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一试定夺(3)

阿奴感受到儿子似乎明白了什么,继续道:“以你爹的强硬果敢,完全可以不在乎众人的眼光。可是他没有这么做,因为他要找机会让众人心服口服。这么一来,将来你的位置才坐得稳。”

“所以”赵毋恤大约知道他爹的左右为难,可是这跟他必须全力以赴赢得胜利有何关系?

“若是你不竭尽全力,岂不是辜负了他的一番苦心?既然你爹的目的是找一个更强大更有可能把赵氏带向更好将来的先锋,若是你没有通过接下来的考验,影响的不只是他的颜面,更是赵氏的前途命运。这么看来,岂不是因小失大?”

因为赵毋恤的原因,阿奴居住饮食服饰出行的标准都得到大幅提升。可是,她依旧没有名分。不是赵鞅不给,是她回绝了。赵毋恤的出现已经引起各方不满,若是她的地位再水涨船高,对赵毋恤是大大的不利。

尽管学识有限,阿奴并非无知粗俗的妇人,只知索取,贪得无厌。早年的经历和这些年的阅历,再加上儿子时常跟她说历史人物的得失兴衰,促使她不断思考,颇有心得。

“没想到——”赵毋恤如梦初醒,“我竟能跟赵氏的兴盛衰败息息相关?”他一直知道自己表现如何,每次考察之后的成绩都会公布。可是,他从来没有深究过,一个人选的更改跟一个家族荣辱有如此密切的关联。

“一个家族的宗主,如同一场战役的主帅,决定战事成败,你说重不重要?”阿奴笑着说道。有时候觉得这个孩子聪明,有时候转不过弯来又有些傻气。但是怎么看都是好的,毕竟是自己大半生的心血。

“如此说来,我自当仁不让!”赵毋恤许下豪言壮语。

“这才是爹娘的好孩子。”阿奴想到什么,又道:“只要你尽力了,就是回馈了你父亲的期待,不管输赢。”

“我一定全力以赴。”赵毋恤用力点头,再次许下承诺。

“若是输了,便是技不如人,将来要好好跟众位哥哥相处,恭敬温顺。”阿奴叮嘱道。虽然她心里清楚,赵鞅是偏向赵毋恤的,但是结果没出来谁也不能说十拿九稳,板上钉钉。毋恤年轻气盛,自尊性强,阿奴害怕他输了受不了,于是提前打预防针。

“哦。”赵毋恤一边应,一边暗下决心,一定要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从前的许多测试他都位列头名,这次至关重要决定前途命运的测验,更要小心应付,不容有失。

“若是赢了,对哥哥要更谦让更恭敬。”说着,阿奴的表情变得有些担忧。

“孩儿知道。”赵毋恤也受影响,脸泛愁云。“大哥可能不会表现出来,但是一定会自责难过。其余的”兄弟众多,性格各异,他们会有怎样的反应,赵毋恤不敢想。

“别想那么多,以诚相待就是。既然能赢,就表明你才智过人,力压兄长。他们可以不服,其他人却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们是你的坚强后盾。”看到儿子真情流露,阿奴有些难过,赶紧宽慰。

“孩儿知道。无论输赢都坦然接受。”赵毋恤冲母亲笑了笑,轻轻把母亲推往门外,“夜深了,娘也早点歇息吧。”

阿奴拍拍儿子的手背,转身离去。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要紧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对此时的赵毋恤而言,即将面临的考察是他人生到目前为止最为关键的一步。要么一飞冲天,要么保持现状甚至向下滑落。赢了还好,若是输了,赵鞅百年之后,他的众多哥哥肯定不会放过他。因为他的出现让他们本来清晰的未来变得飘忽不定,为此,他们饱受煎熬,担忧不已。

