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位于诺门罕前线指挥部里出来,卢思言望向哈拉哈河以西的广阔地区。那里依然被硝烟所覆盖——这里就是双方交战的主战场吗?
卢思言随德军考察团到达这里时,这里似乎正处于暂时休战的状态。但根据日本军方前线指挥官的说法,其实战争才刚刚开始。卢思言陪德军考察团成员视察了哈拉哈河南岸日军的阵地和集结于此的日军部队。日军指挥官向德军考察团介绍了自5月以来的作战过程。在苏军介入之前,日军在从海拉尔起飞的5架飞机的配合下,很快击溃了蒙古边防军的骑兵部队,把他们从占领的争议地区的哨所里赶了回去。但紧接着,苏联政府依据《苏蒙互助协定》直接介入了这场战斗,在该地区集结了大量的包括坦克、装甲、步兵等部队。开始对日军进行大规模的打击。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战争的规模和烈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日本内部,陆军一直就“北进计划”,和海军的“南下计划”争执不休。所谓“北上”就是突破苏蒙边境,进入远东的贝加尔湖地区。而“南下”,则是占领东南亚国家。目的都是获取石油等大量的战略物资。在日本陆军的眼里,现在的苏军跟日俄战争中的俄军没有什么区别,那个时候日军可以战胜俄军,那现在他们也一样可以。而这场战争他们正好可以推进这个计划。但截至到目前这个阶段,双方都已投入了数百架飞机,坦克、装甲车以及作战车辆以及上万人的步兵部队。经过几次正面接触,日本军队没有占到任何便宜,他们遭受到了苏军的沉重打击。情急之下,日军甚至动用了不为人知的细菌部队,向哈拉哈河投放大量伤寒、霍乱、鼠疫等细菌,但很讽刺的是,这些病菌竟让自己的部队和细菌部队自身受到了大量感染,造成了人员死亡。
指挥部里,卢思言趁日军参谋人员向德军考察团介绍战况的时间,仔细翻阅了日军前线作战日志。
6月19日,苏联军机轰炸了位于阿尔山和阿木古郎附近的日军集结地,500桶汽油被炸起火。
6月20日,日军第23师团全体出动,部队指挥官带着2万人向诺门罕进发。关东军司令部调第1坦克团和第2飞行集团支援第23师,共有12个步兵营、70辆坦克、180架飞机。
6月21日,日军第2飞行集团团长差额彻二中将把他的司令部从新京迁至海拉尔,调来4个飞行团,集中了17个战斗轰炸、侦察机中队。
6月22日,苏联红军出动150架飞机空袭了日军集结地和野战机场,日本军机也全部出动。双方从22-24日,在诺门罕地区上空大战3天,近60架飞机被打落在草原上。此后,苏机不断增多,而且出现了新型战斗机,日军则逐渐丧失主动权,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
6月27日上午,137架日机在海拉尔机场起飞,编队布满哈拉尔上空。日军机群到达苏军战机集结机场的上空,进行狂轰滥炸,机场顿时黑烟覆盖。日军作战部队向关东军司令部报告击落苏军各型飞机99架,击毁地面飞机25架。
“你在干什么?”小林从卢思言身后走了过来,盯着卢思言问道。
卢思言没有马上合上日军作战记录,故作轻松的说:“舒尔茨将军要我把最近一个月的作战资料翻译出来给他。小林君忙吗?要不是不忙的话,能不能帮我把资料中的地名在地图上标注出来?”
