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军中故人

一路往东北方向而行,多选择在官道上行走,间或进入一些乡村城镇,用了近二十天时间在山东半岛绕了个圈,算是对元朝治下的民生、经济有了初步的了解。

元朝的驻军大都是在各省的省城,其他大城有部分驻军,其余的都是降附的汉人军队。尽管对越朝的阜阳徐州防线不屑一顾,但元朝还是相应的布置了一条自己的防线,就是开封济南防线。

元朝肯定不会像孙思源那样花费大量资源修建坞堡,甚至可以说,元人根本没想过被人能打到自己的地盘上。他们擅长的也不是防守,只是在防线上的城池间驻扎一些军队。

在山东地界上,想要了解元朝真正的军队情况,还是要往济南去。到了莱州,跟几人简要介绍了朱强父亲的事迹后,一行四人就转向西北而行,很快就到达山东的一座比较大的县城平度,在这座小城里遇到了意想不到的一件事和一群意想不到的人。这件事还要从朱强的父亲朱文说起。

朱文当年是山东防御使,麾下有驻守山东的军队约五万人,其中有两万人是他的弟弟朱武所领,驻扎在鲁西北一带,朱文亲领的三万军队则是驻防在山东半岛上。

黄文进出身朱文的亲卫营,自小喜读兵书,又深得朱文亲传武功,作战之时十分勇猛。当时,天下已有大乱的趋势,朱文在山东防御使任上积极剿灭匪寇、镇压叛乱,黄文进从他的亲卫营外任领兵后,屡立战功。

但洛阳大战的时候,已经是朱武手下两位大将之一,其时统领一万人马。也因为是在朱武手下领兵,所以没有参与洛阳之战,只是后来参加了抵抗元朝进攻山东的战争。

朱文洛阳打败回到山东后,仍然积极防御元朝对山东的进攻,但寡不敌众、后勤匮乏,节节败退。朱武软禁兄长后,领军投降元朝,朱文虽然不愿意投降,却也没有其他办法。

而元朝统治者因为朱武的关系,没有追究朱文的问题,干脆放他归乡,这才有了后来领着山民抗争,最后兵败身死。朱武所领的军队实际上也是朱文的部属,外人看来他们兄弟也不分你我。

朱文从洛阳败退山东,复又大败后,本来就有很多部下作鸟兽散。但还是有不少人选择追随朱文。直到他被软禁,朱武出面带领部队投降元朝,那些原本忠心的手下有些人留下,而有些人却选择了离开,离开的就有黄文进。

黄文进并不知道朱文的遭遇,只以为他没脸出来见人,也有些心灰意冷,最后只带着自己十几个亲信部下悄悄离开部队。他们离开部队后,回到了家乡平度,寻找了一个小山村,准备隐姓埋名好好过日子。就用身上的银子买地建房,纷纷娶妻生子。

当时元朝的统治还算温和,他们也踏踏实实的过了十来年安稳日子。平常除了种地、打猎之外,再就是教授自己的孩子们读书识字和武学,也很少外出。没想到十几年过去后,小山村由于他们的到来,随着后辈纷纷出生,人丁兴旺了不少,这些人又都有武艺,教授了不少附近的山民、孩童武技,小山村在附近倒是稍有名气。但从元朝实行分等治民之后,这种安稳的日子最终也到头了。

此时,无论越朝,还是元朝、吴朝,都无法完全将统治延伸到乡村,导致黄文进他们居住的地方没有第一时间受到政策的冲击。不过,随着政策影响逐渐深入,再闭塞的地方也要开始缴纳比往常多得多的赋税。

一开始,黄文进等人也不想多生枝节,面对替官府征税的土豪乡绅也是一忍再忍。差不多在朱文去世两年后,黄文进他们终于也忍受不了高额的税赋盘剥,拒绝缴纳增加的税赋。

那些土豪乡绅知道这个小山村的人不好惹,何况他们也不是完全不缴纳税赋,就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想方设法对上隐瞒实情。这样又过了三年左右,小山村抗税又没被追究的事情终于还是被人知道,那些乡绅见事情瞒不住,终于和黄文进他们摊牌,要么跟别人相同的标准纳税,要么他们将情况上报,让衙门来处置。

问题是这些年,山东地面上也是天灾不断,黄文进他们因为各个都有武艺傍身,能够进山打猎,每次都收获颇丰,不仅弥补了粮食的不足,还能拿到镇上去卖,获得一些银钱购买粮食和必要的生活用品。但是,这三年来税额又有所上升,如果足额缴纳的话,村里人饿死不至于,但也别想吃饱肚子。