站在人生的关键路口,寻常人往往坐立不安,神魂不定。只觉度秒如年,心里空落落的,心跳却一直往胸口涌,似乎已经遏制不住,随时喷薄而出。

赵毋恤却不然。母亲的出现把问题的核心敲碎分解,他不再纠结,坦然淡定。于是他重新坐下来,打开竹简读历史。

以史为镜,知兴替。他想,在赵氏未来的展望中,过往一定会提供借鉴。

他拿的是最近的竹简,上面刻写的是前两日蔡墨跟他说的近两年的一些史实。准确的说,只是些耳闻的事情,大略记录在上。只要打开,里面的纲要会让他迅速回想起当日蔡墨授课的所有细节。

楚王不负众望,灭陈之后又有大动作。

曾经与楚人合作灭庸的巴人,以为楚国内乱,料定人心不稳,趁机发动小股势力偷袭楚国。此时的楚国,有灭陈的勇威加身,如同一把锻造十年刚出鞘的宝剑,杀气正起,一个陈国岂能满足?

撞到枪口的巴人,等着利剑出鞘吧!楚国迅速反应,楚王命司马率大军前去,把巴军打得哭爹喊娘,落荒而逃。

此次立下战功的,除了司马,还有一个人。还记得那个跟叶公在郢都城狭路相逢,最后被叶公说服,掉转刀戈勤王的薳固吗?楚惠王夺回大位后,把他和同行的副官一道,升职封赏。

对薳固而言,仕途中最重要的几步,至少有一步是发生在那天的。若是他继续跟叶公针锋相对,就算叶公输给他,勤王的队伍也不会因此被淹没。楚惠王重掌国政,他便是反贼帮凶,处死凌迟,曝尸三日,以儆效尤。

一个决定,生死荣辱天悬地隔,幸好,他选对了。

就在前一年,兵困吴国的越国差点和楚国打起来。起因是越国发兵攻打楚国,楚王闻讯,先是大惊接着是大怒。说好的盟友又是姻亲,怎么先礼后兵的道理都不懂?楚王不甘示弱,派司马引兵追赶越兵,结果没赶上,只得退兵。

后来听说,其实是越国为了迷惑吴国,故意进兵楚国。目的是让吴国不加防备,越国则经过楚国绕道去往吴国,打他们个措手不及。越国的声西击北,的确把吴国骗了,吴国又被击败,雪上加霜。

虽然事后越国派出使者跟楚国解释,楚王仍难掩怒气。为此,秋天,楚国再次发兵。这一次是派叶公率军攻打东夷。

东夷辖今天的浙江宁波、台州、温州,位于越国的东面,三地连成一个半圆形,越国正处包围之中。楚王的用意很明显——以越国之道还于越国之身。此番用兵的巧妙之处在于,楚国并没有直接出兵越国。楚国的精骑铁甲一到,东夷吓得面如土色,很快便与楚国结盟。

这么一来,楚国的势力便顺理成章的开始往东海一带扩张。虽然对越国秋毫无犯,仍然足以震慑越王。若非越国这次迷惑吴军的出兵,可能楚王也不好讨伐东夷。是越国给了楚王出师之名,结果赢家显然是楚国。

“不知越国所为真的如其所言是为了吴国,还是已经强大的越国故意试探楚国?”赵毋恤喃喃自语道。

想不到大劫归来的楚王虽然年轻却颇有谋略,进攻东夷可谓见招拆招。既没有公开两国的矛盾,又逞了威风扩大了楚国的势力影响。这么一想,赵毋恤拿出地图问自己,若是他有幸成为赵氏宗主,将会如何巩固赵家的势力?如何攻城略地,开疆拓土,扩大赵氏的影响力?

从前,士氏、中行氏的封地最多,晋国北面几乎全部被两家占据。经过八年艰苦奋战,两家彻底被驱逐,他们的封邑被智、赵、魏、韩四家瓜分。虽说赵鞅有平乱之功,无奈有发动暴乱的罪责在身,彼时又是智跞任正卿,最终是智氏分到的地最多,其次是赵氏、魏氏、韩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