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第 21 章

他们的角色似乎进入了互换,宁清在等着赵昕远给她打电话。

一个要还钱的人,是不会想主动联系讨债人的。

显而易见,赵昕远在晾着她。

一下子,三十万就没了,宁清真在想,今年是不是她流年不利,注定要破财。这样还能安慰自己,破财是消灾,只要人没事,钱花也就花了。

关于这种乱离怪神,宁清是不相信的。就算那东西真的有,师傅也就是个中介。各个行业的中介市场都鱼龙混杂,面对信息差,不骗人不恐吓打心理战,只获得市场应得报酬,这是对人性的考验。

蒋月信过,当年家里出了事,她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般,请了师傅上门看家中风水。师傅上了门,神神叨叨地把家中风水格局都看了遍,下了定论,说有人在害你们家,再问,有没有看到过附近有人晚上烧纸?

蒋月惊了,说我前阵子晚上在楼上晾衣服时看到了隔壁的又没事在烧纸,可是那是好几个月前了。

师傅点了点头,说这是把自己家中灾祸往你家引呢,就盼着你家不得好。冤孽也要等时间来,哪有立竿见影的。要是不破解,后面还有个更大的劫在等着你们。人呐,倒霉起来凉水都要塞牙缝的。

蒋月又恨又怕,当即就被师傅吓到了。人都请来了,哪有不化解的道理。扎了纸人,晚上跑去一条偏僻的路上,一路走一路烧,将冤亲债主送走,不能回头。大门和厨房门的上方都挂了块牌子抵挡灾祸。

就这一弄,就花了她私房钱一万多。从那之后,蒋月更加恨透了他们一家。这个世道就是好人没好命,坏人享大福。

后来蒋月才敢告诉女儿,她花了多少钱,为了他们宁家花了多少钱。

宁清压根就不相信这类骗钱玩意,她也不敢跟蒋月说这十五万的事情。还是努力工作,快点把窟窿填上。

十月伊始,院里更忙碌了些,甚至多了些公共建筑项目,以前可没这么多政府当甲方的项目。据刘明说是本城龙头设计院的领导退休了,关系网上出现了断层。

项目审批环节是一大难点,如果一家带有官方背景的设计院能加快审批速度,自然项目不愁。市场竞争是激烈的,一有空缺,便会被瞬间蚕食。

虽然每一年都在喊着经济下行。但作为一个行业内人,她觉得在燃烧,所有人,都加快了速度在挣钱。刚参加工作的前一年,经济工作会议主题是城镇化扩大内需。基建与房地产继续大发其财,带动了建材业释放产能。下手快,脱手更快。这种激烈的程度让人害怕,仿佛下一秒钱就没得挣了,必须捞一笔是一笔。

那一年,宁清拿着挺高的年薪进了设计院。她简历不差,研究生师从系主任,实习经历丰富,论文发了期刊,还拿了推荐信。但她觉得,是赶上了好时候。

建林集团一个展览馆的项目又交给了他们院,分到刘明组的时候,刘明交给了宁清。

“没想到,建林集团的林总还认识你。”晚上加班时,刘明倒了杯水,踱步到徒弟面前,“还跟领导夸了句你工作认真。”

“一面之缘,就上次在工地碰到了。”宁清眼睛从电脑屏幕上移开,挺茫然的,完全不知道那个林总会记住她,“领导知道了我工作努力,年底可得多给我发点年终奖了。”

刘明啧了一声,“去年年终奖那么多,还觉得少啊?”

“谁会嫌钱多呢?”宁清叹了口气,“今天去建筑那瞄了眼,这个展览馆工作量可不小,手里还有好几个外审后要修改的,真怕忙不过来。”

“放心吧。”刘明知道她很拼,听到她弦外之音的抱怨,“你一注考下来了,今年项目量又这么多,肯定不会少了你的。”

“谢谢师傅!”听着领导的大饼,宁清心里想的是,钱不到位,拿了年终奖就跑,“想不到建林集团要特地建个展览馆来陈列公司的发展历程,估计主要是董事长本人的丰功伟绩宣传吧,真夸张。”

“这有什么夸张的,你们年轻人少见多怪。”刘明喝了口枸杞茶,跟徒弟上课,“八十年代出了批国营厂长,通过改革把厂子搞活了,那时候被当成了典型搞宣传。有些个厂长心里飘的啊,按照自己的模样搞了个雕像放在厂区,还要求职工每天对着雕塑敬礼呢。”

“建林集团这么大规模,搞个展览馆已经很低调了。”刘明把误吞到嘴里的枸杞嚼了咽下,“好了,不耽误你加班,我下班了,你也别熬太晚。”

赵昕远来了京州,还挺忙。

早有人帮他租好了面试场地,他连着几天从下午面试到晚上,趁面试者做题时才能溜出去买杯喝的。结束后刚好跟Sam开个会,再开始他的工作。

忙碌是借口。高中学习强度之大,也能见缝插针跟她散步。更何况有了通讯软件,发个信息只需一念之间。

但除了电话号码,他们并无任何联系方式。能在微信上搜索号码,他查找过她,没有主动添加她。

等到他闲下来,是一周之后了。

周五,他找了附近的网球场地,约了新教练打球。回家洗完澡后拿着电脑出门,在凉爽的户外喝点东西,把积累了一阵子的资讯扫了个遍,吸收大量信息。

直到晚上回家时,他才打了她的电话。

第一通,她正在通话中。

隔了十分钟,他再次拨打,依旧是正在通话中。

他刚挂了电话一分钟,手机就震动,是她的电话。

“跟谁打那么久的电话?”

