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飞人周二宝(求收藏、求推荐)

袁方回过头来一看,只见一个村夫挑着一担柴从远处向这里奔跑,此时他已经上桥了,他肩上的担子起码有一百五十斤以上,因为木桥被他踩的吱吱呀呀地响。

袁方赶紧闪到一边,这个村夫边喊边跑一眨眼就来到了大秤的前面,他在大秤下面非常熟练地把一担柴禾挂在了秤钩上,脸不变色心不跳,一担柴稳稳地挂在称钩上之后,他对着一间土房喊道:“老洪,出来过秤!”

不一会从土房里走出一个头戴四方平定巾,身穿蓝布长衫的人,他边走边道:“二宝,你何故此时才下山呀?”

当他看到外面突然多了这么多人的时候,惊讶地站住不动了。

“老洪,你像块木头一样作甚?还不过来见过大掌柜的!”周若谷一脸严肃地对那个叫老洪的说道。

老洪脸上的表情立即由惊讶转成了微笑,他快步来到周若谷面前道:“掌柜的,您这么早就回来了,吃过饭没有?”

周若谷一面向袁方拱手一面对老洪道:“这位是我们的大掌柜,快向大掌柜行礼!”

老洪立即转向袁方拱手道:“草民给大掌柜行礼!想不到大掌柜的的如此的年轻,实在是出乎意料啊,幸会幸会!”

一旁的周若谷连忙介绍:“这是我们窑上的帐房。”

袁方的注意力并不在这个帐房的身上,他的余光一直在那个挑柴的村夫身上。

村夫两眼却一直盯着老洪,盼着他赶紧过秤结账。

“你还不赶紧给人过秤?”袁方提醒帐房老洪。

老洪边笑边点头哈腰:“这就秤,这就秤。”

说完他就来到大秤前面,在一个石墩上拿起秤砣挂在了秤杆上,然后把秤杆从卡扣上移开,秤杆一离开卡扣就往上翘,他一手扶着秤杆,一手移动秤砣,当秤杆平衡之后,他瞄了秤杆一眼对村夫道:

“二宝,你今天打了一百四十九斤的柴。”

“不会错吧?”村夫疑惑地看了看秤,“我可感觉不止这个数的。”

老洪面无表情道:“你自己看吧!”

能够挑起一百四十九斤的柴禾奔跑,很是了不得的,明朝可都是十六两秤,一斤约等于后世的一斤二两,一百四十九斤就相当于后世的一百七十八斤,可见这个村夫的负重奔跑能力是很强的,袁方有点喜欢这个村夫了。

“你叫什么名字呀?”袁方不禁问道。

周若谷连忙代替那位村夫答道:“他叫周二宝,是我们玉泉村的村民。”

“我问你呢?”

袁方没有理会周若谷,他要直接和周二宝对话,了解一下此人的基本状况,当然包括智商和反应力。

在陌生人面前周二宝显得很拘束,他张红了脸,声音比之前的降了八度:“我叫二宝。”

“你多大了?”

“二十四。”

“你挑着柴禾为何要奔跑呀?”袁方又问。

周二宝嘟囔道:“因为,因为我肚子饿了。”

听到周二宝的回答,众人皆笑。

“大掌柜的,我、我回家吃饭去了?”

袁方笑着挥挥手:“去吧!去吧!”

周二宝离开之后,周若谷告诉袁方,周二宝是个孤儿,家里没有田产,靠打短工维持生活,因为穷,连个媳妇都娶不上。

袁方问:“我看他跑得挺快的,平时也是这样吗?”

周若谷笑道:“他就是这么一个人,傻傻的,挑个柴禾也不好好走路,不过正是因为如此,他砍的柴总比别人多。别人一天砍一担柴下山,他能够砍两担。”

袁方再问:“既然他如此的勤快,为何还是一个穷人?难道你没有按足秤付给他银两?”

“都是乡里乡亲的,我怎么会少了他的?”周若谷解释道,“我们是按斤论价的,五千斤一钱银子,攒够五钱银子就支付一次工钱。”

袁方心算了一下,如果周二宝每天都山上砍柴,每天都比别人勤快跑两次,这样辛辛苦苦地砍二个月的柴,最多也只能拿到五钱银子,他就是再怎么努力也难于娶到媳妇。

“没有克扣人家的工钱就好。等一下你让这个周二宝来见我,我有话要对他说。”

“好的,等吃饭的时候草民就让他来见你。”周若谷说完用手指着前方正在冒烟的一座石灰窑建议道,“袁少爷,我们到前面去看看吧!”

袁方在周若谷的引领下来到了他的一座窑前,这是一座正在煅烧的石灰窑,在窑炉前,有两个窑工正在给炉膛添柴。

这个时代是没有鼓风机的,所以炉门前是不能离开人的,要时时观察炉火的情况,火势是不能减少的。

炉前的两个窑工,一个是大师傅,一个是小徒弟,这位大师傅是烧石灰窑的高手,点燃一炉窑之后他就要全程守在炉门前,吃饭睡觉都不会离开这里。

大师傅见有人来了,就把手中的火叉交给他的徒弟,恭恭敬敬地对周若谷道:“掌柜的来了!”

周若谷只是点点头,然后向他介绍袁方:“这位是大掌柜的,来看看我们烧窑的情况。”

大师傅向袁方拱手道:“草民向大掌柜的施礼了!”

周若谷又道:“袁少爷,这位是烧窑的大师傅。”

袁方问:“一炉窑要烧多少天呀?”

大师傅答道:“需要二到三天。”

周若谷解释道:“烧石灰全凭师傅的经验,大致是二到三天就可以收火了,具体是什么时候收火,这跟炉膛内石料的多少和火力的大小有关,这些数据全都在大师傅的心里,所以整个的烧窑过程都是由大师傅来掌控的。”

“哦!”

袁方听完周若谷的解释,走近了炉门,向炉膛里面张望。炉膛里火焰正旺,小徒弟正在往炉膛里面添柴,这些柴正是周二宝从山上砍下来的那种,都是五六十斤一捆,只不过现在烧的柴都是经过晒干了的,小徒弟把一大捆柴解开来,一把把地往炉膛里面添。

现在是四月天,站在炉门前已经有了燥热的感觉,袁方站了一会就退了出来。

他看到备用干柴就堆放在炉门边上,便提醒周若谷:“你们这里一定要有防火意识,这些干柴不能放得离炉门太近。”

周若谷应承道:“一定改进,一定改进。”

“去看看其他地方吧!”袁方建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