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罗砸冰箱说开去

我自认是个算不上挑剔的人,也许是我把太多的心思用在做事情、操闲心上了?对待自己的事情“能过得去就行了”,这是我的口头禅,也是我一贯的准则。不知道这算不算比较新的说法叫“钝感力”?据说是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呢。

我曾经在一家非常信赖的邮购网上买过一幅耳钉,本来是不对称左右有别的款式,拿到手里却是同一方向的两只,让我啼笑皆非。我既不想花钱去退货,也不想再费时间等退货,只好照单全收了。估计也没多少人凑在我耳边看耳钉哪里不对劲,就算看出来也权当我玩了一把个性吧。我没有去找商家论理,也没影响它在我心里多年树起的信誉,能过得去就行了,想想大家都不容易,小事情就不用计较了。

像我这样得过且过的人经常吃哑巴亏那是板上钉钉的。有一次在超市买橡胶手套,不知道挑型号这是我的粗心,拿回家打开封闭的包装一看,竟然像邮购的耳钉一样,是同一方向的两只。尽管超市近在咫尺,也懒得去换,凑合戴几天算了,谁让自己不长心眼呢,就当掏了学费买教训。

我的购物习惯是在商场买东西先看好价钱,只要试试大小、样式差不多就付钱,总是想不起来挑拣一下有没有质量瑕疵,早早就把主动权交了出去。什么可爱的东西我都喜欢收留,发票显然不在我收藏之列,甚至是急于销毁的“罪证”或者“心腹大患”。买东西时只顾不亦乐乎,回家想想下个月的一串串账单心里还是会隐隐不安的,撕掉发票就可以装鸵鸟了。除了老公会留着电器发票,我买东西基本不留发票,就算日后发现质量问题,没处说理去,也没心思说理去。

我曾经陪一个朋友买羊绒衫,她不但要撑展袖子对着光挑完前面挑后面,还要平铺在柜台上验完外面验里面。地毯式地细细检查每一寸不说,还要揪起领子、扯起腋窝,看看每一条接缝是不是有毛病。我等在旁边看得眼晕,急得跺脚,心想我要是营业员,遇到她这样的顾客赔笑脸都该陪到脸僵了,有她买一件衣服的功夫我估计都买三件了。我埋怨她这么百般挑剔,活得累不累啊?她白我一眼“这怎么叫挑剔?这是最起码的检查,要拿回家发现质量问题你找谁去?工作就得做到前面。”也许她这么做都是磨练出来的经验,厂家、商家的脾气没准就是像我这样的大多数太沉默了惯出来的。

我总是缺乏先见之明,也不吸取吃一堑长一智的教训,遇事还怕麻烦。曾经给老公买过一双木林森的休闲鞋,没出一个月鞋底就坏了。老公总在我面前自诩他的脚趾长度比较齐,穿鞋一点不费,他也没有去挑战什么极限运动,这鞋怎么就不经穿呢?好在买鞋的发票按照“三包”政策我们是保留了,再怕麻烦鞋底坏了没法穿呀,这个还在保质期内,那我们就试着去维权吧。“退货”?我们没有这样的非分之想,只是找到商家要求调换,人家振振有词说只能修,不能换,至于什么时候修好不知道。老公一气之下当着营业员面,直接把鞋扔在商场垃圾箱回家了。

从此之后我家再不提木林森这个牌子,当然,老公也再不会去找商家讨说法了,不用想都知道天下乌鸦一般黑。

不对,也有不黑的乌鸦,不过不是在我们这里。曾子墨是我欣赏的知性美女,我读过她的《墨迹》,欣赏她一次次的华丽转身。我记得她写过一个小经历,从常春藤盟校毕业去参加华尔街面试,买了一套价值不菲的套装。面试之后随便挑了个莫须有的毛病就退掉了,既在面试中留下形象分,又未花分文,真是一举两得,据说国外很多留学生都这么干的。我不知道现在被称为“阿玛尼女郎”的她还会不会记得穷学生时代的这事?这事做得到底算不算漂亮呢?一向被中国商家欺压惯了的中国留学生一出去就撒欢,恶意利用了国外商家的善意,达到自己的目的,好像不算地道的。话说租服装都得付租金的啊,穿一套心仪的新衣服参加重要的场合竟然可以分文不花,老外的智商可能确实没用在这方面。

算了,我也别再留酸葡萄的话柄了,反正我也没那样的机会,即使有,我可能也拉不下情面。

我给儿子买过一双阿迪达斯的运动鞋,他原本穿43码,可是拿一双43码不合适,再拿一双44码还不合适。我和老公面面相觑,儿子的脚难道转眼之间疯长了吗?直到试了一双45码,总算是合适了,不过奇怪的是他穿其他的鞋还是43码。那双45码的正牌、正价鞋只穿了一周,鞋后跟里侧的面料就起球了。我很想不明白,就算一双价格便宜的非名牌鞋也不应该是这个质量啊?我提出去调换,老公儿子坚决反对,因为儿子看中的就是这个样子,这个样子就剩这一双合适的码,更何况去换一双质量难道就好了吗?老公劝我趁早别去找不自在,只能让儿子的脚不自在了。