“工作电话,你有事赶紧说,我怕人再打进来。”宁清正焦头烂额,这个甲方夸张到来设计院蹲点要图,昨天才改的方案,建筑施工图画成这样,她没法继续做,正打电话联系人。

“你很忙吗?”

宁清没时间跟他扯淡,“这样吧,我先挂了。你加我微信,或者直接发信息。把时间地点告诉我,我忙完就回你。”

赵昕远都没来得及说话,就被她挂了电话。

呵,真像欠债躲债主电话的。

等宁清忙完已经十一点了,又累又饿。

她骑着电瓶车在回家路上打包了份牛肉粉,从公司到家,骑行两公里,加上等待红绿灯,十分钟。

进家门时突然想起了那通电话,她边吃粉丝边看手机,他并没有发信息给她,也没有添加微信好友。

现在都快十二点了,显然不适合打电话。发信息,如果对方没有静音,会有提示声。

宁清突然觉得自己矫情什么呢,微信里一大半联系人都是同事和甲方,加个微信没有任何特殊含义,只是方便联系。

她直接复制了号码,打开微信搜索。他没有禁止通过电话查找,一搜就搜到,她备注写了:宁清。

突然没了胃口,她把干丝和牛肉挑着吃完,剩下的粉给倒了。

洗了澡出来,坐下吹头发时看了眼正在充电的手机,他同意了好友申请,还发了条信息:下班了?

宁清右手抓着吹风机,热风吹在半干的发丝上,左手食指点了个“嗯”。

“回家了吗?”

她真的很烦,工作上一堆火没处发。这个有女朋友的人,能不能别他妈的半夜来问她到没到家,关他屁事。

“啪”地把吹风机关了扔桌上,她拿起手机发了,“请问什么时候见面,我把钱取了给你。”

“明天,我睡醒了通知你。”

“好的,谢谢。”

周六,宁清正睡的云里雾里时,被一个电话吵醒。

她艰难地翻了身,从床头柜上捞过手机,看了眼号码,“妈,这才几点,你打我电话干嘛?”

“都十点了,你还没起?”听着女儿带着浓重睡意的责怪,蒋月心虚了,她可能晚上熬夜加班了,“我给你打了五万,你查收下。”

“你给我打钱干嘛啊?”宁清换了个姿势,趴着睡,含糊着说,“不要,我有钱的。”

“算了,你睡吧,今天有空给我回个电话。”

昨天真累到了,从回笼觉里醒来,脑子一片空白,躺在床上发呆。等她拿起手机,都中午十二点了。

赵昕远早发了信息给她,告诉了她时间地点,是一个吃饭的地。

估计看她不回,又发了个问号。

宁清瞬间清醒,连忙拨打了电话过去,他很快就接了,“对不起,我刚刚在睡觉,你不会去了吧?”

“我还以为你躲债去了。”赵昕远当然没出门,他又不是傻子,学电影里坐在餐厅里独自等待浪费时间,“这点钱,不至于让你躲我吧。”

“对不起,我真没看到信息。”宁清边说边查距离,设计院在很好的地段,她租的房子是靠近市中心的,餐厅距离她大概三公里,“还来得及的,这顿我请吧。”

她手指向下滑着屏幕,看到了人均,吸了口凉气,跟他商量着,“这家是不是需要等位,来不及的话就换一家吧。”

“不用,我已经定好位置了。”

电瓶车昨晚没充电,宁清洗漱完,带了手机和银行卡就出门,骑了辆单车就到了餐厅。

她被服务生领到包厢,服务十分夸张,还帮她把包放在了旁边的椅子上。赵昕远已经在座位上等着她了,正在翻菜单,抬头看了她一眼,“要见您一面真不容易,能理解当债主怕人跑路的心情了。”

他又瞧了眼她的包,一个帆布袋,里面显然是空的,“我还以为你要背个蛇皮袋满满当当地来呢。”

包厢装修颇有民国风,木质为基调的地板、圆桌和窗户,顶上又是一盏水晶灯,深色的窗帘掩住了窗外的风景,从缝隙看过去,位于二楼,正是一片绿荫。

本该容纳六人左右的圆桌,包厢内就两个人各占一方地坐着。

“吃完饭就去取钱给你,你被抢了可不关我事。”

赵昕远把菜单递给了她,“你看看还要加什么菜。”

这是吃火锅的店,宁清翻了两页菜单,为什么一只虾,而不是一盘虾,就要一百多,他还点了好几只,没了勇气往后翻,“够了够了,别加了。”

赵昕远看着她的小动作,笑了,“你都大方地给我十五万了,这顿我请。”

“不用,你点挺多的了。”她合上了菜单,“不够再加吧。”

“我妈找你,你为什么不告诉我?”

刚刚来时起了秋风,宁清捧着杯热茶捂手,“没有必要,而且不是你妈找我的。她是为你好,只是怕你被这些杂事影响。”

赵昕远看着她,这一句没有必要格外刺耳。她同当年一样,无比冷静,恋爱时她的依赖与缠人,甚至是撒娇发脾气,仿佛是一场错觉。

“你什么时候这么虚伪?”

“一向虚伪,可能你没发现。”宁清面对他的讽刺,笑了笑,“就像你在美国读书,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选择的可能性都要比当年选京州大学好。她做的决定,是对的。”

“一见面,你就要来给我上课?”他觉得好笑,“你有什么资格跟我提当年?”

“OK,我道歉。”宁清低头喝茶。

这么多年,她早已不懂他了。刚进来时,他能跟她和颜悦色的开玩笑,说了几句,碰了他的逆鳞,他一句话就能让她清楚自己的位置。

看着她低头像是要哭的样子,赵昕远并不觉得抱歉,“生气了?”

“没有。”宁清摇头,“是我不该跟你说这些。”