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自强发现江枫眠几乎每顿饭都吃的是从家里带的黑窝窝头,他到饭堂只打一碗稀饭,然后把窝窝头掰开放进碗里就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尽管生活简朴,但江枫眠的各科成绩都很优异,班上所有的先生都很喜欢江枫眠这个学生,并要求其他的学生都要向他学习。
一天晚上,外面刮着凛冽的寒风,甲班的学生大都早早回到宿舍钻进了被窝里,最后教室里只剩下东方自强、吴翔和江枫眠三个人在油灯下看书。
吴翔冻得不停地跺着脚,自强打了一个呵欠就站了起来,“吴翔哥,天太冷了,回去睡觉吧,不能再看书了。”吴翔也站了起来,“走,快把我冻死了,咱去买个火烧吃吃吧,明儿早上我得睡一个懒觉。”
自强说:“江兄,别再看书了。走,跟俺一块去,大门口有卖火烧的,我请你吃火烧。”江枫眠笑了笑,“谢谢东方贤弟,你们去吧,我不饿,我再读一会儿就回宿舍了。”
过了一会儿,自强拿着一个里面夹有豆腐皮的烧饼跑进了教室,他把烧饼递给江枫眠,“江兄,拿着吃吧,火烧还热乎着呢。”
江枫眠推开了他的手,“谢谢你,我真的不饿。你拿着吃吧。”自强把烧饼放在他的书上,“我吃过了,你赶紧吃吧,我去宿舍了。”说完,自强就跑了出去。
看着东方自强离去的身影,江枫眠感到心里热乎乎的。
这年十一月初九的上午,玲珑在家中顺利产下一个男婴,全家人都很高兴。
吃过午饭,边氏就李胜春去岳父家报喜。过了一会儿,李胜春就赶着马车去了沙河镇。
当马车经过永春堂的时候,李胜春停下车到诊室跟东方远说玲珑上午生了一个儿子,母子平安。
东方远很高兴,他对李胜春说:“胜春,你奶奶、你娘都在家里,你去跟她们说说吧,让她们也高兴高兴。”
李胜春来到东方远家的前院,到客厅跟岳母说了玲珑顺利生下小孩的事。徐氏高兴地说:“我就知道一定会平平安安的,因为我跟你奶奶天天都磕头求菩萨保佑。你坐屋里歇歇吧,我去跟你奶奶说说,让她也高兴高兴。”
不多时,徐氏搀扶着常氏走进客厅。李胜春笑着说:“奶奶,给你报喜了,你得了一个曾外孙!”常氏眉开眼笑地说:“这是咱两家的大喜事!天冷,我年纪大了,这几天腰有点酸,今儿个我就不去你家了,一会儿让你娘去吧。”李胜春说:“奶奶,你照顾好自己就中了。”
二人又问了李胜春几句,常氏就说:“儿媳,不多说了,你跟女婿一块去看看玲珑跟那个小外孙吧,别忘了把给小孩做的衣裳带上。”徐氏就站起来去拿来一个大包袱。
徐氏把包袱递给李胜春说:“胜春,你先把这个包袱放到马车上,我还攒了一百个红皮鸡蛋,我去拿来,一会儿也给玲珑带过去。”胜春接过包袱,“娘,鸡蛋就别拿了,俺家准备的有。”徐氏笑着说:“你家准备的是你家的,我准备的是我的。你到门口等着我吧,我马上就过去了。”
徐氏?着一篮子红皮鸡蛋来到院子里,看见耿氏拿着一块豆腐从门外走了进来。耿氏笑着说:“听那个侄儿女婿说玲珑生了一个大胖小子!”徐氏说:“是的,我去赵兰埠口看看。”“先别走,等等我,”耿氏说,“我做了一双虎头鞋,你给那个小外孙捎去吧!”说着,她就急匆匆地把豆腐送去灶屋。
很快,耿氏从住处拿来一双虎头鞋,徐氏笑着说:“嫂子的手真巧,鞋上面绣的还有花!”耿氏说:“不中了,没有年轻时候做的活好了。你赶紧去吧,去了好好跟闺女亲亲。”
徐氏上了马车,李胜春赶着车回了赵兰埠口。
李胜春把马车停在自家的大门外,徐氏下了车就去了玲珑居住的屋子。
看见玲珑头上扎着一块蓝色的围巾、满脸疲惫地靠在床头,徐氏不由流下了眼泪。玲珑用疲惫的声音说道:“娘,你来了,坐下歇歇吧。”徐氏心疼地说:“生孩子就是从鬼门关走了一趟,月子里可得好好补补!你婆婆出去了?”玲珑笑着说:“她才出去,刚才给我做了一碗面条,现在又去灶屋给我炖鸡汤了。娘,你看看小孩吧。”说着,玲珑掀开被子的一角。
徐氏笑着说:“我不想看他,让俺闺女受了一场大罪!玲珑,你可不能用被子蒙住他的头啊,得把他的头露出来。”
徐氏把婴儿抱了起来,“乖乖,还怪沉呢。”“七斤八两!”玲珑自豪地说。婴儿懒洋洋地睁开双眼,打了一个呵欠,又闭上了眼睛。
徐氏小心地把婴儿放在玲珑身边,又把被子给他盖好,“让他睡吧。”
李胜春和边氏走进房内,边氏笑着说:“嫂子,你来看看闺女、外孙,还带这么多的东西!”徐氏说:“来得慌里慌张的,那几根人参忘带了。”边氏说:“没事,俺家准备的也有,可能没有你家的好。”徐氏笑着说:“都是一样的,等一会胜春送我回来的时候,让他捎回来。”
边氏说:“嫂子,你不在这儿陪闺女几天吗?我笨手笨脚的,可伺候不好啊!”
玲珑笑了,徐氏也笑了起来,“妹子,有你照顾玲珑,我一百个放心。玲珑她奶奶岁数大了,我在外面也不放心她。”边氏点点头,“表大娘她老人家也是七十多岁的人了,跟前确实也得有人伺候。”
徐氏问:“妹子,打算哪一天给这个孩子添饭啊?你跟我说说,我跟你哥好提前对那些亲戚朋友说。”边氏笑着说:“嫂子,时间还没有定,这个日子由你来定吧。”
徐氏笑了,“妹子,这是你家的事,我定日子不合适吧。”边氏说:“有啥不合适的啊?玲珑是你的闺女,是我的儿媳妇,这个孩子是你的外孙,我的孙子,你定日子也是应该的啊!”徐氏说:“那就定在这个月二十九吧,给小孩添了饭我回家收拾收拾,到小孩满月那天再把他们娘俩接过去住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