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8. 大宋反派(69)三更 大宋……

大宋反派(69)

秋末,天微冷。

京都之外的官道上,一行数十人跃马而行。

远远的看见城郭,桐桐勒住了马头,慢慢的降低了速度。越是靠近京都,路上的行人越多。

她单手控马,慢悠悠的走着。今年黄河又决堤了,还在澶州,距离京都极近。

四爷叹气,“当年不迁都,弊端到底是出来了。”

两人一路走着,一路说着。要进城了,两人就从马上下来了,将马交给随从牵着,两人不紧不慢的走着,看繁华的京都街市。

桐桐拉着四爷,指了指路边的蜜饯摊子。四爷点了杏脯和蜜枣,“来两斤。”然后取了个杏脯递给桐桐:“尝尝。”

好吃!西北的这种蜜果子做的就不如京都的好吃。

再往前走,还有小摊子上卖油炸的鳝鱼,桐桐闻到味儿就不走了,愣是站在摊子边上吃了一大碗。

正就是逛了一路,这才到了宫门口。

临出发前半个月,只发折子说哪一日出发,但哪一天能到达,这个就不好说了。因此两人回来,直到宫门口宫里才知道的。

这次,桐桐没去杨太妃的宫里梳洗,而是跟着四爷去了宫里为四爷准备的寝宫。

梳洗完了,路上也吃的差不多饱了。换了一身装束,这才去后宫。

四爷要去见赵祯,桐桐得去见太后。

时隔两年再相见,刘太后看着进来的女人,微微愣了一下。走的时候还是个纤瘦的弱女子样子,而今是真的长高了,也真的长大了。

这就是个大人的样子。

生的比一般的女子要高一些,站在跟前,竟是比自己高出了一头去。站在跟前,得仰着头看她。虽在西北,倒也不黑,已经白莹莹的。眼睛黑黑亮亮的,扑闪着。不管笑还是不笑,那双眸子都是黑黝黝的,沉静异常。

刘太后上前拉着桐桐的手,手掌微微有些粗糙,她捧起来看了看,“这是……”

“骑马去牧场看看牛羊,也学着给牛羊瞧病……”桐桐就笑道,“而今,我照着书上学的也挺好的,还教了很多人……我也想着,将来大宋的百姓能在家中养羊,给孩子吃乳酪。能在家中养牛,节省劳力……”

说着,就动了动手,“雍王还跟着学种地了,回来带了一些稻米。回头请您赏脸,尝一尝我们种出来的稻米。”

刘太后微微点头,拉着桐桐去坐:“你这想法虽异想天开了一些,但心是好的。”

桐桐就看她,“为何太后觉得……异想天开呢?”

刘太后就笑,“有地的人家,谁家亲自下田耕种?若是耕地都用牲畜之力,你知道得有多少人无田可耕呢?”

桐桐:“……”土地兼并的问题,你们知道,朝廷也知道。可就是没法子,对吧?

行吧!就是回来成婚的,一见面就掰扯也不像个样子。再说了,便是再争执,也不会有结果,她也不想再说了。

因此,她直接起身,“还未曾给太妃和皇后请安。知道您忙,我就不打搅了。去陪着太妃说说话,好去瞧瞧皇后娘娘。”

去吧!

杨太妃是个极其心大的人,太后鬓角半百,老了许多了。但太妃几乎还是原来的样子,没有怎么变过。跟桐桐絮絮叨叨的,说是宫里进了多少妃嫔,这些人一天天的闹什么乱子。直到皇后打发人来问了,杨太妃才说,“她必是闷了,等你说话呢。你去吧,多劝劝!皇后的脾气这两年越发不好了。官家不哄着她还好,只哄上那么一次,下次她闹的更厉害。”

好!我这就去。

皇后等在门口,远远的看见桐桐就跑着迎过来,“你可算是回来了。”

桐桐便笑了,疾步过来赶紧行礼,人还没弯下去呢,郭皇后一把就扶住了,“不差你的礼。”说着,拉着桐桐就朝宫里去,“还想着你至少得半个月才能回来,不想这么快。”

“骑马回来的,也是想多在京城留几日。”桐桐上下打量皇后,“怎的还是这般清瘦?”

郭皇后摇头,“我是一天的好日子也没有。太后盯着后宫的肚子,催着生龙嗣。逢五逢十官家倒是会陪我……可就是怀不上,奈何?”

桐桐皱眉,郭皇后身体康健,并没有什么毛病。她真心实意的建议皇后,“许是官家少些回后宫……”

郭皇后左右看看,低声道:“我知你给牛马治病,看些医书。这道理你懂,难道医官不懂?医官也说了的,适时的修身养性对身子更好。我也是这般劝的,可……后宫那新人哪个不是妖精?哪个不想生下皇长子?还有那更不要脸的……我都不好跟你一个未出阁的姑娘说。”

桐桐没言语,郭皇后就又忍不住,“尤其是那杨美人和尚美人……原本今年盛宠不如以往,可谁知二人私下勾连,竟是住在一起……官家每每去杨美人宫里,尚美人必然作陪。若是去尚美人宫里,杨美人也必然作陪……”

说着,就抬手打了她自己的嘴,“你说说……这勾的官家焉能歇息?”

