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0. 大宋反派(51)三更 大宋……

大宋反派(51)

大宋皇宫里,赵祯翻来复去的看着手里的折子。

太后将折子发回来了,上面只一个字——知。

对从真奏报的事,太后未曾多言,只说了一个‘知’便了了。

赵祯捏着折子,心中甚是不甘。他觉得从真说的是对的:夏州一半是党项人,一半是汉人,那为何只能有一个夏王呢?

大宋册封赵德明为夏王,辽国不仅册封其为夏王,还册封夏州为夏国。这件事先帝默认了,太后默认了,满朝大臣未曾对此多置一词,可其实这是不对的。辽国凭什么封夏州为夏国?

不想打仗,不敢跟辽国争执,可大宋若有一王能于夏州立足,这不就证明,夏州还是我大宋的夏州,与辽国无关么?

从真敢去,柴郡主敢跟,那为何不能叫他们去呢?

赵祯看着看外面发芽的树木,良久才道:“去问问大娘娘何时用膳,朕想陪大娘娘用午膳。”

午膳摆在桌上,那么长的桌子,母子俩各坐一端。

赵祯抛出自己的想法,“大娘娘,朕想册封从真为雍王。”

郭淮小心的打量大娘娘的神情,给官家夹菜想岔开这事。

赵祯抬手拂开郭淮,筷子也停下来了,看着大娘娘。

刘太后缓缓的放下筷子,“雍王,取自雍州之地是吗?”

是!“夏州有夏王,雍州怎不能有雍王?”

事实上,夏州和雍州是一个地方。夏州在现在指的是西北,雍州是汉时的九州之一,指的也是西北。

所以,从所辖的范围来看,夏州和雍州所指代的地方,八成都是重合的。

“你册封雍王,这不是诚心挑事嘛。”刘太后摇头,“不可。”

赵祯将折子从袖子里拿出来,“您看了折子了,李元昊也不过如此。赵从真敢,那就叫他去呀!朝廷只是册封雍王,其他的一切他自行处理。他姓赵,郡主姓柴……

儿臣知道大娘娘担心什么,但一则,便是真如大娘娘担心的事发生了,可他们就算是割地裂疆了,一个姓赵,一个姓柴,其子孙后代必是赵氏子孙。此乃割不断的血脉之亲。

二则,党项治理之难,您该知道。您觉得他们能脱离大宋去谈治理么?

三则,从真和郡主品行极好,若是背信弃义,满朝大臣谁肯依附?

有此因由在前,朕实不知您为何不能答应?”

刘太后看向赵祯,“李元昊真的不过如此么?朝中盛赞李元昊者不知凡几,曹玮这样的老将犹赞李元昊乃中原大患。可这样一个人物,被他们二人玩弄于掌骨之间。这不是李元昊不过如此,而是此二人远不是你我以为的那般。换言之,我们很可能识人不清。”

赵祯看了看折子,“说到底,您还是害怕养虎为患。”

刘太后扶额,摸了摸鬓角,这半年白发更多了。她只能道:“哀家以为,保持现状最好。他们既然有此能,能辖制住李元昊,那就常住丹州,想来自此三国边境该安宁了。”

赵祯:“……”他沉默了良久,而后起身,午膳也没吃,直接走了。

郭皇后等在半路上,拉赵祯,“臣妾就知道陪大娘娘用膳,官家必是吃不饱的。走吧,臣妾叫人备着饭呢。”

赵祯由着皇后拉去寝宫用膳了,一顿饭拉着脸吃的不知什么滋味。

郭皇后就小心的问:“又吵起来了?”她小声道,“那为何不多召见几位相公商议呢?您的话大娘娘驳回了,但多几位相公去说,大娘娘总会思量几分的。”

赵祯看向郭皇后:“你倒是心里向着朕!”

“官家这话说的好生没有道理,臣妾是您的妻子,咱们夫妻一体,臣妾不向着您能向着谁?”

赵祯怔愣了一下,而后起身,“你歇着吧,朕忙去了。”

他召见了大臣分别说这件事,却没想到,他们中除了几位没有明确表态的,剩下的但凡表态了,就都是支持的。

像是不表态的吕简夷,他只道:“官家有官家的思量,太后有太后的考量,臣一时还有些拿不准。”

没有说支持,但也没有说反对。

像是张知白这样的,很直接:“臣以为官家所言甚是,此乃进取之道,不可阻拦。况且,册封一雍王而已,与他人何干?与他国何干?而今早不是按封地封王了。太|宗还被册封过梁王呢,难道太|宗去过梁州吗?”

对啊!正是这个道理。

“况且,结义为兄弟,自然该平等相交。此亦是为了朝廷,为了大宋。那又为何册封不得呢?”

于是,刘太后被太多的大臣找,表示官家所言,其实是有道理的。她当时没表态,可随后却宣召了赵祯,“到现在你还坚持认为,该册封么?”

何意?