在咱们中国本土制造的这些所谓名牌商品,价格比远渡重洋卖到国外去更贵,挨宰就算了,好歹给我们把质量同等待遇也行啊。我曾经在给儿子买阿迪裤子时犯难,明明是一个尺码,可是两个款式的裤长竟然相差一寸有余。老裁缝不是都知道“衣不过寸”吗?难道这个品牌的国际标准是这么随意的?想来想去,只好宁长勿短,长了出手工费可以裁短,短了可怎么办呢?对待儿子,我是个不太有原则的妈妈,日后我还是常应他要求买阿迪的衣服和鞋,可是在我眼里,这不再是个多么了不起、让人尊敬的品牌了。

看到新闻报道说苏泊尔81款炊具被曝不合格,主要涉及锰镍不达标,200元以下商品都存在问题。据称它的产品研发费用不及广告费四分之一,也许是为了压低成本不得不偷工减料。锰镍达标的事就留给专家去检测,我倒想起我家的遭遇了。老公嫌以前用的铁锅不是品牌,想鸟枪换炮,于是买了“演绎生活智慧”的苏泊尔铁锅,这好歹也是国内炊具和小家电巨头嘛,咱们就支持一下民族工业。铁锅第一次擦洗是老公操刀的,手竟然被锅边划了条大口子,着实是来了个亲密接触。我纳闷我家是买了新锅不是添了菜刀啊,我不知道伤势多重,还对钟情德国货的老公说“哎,如果在德国,不但可以用全套双立人,还可以对造成身体伤害的产品提出索赔。”老公瞪我一眼“做什么白日梦,还不快去找创可贴,哪那么多废话?”我真是没眼力,好像有点在伤口上撒盐了?

我的维权意识还没飘出家门就被一股和谐的力量维稳在萌芽状态了。以后我每次洗锅都得小心翼翼,号称不锈的铁锅也必须擦干,如果留下一滴水下次炒菜就等着补充氧化铁吧。

咱小百姓不是大腕,过日子得货比三家,不挑贵的,只选对的,这原则肯定没错,虽然不知道我们选的是不是对的。不过好像现在有些贵东西也不见得就是好东西,血燕是专门迎合中国富豪的保健秘方在东南亚炮制的,想要黄的有黄的,想要红的有红的;拉菲是专门针对中国市场的旺盛需求在公海上勾兑的,想要几万的有,想要几十万的,也有!连一些有机蔬菜据说也是只要交钱就可以买来认证,摇身一变,大摇大摆身价倍增混进超市的。我倒没幸灾乐祸说,看,都说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多掏了钱还不是一样被坑了?我倒觉得既然一份价钱一分货,人家掏了高价,就算不能买到纯品、尚品,起码也应该买个真品。即使是仿品,也别是来历不明的有毒有害品,如果最起码的商业道德底线都没了,谁知道下一个受害的是谁呢?我们老百姓作为弱势群体说理的门路当然更窄了。

最近有一条行为艺术般的维权事件让人注目,牛博网的创始人罗永浩购买的西门子冰箱门无法关严,在经历了两个月的沟通无果后,11月20日他率人来到北京西门子中国总部,在众目睽睽下,用铁锤当场砸烂了音乐人左小祖咒、作家冯唐和他自己的三台冰箱,希望借此督促西门子公司尽快承认冰箱门的质量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西门子可是个德国品牌啊,怎么演绎了中国现代版的“桔在南方为桔北方为枳”的故事?难道是因为在中国制造的?还是只在中国销售的?如果德国品牌都靠不住,那消费者还能信赖什么品牌呢?

不管打假斗士王海算不算真正的消费者,老罗维权是不是炒作,我倒希望越来越多的王海们、老罗们出来轰轰烈烈地维权。我不是唯恐天下不乱或者喜欢等着看热闹,而是觉得商家的代言人已经太多了,有人肯出头成为大多数消费者的代言人,发出点不和谐的声音这事挺好。

越来越多的外资品牌似乎也熟悉了中国国情和行情,自觉不自觉地实行两个标准,傲慢漠视中国消费者的利益,甚至学会了在问题处理上打太极。孰不闻从汽车到婴儿用品,那么多国外存在质量问题的商品召回怎么都和中国无关呢?老罗维权事件的最新进展是西门子先将问题归咎于其冰箱的中国制造商,又声称“产品质量无问题,希望消费者理性。”我想老罗应该不是个不理性的人吧?是什么把他逼得这样狂躁了?看来我们这些大众消费者如果没有力气砸冰箱,也没有身份吸引媒体关注,以后买商品还真得“理性”三思。不过,我担心大家都理性静了,内需如何拉动起来?消费者真都“理性”了,估计就有很多商家、厂家,包括“有关部门”该不理性了。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