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声

我从5月初开始,因为母亲节的触动,在电脑上敲下“妈妈和老院”,记忆和情感的闸门随之打开,陆陆续续写了一些关于我的父母、我的少年时代、大学生活以及关于我的近况的文字,还有一篇关于我一直念念不忘的广场流浪女的故事。我知道我写的这些还不能算作文章,读了这么多年书,感觉写文章除了需要天赋、学识,还需要一定的章法、结构和技巧,我之前除了写信、写公文,几乎没有写过别的文字。我起初只是小范围的发给几个朋友,想让他们了解我的近况,对我的耳疾引起的变化不至于太担心,也想让他们了解我的少年时代经历,虽然我们都是同学朋友,但他们大多生长在城市的小康之家,而我成长于北方贫瘠的农村,我的很多经历对他们来说遥远而陌生,如果能让他们从中了解我的过去,也知道我现在的生活算是起到文字的作用了。

但我得到朋友的读后心得远远超过我的预期。作为朋友他们在百忙之中有心看了我写的那些冗长、沉重的文字,都夸奖我的文采,说实话我倒没觉得文采如何,只不过是一些原汁原味的心声。一个朋友说“内心丰富的人才能从笔尖流淌出这些文字”,这倒是,我觉得每个字的的确确是从心里流出来的,我只算个有心人吧,把一些沉积在心里的声音像抽丝一样一段段理出来。其实让回忆重现是挺艰难的事,尽管不想的时候他们时时在脑海,但想起来却好像一堆乱麻,抽不出头绪。

我得到的另外的评价是说我的记忆力真好,让好多朋友又仿佛回到久远的过去,呵呵,我上大学时同学都说我是“录音机”、“录像机”,发生过的情景我总是会记得,我到现在还记着小学同学的名字,想忘也忘不掉,如果我的文字能让大家想起曾经的美好回忆,那又是我的一个收获。

也有很多朋友看了我描述的父亲、母亲,觉得非常感动,很多朋友说忍不住流下泪来,也想到自己的父母,感慨他们的不易。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们在有父母陪伴的时候真的应该好好珍惜,“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是怎样的遗憾和哀痛啊。让我们先从记着父母生日开始吧。

我得到的朋友的回应其实更让我感动,友情就是这样吧,相互的交融和感动,时时让我们的内心留存美好。

下面这几段文字来自我的朋友,看看,他们的文采才是真的好:

看着你的文字,我又是喜悦,又是忧伤·老实说,你渐渐失去的听力,让我一直以来想着就揪心,忧伤也仅限于此。而你的文字,给我带来最多的,是喜悦!你写得太好啦!我简直都忍不住要不经你同意就挂到网上去!我觉得你应该就这样写下去·谁说上帝不是关上门就会打开一扇窗?也许,要不是你现在躲过了尘世的喧嚣,还没有时间没有心境写出如此优美动人的文字来呐!所以,亲爱的朋友,写下去吧,更多带给我们阅读的愉悦,更多带给我们人生的味道。

我几乎是一口气看完的,眼中有湿润的感觉,许久都不再关注自己的内心了,感觉世俗的生活已经占据了我全部的精力。继续写下去吧,让我们也一起分享你的喜怒哀乐,同时洗涤自己的心灵,寻找这个浮躁世界的一丝平静。

你回忆的文字里,我觉得仿佛看到一大片波斯菊,在风里摇曳着自由、青春的光华。好像那个年代褪去时光的差距,沉淀下的只有真善美,好羡慕呢。记得看过零几年时候行里的大合影,那时候你长长的黑发,亮的耀眼,和你的眼睛一样,我就想20岁的你得有多美呢?呵呵,你说你不及父母的才貌,可在我眼里,你是他们身上那些特别性格和思索的延续。虽然现在,你偶尔笑的时候会轻轻掩面,我知道手术带给你一些别人无法感同的伤,但是我想说用心与你交往的人,爱的都是你灵魂中的东西,譬如这些文字。过一阵闲下来,我要打听看看帮你投稿啦,呵呵,我希望流淌的文字能让你的精神也飘扬起来,快乐起来,加油咯,大姐姐。

好的,“希望流淌的文字能让你的精神也飘扬起来,快乐起来”,也希望我的文字给大家带来快乐。

我是5月27日很偶然地开始写博客的,本来是开在《今天》的,对于网络我除了收发邮件,看看新闻,读一些新书,看看八卦外,真的不会别的功能。我无意间在母校复旦校庆日这天,在我崇敬的诗人、作家北岛的地盘里开了博客,但不知道如何链接到QQ空间来,好让我的朋友们看到,无奈之下只好移步。

博客是个交流的园地,但还起到了我没有预料到的作用。

一个几乎是失散一年的朋友说“感谢你的空间开通,才有了我们现在的重新联系。这是一个契机。当然这不是说如果你不开通空间我们就永远不会联系了。而是,因为空间的开通,阅读了你的文章,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写下了阅读之后的回应,而使得我们的再联系提前了(提前了!)而已。但是我们的重新联系总会发生的,不是今天,就是以后的某一天!”我也得感谢我的空间开通,让我重续友情。

一个更久时间不联系的朋友粗看了我的空间,问我的耳朵是怎么了?我说她有时间看完我的博客就会全知道了。她感慨沧海桑田,人生无奈,希望我多保重。其实我已经很平静了,命运嘛,顺其自然接受就是了。我为她的“不论何时何地,牵挂永共”而感动得眼眶发潮,我想起很多年前她寄给我的照片后面写的话“念你,在千里之外”。

那是24年前,我初次踏上遥远而陌生的上海,就那一张照片,一句话,我翻来覆去地看,当时的感受和我儿子现在翻来覆去听《千里之外》的感受不可同日而语。(那时的乐坛还没有周杰伦,而是歌神张学友的世界,我记得87年在相辉堂前草坪上举办的学校音乐节,几乎成了张学友歌曲演唱大奖赛。青春的学子为那些美妙的歌曲热血沸腾、柔肠百转,那是一个多么美好的白衣飘飘的时代啊。)

6月4日0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