刘太后沉默了,良久之后才道:“你问我何意?你也不想想,这么多人来为他说项,竟是无一人提出反对,你还不觉得问题大了吗?桐儿那般得罪人,可却能将对桐儿的怨愤丝毫不牵扯到他身上,你可知他是怎么办到的?这般会收揽人心之人,且还是皇族之人,你怎敢不设防?”

赵祯:“…………”他叹气,“大娘娘,不能因为前怕狼后怕虎,就不朝前走了。没有他这个危机,便还有夏州大辽造成的其他危机。不管是驱狼逐虎,还是如何……这未尝不是现在这个局势下能做的最好的决定。”

刘太后笑了一下,而后摇头,“罢了!我还能活几年呢。危机便是来了,我也看不到了。前人替后人操心而已,许是真多想了吧。”说着就起身,“既然你和朝中诸位都觉得应该如此,那便依你们——册封赵从真为雍王。”

旨意从京城发往丹州,接到圣旨的时候已经是三月末了。

三月,丹州才看到一点点绿意。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一场春雨,山梁上冒出点点绿意。靠天吃饭的百姓抓紧种姑子,四处都是泥土清新的气息。

桐桐在院子里也种上了菜,正卷着袖子要去择野菜呢,外面喧哗,这才知道圣旨来了。

雍王?这可真是巧了。

四爷就说,“此雍非彼雍。”

懂!雍州乃是古九州之一,大概范围包括宁、青、甘、陕、疆部分地区、蒙部分地区。这其实不仅涵盖了现在夏州的大部分地方,还涵盖了回鹘和辽国的部分地方。

桐桐将圣旨收起来,就笑:“一地封二王,有意思了。”

四爷也笑,然后看桐桐:“得麻烦柴郡主多用心,我怕有人想要一石二鸟,要咱们的命。”

是说李元昊呀?

桐桐‘切’了一声,我脑子虽然长的不如你那么曲曲绕绕的,但我身上的其他本事也是你终其一生也无法企及的。

四爷不住的点头,嗯嗯嗯的特别乖:合适一生无法达到,很可能我是过了很多生都能达到。所以,咱俩就别彼此嫌弃了。我不嫌弃你笨,你也别嫌弃我弱。

他特别认真的跟桐桐说,“我觉得老天真特别好。”

好哪了?好在给了四力半就不肯再加了。

四爷:“……”咱得巴结人家,不兴为这个生气。于是,越发的诚恳,“可老天把你补偿给我了!补的处处合心意的!我都有你了,我要什么力气呀?真的!老天现在就是要给我力气,我都不要。我怕给了我这个,就拿走我那个。别的都是虚的,你是真的!什么都能不要,我能不要你吗?”

桐桐:“…………”明知道他故意逗闷子哄她高兴,她还就是高兴了。她自己都能感觉到嘴角咧到耳朵根子上了。她先是对着笑,笑的不好意思了,就蹦跶着往出跑,“我给你包荠菜馅儿的饺子?”

四爷也笑,“好!”

然后满院子都是桐桐欢腾的声音,“再拿俩鸡子来,炒了拌馅里吃。”一会子又喊:“把那只大公鸡杀了,要熬点浓鸡汤做调料,这馅儿都不鲜呢……”

四爷笑着拿了笔。在地图上圈古雍州的范围,“雍王么?”嗯!那就雍王吧。

桐桐说笑归说笑,正经事还得干的。比如,现在有八百多匹马,那咱们至少可以招募八百士兵。这八百人马得需要养的!

这笔钱朝廷没提,来了只给了册封的旨意。当然了,雍王的俸禄也不少,要是非要说用俸禄来养,勉强也算是能养的起。

但人马之数,就真的只能控制在这么大的范围之内了。

可这显然是不成的。

桐桐跟种世衡商量,“现在先这样,等秋后吧,秋后看看情况再谋划。”到时候能真的跟夏王府并立了,这些银钱的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倒是眼前这个事,“得抓紧练兵,很快就会用到。”

她真就在练兵,一边练兵,一边留意夏州的消息。

直到八月中秋过了,辽国的时辰特意从丹州绕道。一则为了恭贺雍王;二则前去夏州祝寿。

此来的使臣还是萧蕴,他笑眯眯的:“恭喜!恭喜!昔日县公,今日雍王,这等喜事,早该恭贺了。”

四爷也笑着往出迎,“见笑!见笑!多亏了义兄,朝廷为了颜面,册封一虚爵,还劳动萧大人亲自恭贺,惶恐!惶恐的很呐。”

萧蕴看着眼前的雍王,今儿很特别,腰间佩了一把夺目的宝刀,“这是?”

四爷摘下来递给萧蕴,“您瞧瞧,这是义兄的随身之物,听说在战场上饱饮敌血……而今作信物交托我手。您说,我一书生,手无缚鸡之力,何德何能,与义兄这般枭雄一般人物结义?”

萧蕴捧着李元昊的刀,再看看笑的一脸赤诚的雍王,突然就觉得:要说这俩背后没勾结,我都说服不了我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