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三四章 少年复兴学校

就在前几天,从福州通到南京城的电报线路已经修通。

修电报比通火车要容易多了。华族现在已经有1支非常熟练的电报线路修筑队。

福州的电缆厂投入使用,华族的电报线自给率已经达到百分之5十。

随着吕宋铜矿的规模进1步增大,很快华族的电缆就可以完全自给自足。而且华族生产的电缆,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尤其是在外层绝缘漆的运用方面。

有了绝缘漆之后,电缆的使用寿命大大增加。铺设的难度也降低了很多。

董良哪怕是到了福州依然可以随时了解到前线的战事。

安德门,永庆坊,傅善祥穿着1身朴素的布衣长裙,走进1处院子。

她的手上拎着1摞纸包,里面是1品斋的点心。

这是南京城中有名的点心铺子,掌柜的原本被抓到天王府中做御厨。

华族控制这里之后,拨乱反正,大家各回各家,重操旧业,这位1品斋的掌柜的领回了自家的铺子,就连做点心的工具都还给他了。

老掌柜对华族感恩戴德,写了1幅知恩图报的牌匾挂在正堂啊,发誓要做1个良心商家。

因为南京城解放不久,物资紧缺,物价比别的地方要贵。

而1品斋做的点心,全都是真材实料,价格不便宜。

但是傅善祥作为侍从室主任,享受的是府司级,正5品的待遇,每月工资有2十华元,相当于后世几万的月薪,自然消费得起。

她今天来这里是为了看望原来在女营的姐妹。

这些人当初跟她在1个营中,有些人对她充满善意,有些人则妒忌排挤她。

相聚就是缘分,不管怎么样都是在1口锅中刨饭吃。

这个时候太阳已经下山,傅善祥知道她们刚刚下班。

这些女人之前大部分就在作坊里干活,现在依然在那里,只是她们以前跟奴工没有区别,现在却是为了自己的生计而劳动。

这是1处小院子,正房厢房加在1起1共有十几间,还有1个公共厨房。

这样1个院子居住这十几个女工,算不上拥挤,因为南京城内并不缺少房子。

房子空在那里还容易坏,官府索性就先分给这些人居住了。

不过房屋的所有权依然归官府所有。出了那些能够证明房子是自己的人来认领。

傅善祥的到来让众人大吃1惊,她们并不知道傅善祥这段时间去了哪里。

她们只知道她之前在东王府做事。

“善祥……你怎么来了?”1个3十几岁,年纪稍大的妇人1脸惊讶地问道。

“玉娘姐,我来看1下你们,大家现在过得还好吗?”傅善祥将手中的东西放在桌子上。

这里1共有十几个女人,众人围在两张长条桌子上吃饭。

其中有几个人,傅善祥也不认识,看样子他们重新分配过了。

“善祥,很久没有看到你了,你去了哪里?”那个叫玉娘的女人问道。

“我逃出去投了华族,现在在华族做事儿。”傅善祥并没有敷衍欺骗他们。

这位玉娘大姐,丈夫死了,孩子走散了,是1个可怜人。

“真好,你到底是有学问的,早就看出华族能成事儿。”玉娘道。

这时候,又有几个熟悉的姐妹过来打招呼。

傅善祥11跟她们寒暄。

“玉娘姐,你们现在过得还好吗?”傅善祥今天过来1方面是为了看看姐妹们,另1方面是也是受董良的委托下来微服私访。

“我们现在还是在原来的工坊中纺纱,活儿还是那些活儿,不过待遇好多了,现在是给咱们发米,让咱们自己回来煮着吃。盐巴也是发的,但是蔬菜需要咱们拿米去换。城外种菜的人好像将田给分了了,他们种菜换米吃。”玉娘说道。

“1天能发多少米,又要换东西,又要自己吃,能够吗?”傅善祥道。

“1人1天有两斤米,我大概能吃1斤,剩下的则用来换东西。工坊给每人发了4尺布,让自己回来做衣服,就是全都是绿布,大家穿着的衣服全都是1色的。”

傅善祥看向房间里,果然众人穿着的大都是绿衣服,不过都是自己裁剪的,看起来样式有些不同。

傅善祥脸上露出笑容:“只要能够吃饱穿暖便好,华族这边的人大都穿素色的衣服,就是官员都是穿着1色的青衣。”

“玉娘姐,我看少了好多姐妹,他们去哪里了?”傅善祥又问道。

“哦,她们啊,这不是华族来了之后让各回各家嘛,有家的都回去与丈夫家人团聚了。唉,真羡慕那些家还在的。”

傅善祥知道玉娘的事情,她安慰道:“华族这里鼓励适龄的寡居女子改嫁,玉娘要是找到合适的男人就嫁了吧。”

玉娘不置可否,她们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还没有心思想这些事情。

“善祥,你在华族是不是大官,要是方便的话,帮我找1找雷子吧。”

雷子是玉娘的儿子,与玉娘走丢的时候只有7岁,现在应该有89岁了。

“嗯,玉娘放心,我1定托人帮您找雷子,他是不是额头上有1块青色的胎记?”

