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儿子一起成长

随着乔布斯的去世,2005年他在斯坦福大学演讲中引用过的一句话一再被提起,其实那不是他的原创,而是他最喜欢的杂志《WholeEarthCatalog》停刊号里的话:“stayhungry,stayfoolish”,他一直以此自许。这句话被打上他的标签,并被中文翻译成美妙的八个字:“求知若饥,虚怀若愚”。

我用这八个字教育儿子,希望他以乔布斯为榜样,求知的欲望能再强烈一些,也能再虚心进步一些。儿子告诉我这句话的原意其实不是这样,我不解,这是标准翻译,大家都这么说的啊。他停下手头的作业,耐着性子给我简单解释,用大白话说就是做一个永不满足、不怕嘲笑的创新者,因为创新者起初总是像傻瓜一样,是被嘲笑的对象。这个大白话听起来似有道理,儿子的观点让我无语,不管原意到底是什么,我的浅尝辄止、人云亦云已经让我偏离了乔布斯的忠告,“不要活在别人的思考结果里,要有勇气听从内心和直觉的召唤”。

无独有偶,儿子也拿给我一篇斯坦福大学的演讲稿看,这是一个叫WilliamDeresiewicz的作家2010年给斯坦福大学新生的演讲。儿子大概知道我的英语阅读水平其实是词不达意的,因此很体谅我,“你看后面的中文就可以了。”他愿意推荐给我看的东西说明是他有共鸣的,也愿意和我分享,比如卡斯帕罗夫的《棋与人生》,比如美国电影《王者之路》,或者《水知道答案》,或者纳兰性德的词、克里希那穆提的哲理书等等。

这篇演讲稿是儿子自己从网上下载的,题目叫“WhatAreYouGoingtoDoWithThat?”文稿很长,我做一些摘要:

“你要做什么”的意思是你要过什么样的生活;而“那”指的是你得到的正规或非正规的任何训练,那些把你送到这里来的东西,你在学校的剩余时间里将要做的任何事。你做那些事能给你带来好处,让你的父母感到骄傲,令你的老师感到高兴,也让朋友们羡慕。从你上高中开始,甚至初中开始,你的唯一目标就是进入最好的大学,所以现在你会很自然地从“进入下个阶段”的角度看待人生……

真正的创新意味着运用你的想象力,发挥你的潜力,创造新的可能性。另外一种创新,是创造你自己的生活。不是走现成的道路而是创造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想象力是道德想象力,“道德”在这里无关对错,而是与选择有关。道德想象力意味着创造自己新生的能力……它意味着不随波逐流,不是下一步要“进入”什么名牌大学或研究生院。而是要弄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而不是父母、同伴、学校、或社会想要什么。即确认你自己的价值观,思考迈向自己所定义的成功的道路,而不仅仅是接受别人给你的生活,不仅仅是接受别人给你的选择。

道德想象力是困难的,这种困难与你已经习惯的困难完全不同。不仅如此,光有道德想象力还不够。如果你要创造自己的生活,如果你想成为真正的独立思想者,你还需要勇气:道德勇气。不管别人说什么,有按自己的价值观行动的勇气,不会因为别人不喜欢而试图改变自己的想法……我请求你们做的,是根据正确的理由做出你的选择。我在敦促你们的,是认识到你的道德自由并热情拥抱它。

最重要的是,不要过分谨慎。去拒否我们社会给予了过高奖赏的那些卑怯的价值观的诱惑:舒服、方便、安全、可预测的、可控制的。这些,同样是罗网。最重要的是,去拒否失败的恐惧感。是的,你会犯错误。可那是你的错误,不是别人的。你将从错误中缓过来,而且,正是因为这些错误,你更好地认识你自己。由此,你成为更完整和强大的人。

演讲最后,作家告诉刚刚开始成年生活的学生们“打开自己,直面各种可能性。这个世界的深广远超你现在想象的边际。这意味着,你自身的深广也将远超你现在的想象。”

看完这篇文章,我没有和儿子再交流什么,一切尽在不言中。我要做的是学着重新认识儿子、理解儿子、跟上儿子的思路,做一个可以和他平等交流对话的家长,而不是被他越来越远地甩在身后。

我不得不意识到,儿子已经长大了,而我还站在原地。我还没有适应做一个十六岁男孩的妈妈,母子关系更多地停留在我对过去的回味中,而不是未来的展望里。我只是希望我家这个学生苦读十多年能够顺利考入名校,至于他下一步的人生目标从来没进入我的视野。我在对待儿子的教育上其实不乏口是心非,难怪被儿子不屑为“庸俗”。我既希望儿子有自己的独立思想,又总想把自己的观念强加于他;我既想让他长大自立,又巴不得他永远在我的视线之内;我一方面厌恶国内教育的浮躁和功利,欣赏国外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教育,一方面又恨不得儿子所有时间全花在“正当”的学习上;我嘴上说着只要他尽自己的努力就行,其实时时把考入名校作为紧箍咒悬在他头顶;我对“成功学”不屑一顾,其实在我内心深处,考入名校好像才是唯一的“成功”标杆;我对“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说法上不以为然,其实在我心里,无疑是希望儿子第一个冲刺来满足我的虚荣心。对于儿子的很多想法,我不是理解和接纳,而是驳斥和打击。我试图用我的人生经验告诉他,什么是对的,什么是有意义的,怎样可以少走弯路。我那些有点功利、虚荣的愿望,何尝不是对儿子的人生目标简单化、功利化呢?

儿子已经在思考人生的意义了,我还牢牢抱着世俗和功利的期待不放,完全没有意识到儿子在这个多元化的复杂环境里应该有独立思考、理性选择的能力,应该有健康、快乐,自己想要的人生。对我自己的人生我不愿随波逐流,可是对于儿子的人生,我竟然就想随大流。我心里只是希望他长大成人,可是我实际上把自己混同于每一个“望子成龙”的家长,期待他走我希望的路。

无论儿子以后的路会怎样走,已经度过了青春期的迷惘,知道思索自己的人生,清楚自己内心的目标,都应该是一条风光无限的路。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条路,才开始,也不会有尽头。尽量放弃固步自封,刚愎自用,狂妄自大,意气用事。努力地走好,在自己的人生路上闲庭信步,追寻自己,找回自己,最终做好自己。”

感谢成长中的儿子,给了我这样一个重新认识自己、思考人生的机会,也让我能有机会看到另一个崭新的、独特的人生。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