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秘事

长乐公府位处皇城永兴坊,自新年元日,从南安殿,迁至此宅后,琳琅与丈夫孩子,一直深居府内,安静度日。

公府建筑循制,府内仆从数量,也与公侯身份相配。只是除素槿与季安,这两名贴身旧仆外,府内其余侍卫侍女,皆是新帝派来——除却日常侍奉,恐还有监看之意。

对此,琳琅心中了然,却也未表露什么,只对那亲自领侍送来的新御前总管郭成,说了几句客气话,托他转告晋帝:长乐公夫妇,感念天恩。

一则,如今改朝换代,她与颜昀,虽担着长乐公夫妇的身份,并如古来禅位之君,保有一点特权,如面见新君,可不行跪礼等等,但实际上,是在新朝寄人篱下,当时时谨慎行事,不可招来猜忌祸事。

二则,她与颜昀,着实是无力也无心,去颠覆新朝,恢复帝后之身。他们如今,只想与阿慕一起,过一家三口的寻常日子。那些派来充做“眼线”的监看仆从,再怎么事无遗漏地监视他们,看在眼中、报与晋帝的,也都是些日常琐事而已。

也许有那些眼线仆从,将他们一家的“安分度日”,如实禀报与晋帝,并不是坏事。晋帝对他们安心些,他们的日子,也能安定清静些。

余生无所愿,只盼一家平安团圆而已。

颜昀自叹从前忙于国事,没怎么好好陪过她们母子。如今闲下,又值年初春寒时节,因病不得外出受凉的他,莫说出府,几是闭门不出,日日夜夜,都与她和阿慕,守在一处。

那双从前用来批复奏折的手,如今用来,帮她细理刺绣丝线,帮阿慕铺纸研墨。颜昀主动包揽了阿慕的课业,亲自授他诗文,当起了阿慕的先生。

日常外界冷风凛吹时,室内火盆融融,颜昀笼被倚榻,手执书卷,她靠坐榻旁,徐徐煎茶,阿慕就端坐在离榻不远的书案后,一边认真写字,一边听颜昀讲解四书五经。

外界风雨呼啸,扰不了室内茶芬清逸的安宁静好,只是有时,这份安宁,会为颜昀的咳嗽声,轻轻打断。

琳琅眼下最担心的,就是颜昀的病情。好在晋帝穆骁,目前将善待楚朝皇室的姿态,做得很足,不仅赐宅赠侍,还允许医术精湛的太医谢邈,在侍奉新朝之余,常来长乐公府,携药为颜昀诊治。

衣药不缺,家人在侧,余生若能如此安宁相守,也是幸事。只是,这安宁的表象,就似风平时的湖面,只能维持一时而已,没过多久,就因外力,迭荡起重重波澜。

这日黄昏,琳琅一如往常安居室内,陪伴颜慕看书写字。一帘之隔的内室榻上,安睡着午后服药歇下、尚未苏醒的颜昀。

榻边铜薰散逸缕缕香芬,绕帘与墨香相融,日暮天光,在淡淡香气里渐渐暗沉,转眼,便至掌灯时辰。

往常这时候,自有侍女入内点灯,并询问是否摆膳,但今日,却迟迟未有人进。

琳琅心中纳罕,在亲自点燃室内灯树后,走出房门,问询侍女。可闲坐廊边的数名侍女,竟似听不到她的问话,个个看也不看她一眼,静如石雕,一言不发。

琳琅惊诧更甚。她直觉有事发生,见这些晋帝派来的侍女,似是铁了心要视她如无物,便想问问自幼伴她的侍女素槿,究竟发生何事。

平日里,素槿几不离她左右,可这时,却也四处寻不着人。琳琅好一通找,最后方在厨房内,发现了正在洗菜的素槿。同在厨房内的,还有灶台后被烟气呛得直咳的季安,他们见她找来了,皆忙放下手中活计,面色既忧且惭,“夫人……”

从他们口中,琳琅得知,公府内的仆从,在一夕之间,忽都成了摆设,不愿再侍奉府内主人,为主人炊煮晚膳。素槿与季安,见状怒斥时,反被他们无情讥讽。那些素日温顺的侍从,忽皆气焰甚烈,直呛素槿与季安道:“两位如今,还以为自己是掌事宫女与御前总管吗?!”