“哦,是这样啊。”小林看了看铺在桌子上的军用地图,“好吧。”小林勉强答应了。
卢思言想象着那场战役到惨烈程度,这和他过去了解到中国国军和日军的战斗完全不一样。苏联红军的飞机坦克对匍匐在蒙古大草原上单兵掩体内的日军士兵进行了疯狂的轰炸扫射,转瞬间就变成一片血雾和肉屑。军部前期调集于此的日军部队不少到已经成建制的全军覆灭。
目前日军仍然在大力调集兵力和装备,为下阶段的作战做着准备。看来日本人仍然不甘于这样的失败,他们还想要进行反击。但在德国军事观察团看来,这种反击没有丝毫意义,他们注定避免不了失败的结局,因为无论在装备数量,作战方式和作战能力,日军都不是苏军的对手。
卢思言真切的感受到日军在对于中国军队武器装备上的压倒性优势,在苏军强大的钢铁洪流面前,完全脆弱得不堪一击。而我们中国的军人却是在用血肉之躯与敌拼杀。如果我们能够有苏军一样的装备,哪容得日本人在我们的国家土地上肆无忌惮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想到这里,卢思言心里变得沉重起来。
德军考察团的任务基本结束了,卢思言要把考察团的一个结论报告翻译后提交日本关东军参谋本部。那是一份近一百页的报告,东乡康泓同意卢思言在来诺门罕之前的临时驻地——那个叫二道沟的地方完成这份报告的翻译工作。
第二天一早,卢思言和小林一起坐上返回二道沟的卡车。返回的途中,许多辎重车辆和运兵车与他们擦肩而过。卢思言清楚这是日方在调集更多的兵力和装备,他们要在下一个阶段和苏军展开更大规模的战斗。身旁的小林一直沉默着,在诺门罕的两天里,他几乎没有和小林交谈过。卢思言不知道小林对他们在诺门罕遭到的惨败作何感想。他的沉默也许是在心里暗暗难过吧,毕竟死伤的都是他的同胞。
突然,他心里涌起一种不安。他回想起昨天东乡看他的眼神,那里面有一种很难用语言来描述的东西——冷酷,凌厉,似乎还有点怜惜。顿时,卢思言惊出一身冷汗。也难怪,他们会让一个中国人了解这么多机密军事情报,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打算让卢思言活着离开这里,这让他想起临行前安琪说的话,她感觉到了哪里不对,而自己却没有任何察觉。卢思言不由得佩服起安琪的敏锐。而眼下,日本人让他活到现在的唯一理由就是他手里的这份德军考察团的报告还没有翻译完成。
卢思言扭头看了看小林,他目不转睛的盯着车行驶的前方。
“怎么不说话?想什么呢?不会又在想家吧。”卢思言故作轻松的说。
“哦,没有。”小林有点腼腆的微笑,“这两天辛苦卢桑了。”
“小林君说什么呢,这都是我的工作。”
“话虽这么说,但到前线这样的事情,对卢桑这种学者来说,还真是不容易啊。”
卢思言在心里分析,如果对自己动手,这个任务十有八九会落在小林身上。他不确定小林是否已经接到了命令,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在自己没有交出那份翻译稿之前,他是不会下手的。他在心里感叹道,这一路他们同吃同住同行,到最后还是要痛下杀手。他内心会纠结吗?大概不会吧,毕竟他是军人,军人只需要服从,哪怕面对他的亲人也会毫不留情。
卢思言不再说什么,他裹紧身上的大衣,把腿往前伸直,尽量让自己坐得舒服一点,然后闭上眼睛养起神来。他需要尽快想出一个脱身的办法。
车队到达二道沟时天色已晚。卢思言下车后,提上行李准备和小林回他们的住处。一个日军小兵跑到他面前,卢思言知道他是德军考察团的勤务兵。小兵向他立正,报告道,“卢桑,德军考察团请你和他们共进晚餐,在参谋本部会议室。”说完转身跑开。
这大概是答谢宴会吧,看来德军考察团很快就要离开了。
卢思言扭头看了看小林,“要一起吗?”
“我就不去了,可能是东乡将军举办的晚宴。你为他们做几天的翻译,理应参加。来,我帮你把东西带回去。”说着小林从卢思言手里接过行李箱。卢思言点点头,说,“也好,那我先去了。”他把挎包背在自己身上,把箱子交给小林,小声说,“要不要我给你带点好吃的回来?”
小林开心的笑了,同样小声说,“当然,如果可以的话。”
晚餐在会议室帐篷里举行,东乡做了个礼节性的致辞。德军考察团团长舒尔茨少将也做了简短的发言,卢思言为双方作出了准确的翻译。然后德国和日本两国的军官们共同举杯,为此次考察活动完满结束干杯。尽管是在前线,日本人还是为德军准备了较为丰盛的食物。晚餐还未结束,东乡先行离开了。卢思言则称需要连夜翻译德军报告,也先行告退。他拜托刚才那个勤务小兵包了几个寿司和甜点,然后跟在座的德军军官们一一道别后,转身出了帐篷。
夜风拂面,卢思言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向周围扫视了一圈。这个临时军营驻扎了大约一个大队的兵力,主要是日军到后勤和指挥中心。四周虽然荒无人烟,但仍然戒备森严。如果要想逃离这里,直接跑路显然是不行的。不出半个小时,他就会被抓回来。那只能想办法混在日本人堆里,还需要弄到一个证件。又或者偷一辆汽车,辎重营那边的守卫看起来要稍微松懈一些。卢思言边琢磨,边向军营中间的大路走去。他穿过丛林般的帐篷群,刚走到一个拐角处,他突然感觉到一只有力的胳臂勒住了自己的脖子,然后就被拖进了一个黑暗的角落,没等他发出呼叫,一手就捂住了他的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