此时黄文进和他那些手下年纪大都在四十五岁左右,身上的火气没有那么大,岁月早就抚平了当年的锐气。可问题是他们教授武艺的那孩童,如今都已经长大成人,小的十五六岁,大的二十来岁,个个身怀武艺,又都是火气正旺的壮小伙,没有见过外面的世面,不知道民不与官斗的教训,纷纷反对缴纳增加的税额。

等到那些乡绅带着官府的衙役、捕快上门的时候,那些小伙子们已经私下完成了串联,在那些乡绅、衙役、捕快回去的时候,在半路截杀了这些人,事情也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催缴税赋的人被杀,官府很快就把目光锁定在黄文进等人身上,很快就派遣大队人马准备捉拿案犯。黄文进他们已经知道了事情的始末,惩罚那些孩子已经无济于事,但是把他们交出去更是不可能。

双方很快爆发了冲突,尽管年纪大了,但是这些年武技并没有丢下,那些只知道欺负普通乡民的衙役捕快怎么可能是黄文进他们的对手,几个老兄弟人人手拿一杆长枪,三下五除二就把衙役、捕快打的落花流水。

要说姜还是老的辣,黄文进熟读兵书又人老成精,狡兔三窟、鸡蛋不要放在同一个篮子的道理还是懂的。或许也是要防着自己的过往被翻出来算旧账,到了小山村后就开始寻找后路,皇天不负有心人,也让他们找到了适合的地方。

小山村西北方向是一座阶梯式的山脉,登上矮的那座山是一片起伏不平的谷地,其间有一条发源于山上的小溪,沿着小溪往山顶上攀爬,有一处落差十几米的小瀑布,瀑布后面竟有一处洞穴直接穿过山腹,穿过洞穴之后又是一片谷地,大小竟然和小山村差不多。

多年前打猎的时候无意中这一处地方后,黄文进就和自己几个老兄弟不停的开发这片谷地,为了保密连村里其他人都没说。如今十几年过去,谷地上也造好了一些木屋,还储备了一些粮食、盐等生活必需品,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藏身所用。

和官府发生了直接冲突之后,黄文进不得不启用这处山谷,加上那些犯事的少年父母等全村一共三十几户人家全部搬迁到那处谷地,准备先躲藏了一段时间,过了风声再说。

官府的报复来的很快,调集了几百个降附的汉军前来剿灭“乱民”,没想到竟然扑了个空,这里已经成了空村。官军以为这里人都是害怕提前跑掉,就画影图形通缉村里人,临走时还一把火把村里的房屋烧掉。

黄文进他们躲过这一遭之后,就全力经营那片谷地。他们又往相反的方向开了一条山道通往山的那一面,那里已经是另外一个县。需要跟外面联系的时候,再派人外出。就这样,他们竟然又躲躲藏藏的安稳生活了三年时间,又因为在这里不用缴纳赋税,日子反倒过得比以前还好。

意外发生在两年前,当初有一个乡绅被杀死,对方原本还以为这些人已经跑掉,只恨报仇无门。不过两年前那个乡绅的一个儿子从临县回家的时候,因为有事绕了一下路,竟然发现了黄文进他们当中一个人在镇上卖猎物。

那个乡绅的儿子也恰巧认识他,后来一打听,才知道那人住在那座山里。很快就反应过来这些人并没有跑远,只是躲起来了。也难怪官府一直找不到他们,还以为是跑到南边,没想到竟然躲在一山之隔的地方。

乡绅儿子回家之后,立即将打探到的消息报给了县衙,又花了不少钱疏通关系,最后说动两县官府一同调兵准备剿灭黄文进他们。鉴于当初黄文进他们强悍的战力,这次足足出动了五百个降附汉军。

黄文进他们躲的地方太特殊了,官军压根没有搞突然袭击的可能,加上村里此时足足有四十来个有武艺傍身的汉子,他们只要仗着地利,就能够让官军寸步难行。因此这场剿匪行动足足花了两年时间,直到新的县令上任都毫无进展。

黄文进他们之所以能抵抗两年多时间,主要还是仗着对方不知道有那处洞穴存在,能够偷偷的出去购买一些物品。但是这个秘密最终也因为有人告密被官府知道,官府把洞穴堵上之后,他们的日子就开始难过了。

新的县令上任之后,很快就突破了前任的思维定式,既然那条路走不通,那何不再开一条路出来?官兵很快就在离原来的山道很远的地方秘密开了一条路,没想到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办法,让官兵打入了那片谷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