桐桐:“…………”玩的花,玩的刺激,是这个意思吧。这种事在士大夫眼里不算是事,毕竟这属于房中事,一句闺房之乐就完事了。

在没有子嗣的情况下,这更不叫事了。

所以,太后不管,太妃不理,朝臣也不会多事。

那要是这么着,他的后宫无所出,原也是该的。扛不住诱惑,能说什么呢?事实上,赵祯的后宫比起历代帝王,一点也没少。

桐桐记得,好似还有劝谏,说不能流连美色,于是,他马上把这几个美人给放出宫了,走的时候没人给了几百贯钱。

御史说,既然受用了,那就留着吧,以后不要这样了就行。结果赵祯眼泪涟涟,哭着说,朕虽然是帝王,但朕也跟平常的百姓一样,是非常重情感的。要是这么留着她们,我又怎么忍心不去看她们。

御史又说,那也不用这么着急给送走。

赵祯更哭了,说:朕留她们留的久了,必然就有感情了。有了感情,朕如何舍得送她们走。你觉得不合适,那朕就忍痛割舍了吧。

这事是记载在史书上的,用来证明仁宗皇帝确实是一个广纳谏言的好皇帝。

桐桐看史书那个切入点总有点不一样,别人大概真觉得赵祯接受了御史的谏言了,挺好的。

可桐桐看了就想骂一句渣男,几百贯就给人打发了?这些女子要是留在宫里,哪怕做个宫娥呢,每月也三百贯呢!而且,这些女子出去怎么办呀?能嫁人吗?一般的女子还能改嫁,她们这样的最后什么结果呢?

这个史书上没有,但不难想象,最后肯定是青灯了一生。

想到这个,桐桐就觉得没有必要改变什么。他能生就生,生不了就无子吧!

无子挺好的,省事。

在皇后这边呢,皇后说的都是这些事。

桐桐特理解,反正是后宫只要无所出,这一定是皇后的错。所有的压力都给到皇后的身上了。

是皇后怀不上,生不了,还善妒,以至于后宫无所出。

郭皇后这种脾性,真的,她没被逼疯,这得是她是个暴脾气,一不高兴就闹,闹出来反倒是发泄了。

因此,桐桐也就不劝了,怎么舒服怎么来吧。皇后有闹腾的权利,谁也别干涉。

那边四爷跟赵祯在书房里,赵祯靠在椅子上,叹了一口气,“我本不打算折腾你们,在夏州完婚也挺好的。可太后娘娘年岁大了,执拗起来了。朕也是没法子。”

四爷就笑,“成亲哪里能没有长辈在?回来完婚,我们求之不得。”

“主要还是夏州,怕你们离开生出什么变故。”赵祯指了指茶具,“又是半年没喝到你点的茶了,咱们叔侄今儿点茶品品,说说闲话。”

四爷就起身,挪过过去,坐着点茶去了。手里一边忙活着,一边道:“夏州也没有放不下的,那个地方,守着是它,不守着还是它。来来去去的,就是那么一点事。臣之前在折子上也说了,干点实在事,不争权不夺利,将官家的仁义撒遍边疆,这便是臣尽心了。”

赵祯缓缓点头,好一个‘不争权不夺利’!这话是说夏州事,也是说他的态度。他对如今的朝政,持的就是这么一个态度。不争不抢,自然也就不会在亲政上多说什么。

接下来,是长久的沉默。

赵祯看着窗外被风吹的摇曳不住的树枝,“从真,朕跟你说句实话。”

“您说。”

“朝中似有人揣摩太后,都言太后有武后之志。”赵祯说着,语气里就满是伤感,“从真,若真有那一日,朕能投奔的人唯有你了。赵氏会不会有昔年李唐之祸,朕不得而知。”

四爷:“……”这是逼着自己为他的亲政出力,是吧?

赵祯又继续道:“这半年里,太后屡屡加封娘家。”

这一点四爷知道,邸报上有。就是一直加封她的父母,她的祖父母,她的曾祖父母……甚至于加封到祖宗身上。将娘家的地位抬的极高。而这些行为,像极了武后造势的第一步。

所以,赵祯慌了,也有些怕了。

四爷就问说,“那依您之意呢?”是要直接夺了太后的权?还只是试探试探对方?

要是直接夺权,我还真就有点看好你了。好不容易张口了,玩把大的。

可要是只打算试探试探,这有什么意思呢?

结果赵祯说:“……孝道为先,她虽逼迫于朕,可朕焉能逼迫于她?”

四爷:“……”你要是给我皇阿玛做儿子,你真能给老人家气的升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