新朝之下,旧朝之人,如履薄冰。想及这些侍从是晋帝遣来,今日这般行事,或有圣意在后,素槿与季安,只能忍气吞声。他二人,一时也不敢拿这事来烦扰她与颜昀,本要亲自动手烹膳,未想,刚生了个火,她已找来了。

听罢事情因由的琳琅,微默了默道:“我来吧。”

她想到自己已出来了好一阵,房内的颜昀或已醒了,若醒来的颜昀,出门知道这事,只会徒增烦忧,不利于养病,遂一边挽袖操刀,一边吩咐素槿道:

“你去看看君公醒了没有,若醒了,就说是我想给他和阿慕亲自做顿晚膳,可又有段时日未入厨房,有些手生,故而今日晚膳迟些,请君公再在房内等一等,入夜天冷,就不要出来走动了。”

夫人在楚宫为后时,每月都会下厨数次,为楚皇陛下和小皇子,洗手做羹汤,所以这番半真半假之话,报与君公,应是十分可信。

素槿应下后,就走往主子们日常起居的寝堂,见堂内,小公子正抱着君公的腿,帮刚刚起身的父亲穿靴。她将夫人的说辞,恭声禀与君公,君公听后,浅笑着轻捏了捏小公子的脸颊道:“我们又有口福了,是不是?”

小公子笑着仰头望君公,期待的眸光,明亮若有灿星横流。

素槿看得暗暗心酸,垂眼退下后,快步走回厨房,欲为夫人打下手。

厨房内,夫人正在做清汤鸡丝面。素槿见夫人动作熟稔,想起夫人学做的第一道菜肴,就是眼前这道鸡丝面。

那时,还是在罗浮巷的香雪居,夫人还是她侍奉多年的小姐。小姐在六七岁时就离府别居,除在重要时日回府见父亲与继母外,大多时候,都独居在顾府别苑香雪居内,在将近十年的四季荣枯中,一个人,从青稚女童,长成清丽少女。

除几名做粗活的仆妇外,香雪居内,小姐的贴身侍鬟,仅她一人。近十年的光阴中,她日常看小姐最常做的,就是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在园中抚琴作画。

拂园轻风,吹迭起小姐浅碧的裙裳,花树下的小姐,纤姿楚楚,极美,而又有种遗世的孤清。满园姹紫嫣红,似只能落墨在小姐的笔下,入不到小姐心里,小姐像是幅神遗人世的美人画,独自飘摇在人间,直到十六岁那年,方变得与往不同。

十六岁时,平日里唯以抚琴作画怡情的小姐,忽地问她,清汤鸡丝面的做法,而后,还一改往日十指不沾阳春水,让她仔细教她学做这道面。

她开始以为小姐只是一时兴起,可小姐却用行动表明,她认真极了。

揉面、煨汤、烹煮,此前从未下厨的小姐,虽在并不简单的工序上,失败了一次又一次,但并不轻言放弃,一丝不苟地钻研面的做法,几为之废寝忘食,最后终于学成,做出了一锅细面似银、鲜香软滑的鸡丝面。

她那时好奇问小姐,为何忽然想学做这道面。小姐不说话,只是亲自托碗执勺,舀盛汤面。

氤氲热汽,自锅中升腾,将小姐白皙如玉的脸颊,薰扑得绯红。正值妙龄的清丽少女,粉腮红润,明眸如水,似是美人画活了过来,绮艳红唇,虽轻轻抿着,但有笑意,如抑不住的春色,自唇际流漾而出,看得在旁的她,也不禁跟着弯起了唇角。