“啊,是的,是的,雷子的胎记很明显,像1匹马的形状,非常容易辨认出来。”玉娘连连点头。

似乎傅善祥答应帮她找就1定能找到1般。

傅善祥又跟她们聊了1下工坊的事情。

工坊现在是华族派人来管理。机器设备和人都是原来的那些。不过以后肯定还是要跟福州的纺织厂1般,换上新的机器。

这些女人现在也都是自由女工,他们在工坊工作,领取薪酬,享有充分的人身自由。

这才是与原来的女营最大的区别。

华族在工厂的规范化管理方面已经做得非常成熟。

董良知道要建立工业体系,仅仅依靠机器设备是不够的。

前世的晚清搞洋务运动,买了多少机器设备,最终不还是没有搞好。

因为他们管理工厂,还是用的原本官府的那1套管理方式。

华族的官办企业,虽然也是官僚在管理。

但是1线的管理人员绝对必须是懂技术的。1个工厂中会有1些行政人员。

但是1把手厂长必须是技术员,这些行政人员只能协助技术人员搞管理。

而且商部给这些工厂都制定了考核机制,虽说不是完全看经济效益。

但是企业的发展被定位在了第1位。

现在这些女子所在的纺纱厂被整合进了南京第1纺纱厂,目前是以粮食结算工资。

这也是为他们考虑,因为这里的市场还没有恢复,要是发钱的话,怎么买到东西也是1个重要的问题。

傅善祥留下了自己的联系地址就离开了,她在福州城有自己的住处。

玉娘告诉她,还有1些女子因为有几分姿色都被挑选走了,再也没有回来。

想到这里,傅善祥就有几分伤感,当初她要是没有去华族,结果1定也非常悲惨。

回到临时行营,董良见到傅善祥的兴致不高,还以为她的那些姐妹没有被妥善安置。

傅善祥摇头,将了解到的情况都跟董良汇报了1遍。

华族能够做到这样的地步,已经算是不错了,那么傅善祥为什么忧伤?

傅善祥劝玉娘改嫁,重新成立1个家庭的时候,也想到了自己还是孑然1身。

经过董良的再3询问,傅善祥才哇的1声扑到董良的怀中哭了出来。

这是两人第1次抱在1起,董良顿时感到怀中软软的,鼻子里也全是沁人心脾的清香。

他将手轻轻地放到傅善祥的后背上,温柔地从上到下抚摸着,想要让她放松下来。

“没事儿,有什么事情都可以跟我说,我们是1家人。”

听到董良说到1家人,傅善祥的心中顿时涌出1股暖流。

1种多年未有的感觉在她的心头升起。

第2天,也就是临行的前1天,董良去了城内新建的少年复兴学校。

护卫军光复南京之后,在城内收容了大量的孤儿,他们以前都被关在少年营中。

其中1些较大的被编成少年军。

其中1部分甚至还杀过人。这些孩子,华族不能放任不管。

于是董良拨款专门成立了两所少年学校,收容了将近5千孤儿。

这两所学校都是1贯制的,他们会在这里读书成长,直到参加工作,能够自食其力为止。

董良站在天王府前殿的广场上对这些孩子做了1篇名为《莫欺少年穷》的演讲。

他慷慨激扬地对那些孩子说道:“孩子们,你们有的人失去了自己的亲人,有的人吃了很多的苦。这1切都是上天对你们的磨练。实际上,你们是上天的宠儿,他要你们将来承担起复兴华族的重任,才让你们承受今天的苦难。”

“你们要在这里好好学习本领,将来你们中可能会有军人,会有郎中,会有老师,会有官员……无论你们走向哪1个工作岗位,你们心中都要记得这份重任。华族的复兴和崛起可能需要很多年,1定会有需要你们的时候……”

给孩子们演讲是董良最拿手的事情。半大的孩子,比成年人单纯,很容易就能调动他们的情绪。

傅善祥跟1众官员站在董良的身后。

她痴情地看着董良的背影。这个男人身上的魅力让她无法抗拒。

昨天晚上,她终于克服了心中的自卑,将她心中的想法,将那些藏在她内心最深处的话都向董良倾诉出来。

创建青年学校的想法,董良早已有之。

如今天下大乱,各地都出现了许多孤儿。

这些孩子同样是华族宝贵的财富。如果没有人教育培养他们。

这些孩子很多都会冻饿而死,还有1些即使长大了,也无法成人,反而可能会危害社会。

希特勒和沙俄似乎都建立过少年军校,将这些孩子军事化管理,他们中的很多人都会成为董良最忠实的追随者。

接下来就是离开了……

南京城下关码头,袁9贡带着1群官员为董良送行。

临行前,该交代的事情董良都交代好了。

袁9贡的心中倒是松了1口气,元首在这里确实给他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元首对地方工作非常了解,很难糊弄。

这段时间,他们在工作中不得不格外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