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日,新城北面三里地界上鼓噪声不绝。
众多牛马拖带着二十余门重炮,建奴的炮营正在摆放炮营阵地。
大量的药包,弹丸被马车驮运到了这个阵地。
这时候的重炮铸造的时候难以精准到齐整划一,因此每个大炮各自使用适合口径的弹丸。
如今这些弹丸都各自分类放在各自重炮的附近。
折腾了半日,炮阵地终于成功的设置。
城上保持着沉默。
最起码有圆木和沙袋堆砌,守城的百姓心中安稳不少。
但是,阎应元心中提着。
因为他知道新城上半部建好不过数日光景,他也不知道城砖间溜缝的水泥是否干透,这干系城池的坚固。
他真的没啥信心。
上一次旅顺新城十分坚固,问题是那可是建成了月余才迎来了建奴攻城。
有足够的时间干透。
而现在,天晓得能否干透,有了足够的强度。
虽然京中来的工匠拍着胸口保证,阎应元还是没法放心。
如果新城被重炮轰塌了,临清城中一百三十余万的百姓都要死在建奴刀下。
没错,临清城增加了四十万的百姓。
这些最开始坚壁清野的时候从官道两侧撤入城中的百姓,后来随着建奴大军的逼近,不断有四周的百姓逃入城中。
临清城一一接纳,毕竟这些百姓在外边,就是给清军提供炮灰。
还不如容纳进来,可以从中抽调更多的青壮守城。
好在,临清因为临着运河,还有厘金局和抄关,银子是不缺的,先行垫付,为临清百多万人口制备了数月的米粮。
而阎应元只希望水泥足够坚固,护佑临清百万大明子民。
而他的压力是最大的,现在新城是否能够守住,在于他的每个决断。
翌日晨时初,清军大营一阵喧闹,汉军旗和蒙人的军营一阵鼓噪,蒙人轻骑出动,压在两翼。
汉军旗军卒全身披挂,没错,经过这些年的抢掠,就连汉军旗的军卒也都全身披甲了。
虽然很多就是简易的棉甲。
汉军旗的军卒驱赶着成千上万的百姓推动着驴车靠近护城河,目的很明确就是填平宽三丈的护城河。
众多百姓但有迟疑不进者当即被砍杀,惨叫声连绵不绝,汉军旗砍杀其明人百姓来毫不留情,尽显建奴忠狗的本色。
无数百姓的哭号响彻城下,这些百姓当然知道他们就是炮灰。
但是刀枪威逼下他们没有丝毫的办法,只能向前行进。
城上守军愤怒的看着这一切却是无可奈何。
“大人,您看,”
游击李青拱手问道。
阎应元知道李青询问的是什么。
城头上安置了三门大佛郎机,射程两里有余。
现下可以炮击的。
“不用了,都是自家百姓,让过他们,向两翼的,蒙人轻骑射几炮吧,”
阎应元命道。
过了会儿,大佛郎机开始炮轰,轰鸣声中弹丸在蒙人轻骑中落地。
这些来自漠南蒙古诸部的轻骑一阵骚动,急忙四散,让队形更加稀疏些,虽然明军大炮不多,谁也不想被弹丸击中白死了。
就在,众多明人百姓推动驴车接近到了护城河边上,轰轰轰,接连的巨响,建奴炮营开火了。
最初一次射击,有些弹丸提前落地,甚至落入护城河中,激起大片水花,有几颗弹丸过了城墙在城内落地。
接着汉人炮手们重新调试炮击的高度。
阎应元看了眼内城,城下戒备等候的军卒和青壮都躲在堆砌的大堆沙袋后面,倒也没什么伤亡。
接着,轰轰,第二轮轰击开始了。
重炮弹丸击中了城墙上的水泥。
阎应元在城头能清晰的感觉到巨大的震动。
让他最担心的情况没有出现。
弹丸虽然给水泥造成了裂痕,但是新城的城墙昂然屹立,看来水泥不负所望,城墙足够坚韧。
此时,汉军旗驱赶百姓接近到了护城河。
城上的火铳和羽箭纷纷反击。
惨叫声不断响起,很多明人百姓被击倒在地,身后的百姓在刀枪威逼下踏着他们继续前行,哪怕这些人很多还活着。
明人百姓哪里经过这样的疯狂,践踏活人致死,他们很多人啼哭着听着这些惨叫,不敢看地上的那些人,推动驴车继续前行。
付出了数千人的伤亡后,终于填平了一段百余米的护城壕。
后面的百姓则是被驱赶着,抬着云梯、长梯向着临清城冲去。
而城上密集的羽箭和火铳下,大批的明人倒毙。
虽然损失惨重,还是有很多的明人搭上了长梯,他们蹒跚的向上攀登。
城上守城的军卒和青壮向下抛下了滚木礌石。
沉重的滚木礌石将长梯上的人扫荡,跌落城下。
城下的百姓只能向上攀登,城上的守军也不可能留情,如果他们不阻止这些百姓登城,等待他们的就是和这些百姓一样的凄惨下场。
大批的滚木礌石落下,明人百姓伤亡过半。
不过也牵制了城上守军的注意力。
“告诉前锋李偲、魏泰,立即统兵攻城,”
石廷柱发下命令。
登时,数千汉八旗军卒推动云梯,抬着长梯跨过护城河接近了城墙。
阎应元时刻关注着城下,他不以为百姓这些乌合之众,可以攻上城头。
他清楚后续的汉八旗才是攻城的主力。
当汉八旗军卒涌上来的时候,阎应元立即下令内城下的军卒戒备。
混编军卒和青壮是为了提高守城战力,但是阎应元也没忘了青壮毕竟没有厮杀的历练,他还保留了五百人的军卒没有混编,一个什为一个编组,一旦建奴甲兵登上城头,这些军卒的任务就是冲上城头将建奴甲兵反击下去,而平日里这些军卒不参与守城。
汉八旗的军卒接近了城墙,而上千名的建奴甲兵抵达了距离城墙四十步处,他们发出了密集的羽箭,向城上猛烈射击,为攻城的汉八旗助力。
这些人都是箭术的老手,这个距离他们不用抛射,而是利用准度射向城墙和圆木只见的空隙,那里就是守军临近城墙向下抛下滚木礌石的地方。
大股羽箭射击下,很多军卒和强壮中招。
不过好处是他们全部披甲。
按说没有时间为青壮披甲的。
不过赞画司筹谋的时候已经考虑了临清守城的紧要处,一个吏员想出了一个办法。
为青壮发明了一个简易棉甲。
其实就是一个大氅类的,制作棉大衣一样,里面就是干燥后砸实的棉甲,中间裹着一些铁片。
穿戴太简便了,下摆长了点,有点碍事,不过全身都能包裹,而且也不出城野战,长大一点也无所谓。
而这些青壮头上的头盔那是五花八门。
像是一些铁壶、炒勺等等都用上了,用布带系上就行了。
按说这么多的棉大氅赶制不易,不过临清就在运河上,采买棉花容易,而临清不缺人,招募人赶制容易,只要有银钱。
因此算是赶制出了三万余大氅。
如今这些青壮身披这些棉大氅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