她没有越矩追问,小姐不说,她也能猜到,小姐这般,是为了一个人,一个被小姐藏在香雪居的小楼内,暗暗与小姐交往着的人。

她从未与那个人打过照面,不知那人相貌年龄来历,但能从香雪居种种异常中,确定有这么一个人存在——明明锁上、却常被莫名打开的小楼轩窗,竹风车、杨木雕等小姐妆匣内多出的街贩之物,夜间月色下偶尔如风掠过的缥缈黑影,晨间小姐榻枕边含露绽放的束束鲜花……

离那神秘人最近的一次,正是小姐成功煮出鸡丝面的那一日。

往常小姐吩咐不必入内伺候,她便遵命退得远远的,但那一夜,顾府有要事发生,她必得入内通禀,而楼内之人,似又因某事过于专注,没有及时撤离,叫她头一次,望见了那神秘人离去时的残影。

她依旧没能一睹神秘人真容,但见他墨衣佩刀,身形修长劲韧,矫健地自后窗一跃而出后,于林桠间几个点跳,便倏忽融入夜色里,是与小姐年龄相仿的如风少年。

那碗被小姐小心端入楼内的鸡丝面,已成了见底的空碗。滚热的汤面没了,而小姐手上,多了一根,本不应该出现在楼内的、鲜红晶润的冰糖葫芦。

素来淡定从容的小姐,双颊晕满薄红。她握着手中的冰糖葫芦,看了她一眼,似是感到羞窘,面色越发红烫如灼,可握着糖葫芦的手,却越攥越紧,并未将那根廉价的街头吃食,速速藏起抑或扔了,而是最终微低了头,轻轻地咬开了糖葫芦甜蜜的糖衣。

从此,那个神秘少年的存在,成了她与小姐心照不宣的秘密。

她对小姐如此不合规矩地大胆与人私会,并没有震惊到无法接受。小姐虽在外看来,是温婉和静的大家闺秀,但侍奉多年的她知道,那份温静,并不是顺服地恭守闺秀规矩,而是源自小姐实则厌弃人情世故、孤高清远的性情。

静非合群,而是懒怠与世同浊。

小姐心中,隐藏着悖逆世俗的火星,所以有时会悄悄做些出格之事,譬如男装出行,化名林琅,自号白石山人,将自己经年所画的数百张画作,尽数贩卖获利,而后用这些钱,连同她自己并不丰厚的月例,购粮施粥,分与流民。

但,被流民幼童拥簇感谢的小姐,仍是孤独的,火星疏冷,直到那一年,那个神秘少年出现,将小姐的心火,真正燎燃。

应是一段极炽热甜蜜的爱恋吧,就像那夜小姐唇际融化的糖浆,甜如蜜糖,缠绵入骨。只可惜,小姐因病将之忘却,这一段秘事,自此深埋在她这个侍鬟的心底,被彻底尘封在罗浮巷香雪居中。

香雪居旧梦不再,小姐是旧朝的皇后,新朝的长乐公夫人。昔年羞甜的绯色娇颜,已在改朝换代的巨变下,亦能宠辱不惊,素槿悄然凝视着夫人沉静的侧颜,忍不住暗想,世事纷乱,人如漂萍,那个隐入旧事的神秘少年,现今又在何方呢?

她虽不知其相貌来历,但知晓他的名字。在香雪居时,一次她偶见小姐用玉佩穗子,轻轻抽打一黄杨木雕小人,并喃声低骂:“呆木头!呆呆木头!”

好像这对小儿女有了口角,二人正闹别扭。小姐对着那小木人,轻轻骂了几句后,眉眼间的轻嗔薄怒,缓又转为相思柔情。她渐止了打骂动作,将那小木人拿握在手中,凝视许久,柔轻唤道:“阿木……”

“阿木”这个名字,从前楚宫中的皇帝陛下,也曾听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