过境迁的……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独孤岳皆充耳不闻。待行至四方台上,先是合十一礼,向杨朝夕道:“杨少侠!我独孤氏自隋末沉沦,至今百余载矣!今日为重振门庭,少不得要借少侠之名做攀天之梯、踏脚之石,以成大业。得罪之处,还望海涵!”

杨朝夕抱拳一笑:“好说、好说!”心中却不以为然:今日登台打擂之人,哪个又不是踩着别人名头与声望、想要扬名天下?

大校场外,守着柴担的刘木匠,目光早投向这边。看着杨朝夕时微微颔首,待看向独孤岳时,却是面色复杂。对面“彩帛三姝”苏绢绢见他这般,亦是十分不解。

独孤岳客套完一句,却是未急着出招。待杨朝夕取出承影剑,将剑匣放在栈道出口,才将乌楯槊一挺,昂然笑道:

“杨少侠这柄古剑,望之便觉不俗,恰衬你勃勃英气!然我手中这杆长槊,名曰‘含悲’,亦非常兵凡铁,未必惧你古剑。稍迟咱们交手,你便晓得了。”

杨朝夕本有不耐之色,觉得这人着实啰嗦。忽听闻这寒光烁烁的长兵、竟叫“含悲”,才顺口问道:“名目倒也别致,不知作何解释?”

独孤岳似被搔中痒处,当即长叹一声,徐徐吟道:

“权去生道促,忧来死路长。

怀恨出国门,含悲入鬼乡。

隧门一时闭,幽庭岂复光。

思鸟吟青松,哀风吹白杨。

昔来闻死苦,何言身自当!”

杨朝夕当即恍然:“原来是这首大魏孝庄帝元子攸的临终诗。想来独孤一门、百多年来,从未忘记这灭国之恨吧!”

“知我者,少侠也!”

独孤岳心有戚戚、目光灼灼,当即赞了一声。接着话锋陡转,肃然又道,“同台竞技,死伤难免!若不慎夺了少侠性命,九泉之下,莫要怪我!看招!”

说罢,长槊一振,如龙似蛟,疾冲而来!

“这般说话,未免早了些!”

杨朝夕也不含糊,承影剑随身而走、迎刃而上,使出一招中规中矩的“公孙剑法”。这一剑以曲打直,悄无声息,后发而先至,登时将槊首点开。

“叮!”

削铁如泥的承影剑,却未伤及长槊分毫。只有一声仿若击磬之声,自台上延荡开去,叫人心神一振。

独孤岳一击未中,抽杆再攻。却是将长槊一搅,虚晃三招,待承影剑向槊杆斩来时、向左一让,旋即照着杨朝夕道髻拍下。

杨朝夕眼见三尺余长、两寸来宽的槊首压至,竟还带着些弓弦“嘣嗡”声,自是不敢轻忽。登时挺剑架开,同时身形侧转、偷出左手,在长槊吞口下的槊杆上一拍!

只听“啪”地一声脆响,独孤岳虎口微麻,心中暗惊:这杨少侠好俊的手上工夫!不过轻飘飘一掌,竟似巨石砸在槊杆上,不是内息浑厚、便是膂力超凡。

独孤岳念头闪过,长槊已然揭起。接着自半空一个兜转,又向杨朝夕下盘扫来。其势如风,尖啸随之!其速如电,雷鸣从之!

杨朝夕心下微沉,登时看出这独孤岳修习的、正是释门罡气,且已有数年火候。加持在长槊之上,便似如虎添翼,劲力更大了不少。想来是自己方才那一记“捕风捉影手”,无意间带上了“千佛掌”的掌力,叫独孤岳生出了警备之心。才立即使出相应手段,免得落了下风。

槊首猝发即至,锋芒微泛金光。取的却是杨朝夕双膝。

杨朝夕气灌双足,使出“一苇渡江”轻功,当即抽身飞退。同时长剑下撩,硬碰硬斩在了槊首上。

又听“噹”地一声巨响,承影剑与槊首重重交击在一处,迸溅出两蓬密集的火星。看得台下群侠心胆一颤。

其时已近黄昏。鳞云层叠,霞彩万端。

斜日早早隐入龙门西山后,只在曲折模糊的峰线上、晕染出大片橘色光辉。

逆光瞧去,大大小小的佛窟、便似挤挤挨挨的蜂巢。小龛黑洞洞,大龛雾蒙蒙,几乎看不清诸佛五官。只有卢舍那大佛面目慈和、法相庄严,趺坐而坐,面向众生,不知在想些什么。

杨朝夕一剑荡开长槊,也觉手腕微酸,知是长槊势大力沉之故,并非自己膂力不济。

当即不敢再留手,体内二气汹涌、循着小周天奔流起来,又被一股股搬运而出,灌注在四肢百骸。脚下愈发轻快,手臂愈发灵便,长剑双锋上、竟也透出淡淡白芒。随即毫无花哨、乍然崩出,对着独孤岳胸口便是一刺!

“嗤——”独孤岳侧身疾闪,槊杆翻出,正正拍在剑脊上。然而长剑早穿透外袍,此时被槊杆一推,登时将外袍划开,留下一道半尺多长的破口。

“好干练的剑法!险些便要中招……”

念头在独孤岳脑间划过,带出一头冷汗。再出招时,却是将长槊左旋右挥、护住周身要害,尽可能逼开杨朝夕手中承影剑,叫他不得近身。

杨朝夕见他招式收缩、转攻为守,仿佛架起一只巨大龟壳,叫自己百攻难入,不禁心中奇痒。

手中承影剑从“公孙剑法”舞起,很快换成“春熙三剑”,接着又换作“无为剑法”……堪堪出了几十招,竟都未能破防!

就在他剑交左手,预备将学过的剑法再使一遍时,终于瞧见独孤岳左脚位置露出一道空门。当即毫无犹豫,手中长剑脱手掷出、便要斩他一足。

却听“噌”地一声轻响,长槊斜插而至、恰好封住空门。承影剑打着弧旋,飞掠而过,却是斩在了槊杆上,瞬间将那刚韧兼备的槊杆、裁作了两截!

一截足有八尺,便做齐眉棍用、也是绰绰有余。另一截长不盈尺,连着槊首、倒想是一柄长相奇怪的长剑。

而长剑余势头不衰,又飞出丈余,才“啵”地一声、没入台面中。

独孤岳眉头微拧,十分不快。但也只是半息工夫,便果断拾起槊头、挽了个剑花,猱身又向杨朝夕劈来。

杨朝夕也是一个纵跃、捡回长剑,转身欲防。不由惊道:

“独孤兄,你竟也用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